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课标卷2贵州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宁夏内蒙古新疆云南语文真题.docx
- 文档编号:28478767
- 上传时间:2023-07-14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98.72KB
高考新课标卷2贵州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宁夏内蒙古新疆云南语文真题.docx
《高考新课标卷2贵州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宁夏内蒙古新疆云南语文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新课标卷2贵州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宁夏内蒙古新疆云南语文真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新课标卷2贵州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宁夏内蒙古新疆云南语文真题
2014高考新课标卷2(贵州、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宁夏、内蒙古、新疆、云南)语文真题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我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
“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
“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致,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
“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
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鲠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加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
文每退辆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
“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
“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
即偕请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俏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根未已,坐以遣失部籍,逮文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
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当:
承担。
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临:
面对。
D、核士积金银,著之籍著:
彰显。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
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育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
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育宫旧奄刘瑾等A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
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土酋与临境争地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
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嫉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折,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官复原职而后退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①。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②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
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迁徙与汴洛、吴越等地,②郭震:
宇希声,成都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鞋刘庆邦
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
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料。
媒人一走,母亲眼睛弯弯的,说:
“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
”
“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
”
“不要好呀,我留着给你妹妹作嫁妆。
”
妹妹跟过来,要看看是什么好东西,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坚决不让妹妹看,她把包袱放进箱子,啪嗒就锁上了。
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
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
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想到新娘子,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
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她把那个人的鞋样子放在床上,张开指头拃了拃,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人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人能不能走四方,她想让他走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
她想有了,把鞋做得稍小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成四方,想到这里,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得红了。
“合适吗?
”
那个人说合适是合适,就是有点紧。
“穿的次数多了就合适了。
”
那个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来说脚疼。
“你疼我也疼。
”
那个人问她哪里疼。
“我心疼。
”
那个人就笑了,说:
“那我给你揉揉吧!
”
她赶紧把胸口抱住了。
她抱的动作大了些,把自己从幻想中抱了出来,摸摸脸,脸还火辣辣的。
瞎想归瞎想,在动剪子剪袼褙时,她还是照原样儿一丝不差地剪下来了。
第一次看见那个人是在社员大会上,那个人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她不记得稿子里说的是什么,旁边的人打听那个人是哪庄的,叫什么名字,她却记住了。
她当时想,这个男孩子,年纪不大,胆子可够大的,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念那么长一大篇话,她这个年龄正是心里乱想的年龄,想着想着,就把自己和那个人联系到一块儿去了,不知道那个人有没有对象,要是没对象的话不知喜欢什么样的……
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媒人,守明正要表示心烦,一听介绍的不是别人,正是让他做梦的那个人,一时浑身冰凉,小脸发白,泪珠子一串一串往下掉,母亲以为她对这门亲事不乐意,守明说:
“妈,我是舍不得离开您!
”
媒人递来消息,说那个人要外出当工人,守明一听有些犯楞,这真应了那句脚大走四方的话,此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还,她一定得送给那个人一点东西,让那个人念着地,记住她,她没有别的可送,只有这一双鞋。
那个从出的日期定下来了,托媒人传话,由她约会,她正好亲手把鞋交给那个人,约会的地点是村边那座高桥,时间是吃过晚饭之后,母亲要送她到桥头去,她不让。
守明把一切都想好了,那个人若说正好,她就让他穿这双鞋上路---人是你的,鞋就是你的,还脱下来干什么!
临出门,她又改了主意,觉得只让那个人把鞋穿上试试新就行了,还得让他脱下来,等他回来完婚那一天才能穿。
守明的设想未能实现,她把鞋递给那个人时,让那个人穿上试试,那个人只笑了笑,说声请谢,就把鞋竖着插进上衣口袋里去了,直到那个人说再见,鞋也没试一下,那个人说再见时,猛地向守明伸出了手,意思要把手握一握。
这是守明没有料到的,他们虽然见过几次面,但从来没有碰过手,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低着头把手交出去了,那个人的手温热有力,握得她的手忽地出了一层汗,接着她身上也出汗了,那个人大概怕她害臊,就把她的手松开了。
守明下了桥往回走时,见夹道的高庄稼中间拦着一个黑人影,她大吃一惊,正要折回身去追那个人,扑进那个人怀里,让她的那个人救她,人影说话了,原来是她母亲。
怎么会是母亲呢!
在回家的路上,守明一直没跟母亲说话。
后记:
我在农村老家时,人家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那个姑娘很精心地给我做了一双鞋,参加工作后,我把那双鞋带进了城里,先是舍不得穿,后来想穿也穿不出去了,第一次回家探亲,我把那双鞋退给了那位姑娘,那姑娘接过鞋后,眼里一直泪汪汪的,后来我想到,我一定伤害了那位农村姑娘的心,我辜负了她,一辈子都对不起她。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灵秘密,守明照镜子时,“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寥寥数语,初恋少女的微妙心理就显露出来了。
B.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守明的美好形象,就是在与母亲收人家的彩礼、偷偷监视女儿约会等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逐渐凸显出来的。
C.小说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守明与未婚夫分别后见一黑影,大吃一惊,原来是母亲,这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情节就颇具匠心。
D.小说地方特色鲜明,尤其是“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等日常生活语言的大量使用,更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E.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未婚夫和守明约会时随意把鞋插进口袋,分手时又主动与守明握手,表明他虽是一个农村青年却有现代意识。
(2)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亊写人。
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她有什么样的心态?
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爱国科学家邓叔群
经过清华学堂八年苦读,邓叔群于1923年经考试公费留学美国。
同时去大学同学大多选择学习外交、银行、军事、法律等专业,只有他不听别人劝告,为了解救贫困的中国农民,一心入读康奈尔大学的农林专业。
留学期间,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这激发了他为国争光的民族自尊心,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
他不仅主科成绩都是八,而且荣获了全美最高科学荣誉学会颁发的两枚金钥匙证章。
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导师惠凑推荐了他,但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
邓叔群却认为,学到先进知识报效祖国,正是自己求学的真正目的,于是当即回国。
在回国后的十年中,为搜集我国第一手真菌资料,他手提竹篮,攀山入林,一样一样地采集,逐一鉴定,定名分类。
他先后研究鉴定的真菌种类达一两千种,分隶于数百个属,其中首次发现的新属5个,新种121个,为世界真菌资源宝库增添了新标本,在世界真菌学史上为我国的真菌科学谱写了重要的第一章,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有自己的真菌科学。
在世界著名真菌分类学家考尔夫教授总结的康奈尔大学120年来作出突出贡献的41位真菌学家中,他是唯一的东方人。
抗战开始不久,为了使自己的研究与国计民生关系更为直接,砰叔群转向了林业研究。
他带领助手深入云南、西康、四川一带,勘察森林资源状况。
他们冒风雨,顶烈日,忍饥寒,摸清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组成、分布、蓄积量及病虫害等情况,给制了中国的早期林型图,并提出了合理经营、开发和管理原始森林的研究报告,为大后方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其中森林的材积估算、轮伐期、更新方法、造林方针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后来,邓叔群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而在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张心一的支持下,举家奔赴甘肃,开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
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成功创办了洮河林场及三个分场,建立了一整套保证森林更新、营造量大于采伐量的制度,创建了以科学的方法经营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
邓叔群认为,水利和林、牧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要根治黄河水患,就必须三者并重。
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
1948年,邓叔群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随后,中央研究院要求全体高级研究人员迁往台湾或去美国。
他不仅自己明确表示决不离开,还动员其他同事共同抵制。
他对家人说:
“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要为民族富强奋斗终生。
我绝不跟腐败的国民党去台湾,也不去美国。
”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
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
后来,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军委托,特地到上海动员他去东北筹建农学院,他欣然接受邀请,并在半年时间内,带疾病写出一整套林科大学的教材纲要。
作为沈阳农学院创建总指挥,他辛勤工作,调度有方,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建校任务。
邓叔群生活俭朴,不图物质享受,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抗曰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
抗美援朝时,他将自己的积蓄充作军用。
1960年,他受林业部委托,举办森林病理学培训班,为各省培训出教十名专业技术骨干。
培训结束后,他谢绝巨巨额酬金,只留一张结业合影作纪念。
邓叔群一生的选择,都从人民和祖国的需要出发,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报国的埋想。
(摘编自《中国真菌学先驱——邓叔群院士》)
相关链接
①邓叔群(1902〜1970),中国真菌学家。
福建福州人。
曾任岭南大学、金陵大学,中央大学等校教授,中央研究院研究员。
新中国成立后,任沈阳农学院和东北农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
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
主要著作有《中国的高等真菌》《中国的真酋》等。
(摘自《辞海》第六版)
②我自幼被外祖母严氏收养。
她教我劳动,晓我勤俭,并以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林则徐等人的事迹勉励我;教我做人要坚贞不屈、清正廉洁、光明磊落,这一切促使我从小就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奋斗终生。
(摘自《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邓叔群》)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因为种族歧视使邓叔群深受伤害,激发了他的民族自荨心,他决心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为国争光。
B.考虑到岭南大学开学在即,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邓叔群听从导师的建议,当即回国,全然不顾自己即将得到的博士学位。
C.邓叔群采集、鉴定的中国真菌标本,填补了世界真菌研究领域的空白。
他本人也因为在真菌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而得到世界同行认可。
D.抗战时期,邓叔群与助手开展森林勘察,其研究成果不仅支持了当时的大后方建设,其中不少内容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E.邓叔群基于水利和林、牧并重的思想而提出的森林生态平衡理论,使得黄河上游的水土得以保持,并减轻了下游的水患灾害。
(2)邓叔群不愿意去台湾,也不去美国,而欣然接受邀请去东北筹建农学院。
他这样做,既有现实因素,又有思想基础。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6分〉
(3)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4)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邓叔群有哪些突出表现?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8分〉
第
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消防工作必须立足于____,从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做起。
即使现有的产品畅销,也要____,抓紧技术储备与新产品开发。
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_____,那些细小的苗头最终可能酿成大祸。
A.防患未然防微杜渐未雨绸缪B.防患未然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C.防微杜渐防微杜渐防患未然D.未雨绸缪防患未然防微杜渐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他在新作《世界史》的前言中系统地阐述了世界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念,并将相关理论在该书的编撰中得到实施。
B.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C.《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心灵的震撼。
D.如果我们能够看准时机,把握机会,那么今天所投资百万元带来的效益,恐怕是五年后投资千万元也比不上的。
15.一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的语病,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马是中国人喜爱的动物,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是极其温顺又充满野性魅力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已经成为力量与神秘的代表。
还让人们有了敬马王、打马球、赛马等风俗
对人们生活的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帮人们种地货运,和人们一起南征北战
作为六畜之首
马是人类的朋友和伴侣
千里马、老马识途等故事也十分深入人心
A.
B.
C.
D.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没处不超过12个字。
(5分)
大家都知道,__
__,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
人体通过呼吸,__
__,排出二氧化碳。
那你可知道土壤也有呼吸?
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也是一个__
__的过程。
17.下面是某班级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
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
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9分)
1、(3分)C2、(3分)B3、(3分)B
二、(36分)
(一)(19分)
4、(3分)D5、(3分)C6、(3分)B
7、(10分)
(1)(5分)淳安公主受赐田地有三百顷,又想抢夺任丘民众的产业,因韩文尽力相争才停止。
(2)(5分)当即与各位大臣一道拜伏宫阙上奏,奏章呈进,皇上惊哭不食,刘瑾等人大为恐惧。
(二)(11分)
8、(5分)
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诗人虽然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9、(6分)
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的凄清,失神、惆怅之情;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10、(6分)
(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三、(25分)
11、(25分)
(1)(5分)
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答B、D不给分
(2)(6分)
做鞋是当时当地的规矩,这样的故事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时代的特点;以鞋为线索,可以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鞋是情感的寄托物,有助于主人公内在情感与深层心理的发掘与表现。
(3)(6分)
第一问:
(2分)
守明是一个有着朴实、善良、柔顺品性和传统美德的农村的青年女性形象。
第二问:
(4分)
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满怀憧憬;对未来人生和未知命运感到不安。
(4)(8分)
观点一:
“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
从形式上着,“后记”与小说没有直接关系;两者是各自独立的文本;从内容上看,小说史乡土生活的诗意想象,“后记”是作者的自我忏悔,两者无法融为一体;从人物壁造上看,“后记”的“真实”事实,限制了小说的想象空间。
观点二:
“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
从形式上看,小说史一个开放性的文本结构,“后记”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内容上看,“后记”的“真实”改变了小说的田园牧歌风格,于诗意中多了一丝冷峻;从创作倾向上看,“后记”中的自我审视,将传统与现实联系起来深化了小说的思想主题。
四、(25分)
12、(25分)
(1)(5分)
答C给三分,答D给分,答A给1分;答B、E不给分。
(2)(6分)
现实因素:
国民党腐败统治的现实使他深感失望,东北解放区领导尊爱人才的诚意使他深受感动。
想想基础:
从小受外祖母影响,以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为榜样;不忘自己是中国人,愿为中华民族富强奋斗终生。
(3)(6分)
因为岭南大学的需要,中断学业,提前回国效力;把自家的花园洋房和积蓄捐献给国家,并主动提出减薪;带病编写教材纲要,筹建沈阳农学院辛勤工作。
(4)(8分)
为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真菌学,在世界学术领域夺得一席之地;为改变中国农业的落后面貌,选学农林专业;为国计民生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为新中国农林业的发展,努力培养专业人才。
五、(20分)
13、(3分)B14、(3分)C15、(3分)D
16、(5分)
示例:
一个人活着就必须呼吸
从大气中吸入氧气
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17、(6分)
示例:
本次春游全班分为5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准备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新课 贵州 甘肃 青海 西藏 黑龙江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新疆 云南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