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docx
- 文档编号:28470703
- 上传时间:2023-07-14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4.78KB
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docx
《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
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第Ⅰ卷(70分)
1、现代文阅读(35分)
(1)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诗的“变”与“常”
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
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所以“变”是新诗的根本。
对新诗的“新”的误读,造成了新诗百年发展道路的曲折,造成了在新文学中充当先锋和旗帜的新诗至今还处在现代文学的边缘,还在大多数国人的艺术鉴赏视野之外。
在一些论者那里,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
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
“变”就是“常”,而且是一种永恒的“常”。
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取决于它对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新诗的“变”又和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
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
无论怎么变,这些“常”总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
重新认领这些“常”,是当下新诗振衰起弊的前提。
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
也就是说,“常”不是诗体,不是古典诗歌本身,“常”是诗歌精神,是审美精神。
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崇尚家国为上。
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虽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
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和同情,常常是和对家国的兴衰的关注联系在一起的。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是古诗发展的一个规律。
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
没有“走出”,没有审美距离,就没有诗美体验,也就没有诗。
但这是创作状态。
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中国诗歌的评价标准从来讲究“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
这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常”。
新诗可以不都写现代格律诗。
但是,中国古典诗歌是格律诗传统,而格律诗的要义就是诗对形式和音乐性的寻求。
注重听觉,注重吟诵,因而注重格律,这是中国古诗的“常”。
用心从诗质上去捕捉诗情的音乐性,用耳从形式上去捕捉诗的音乐性,这是中国诗歌为读者造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
许多新诗人对此有所感悟。
徐志摩在《翡冷翠的一夜》的创作中加强了音乐性,闻一多说,这是徐诗“一个绝大的进步”。
从“感情泛滥”到“情感羁勒”,说明徐志摩的形式感和音乐感的加强。
没有形式感和音乐感的人绝对称不上是诗人。
中国诗歌在传播上也有“常”。
在诗歌创作寻言的时候,总是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来构成诗的言说方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诸如此类的诗章在我们民族中流传千年,和言说方式非常有关。
重建写诗的难度,重建读诗的易度,这是新诗必须注意的我们民族诗歌之“常”。
新诗,新其形式需是诗。
新诗在“变”中就有时时回望“故乡”的必要。
在“变”中继承“常”是非常重要的。
1.下列关于中国诗歌的“常”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诗歌在精神上从来崇尚家国为上,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
B.新诗无论怎么变,“常”都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只要重新认识这些“常”就能让新诗振衰起弊。
C.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
“常”是诗歌的精神,是审美精神。
D.在传播上,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来构成诗的言说方式,并且要注重听觉,注重吟诵。
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诗歌一直讲究以“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为评价标准,而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
B.中国诗歌为读者造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是用心从诗质上去捕捉诗情的音乐性,用耳从形式上去捕捉诗的音乐性。
C.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
这便是创作的过程。
D.当徐志摩的诗从“情感泛滥”到“情感羁勒”时,证明了他在诗歌创作上形式感和音乐感的加强。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3分)
A.变是新诗的根本,作者认为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
B.重建写诗的难度,重建读诗的易度是我们民族诗歌之“常”,在新诗未来发展创作过程中也同样值得我们重视。
C.现今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彰显了新诗对新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
D.在“变”中继承“常”,在“变”中时时回望“故乡”,新诗就会在未来文学中充任先锋和旗帜的作用,就一定可以进入国人艺术鉴赏的视野之内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4分)
寻找穷人宾炜
这天,某公司的经理老郑到寺里烧香,从佛堂出来时,随手抽了支签,想看看未来的运程。
解签的和尚看着那支签,沉吟良久才缓缓地开口,说老郑明年有血光之灾。
老郑一听就急了,问他可有解法,和尚说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做一件大善事。
老郑心想,不就是拿钱做善事吗?
……不过。
对象一定要选好。
这天一早,老郑开车去公司。
前面拐弯处突然飞快地跑出来一个背着蛇皮袋的小女孩。
老郑一个急刹车,女孩却停不住脚,一下子撞到了车头上。
老郑忙下车一看,原来是街坊阿贵的小女儿丹丹。
老郑把丹丹扶起来,问她怎么样。
丹丹揉了揉肚子,说:
“郑伯伯,没事了,不痛了。
”
老郑不放心,拎上装满空瓶子的蛇皮袋,把丹丹送回了家。
阿贵是个下岗工人,老婆是个药罐子,干不了什么重活儿,全靠阿贵在外面干苦力养着一家人。
大女儿在上大学,丹丹虽然只有十一岁,可是已经在帮家里挣钱了。
放假的时候,她天天上街捡瓶子。
到了丹丹家,老郑不好意思地对阿贵说了刚才的意外,还当场拿出五百块钱,让阿贵带丹丹上医院检查一下。
他说,有伤的话,他一定负责到底,没事儿的活,这钱就当是给丹丹的零花钱。
阿贵两口子说啥也不肯要。
老郑硬是把钱留下,匆匆走了。
坐上车后,老郑一琢磨,阿贵家虽然困难,但还不至于过不下去,还不是自己要选的资助对象。
又过了一天,老郑从公司开车回来,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忽然发现邻居老杨叔坐在路边捂着肚子,额头冒汗。
老郑吃了一惊,马上停车下来,问他咋了。
老杨叔说,胃病犯了,偏偏忘了带药。
老郑说:
“快上车,我送您上医院吧。
”
老杨叔摆摆手:
“不用,不用。
老毛病了,家里还有药,回去吃两粒就行了。
”
老郑皱了皱眉头,只好把老杨叔送回了家。
临走时,老郑诚恳地说:
“我知道您节俭惯了,可有病千万别舍不得花钱。
您这么大岁数了,把钱省着做什么呢?
要是没钱,您就跟我说一声。
”老杨叔呵呵笑着,连连点头:
“行,行。
”
上了车,老郑不禁摇头苦笑。
他不止一次听老婆唠叨,说老杨叔是个退休老干部,每月光退休金就两千多。
两个儿女又都十分富裕,给老爸的零花钱动不动就是好几千。
他一个人生活,这些钱足够他过十分舒服的小日子了。
但这老头儿一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
这不,连看病也不太舍得。
……
这天,老郑刚到家,老婆就告诉他一个不幸的消息。
老杨叔前两天发病,送到医院仅一天就去世了,原来他患的是胃癌!
儿女们整理遗物时,发现老人的全部财产只有几百块钱。
每个月好几千块呢,也不知这老头到底是怎么花掉的。
老郑感到有点儿意外,不过也只是叹息了一会儿,没放在心上。
一晃过去了半年。
有一天,老郑闲着在家上网,一个寻找爱心救助的帖子引起了他的关注。
一个女大学生,家里十分贫困,母亲又常年有病。
为了给母亲治病,她主动退学,回来打工挣钱,每天晚上,她都带着年幼的妹妹在街上捡垃圾。
有人拍下了她们捡垃圾的照片,还跟着姐妹俩去了她们家,又拍了好多照片传到网上。
老郑一张一张地看着,鼻子不由得一阵阵发酸,眼眶也湿润了。
他忽然觉得照片里的场景有些眼熟,再仔细一看,这不是阿贵家吗?
照片上那个小姑娘不是丹丹吗?
原来他家现在这样困难,我怎么一点儿都不知道啊?
老郑惊讶极了,立马起身出门,向几十米开外的阿贵家走去。
“阿贵,你怎么能让女儿退学呢?
”老郑关切地问。
阿贵长叹一声,说:
“没有办法啊!
老婆的病,也不是轻易能治好的。
每个月都得花钱,不花钱她就支持不下去。
一边是女儿的学业,一边是老婆的命,只能牺牲一头了。
”
老郑沉吟了一会儿,说道:
“以前见你们不是过得还可以吗?
虽然不宽裕,到底也过得去啊,怎么就……”
“以前……”阿贵露出一脸苦笑,“每月挣几百块钱,连老婆的药费都不够,不过还真的能过得去。
现在过不下去了,那是因为,因为……”说到这儿,他忽然泪流满面,哽咽起来,“那是因为老杨叔……不在了啊……”
“什么?
”老郑一怔,十分诧异地望着阿贵。
阿贵突然蹲到地上,双手掩面,放声大哭起来:
“我这个家早该倒了!
这些年来,全是老杨叔在撑着。
女儿能上大学,老婆能治病,碗里能有块肉,都是靠老杨叔……我,我真没用呀,害得老杨叔走的时候,连个棺材钱都没剩下……”
老郑怔怔地听着,傻了一样。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老郑到庙里抽签、和尚解签的情节,一方面交代了故事的缘起,另一方面揭示了老郑行善的动机。
B.“老杨叔呵呵笑着,连连点头”这一细节描写,既体现了老杨叔低调行善的特点,又为后文揭开真相暗埋伏笔。
C.小说写老郑寻找资助对象,暗写老杨叔资助阿贵一家,明暗线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老杨叔的形象。
D.小说通过老杨叔暗中资助阿贵一家的行为,反映了底层民众真实的生活状况,表达了作品关注疾苦民生的主题。
5.小说结尾部分为什么要写阿贵“女儿能上大学,老婆能治病,碗里能有块肉,都是靠老杨叔”的哭诉?
请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以“寻找穷人”为题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浅阅读是基本上不需要思考而采取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法,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怡悦。
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到电子与纸质并存,读者也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
阅读内容主要是手机微信、短信和网络新闻、小说、图片等。
(摘编自XX百科)
材料二:
当然,课外不读书,可能并非孩子的本意。
他们是想读书的只是没有时间这一点在此次调查中得到验证。
由81.44%的受访者认为,他们之所以课外阅读少,主要是因为功课多,很少有时间和心情读书。
也因此有54.64%的学生认为即便要读书,也只读短文章,最好是能一次看完知道结果的。
但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却从中看到了问题。
他担心长此下去这部分学生会幻上长文章畏惧综合症。
他们不敢读大部头的作品,喜欢马上看完又助长了阅读的浮躁之心。
与之相对应的是浅阅读也在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
一些所谓的青春小说,正在受到孩子的追捧。
杨教授所称的那些蕴含深刻思想的读本,却被他们抛在一边。
为什么非要读而有所收获呢,这是当代的上海中学生所不能理解的。
(摘编自离亮《调查:
中学生阅读》)
材料三:
此外,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是3.27小时,而每天花费在纸质阅读上的时间却只有1.58小时,这表明大学生普遍上网时间长,读书时间少。
即便如此,将上网时间全部用于阅读的学生也仅占3.69%,大部分学生上网还是以看视频、聊天、打游戏为主。
是什么影响着大学生的阅读?
调查显示,在诸多原因中,学校竟成了影响阅读的最主要原因。
调查中有39.26%的学生抱怨学校课程安排太满,没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行阅读。
29.86%的同学认为学校图书馆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
网络媒体的冲击、缺乏教师引导和图书价格偏高等成为相对次要的原因。
仅有8.72%的学生认为社会上“读书无用”等观点的影响导致学校缺乏读书氛围。
其实阅读危机应该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如今令人忧虑的不仅仅是“阅读危机”本身,更是它背后所折射出的人文危机、精神危机。
而且,这种危机并非大学生单方面造成的,单单问责大学生是无法真正触及危机根源的,它需要整个社会的正视与疗救。
要知道,在浮躁的社会情绪中,对金钱的媚俗、对速成的向往已远远超出了对知识的渴望、对学问的崇拜。
被欲望的洪流裹挟,作为理应引导社会价值的大学精英亦无法全身而退。
整个社会缺乏阅读文化,这才是阅读缺乏症的病因。
(摘自2014年9月《中国教育报》:
《聚焦大学生阅读缺乏症:
浅阅读盛行,兴趣至上》)
材料四: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浅阅读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报告显示,51%的受访者每天会用超过1个小时的时间阅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刷微信、看微博或通过电子设备看新闻等),而每天读纸质书超过1个小时的受访者仅占36%.数据还显示,?
睡前?
?
节假日?
?
工作休息时以及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
仍是读者主要的阅读时间,但在阅读时间的选择上越来越碎片化,人们无暇体会深阅读带给人类心灵的滋养。
静水流深,现在我们有理由担心,阅读之浅,或许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涸辙之鲋,会让我们当下的文化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摘编自刘瑾《亚马逊中国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
7、下列各选项分别对四则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浅阅读的定义→浅阅读产生的背景及特点→浅阅读的常见内容
B.中学生阅读现状调查→专业人士的担忧→中学生阅读主流及困惑
C.大学生阅读状况调查→影响大学生阅读的因素→阅读危机引发的人文、精神危机
D.浅阅读常态化的社会现实→大众阅读的现状调查→对浅阅读社会化的反思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浅阅读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快感和心灵怡悦,有可能来自于阅读材料的画面感和阅读介质的新鲜感以及阅读过程的主动参与。
B.一些所谓的青春小说缺少深刻的思想内涵。
他们恰恰迎合了中学生不敢读大部头作品的心理,致使浅阅读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
C.因为中学里已经流行浅阅读,所以大学里也已经很难遏止浅阅读的发展趋势,最终使“读书无用论”在校园里占据上风。
D.浅阅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趋势不可阻挡。
但是他会给人类文化造成多大的伤害,一时还无法预料。
E.浅阅读给人们带来的阅读快乐是深阅读无法超越的,一些思想深刻的读本不受欢迎也是可以理解的,深阅读的兴趣需要引导。
9.根据上述几则材料,概括说明近年来“浅阅读”流行的主要原因。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0~13题。
(本题共4小题19分)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
“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丹请先遣秦武阳!
”荆轲怒,叱太子曰: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
秦王闻之,大喜。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和:
唱和,同声相应。
B.持千金之资币物币:
礼品。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诚:
确实。
D.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比:
比较。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疑其有改悔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B.皆白衣冠以送之以其无礼于晋
C.嘉为先言于秦王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仆所以留者所以游目骋怀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子”是中国古代封建君王的嫡长子或预备继位的儿子。
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
B.古代人的称谓有多种分类,比如“谦称”“敬称”“贱称”等等,“竖子”是对人的贱称,“仆”是古时男子谦称自己。
C.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羽声则指声调典雅而哀怨。
D.“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例如文中的“乃朝服,设九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2)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唐多令刘过①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②。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③头,故人曾到否?
旧江山浑是④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
字改之,号龙洲道人。
南宋爱国词人,与辛弃疾多有交往唱和。
②安远楼:
在今武昌黄鹄山上,又称南楼。
③黄鹤矶:
在武昌城西,上有黄鹤楼。
④浑是:
全是。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头两句写楼外之景。
一泓寒水,满目荒芦,“满”、“寒”把萧疏的外景同低徊的心境交融在一起,勾勒出一幅黯淡的画面。
B.本词运用对比手法,将眼前凄冷的景象与二十年前登临南楼的回忆和对故人的追念进行对比。
C.“未稳”可见行色匆匆,“又”字更给人以时序催人的忧心、烈士暮年的悲感和无可奈何的叹喟。
D.“浑是新愁”,含义丰富:
本有旧愁;添了新愁;愁到了“浑是”的程度,极言分量之重。
E.买花载酒,是想要重温少年冶游放荡之乐,然而,“不似”一转,毕竟时过境迁,徒增岁月,无复当年乐趣矣。
15.此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
联系全词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小题1分)
(1)《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深切回忆与同学们到湘冮中游泳,不畏艰险一幕的诗句是:
,。
(3)徐志摩在《再别康桥》第一节中,用人们习惯性的动作,对康桥说“再见”的两句诗是:
,。
(4)在《鸿门宴》中樊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说明做大事者不拘小节的道理。
(5)《鸿门宴》中作者点明项庄舞剑的真实目的的句子是,。
第Ⅱ卷语言文字表达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7.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他这人很有意思,喜则开怀大笑,怒则切齿拊心,悲则发上指冠,乐则得意而忘形。
C.王老先生七十多岁,但身板硬朗,手脚麻利,做起事来劲头十足,真称得上年富力强。
D.这首诗不仅运用独具特色的意象,给人一种清新之感,在结构上也不落窠臼,其独特的构思,来自于诗人对自由天性的追求。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不仅该诗描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还通过对大堰河不幸身世的讲述,抒发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其消费潜力不言而喻。
C.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表示,要查处部分地区加油站超价销售或变相涨价等价格违法。
D.在“质量月”活动中,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了综合治理,尤其加强了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
19、下列选项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创文”宣传活动策划方案拟好后,我们特意去政教处垂询各位老师的意见。
B.您所托为令郎辅导高考作文之事,在下一定鼎力相助,竭尽所能,不负重托。
C.商务印书馆刚出版了拙著《中学语文教学艺术初探》,特赠老友,敬请惠存。
D.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5分)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①,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②,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③,是因为这些根内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
21、“艺术起源于至微。
”诗意总是体现在一些富有美感的细节上。
请仿照横线上的三句诗,再寻觅三个富有诗意的细节,并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6分)
诗宗白华
啊,诗从何处寻?
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
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
(1)。
(2)。
(3)。
(二)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生就是行走在天地间。
告别懵懂青涩的少年时代,高中生正张开双臂拥抱五色斑斓的青春。
一路走来,是谁在用心呵护照顾你,用理解的目光默默地注视你?
又是什么在感动和激励着你,抑或常常困扰迷惑着你……
是亲人的关爱,师友的支持,还是知识的指引,美丽的憧憬,或者是……
在成功的道路上,一路有你。
一路有你,我的心中有春天;一路有你,我的天空有阳光;一路有你……
请以“一路有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B(太绝对化。
)
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
其中,C项错误在于,根据原文,不是“创作过程”,而是“创作状态”。
3【答案】B【解析】A项“作者认为”错误,原文是“在一些论者那里”。
C项“彰显了”应为“取决于”。
D项无中生有或太绝对化。
4、D
5.①交代老杨叔退休金的动向,侧面表现了老杨叔对阿贵一家的慷慨资助;②表达了阿贵对老杨叔的感激与愧疚之情;③揭示老杨叔对阿贵的无私资助,与老郑一已私念的资助形成对比。
6.①有作为线索的作用。
小说以老郑“寻找”作为资助对象的“穷人”展开并贯穿全文;②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老郑与老杨叔在资助他人的动机与方式上的对比,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
③标题中的“穷人”有揭示人物的作用。
老杨叔穷了自己帮助了别人,精神上却是富有的。
7.C(内容不完整,缺最后一项病因)
8.AD
9.①新媒体的发展、普及和信息量的增加;②缺少阅读时间;③浮躁的社会情绪:
对金钱的媚俗、对速成的向往,对知识、学问的轻视等;④学习生活压力大;⑤读者有参与的乐趣(答出其中任意4点即4分)
10、D11、C12、C13.见教材14.BE
15.
(1)怀人、叹老、悲秋。
(2)忧国伤时,怀才不遇。
16、
(1)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2)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3)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5)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17、D(A.“风华正茂”不能用来修饰“学习和生活”。
B.“发上指冠”形容极度愤怒。
C.“年富力强”用来形容中青年)
18答案:
B
解析:
A项,词序不当;C项,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违法”后加“的行为”;D项,句式杂糅,删去“围绕”,或删去“以”和“为中心”。
19.C
20、【答案】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学年 河南省 周口市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题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