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习题.docx
- 文档编号:28460405
- 上传时间:2023-07-13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0.07KB
教育心理学习题.docx
《教育心理学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习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习题
第一章绪论
[模拟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常以课堂行为、课堂正式对话或者师生互动的记录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是(A)。
A.描述性研究B.相关研究
C.实验研究D.教育经验总结研究
2.我们可以确定教师说粗话的频率与学生说粗话的频率之间有正相关关系,但是不能因此断言前者是后者的诱因。
这种研究方法是(A)。
B
A.实验研究B.相关研究C.观察法D.问卷法
3.提出“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C)。
A.罗杰斯B.鲁宾斯坦C.杜威D.布鲁纳
4.桑代克撰写的确立了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的著作是(A)。
B
A.《教育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大纲》三卷本
C.《普通教育学》D.《教育实验心理学》
5.1924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作者是(A)。
A.廖世承B.潘菽C.韩进之D.房东岳
6.教学媒体的作用不能体现的方面是(D)。
C
A.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容量B.教学组织形式
C.教学决策D.学生学习方法
7.学习与教学过程的五大要素是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与(A)。
A.教学媒体B.教学过程C.评价过程D.学习过程
8.除了自变量的处理之外,其他因素都得进行严格的控制,这体现实验研究的原则是(B)。
A
A.控制变量原则B.真实情境原则
C.因素匹配原则D.最小误差原则
9.科学实验方法的大量应用,实验心理学与教育结合,衍生出教育心理学的先驱学科是()。
D
A.教育心理学B.科学心理学C.实验心理学D.实验教育学
10.教育心理学对教学实践具有的作用主要有描述、解释、控制和(B)。
A.指导B.预测C.评价D.发现
二、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加以分析)
1.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1879年。
错
2.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学习。
3.描述属于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作用的一项。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学内容的决定因素。
2.简述学习A与教学过程的三个过程之间的关系。
3.简述西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四、材料分析题
两个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
张老师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个圆中,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王老师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是这样设计的:
先让学生说说通过自学对于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进行表述,然后问学生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学生再说出自己的观点┅┅体现的是学生要学,学生在自己通过猜测、验证,获得知识┅┅
问题:
两位教师同样采用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形式——实践操作,为何教学效果迥然不同?
分析其原因。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
[模拟练习题]
一、单选题
1.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证明了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的特点是(B)A
A.自我中心主义B.获得物体守恒概念
C.假想观众D.泛灵论
2.儿童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开始于下列哪个阶段?
A)C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3.短暂的、强烈的、具有暴发性的情绪状态称之为(B)。
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
4.相同的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其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属于(A)。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相互补偿D.联觉
5.在论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心理学家是(A)D
A.皮亚杰B.弗洛伊德C.布鲁纳D.维果斯基
6.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青春期儿童面临的心理危机是(A)C
A.主动感对内疚感B.勤奋感对自卑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亲密感对孤独感
7.某个学生的实际年龄是10岁,智力年龄是8岁,该生的比率智商是?
(A)
A.80B.125C.90D.100
8.下列关于儿童心理机能发展关键期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C)D
A.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B.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
C.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D.15岁是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9.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是(B)。
A.发散思维B.抽象思维C.形象思维D.直线思维
10.“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表明个体的人格特征是(B)。
A.稳定性B.差异性C.统合性D.功能性
二、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加以分析)
1.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活动,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前提和条件。
2.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核心因素,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并主导着人们的职业发展前景。
3.心境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来得快去得快。
三、简答题
1.个体心理发展表现出哪些特点?
2.少年期的思维发展有哪些特点?
3.简述注意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四、材料分析题
许多中学教师常常先设置问题然后导入新课,上课时边讲边在教室走动,语调抑扬顿挫,并在授课过程中交替使用讲授法、问答法、练习法等。
请运用注意规律加以分析。
第三章中学生心理健康
[模拟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心理疾病自杀率最高的是(A)。
A.抑郁症 B.强迫症 C.焦虑症D.恐怖症
2.症状自评量表(SCL-90)属于哪类心理测验?
(D)
A.智力测验B.学习诊断测验C.成就测验D.人格测验
3.小明一见到老师就出现发抖、脸红、出汗等症状。
这属于(A)B
A.焦虑症B.恐怖症C.抑郁症D.人格缺陷
4.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这种方法是(C。
A.强化法 B.惩罚法 C.自我控制法 D.示范法
5.20世纪20年代,首创松弛训练法的代表人物是(A )。
A.雅各布松 B.斯金纳 C.华生 D.弗洛伊德
6.下列不属于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是( C )。
B
A.全身松弛训练 B.示范法 C.系统脱敏法 D.肯定性训练
7.理性情绪疗法的提出者是( )。
C
A.沃尔朴 B.雅各布松 C.艾利斯 D.阿德勒
8.在进食障碍中,下列哪类是由于节食不当而引起的严重体重失常?
( D)
A.渴食 B.贪食 C.异食癖 D.神经性厌食
9.在睡眠障碍中,影响儿童发育,导致精神功能暂时失调因素是(C
A.失眠 B.过度思睡 C.夜惊 D.梦魇
10.少年性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
这属于( D )。
B
A.性困扰 B.性偏差 C.性压抑 D.性兴奋
二、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加以分析)
1.焦虑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2.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全身松弛训练和系统脱敏等;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制等。
3.中学心理辅导兼有矫治、预防与发展三种功能,且是矫治重于预防和发展。
三、简答题
1.中学心理辅导的原则有哪些?
2.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3.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有哪些?
四、案例分析题
王晓是初三学生,每到期末考试不是生病就是失眠,在考场上常常会出现熟记的知识提笔忘字。
请问,王晓的这种现象属于什么心理问题?
分析其心理原因和适合的心理辅导方法。
第四章学习理论
[模拟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哪种行为属于学习?
()
A.青春期嗓音的变化
B.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提高了比赛成绩
C.遇到交通事故体验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D.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2.根据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学会骑自行车属于哪种类型的学习()
A.智慧技能B.动作技能C.行为规范D.解决问题
3.根据加涅对学习层次的分类,把猫、狗等归纳为动物,这种学习类型是()
A.连锁学习B.信号学习C.规则学习D.概念学习
3.“熟能生巧”符合桑代克提出的哪一条学习规律()
A.准备律B.效果律C.练习律D.近因律
4.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巴甫洛夫D.奥苏伯尔
5.老师对上课守纪律的学生进行表扬,这属于()。
A.分化B.负强化C.泛化D.正强化
6.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消失,这属于()
A.强化B.消退C.分化D.惩罚
7.背乘法表属于哪种类型的学习?
()
A.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C.机械学习D.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8.“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提出者是()。
A.布鲁纳B.加涅C.苛勒D.奥苏伯尔
9.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要经过的过程是()
A.注意B.编码C.提取D.预期
10.认为学习只是一种解释和假设,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随着时代的发展会出现新的假设。
这种学习理论是()
A.建构主义B.信息加工主义C.认知同化说D.认知发现说
二、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加以分析)
1.班杜拉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分为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2.巴甫洛夫认为学习是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并提出了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即:
准备律、练习律、结合律等。
3.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就是发现学习。
三、简答题
1.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有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什么?
3.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学习观是什么?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
“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
“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问题1:
该案例体现了谁的学习理论?
问题2:
这个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问题3:
分析该教师的做法。
第五章学习动机
[模拟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面哪种动机理论认为“人们在完成任务时,都同时存在着争取成功和回避失败两种行为倾向”?
()
A.强化理论B.麦克兰德的成就动机理论
C.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D.归因理论
2.心理学上把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而展开的内部心理
过程称为()。
A.动机B.需要C.价值观D.定势
3.有人把学业失败的原因归因为自己脑子太笨,这属于()。
A.外部而不稳定的归因B.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C.外部而稳定的归因D.内部而稳定的归因
4.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教师撤除对他的批评,教师的这一做法属于()。
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
5.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A.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C.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D.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
6.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称为()。
A.诱因B.问题情景C.学习期待D.强化
7.在韦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8.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自我期待感B.自我归因感C.自我预期感D.自我效能感
9.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尊重的需要B.生理需要
C.自我实现D.爱与归属
10.当任务困难或复杂时,最有利于解决任务的动机水平是()
A.低动机水平B.高动机水平C.中等动机水平D.与动机水平无关
二、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加以分析)
1.学习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率就越高。
2.外来动机与内在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的动力作用是不同的。
3.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
三、简答题
1.简述学习动机的分类。
2.简述奥苏贝尔所指出的学校情景中成就动机的几种内驱力。
3.简评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
小明的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
妈妈问他,怎么没有考好啊?
小明有时候说,这次考试太背,试卷有点看不清楚;有时候说,我们老师出的题目太难了;有时候则说,我班上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也没考好等等。
一次又一次考试过去了,一学期又一学期过去了,小明的成绩依然不理想。
问题一:
根据学习动机理论分析小明的这种心理现象;
问题二:
如何帮助小明提高学习成绩?
第六章学习的迁移
[模拟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称为()。
A.迁移B.动机C.策略D.技巧
2.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是()。
A.正迁移B.纵向迁移C.负迁移D.横向迁移
3.根据原有知识在新情境中应用的难度和结果,可将迁移分为的类型是()。
A.正迁移和负迁移B.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D.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4.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等属于的迁移类型是()。
A.顺应性迁移B.一般迁移C.重组性迁移D.同化性迁移
5.何种理论认为迁移是具体的,而非一般的?
()
A.共同要素说B.经验类化理论
C.形式训练说D.关系转换理论
6.苛勒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B.相同要素说
C.关系转换理论D.经验类化理论
7.哪一种迁移理论可视为概括化理论的补充?
()
A.形式训练说B.相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理论D.关系转换理论
8.两种任务在学习过程、学习材料、学习目标等方面具有的共同成分越多,迁移效果越明显。
这表明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A.相似性B.概括经验C.学习策略D.心向
9.学习骑自行车后不利于学习骑三轮车,这种迁移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D.逆向负迁移
10.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这种现象是()。
A.迁移B.变式C.原型启发D.定势
二、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加以分析)
1.学习苹果、香蕉等概念后,再学习“水果”这个概念。
这种学习迁移是正迁移。
2.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概括。
3.学习迁移是教育最后必须寄托的柱石。
三、简答题
1.学习迁移的含义是什么?
它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2.简述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对教学的启示。
3.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
初中生小明不喜欢上英语课,李老师分析了小明的原因后,从单词入手,如先教会小明学习Monkey(猴子)后,将M改为D,即Donkey(驴),小明很快就记住了这两个单词。
问题一:
分析李老师教法的理论依据。
问题二:
分析李老师促进小明学习迁移的策略
第七章知识学习与技能的形成
[模拟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程序性知识也叫()。
A.操作性知识 B.感性知识C.理性知识D.陈述性知识
2.通过书本传播的知识是()。
A.隐性知识 B.显性知识C.个体知识 D.公众知识
3.学生学完“杠杆”的概念后再学习“定滑轮”,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组合学习
4.儿童熟悉了“飞机”“火车”“自行车”这些概念后,再学习“交通工具”这个概念。
这种学习称为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C.组合学习 D.接受学习
5.技能的种类有()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D.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6.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提出者()
A.安德森B.加里培林
C.冯忠良D.潘菽
7.在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往往出现暂时停顿现象。
这是()
A.个别差异B.起伏现象
C.高原现象D.重复现象
8.对于操作技能的培训,我们要建立稳定清晰的感觉是()
A.视觉B.听觉
C.触觉D.动觉
9.下列不属于心智技能的特点的是()
A.内潜性B.客观性
C.减缩性D.观念性
10.冯忠良提出的原型定向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
A.动作的定向阶段B.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C.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D.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二、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分析)
1.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死记硬背的过程。
()
2.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是由知觉到运动的转换。
()
3.举重、游泳、打球等主要是靠小肌肉群的运动来完成的动作。
()
三、简答题
1.简述知识学习的作用。
2.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3.简述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关系。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
一位教师讲解“因式分解”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了解、熟悉了教学内容,然后借助解题模式进行讲解,并协助学生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
在此基础上,学生们还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还提前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问题1:
:
该教师注重了学生的哪种技能训练?
问题2:
技能形成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并加以分析。
第八章学习策略
[模拟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学习策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均属于学习策略
B.学习策略等于具体的学习方法。
是学习方法的集合体
C.学习策略不能与具体的学习方法截然分开,要借助具体的学习方法表现出来
D.学习策略是调节如何学习、如何思考的高级认知能力,是会不会学的标志
2.有学生用“班头”来记忆外语单词“Battle”,他运用的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D.问题解决策略
3.如果小学生能够有意识的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查与分析,就意味着他已经掌握了一些()。
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D.元认识策略
4.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记忆。
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D.复述策略
5.老师在教授课文时采用列提纲的形式来板书,这里,老师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A.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
C.元认知策略D.阅读理解策略
6.层次结构图和流程图都可以衍变成()。
A.一览表B.双向表
C.模型图D.网络关系图
7.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A.痕迹消退说B.动机说
C.同化说D.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
8.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A.新的理解B.不同的见解
C.认知策略D.类比或表象
9.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有一定的帮助。
这种方法称为()。
A.语义联想B.视觉想像
C.关键词法D.谐音联想法
10.元认知的实质是个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
A.自我控制B.自我认知
C.自我指导D.自我学习
二、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加以分析)
1.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二者完全是一回事,只不过说法不同而已。
2.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相互联系的几个方面。
3.从信息加工的流程可以将资源管理策略具体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三种。
三、简答题
1.请简述有哪几种典型的学习策略。
2.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哪些。
3.资源管理策略包括哪些方面?
四、材料分析题
某中学的班主任王老师通过学习,认识到学会学习是未来社会生存的第一需要,于是,他在自己管理班级中进行了一些进行改革与实践,在班级大力倡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比其单纯获得一些知识更重要、更受用的理念,开设专题讲座,从理论上反复全面地讲述各种学习方法,并对学习方法讲座的学习进行理论考试。
一个学期结束了,这个班的同学对于各种学习方法,能够倒背如流,但整个班级的各门课程的考试成绩不仅没有提高,而且部分学生在一些事实性知识较多的课程比如历史课的学习方面还出现了倒退现象。
请结合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对王老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分析,并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做法。
第九章品德的形成
[模拟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关于“态度与品德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两者是本质上不相同的东西
B.态度是一种比品德更稳定的心理特征
C.态度所涉及的范围要比品德大
D.态度与品德的结构不一致
2.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A.依从B.认同C.接受 D.内化
3.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4.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9岁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属于()。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阶段;D.公正阶段
5.每当想起刘胡兰、黄继光等英雄人物,就会唤小李对那种坚贞不屈行为的钦慕之情,并激励着小李去战胜困难。
这种道德情感是()。
A.直觉的道德感 B.理想的道德感 C.理性的道德感 D.想象的道德感
6.“亲其师、信其道”。
这体现的品德结构之一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动机 D.道德意志
7.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特点的阶段是()。
A.学前阶段 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8.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被称为()。
A.模仿 B.从众C.服从 D.感染
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体现的是()。
A.依从 B.认同C.内化 D.坚定
10.价值内化的最高水平是()。
A.性格化 B.组织C.评价 D.接受
二、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加以分析)
1.道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成“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3.初中生的品德发展已由动荡走向成熟。
三、简答题
1.简述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2.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
3.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四、案例分析题
马晓红是一个高一住校的学生,家境比较富裕,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娇生惯养,在家里几乎没干过家务。
轮到她值日的时候经常缺席,自己床铺常常乱七八糟,还经常嘲笑家境不好的同学是土包子。
学习态度也很散漫,上课经常看手机,不能集中注意听讲。
问题一:
从品德结构分析该同学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问题二:
分析其问题产生的原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心理学 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