完整word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8493493
- 上传时间:2023-07-15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138.03KB
完整word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完整word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word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张雪峰
乳山市午极小学
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西部风情》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名称:
《西部风情》
二、年级:
小学五年级上册
三、教材版本:
山东教育出版社
四、教材分析:
编写意图本单元是了解我国不同地区音乐的一部分。
从祖国东部的“东海渔歌”到南部的“绿色江南”,转向西部的“西部风情”,引领学生感受西部粗犷朴实的音乐特点,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进一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在歌曲演唱方面,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尝试独立视谱演唱歌曲,除继续提高演唱的技巧外,还要进一步提高歌曲的表现力。
如《举杯祝福》的深情,《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的自豪粗犷等。
通过歌声表达歌曲的情感。
在感受与鉴赏方面,《上去高山望平川》体会到了民间花儿王的独特的唱腔与山歌独有的演唱风格。
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内涵非常丰富,不仅要感受苗彝族的音乐特点,还要能分辨音乐的结构;不仅要能感受不同乐段的情绪,还要能分辨不同乐器的音色;不仅要通过音乐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还要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
当然,在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侧重,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在音乐与相关文化方面,本单元的外延也比较丰富。
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新疆、三峡及三峡工程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我国西部地区有代表性的音乐特点及相关文化,如新疆乌孜别克族、长江三峡及三峡工程,西南地区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等,通过音乐抒发对家乡的热爱。
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视谱演唱歌曲、分辨音乐结构和音乐情绪的能力,能为歌曲设计领唱与齐唱。
(二)具体要求
1.能用热爱家乡那样的情感演唱《举杯祝福》。
2.能积极地参与“走进青海”音乐会。
3.能分辨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结构以及《上去高山望平川》感受不同歌曲不同乐段的不同情绪,背唱其中的一段旋律。
4.能用自豪的心情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5.能了解一些有关西藏、三峡的相关知识。
六、教学准备
(一)教具
新疆地区的图片;《阿姐鼓》《洗衣歌》《川江号子》等录音带。
(二)资料有关新疆、青海、三峡及三峡工程的资料和图片。
七、所需课时:
6课时
八、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重点:
1.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举杯祝福》。
2.感受《北京喜讯到边寨》中苗、彝民族音乐的特点。
本单元难点:
1.启发学生用热爱自己家乡那样的情感演唱《举杯祝福》。
2.分辨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结构。
3.感受《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川江号子及《上去高山望平川》山歌中花儿的演唱风格。
九:
课时安排
课时
音乐表现
感受与鉴赏
演奏
第一课时
《举杯祝福》
第二课时
《上去高山望平川》
第三课时
《新疆舞曲第二号》
第四课时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第五课时
竖笛《四季歌》
第六课时
《北京喜讯到边寨》
小学五年级音乐第一单元《西部风情》1
课题:
《举杯祝福》
课型:
唱歌综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用具:
电脑、钢琴、手鼓
教材分析:
歌曲《举杯祝福》是一首新疆乌孜别克族民歌,原名为《一杯酒》。
歌曲中运用了较多的附点音符使歌曲的情绪显得非常欢快而活泼。
具有舞蹈性;在旋律上,除个别地方作了五度大跳和三度小跳外,几乎全是级进,并大量地运用了同音反复,使整个歌曲既欢快热情,又优美流畅,充分表现了乌孜别克族人民对繁荣的祖国和美好生活的衷心祝福。
教学目标:
1、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举杯祝福》;
2、学会演奏乌孜别克族民间音乐典型的节奏。
3、初步认识都它尔、弹布尔、手鼓等乌孜别克族民间乐器
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举杯祝福》;
难点:
歌曲中典型节奏的演唱与演奏。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严格按照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来设计教学环节,去掉一切“花架子”上一堂小学音乐“常态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
1、学生听《举杯祝福》伴奏进教室为课前听赏、做好铺垫。
2、通过师生互动《拍手歌》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引出本课难点,为解决难点打好基础。
3、在学习歌曲这一环节上,让学生完整而充分的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的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围绕音乐,运用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用欢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从而达到唱会歌。
4、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得审美体验,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并拓展学生知识面,从而达到会唱歌。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学生听《举杯祝福》伴奏进教室
(设计意图:
课前听赏、做好铺垫)
2、师生问好!
二:
激趣导入、营造氛围
(设计意图:
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1、师生互动:
《假如幸福就拍拍手吧》-----引出本课难点节奏。
(为解决难点打好基础)
2、导入课题:
师问:
同学们,我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我们每学期都有一个关于西部民俗的单元,大家还记得这个单元的名字吗?
生:
(西部风情)
师:
对!
在我国的西部有好多的民族,今天我们要来了解的是哪个少数民族呢?
你能从歌曲里找到答案吗?
三学习新歌
1、感受歌曲
(设计意图:
让学生完整而充分的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活的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
)
①、一听歌曲录音:
(要求:
这是哪一个少数民族的歌曲?
)
1、生:
(学生可能回答出是新疆的民歌,但很难答出是乌孜别克族的歌曲)
2、师: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除了维吾尔族外,还有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等等。
这是一首乌孜别克族的民歌!
《举杯祝福》原名叫《一杯酒》(板书)
②、二听歌曲录音:
(要求:
请同学们一边听音乐一边仔细看歌谱,找出新疆民歌的典型节奏?
XXX︱XX︱
1、学生集体拍奏典型节奏
2、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新疆各少数民族普遍使用的打击乐器是什么吗?
(用手鼓拍打节奏)
③、三听师范唱:
学生用刚才所拍的典型节奏为音乐伴奏(只在每句的最后一小节,老师示范一句)
师:
同学们拍的非常好!
这是新疆民歌的典型节奏。
希望同学们记住这个节奏。
刚才老师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的?
生:
欢快、热情、奔放等等
2、学唱歌曲
(设计意图:
围绕音乐,运用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用欢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
师:
欢快、热情奔放是新疆民歌的特点,表现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下面让我们用欢快热情的声音用“来”模唱歌曲第一段。
(师范唱两种效果让学生比较,提示学生用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①、学生跟琴用“来”模唱第一段
②、找出歌曲第一段中旋律相同的句子
③用欢快有弹性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一二段
同学们的声音真美,那同学们能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把这段歌词按节奏读一下吗?
④按节奏朗读第二部分(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注意反复记号与结束句的时值)
⑤用欢快有弹性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第二部分(提示学生注意:
力度最强的是那句?
嗨!
)
⑥小声跟录音完整演唱歌词,然后找出歌曲中你认为难唱的句子,并随琴模唱(提示学生演唱歌曲时,不能只盯着歌谱或歌词,要把歌词和歌谱对应起来看。
)
3、设计演唱的形式(巩固)
四、拓展延伸、开扩视野
(设计意图: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得审美体验,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
①、了解乌孜别克族的歌舞特点
师:
同学们唱的真美!
乌孜别克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不仅歌声热情奔放,而且舞姿也优美大方,如果我们能一边唱一边跳,更会为歌曲增添欢快的气氛。
1、欣赏老师表演的舞蹈《举杯祝福》
2、学生学习简单动作
3、师生共同表演唱《举杯祝福》
②、同学们的热情感染了老师,让我们在一首好听的新疆民歌中感受一下乌孜别克族独特的艺术风采!
-------(学生欣赏)
1、认识乌孜别克族的代表乐器
师:
这些都是乌孜别克族最常见的民族乐器,都它尔、弹布尔、手鼓.
弹布尔:
乌孜别克族的弹弦乐器,形制古朴,音色优美。
它的外形就像一个按了长柄的葫芦水瓢,常用于独奏。
都它尔:
意为二弦琴,音量较大。
常用于自弹自唱或伴唱。
五、下课
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热情奔放的乌孜别克族民歌,感受了他们优美大方的舞姿,认识了他们独特的民族乐器。
最后让我们在一首非常欢快、幽默的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结束本节课!
同学们,再见!
小学五年级音乐第一单元《西部风情》2
课题:
《上去高山望平川》
课型:
欣赏课: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这首作品,感受“花儿”高亢,明亮的音色特点。
2、对比《上去高山望平川》《嘎达梅林》两首歌曲,说出它们在节拍,速度,节奏和情绪上的不同特点。
3、能够划拍视唱乐曲的前两小节主题旋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进一步了解“花儿”的演唱特点。
教具准备
钢琴、竖笛、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甘肃,青海等地举行的“花儿会”录象片段,导入教学。
2、多媒体出示:
民歌体裁——“花儿”介绍。
花儿
(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二郎山花儿会、老爷山花儿会、丹麻土族花儿会、七里寺花儿会、瞿昙寺花儿会、宁夏回族山花儿)
类别:
民间音乐
地区:
甘肃,青海,宁夏
花儿是广泛流传于甘、青、宁及新疆四省区的回、汉、土、东乡、保安、撒拉、藏、裕固等8个民族,并一律使用当地汉语方言,只能在村寨以外歌唱的山歌品种,通称“野曲”(与“家曲”即“宴席曲”相对),又称“少年”。
其传唱分日常生产、生活与“花儿会”两种主要场合。
“花儿会”是一种大型民间歌会,又称“唱山”。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从而达到通过学习音乐拓展知识层面的目的。
)
(二)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1、初听全曲。
感受乐曲,给学生乐曲的整体形象。
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歌曲描绘了怎样的心情以及演唱的特点,教师总结
(其特点是高亢,奔放。
歌手演唱《花儿》的高音时,常使用假声,歌声透亮
苍劲)
(设计意图:
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熟悉花儿的特点。
)
2、再听。
再次播放录音,在欣赏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256123”基本音列的特点和演唱自由(如延长,下滑音),加强学生对“花儿”的感知深度。
(节奏自由,延长音较多,旋律跳跃。
)
3、视唱乐曲主题旋律。
(设计意图:
通过视唱乐曲主题旋律练习,加深学生对作品的印象与理解,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
)
4、再次欣赏乐曲,学生随乐曲哼唱主题旋律。
(三)拓展
我们欣赏了《上去高山望平川》《嘎达梅林》两首不同民族的民歌,每个民族的民歌有着自己的风格特点,说明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是多么丰富。
现在,我们对比一下着两首歌曲在节拍,速度,节奏等方面的特点。
(出示表格)
曲名
民族
节拍
速度
节奏
情绪
《上去高山望平川》
回族
四四拍
稍慢
自由
高亢
明亮
《嘎达梅林》
蒙古族
四四拍
中速
稍慢
舒缓
悲壮
小组合作,讨论填写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
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
2、分组交流,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
通过师评、组评等多种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及仍需努力的方向。
)
(四)小结
我国的民歌资源非常丰富,每个民族的民歌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形成了色彩斑斓的民歌世界。
学生演唱歌曲。
小学五年级音乐第一单元《西部风情:
》3
课题:
《新疆舞曲第二号》
课型:
欣赏课: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用具:
电脑、钢琴、手鼓
教学目标:
1、感受这首钢琴曲的新疆民族风格。
2、会敲击(X.XXX|XXXXXX|)节奏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你了解的有关新疆的特色有哪些?
(新疆的歌舞、四棱帽、手鼓、冬不拉;新疆的天山、天池、戈壁、胡杨;手抓饭、烤全羊、羊肉串、葡萄、哈密瓜等、(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进入到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新疆地区。
)
(教学建议:
教师可适当配以图片介绍。
但要注意简洁,只要达到阶段教学目标即可。
)
二、作曲家简介:
有一位非常钟爱新疆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丁善德,根据流传的新疆民歌创作了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设计意图:
在学生心中建立这是一首具有新疆民歌风格的创作作品概念。
)
(教学建议:
可以边做介绍,随即就同步播放这首乐曲,使课堂教学节奏紧凑。
)
三、初听乐曲:
你从中听出哪些新疆风格的音乐元素?
(典型的新疆地区的节奏与音调、模拟手鼓的敲击声。
)
(设计意图:
作为对乐曲的初步感受,让学生对整首乐曲先有一个音乐风格上的把握。
(教学建议:
学生可用叙述的方式表达,也可以拍节奏或哼唱曲调。
或者学生说出答案后,教师酌情进行补充。
)
四、再次完整欣赏,注意倾听其中的主导节奏型。
(设计意图:
在了解主导节奏型基础上的欣赏,能够让学生围绕一个乐曲的特点进行倾听,使之留下深刻的记忆,深化初听效果。
)
(教学建议:
可让学生先练会主导节奏,然后再听乐曲。
练习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
口读“咚、哒”模拟手鼓发出的声音;用铃鼓敲击节奏;用跺脚、拍手、拍腿的节奏声势来表现等。
练习时注意其中的演奏符号。
)
五、分段欣赏
1、欣赏引子部分:
(1)教师用钢琴弹奏引子部分。
(2)这段音乐模仿了新疆的哪件民族乐器?
(手鼓)
(3)观看一段简短的手鼓演奏视频。
2、欣赏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为两个乐段):
(1)欣赏第一乐段。
①这是一段新疆民歌主题,一起学一学、唱一唱。
②跟着录音再唱上面的曲调。
(2)欣赏第二乐段。
①和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联系?
(平行乐句的变化重复,“学生只要说出重复即可”;中间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学生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回答”)。
参与体验:
这段音乐重复了民歌主题的旋律,在长音处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做填充,(教师在钢琴上示范一小段琶音的音型),其后再听录音,学生边听边快速动手指,模拟琶音的演奏。
②接下来,第二乐段音乐在发展时,运用了很多对比的手法,你听到了其中的哪些方面的对比?
(力度的对比、明亮与暗淡的色彩对比。
学生说的不全面时,教师给以补充)。
参与体验:
当听到强力度时,请紧握双手用力打节拍,当听到弱力度时,请伸出食指轻轻打节拍;当听到明亮的色彩时,摊开双臂,当听到暗淡的色彩时,请将双臂收回腰间。
在这一部分音乐的结尾处,听到手鼓声一起敲击。
3、欣赏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也分为两个乐段
(1)欣赏第一乐段
①节拍、速度、情绪和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
能联想到什么?
(由2/4拍变为6/8拍,速度稍慢,情绪变得绵延抒情、舒缓柔和,像是一个小伙子唱出高亢、悠扬的歌声。
)
②再听这段音乐,并随音乐轻微摇晃身体,体会6/8拍摇曳的感觉。
(2)欣赏第二乐段。
①此段音乐和第一乐段相比在速度、节拍方面又有什么变化?
描绘了什么场面?
(速度恢复了开始时的速度,节拍由6/8拍又转回了2/4拍,描绘了新疆人民欢庆节日的欢乐歌舞场面。
)
②再听此段音乐,可以用下面的节奏为其伴奏(注意速度与重音符号的变化)。
也可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录音跳几个新疆舞蹈动作,表现欢乐的歌舞场面。
4、欣赏第三部分
(1)这部分音乐重复了第几部分的音乐?
这部分音乐再次出现,让你有何感受?
(学生即兴说,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与感受)
(2)结尾是什么样的效果?
(情绪更加热烈,在欢乐的手鼓声中结束全曲)。
参与表现:
即兴敲击节奏或做律动来体验。
(设计意图:
围绕乐曲的主题音调、音乐的发展方式、段落之间的对比进行教学设计。
)
(教学建议:
根据教学班的实际情况,如果学生感受音乐、参与表现时有困难,可以选取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实施,或把乐段再分解成相对独立的更小的单元去进行。
)
六、完整欣赏整首乐曲。
教师不做任何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带着自己的见解去欣赏乐曲。
(设计意图:
回顾、梳理、完整体验全曲。
)
(教学建议:
在欣赏前,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对前面的欣赏做一个总结,如乐曲分成三个部分,以豪放的笔资、艳丽的色彩、粗犷的风格描绘了一幅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庆场面。
)
七、音乐家相册:
了解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一丁善德的主要创作作品。
八、拓展:
1、欣赏原苏联指挥家迪利济耶夫改编的管弦乐《新疆舞曲第二号》。
2、谈一谈和钢琴曲对比,有何不同的感受?
(设计意图:
在对不同表现形式的对比中,提高音乐的欣赏能力。
)(教学建议:
对比欣赏后,鼓励学生谈感受,更利于今后主动欣赏音乐。
)
小学音乐五年级第一单元《西部风情》4
课 题:
《四季歌》
课 型:
竖笛综合课
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欣赏音乐过程中能感受力度、音色变化对表现音乐所起的作用。
2、在感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和表现欲望。
3、通过欣赏不同的《四季歌》,渗透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感悟音乐、表现音乐
教具准备:
课件、竖笛、钢琴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倾听花开的声音
(引入)眼下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让我们走进花的世界,倾听花开的声音。
师弹:
6323︱6323︱6121︱6121︱6232︱%︱
请你根据这声音你用这动作表现出花开的样子?
师表演:
我看到满园的花儿在悄悄开放,现在请同学们把我的表演用歌声表现出来,还是刚才的音乐(出示:
三个1组632361626232
(1)先唱一唱
(2)听交待:
一个组合用一动工作表示,从第一句开始换第二个动作就唱第二组合。
(3)游戏开始:
听见大家的歌声,仿佛看见花开的(越束越热闹),迎来爱花一群群的人们,我的心情像春天的阳光那么灿烂……
二、欣赏:
(一)初听,感受乐曲情绪。
引:
接下来请同学们,听一首乐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
(二)介绍花儿
这是根据青海民歌《四季歌》改变编的,歌词以春、夏、秋、冬四季开什么花为开头演唱而取名《四季歌》,由于音乐的旋律非常优美,又叫“花儿与少年”,青海是花儿的家乡,每年都要举行“花儿赛唱会”,那时人山人海,赛歌场面非常激烈,有时一场花儿会连续唱上几天几夜,我们听的是改编管弦乐演奏的版本。
(三)复听:
现在让我们静静的欣赏,体验这个“花儿”的优美旋律和明快的节奏。
(四)熟悉主题
师:
3636(哼两句),这旋律很美吗(我们来看一看)请看大屏幕,这是四季歌的旋律,整首曲子只有9个小节,三个乐句,属于一段体。
我们先来看第1句,第一个音是3(我们从3开始画画他的旋律线)最后结束音是6,整个旋律有一种3↗6上扬的感觉,再划一遍。
第2句起是6,从这儿而开始划(唱),接着第一句的结尾,先往上然后一直往下飘啊滑低音6,和第一句相反,你上我下遥遥相对。
最后都停在6这个音上,一高一低。
第三句(唱)和(第2句)差不多。
现在请大家来唱一唱这首曲子花儿的感觉,体会上扬下滑。
(五)听全曲
1、(唱得……)学生演唱
评价
2、那么这个主题,在刚才的乐曲中一共出现几次?
每次出现有什么变化呢?
(对照旋律,听、数)
▲引导学生对照旋律,听、数。
▲听后交流
4遍……
(六)分段欣赏
引:
这首管乐曲有些特殊,从头到尾用不同的乐器演奏相同的旋律,那么每一次都由哪个乐器为主奏乐器呢?
1、(出示)!
!
!
!
乐团指挥提示我们这四遍中有时由1把小提琴演奏主题,有时四把小提琴,有时1支小号担任主奏。
2、我们分段束听一听,不同的乐器演奏处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第一遍:
听一听,第一次主旋律由谁演奏。
听后:
小提琴音色细亮,飘逸——让人心旷神怡。
再听:
除了小提琴的主旋律,你还听到哪个熟悉的音乐?
6323︱62326121
学生唱一唱→为老师的弹奏伴唱
2听,这样的音乐让你感受到什么?
分别用在这些地方(出示组合),一直伴随着主题(……)
▲第二遍:
当主旋律第2次响起时与第一段比较一下,
什么没变,什么变了?
·静听
听后:
音色没变,还是——小提琴,只是声音响了一些,增加了小提琴的数量,这时的情绪也强烈了些。
▲第三遍:
当主题第三次出现时,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静听
听后:
小号
还有很多乐器加入了演奏,力度越来越强。
2听,除了这些变化,音乐又增加了一个非常强烈的不断重复的音组,(听时画提示)
听后:
6532︱6532︱看手势唱一唱
出现在第几句的地方?
3听,什么样情景才会有这样的气势?
生说后
请你用你的动作表现你听到的感受到的情绪,当6532出现时,可以加入跺脚的声音。
▲第一遍:
引:
热烈奔放的场面渐渐平息,越来越静。
(放4)这个声音和哪一段相似。
听后生说:
熟悉的伴奏和小提琴又将我们带入怎样的画面。
·再听
3、比较四遍的变化:
听完了这同中有异的四段,请大家根据刚听到的比较四段音乐在力度由发生的变化,请你用这几个力度记号来表示。
Mpmffmp
❀❀❀❀
(七)完整欣赏
力度不同,音色不同相互之间层层深入,不段丰富的四段音乐,犹如一幅美妙的四季图,如果和四季音乐会让你想起哪个季节。
·静听、联想
·听后发现、说
·这就是音乐的妙处,我们可以从她的力度,音色的不断变化发展中展开丰富的想象。
三、拓展延伸
1、领略美好的情惑生活。
这首《四季歌》不仅被改编成管弦乐曲,还被许多乐器改编成独奏曲,现在请大家欣赏竖笛版的《四季歌》,又叫《花儿月少年》。
由我为大家演奏。
师吹竖笛
2、学吹竖笛:
学生根据刚才所学唱的旋律进行竖笛练吹,互相检查,互相吹奏。
学生互评,并进行展示
四、结束语:
只要我们用心发现,潜心去体味,音乐会敞开胸怀,奉献给我们她所有的一切。
同学们,热爱音乐吧,你会热爱生活。
小学音乐五年级第一单元《西部风情》5
课 题: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原创)
课 型:
唱歌综合课
课时: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唱《西部风情》之《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并尝试为歌曲设计领唱与齐唱。
2、过程与方法:
运用视唱法、模唱法展开学习,并结合竖笛的演奏,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与创作,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祖国山川的博大之美,抒发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用流畅、宽广的声音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学难点:
准确唱好变换拍子、四分休止符及低音la到中音sol的七度大跳。
教学用具:
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查点学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出示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的第一乐句旋律:
1=G2/44/4
23232323|2/420|4/4166--|
1、划拍视唱,关注休止符和变换拍子的唱法
2、竖笛吹奏,矫正音高后,做到准确视唱。
3、填上歌词,学唱。
引出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板书,生朗读]
三、学习歌词:
1、按节奏诵读歌词。
(个人诵读与集体诵读相结合,注意咬字吐字。
)
2、提问:
歌词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三峡孩子心中的什么感情?
为什么?
四、学唱歌曲
1、听歌曲范唱,整体感受歌曲的速度和情绪特征。
2、随录音轻声模唱两遍第一段词。
3、教师弹琴分句教唱,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训练他们的音高感觉。
4、齐唱巩固第一段,矫正不足。
5、第二段先让学生分析节奏上的不同,然后自己学唱,再集体矫正。
6、随录音范唱和伴奏各演唱一遍。
五、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完成课后知识中的填空,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 word 小学 年级 音乐 上册 第一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