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小学音乐教学情感教学模式.docx
- 文档编号:28470463
- 上传时间:2023-07-14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0.60KB
试论中小学音乐教学情感教学模式.docx
《试论中小学音乐教学情感教学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中小学音乐教学情感教学模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论中小学音乐教学情感教学模式
HRPlanningSystemIntegrationandUpgradingResearchof
ASuzhouInstitution
中小学音乐教学“情感教学模式”
的构建与表述
湘西自治州教科院敖红艳
(内容摘要)
本文从理论和操作层面这两方面论述了中小学音乐教学构建“情感教学模式”,试图从更深层次和更广的角度去审视音乐情感的教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悄趣和愿望,走进音乐、融入音乐,获得审美满足,得到自我发展。
文中对“情感”的内涵作出了界定,提出了“情感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由设境激情----技趣一体---示范导学----审美创造四个环节组成。
这种模式的构建体现了音乐课程的人文性特点;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的课程理念。
中小学音乐教学构建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而且还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情感教学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情感的艺术。
在这三要素中,声音是构成音乐的物质基础,时间是音乐在空间呈现的载体,情感是音乐表述的核心。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则是以“情”感人从而达到教育目的过程。
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
积极的情感因素不仅有益于认知因素的发展,而且具有引动、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及内化,可以说,情感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小学音乐教学构建“情感教学模式”,试图从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角度去审视音乐情感教学问题,以激活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一、构建“情感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激发、培养、凋动学生的情感,满足学生情感因素需要的教学。
它充分强调把受教育者——学生,当作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来看待,充分体现,对学生尊重与热爱。
这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潜能,发扬每个学生之长,使每个学生都成才。
由此可见,情感是一个人素质的灵魂,没有情感,也就没有素质可言。
二、“情感”的内涵
“情感教学模式”中的“情感”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教师的情感。
它包括教师对职业的热爱,对教学内容的体会和把握,也就是教师要进入角色,实现角色的转换;还包括能将教材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充分表现出来,影响学生,使学生获得强烈的感染。
另一部分是学生的情感,是教师唤起学生的某种需要。
它可以是求知的需要、成功的需要、创造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娱乐的需要等。
由于这些需要的产生,学生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动机,并由此引发内在的学习兴趣。
这兴趣绝非是简单的“爱好情绪”,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涌动。
三、“情感教学模式”提出的理论依据
(一)教学理论依据
几千年的中国教育史,情感教学无处不在。
从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到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的教学要“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
解放儿童的嘴巴;
解放儿童的空间:
解放儿童的时间:
解放儿童的眼睛。
)这些都是强调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富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情感虽然无形,但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它能直接而强烈地触及人的心灵深处。
高尔基曾说:
奇妙的音乐在心灵深处引起的强烈感情可以使人忘记一切。
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说:
音乐就是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
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
音乐教学中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充分享受参与音乐活动的美好、快乐等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其情感不断丰富和深刻,使他们懂得爱、懂得温和、同情、憎恨丑
恶、追求美善。
(二)心理学基础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感能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一定的情感,能激发起一定的意志能力。
情感是伴随认识过程产生的。
人的认识可以起整理、组织人的情感的作用,但情感是认识的催化剂,它影响人的认识活动,能推动人的认识活动纵深发展,丰富、充实认识内容。
情感又具有动力性,它可以引起和推动学生去排除学习中的障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情趣和愿望,走进音乐、融入音乐,获得审美满足,得到自我发展。
因此,课堂教学应以情感为纽带,紧紧地吸引住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音乐活动之中,感悟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
四、“情感教学模式”呈现的结构程序为:
设境激情→技趣一体→示范导学→审美创造
“情感教学模式”实施程序如下:
程序
设境激情
技趣一体
示范导学
审美创造
教师
情感需要
学生
以教材为依托激发情感
以实践为基础
体验情感
以审美为核心
深化情感
以思维为主线
表现情感
所达目标
以形悦目
以言赏心
以悦助情
以趣激情
以言育情
以情传情
以情明理
以情治心
情感教学模式由四个基本环节构成,每个环节中包括学生的情感需要,教师激发诱导,达到目标三部分。
第一环节设境激情,激发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形象直观思维占主导地位。
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特定的场景和情景,把抽象的音乐变成可闻可感可歌可泣的形象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1、借助形象,创设情境,达到“以形悦目”。
形象是情感的载体,教师要抓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准确地捕捉音乐形象,激发美的情感。
湘版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歌曲是表现儿童生活情趣或小动物的生动形象,具有形象性和趣味性。
教师应根据乐曲的特点自制一些形象的教具,这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孕育学生情感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如在学《春来了》,欣赏《龟兔赛跑》、《春到沂河》等乐曲时,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师所创没的课堂情境中,从而用心去感受与体验音乐的情感。
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师生的情感也自然和谐地融合为一体。
2、借助语言,激发情感,达到“以言赏心”。
课堂上用得最多且最容易交流感情的是语言。
形象生动的浯言是启发学生激情的添加剂,它可以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1)言语交流是音乐教学中情感交流的主要渠道。
言语交流的准确性、形象性、艺术性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睁大好奇的眼睛,跟着老师步入音乐的殿堂,获得音乐审美愉悦的情感体验,学生感受轻快、热烈、优美、悲伤等情绪,体会宽阔、深远、平缓、宁静等意境,使美妙的音乐伴随着教师的抑扬顿挫、充满感情和富于表现力的讲解,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渴求新知的境地。
“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由此激发创造性想象。
(2)非言语性交流是音乐教学中情感交流的必要补充。
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恰当地运用手势、眼神、表情等体态语言,与学生进行非言语性交流,不但可以架起师生之间的感情桥梁,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可用爱的眼神鼓励、提示学生,用眼神传真情,把学生带进与歌词内容相应的气氛中,引导学生调整音乐中进行的各种技术处理与感情变化,激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达到意在言先,以表情代替语言的目的。
第二环节技趣一体,体验情感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
托尔斯泰说过:
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在技能练习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技趣相生,从而达到“以悦助情”、“以趣激情”的目的。
如湘版小学教材第一册第七课,学习音的高低与强弱等知识时,教师可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声音,感受音响,感知声音的高低与强弱。
教师可先出示一个大钟和一个小钟,让学生分别聆听和模仿它们的声音,而后启发学生讨论,生活中哪些声音与它们相似?
谁发的声音高?
接着让一名学生敲击钢琴上的某个琴键来模仿大钟和小钟,让大家思考分别用哪一边的键敲击更形象。
通过这一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不同的声音造成的不同的心理体验,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走进音乐,自己去探索,自己去领悟,原本枯燥乏味的音乐知识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并得到巩固。
第三环节示范导学,深化情感
教师应抓住音乐的特点,善于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提供的规律中发现,寻找和研究音乐教育的特殊原理和规律,采用体验感受式、直观感知式、兴趣诱发式、自然渗透式、启发讨论式、听唱比较式等教学方式,形成艺术的审美施教力。
同时,教师应把握好“情”,以自己的情去牵动和激发学生的“情”。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范唱都是传达情感的信息,给学生以美感和启发。
如湘版教材欣赏:
《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利用CAI课件,剪辑一段与乐曲内容相一致的影像让学生视听,同时,配以生动的语言把学生的思绪带到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美的迷人意境之中,轻美的暮鼓送走了夕阳,悠扬的箫声迎来了一弯新月,柔风吹、江水荡,两岸山影叠翠,好一幅妩媚秀丽的诗画。
使学生首先从视觉和听觉上产生美感,随后教师弹奏音乐主题。
学生情趣盎然,并在这种融视、听艺术于—体的情境中获得美的陶冶,而且诗、词、画、音乐在这里完美地融为一体。
动静结合,视听相辅,综合的美感,有声有色的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产生了共呜,真正达到音乐教学中“以言育情,以情传情”的目的。
第四环节审美创造,表现情感
音乐教育以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而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入角色意境中。
有时可通过表演,或对主题哼唱、发展旋律,或为作品创编伴奏,或通过乐器的演奏,引导学生在音响流动的同时,在自己创造的音响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进而在知识的应用、拓宽和延伸过程中延伸情感,达到创造美。
如湘版教材初中音乐第6册学习《长江之歌》时,可用多媒体展示从长江发源地冰清玉洁的雪白世界,到出海口波澜壮阔的雄伟景色,有动有静,加上富有感情的解说,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母亲河的勃勃英姿和哺育万象的情操。
当高昂起伏的《长江之歌》响起时,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会情不自禁地赞美长江而歌唱。
此外,教师应多采用课堂表现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
这种课堂表演可在教师的主导下,全体学生参加表演,也可在学生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自己创编单独表演。
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的二度创作之中,既可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又使学生更直接、更容易受到艺术的感染和激励,并产生“一定要学好它”的强烈愿望,从而达到了“以情明理,以情治心”的目的。
五、“情感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
“情感教学模式”的实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它抓住了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因——情感,以教师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调动起学生内心相应的感情。
在情感互动的过程中进行教学活动,发展了学生的情感和认知,让情感变成持久的学习动力,从而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主动需求。
这样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2、它体现了音乐学科的人文性特点,音乐学习的过程是认知和情感相统一的过程。
没有了情感,就失去了音乐教学的意义。
“情感教学”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力求在整个过程中把教师的情、学生的情和教材里表述的作者之情融为一体,体现了音乐课程的人文性。
3、它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情感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情感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情感参与学生的认知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变机械训练为主动参与、乐于发现。
这样的模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总之,推进音乐教学情感化,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创造欲望,为学生提供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更多的审美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变为持久的动力,变为理性的思考,变为主动探究的需要,是构建“情感教学模式”的主题。
因此,“情感教学”应贯穿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之中,会收到前所未有的课堂教学效应。
参考书目:
1、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2、《艺术情感理性》……(英)大卫贝斯特著
3、《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曹理·何工著
4、《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曹理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 音乐 教学 情感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