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最新北京高考一模基础知识题汇编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8458230
- 上传时间:2023-07-13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6.05KB
20XX最新北京高考一模基础知识题汇编含答案.docx
《20XX最新北京高考一模基础知识题汇编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XX最新北京高考一模基础知识题汇编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XX最新北京高考一模基础知识题汇编含答案
20XX(最新)北京高考一模基础知识题汇编含答案
20XX年北京高考一模基础知识题汇编
一、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6题。
有一天,忽然意识到,古人比今人多一股冲动:
逢高即上,遇巍则攀。
奇峰巨顶自不必说,即便丘峦高阁,他们也要上去站一站,“倚槛苍茫千古事,____①____”,临风凭栏,感慨一番。
所以,凡山亭江楼,词赋楹句总是爆满。
王勃的《滕王阁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崔颢的《黄鹤楼》、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皆为“高高在上”所得。
在古人那儿,登高眺远,_____②____。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高,带来大势大象,带来疏旷与飘逸,带来不羁与宏放,带来对生命时空的全景式阅读。
因此于诗家墨客而言,“高处”具有强烈的召唤力,成了【】千年的诱惑。
然而,“登高”又并非文人独嗜,百姓对此亦兴味索然,尤其在九九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更是乐此不疲。
秋收毕,仓廪实,人心悦,少不了邀友约醉,醍醐一场。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若不去登高望远,游目骋怀,实在辜负天地、有愧人生。
古人登高的去处,一般是山、塔、楼,所以,在一座古城,大凡能将风景揽入怀中的高处,几朝下来,皆成了名胜。
“江南三大楼”之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皆受驱于重阳雅集、登高览景的欲望,一旦矗起,则声名大噪,“游必于是,宴必于是”。
因为古人认为自己是自然之子,他们心目中有“高”,他们崇高、尊高、仰高。
从“登高”意义上说,“重阳”几乎是个绝版的节日,今人仅视为“敬老节”,无疑让它的美折损大半,伤了筋,动了骨。
1.填入文中两处【】内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风糜良辰怆(chuàng)然召(zhāo)唤B。
风糜良晨怆(chuāng)然召(zhāo)唤C。
风靡良晨怆(chuāng)然召(zhào)唤D。
风靡良辰怆(chuàng)然召(zhào)唤2.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兴味索然B。
乐此不疲C。
游目骋怀D。
声名大噪3.将下列句子填入文中横线①处,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3分)A。
天开美景风云静B。
过江多少六朝山C。
爽气西来两袖清D。
座揽清辉万川月
4.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既是感悟生命、孜求彻悟的仪式,又是放牧视野、抒发情怀的方式。
B。
既是感悟生命、抒发情怀的方式,又是放牧视野、孜求彻悟的仪式。
C。
既是放牧视野、抒发情怀的方式,又是感悟生命、孜求彻悟的仪式。
D。
既是放牧视野、孜求彻悟的仪式,又是感悟生命、抒发情怀的方式。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与杨炯、陈子昂、骆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他们开创了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
B。
在《游褒禅山记》中感慨“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的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
江南三大楼吸引了众多文人吟诗作赋,其中关于岳阳楼的诗文就有杜甫的《登岳阳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D。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提及的赏菊、登高、插茱萸都是重阳节的习俗。
6.对“‘重阳’几乎是个绝版的节日”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今人少了登高赋诗的冲动和雅兴
1
B。
现在少了百姓庆丰、朋友相聚的欢乐C。
今人对“高”的敬仰之情淡薄了
D。
现在只被视为敬老节,没有了文化内涵
7.对下面文段中划线句是否有语病的判断及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分)
写对联、贴对联,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独具特色的一种民俗文化。
①它在中国的普及程度,与中国老百姓的关系密切,超出其它任何一种文艺形式。
老百姓可以不读小说,不听戏,不看电影,唯独不能没有对联。
有学者说:
“没有一种文学体裁能像对联这样家喻户晓,②能让广大群众所接受。
从这一点上说,这份遗产就值得珍视。
”
A.①②都无语病。
B.①②都有语病:
①在“与中国老百姓的关系密切”后加上“程度”一词,②把“让”字改成“为”字。
C.①无语病;②有语病,把“所”字去掉。
D.①有语病,在“与中国老百姓的关系密切”后加上“程度”一词;②无语病。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7分。
1.D 2.A 3.B 二、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⑶题。
江淹,字文通,南朝著名的文学家。
与他有关的妇孺皆知的成语典故有两个:
“梦笔生花”与“江郎才尽”。
据说,“梦笔生花”的故事发生在他年轻时被权贵贬黜到浦城之际,“江郎才尽”的故事发生在他中年官运亨通之时。
所以,有人认为江淹是“穷则逞文,达则辍笔”。
江淹年轻时就有倚马可待的文才。
相传,一群文友在江边漫游,遇见一蚕妇,当时有一位颇负胜名的文人即兴出联曰“蚕为天下虫”,将“蚕”字拆为“天”和“虫”,别出心裁。
正巧一群鸿雁飞落江边,江淹顿时灵感触发,对曰“鸿是江边鸟”,将“鸿”字拆为“江”和“鸟”,与将“蚕”拆为“天”和“虫”有异曲同工之妙,众人为之叹服。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辍笔倚马可待 即兴B.辍笔倚马可待 即兴C.辍笔倚马可待 即兴D.辍笔倚马可待 即兴文中画线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颇负胜名B.别出心裁 C.异曲同工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古人的“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成年后才加取的。
在古代的人际交往中,“字”一般用于谦称。
B.成语典故有很多比喻引申意义被广泛引用,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C.鸿雁是一种“春天北返,秋日南回”的候鸟,它作为古代诗文中常见的意象,经常被用来表达羁旅思乡之愁。
D.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拆字联”运用汉字的这种特点,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独特又妙趣横生的一面。
2.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
A.《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中国各地美食文化的特点,介绍了各种美食的制作过程,让观众了解了中华饮食文化的丰富多样。
B.中小学可以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民族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在参与活动中振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C.民间工艺品蕴含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韵味,它们开始走出乡村、走进了城市,甚至走向了世界,成为代表民族文化的名片。
D.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环境保护部正在修订《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3.依次填入文字横线处的成语或俗语,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经常在生活或学习中,用俗语和成语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思,如:
“前怕狼后怕虎”和“瞻前顾后”,“①”和“欲盖弥彰”,“后长的牛角,比先长的耳朵长”和“②”,“③”和“信口开河”等。
A.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②后来居上③空口说白话B.①此地无银三百两 ②后来居上③满嘴跑火车C.①此地无银三百两 ②后继有人③空口说白话D.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②后继有人③满嘴跑火车4.下面句子中,语言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A.某电视台就家风的话题进行采访,一位年轻人对记者说:
“我家家风很严,令尊常告诫我们,做人要诚实。
”
B.中文系学生小周被一句古诗难住了。
他对王教授说:
“我找不到满意的解释,只好不耻下问,向您请教。
”
C.公交车进站时,售票员提醒道:
“各位乘客请注意,于雪天路滑,请您上下车时一定要注意脚下安全。
”
D.某同学的请假条中这样写道:
“因昨天风大,我外出时穿少了,今早咳嗽不止,请您务必准我一天假。
”
参考答案:
1.⑴C ⑵A ⑶A
(东城3月)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儿时最快乐的日子,当然是过年。
早就扳起手指头,盘算着离“年”还有几天。
喝过腊八粥,吃过祭灶神的关东糖,度过掸灰洗尘的扫房日,“年”就在眼前了。
过年的时候,最忙碌的要算是父亲。
他写得一手好字,亲友邻居都央求他写春联。
写春联的红纸上杂有星星点点的金帛,在阳光下泛着金光。
父亲手持毛笔,在那一片红光金光中,写下一个个遒劲的黑字:
“江山千古秀, 。
”“春至花如锦,风来竹自吟。
”……
划线词语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扳起 B.掸灰洗尘 C.金帛 D.遒劲
下列各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对仗最为工整、最恰当的一项是A.天地一家春B.河山万物新C.烟雨时时新D.万里尽春晖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多同音或近音的特点,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广泛用于谜语之中。
比如《红楼梦》第二十二回里贾母说的谜语“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水果名。
贾政利用谐音一猜便知,可他故意乱猜,以博贾母喜欢。
文中“猴子身轻站树梢”这一谜语的谜底是
3
A.蟠桃 B.荔枝 C.苹果D.甘蔗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题。
“俗”有通俗与庸俗之分。
平易浅显是指通俗,俗不可耐是指庸俗。
中国古代许多著名文人都推崇通俗。
白居易有意识地追求通俗,王安石誉之为“白俚”。
惠洪《冷斋夜话》云:
.“白乐天每作诗,令老妪解之。
问曰:
解否?
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可见通俗并.非脱口而出。
“ , ”这两句诗道破了通俗的秘密。
通俗的诗是不卑俗、也.不浅薄的。
刘禹锡的《竹枝词》就是一首明朗流畅、情趣诱人的好诗。
通俗是喜爱朴素的。
唐代李绅的诗《悯农》何其通俗!
又何其朴素!
但通俗又不等于朴素,白居易的《忆江南》就于通俗中见绮丽。
.
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竹枝词”是古代的民歌演变而来的一种诗歌体裁。
B.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出自李绅的《悯农》。
C.《忆江南》本是唐代教坊曲名,后被用作词牌。
D.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下列诗句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B.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C.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D.好诗冲口谁能择,俗子疑人未遣闻。
参考答案:
1.CA 2.B
3.D D B
三、(西城)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5题。
梁实秋在他的《清华八年》一文中,曾有过这样的描述:
园里谈不到什么景致,不过非常整洁,绿草如荫,校舍十分甲,但是一尘不染。
工字厅后面是荷花池,....
池畔松柏参天,厅后匾额上的“水木清华”四字确是当之无愧。
又有长联一副,颇为精彩:
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我在这个地方不知乙了多少黄昏。
西园榛莽未除,一片芦蒿,登高西望,圆明园的断垣残石历历可见,俯仰苍茫,别饶野趣。
这一带景色宜人,是同学们常来读书游憩而流连忘返的去处……
清华园中的荷花池,后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荷塘月色》,更是如雷贯耳,招致莘莘学子的钦羡,使人丙心生神往,希冀也能漫步在这荷花池畔,沐朝霞,送夕阳,书声与清风相应和,度过一段终生都值得回味的读书时光。
1.文中加点词语的书写或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俚B.老妪C.卑俗 D.绮丽 ....
A.绿草如荫 C.芦蒿
B.槛外山光 D.应和B.俭朴消耗不免D.简朴消耗未免
4
2.依次填人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俭朴消磨未免 C.简朴消磨不免
3.文中加框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尘不染
B.流连忘返
C.如雷贯耳
D.莘莘学子
4.在文中第一段末句的横线上填人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土山的背后,缓缓流动着一条小河,②荷花池北岸上,可遥见一排高低起伏的土山,③两岸微风拂柳,又是一方胜境。
④山上松柏茂盛,树下花草丛生,别有一番风致。
A.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 c.④②①③
D.②④①③
5.文中“工字厅”的长联因情景交融而颇有韵味。
下面的对联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且适合挂在书房中的一项是
A.天边将满一轮月,世上还钟百岁人。
B.山川佳色澄悬镜,松竹清阴静读书。
C.贵客登堂谈真道,高朋满座叙福音。
D.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参考答案:
ACCDB
四、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北京城是大气的。
这种大气首先体现在建筑上,不要说偌大的一个紫禁城只住皇帝“一.家人”,便是最不起眼的四合院,也是疏落有致,颇多空间的。
北京城的大气更体现在文化上,北京从来就是汉胡①,五方杂处的地方,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都在这里出入、汇集.和发展,各种文化都在这里交流、碰撞和融合。
一个外地人,只要他到了北京,保准不会感到别扭;如果他还很随和,会说几句普通话,那么,用不了几天,他几乎就会觉得自己是个北京人了。
这就是北京:
古老而又新鲜,博大而又精深,高远而又亲切,迷人而又难解。
它是单纯的,单纯得你一眼就能认出这就是北京;它又是多彩的,多彩得你永远无法一言以蔽之。
而无论久远深厚的历史也好,生机勃发的现实也好;豪雄甲的王气也好,醇厚平和的民风也好,只要你一走进北京,它们都会向你扑面而来,让你②。
你可能会惊异于现代都会的日新月异,也可能会流连于千年古都的乙深沉;可能会丙于文化名邑的清雅幽远,也可能会迷恋于民众舞台的柳暗花明。
所有这些,都会使一个初进北京的人感到无比的神奇,它会使你心旌摇荡,神志痴迷,不知所以。
可以这么说,任何试图读懂北京的人,一开始,都会有一种不得其门而入的感觉。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填入①②处的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偌大 杂揉 五方杂处 目不瑕接..B.偌大 杂糅 五方杂处 目不暇接..C.偌大 杂揉 五方杂处 目不暇接..D.偌大 杂糅 五方杂处 目不瑕接..2.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浩荡 深厚 沉湎 B.浩瀚 雄厚 沉湎C.浩荡 雄厚 沉醉 D.浩瀚 深厚 沉醉3.文中黑体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言以蔽之 B.生机勃发 C.柳暗花明 D.不知所以4.下列四副对联中,最适宜用来迎接友人来访的一项是
5
A.珠联璧合乾坤定,花好月圆鸾凤鸣。
B.华夏年年腾骏业,新春岁岁展宏图。
C.一生俭朴留典范,半世勤劳传嘉风。
D.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5.某高校毕业生听完著名就业辅导专家张教授的报告后,深受启发,立刻用手机给张教授发短信,希望得到帮助。
下面四条短信中用语恰当、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张教授,您好!
今天听了您的报告,我深受启发。
我想请您帮我看看求职自荐信,不知您能不能把邮箱地址告诉我?
情急之中,未免有些唐突,请见谅!
学生ⅩⅩB.张教授,今天听了您的报告,我深受启发。
我想让您帮我看看求职自荐信,不知您能不能把邮箱地址告诉我?
情急之中,可能有些唐突,但您务必要回复我!
学生ⅩⅩC.张教授,今天听了您的报告,我深受启发。
我想请您帮我看看求职自荐信,不知您能不能把邮箱地址告诉我?
情急之中,未免有些唐突,请见谅!
D.张教授好!
今天听了您的报告,我深受启发。
我想让您帮我看看求职自荐信,请您尽快把邮箱地址发给我。
情急之中,虽然有些唐突,但相信您能理解!
学生ⅩⅩ参考答案:
浩荡,形容广阔或壮大;浩瀚,形容广大或繁多。
深厚,浓厚;雄厚,充足。
沉湎,沉溺,陷入不良的境地,不能自拔;沉醉,大醉,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
一言以蔽之:
用一句话来概括。
生机勃发:
指植物生长初期,长势旺盛、茁壮的意思。
引申为生命力旺盛。
柳暗花明:
形容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美景。
后多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转机看到希望。
不知所以:
不明白为什么是这样,指不知道原因。
五、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7分。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成语、俗语及节日名,恰当的一项是
汉字的语义在变化,但没有脱离本义变化。
如“巧”,技也,本义为“技艺高明”,“①”中的“巧”用的就是本义;“②”中的“巧”是本义引申出的“灵巧、能干”之意。
另外,还有源于牛郎织女传说的“③”,这里的“巧”也与其本义密切相关。
A.①巧夺天工 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③乞巧节B.①巧立名目 ②无巧不成书 ③巧女节C.①巧夺天工 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③巧女节D.①巧立名目 ②无巧不成书 ③乞巧节
2.多年来邻居奶奶一直很关心李明,奶奶生病了,李明带着礼物去看望。
进门后,李明说了很多问候的话,下列各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奶奶,听说您得了很重的病,我来看您了。
B.奶奶,我家水果太多,没人爱吃,您就吃吧。
C.奶奶,您一直很硬朗,怎么一下子就病成这样了!
D.奶奶,我还带了您最爱吃的点心,您一定要多吃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7题。
一场秋雨,一层凉意。
东京大学校园里的银杏开始①,进校门便是一地金黄。
如果恰逢正午的太阳,景色更为壮观。
报载北京前两天下雪,想来北大校园里的银杏早
6
已②。
银杏有大小,一地金黄的时间也有先后,可两座校园确有不少相似之处,难怪刚来时老有梦里曾相见之感。
客居异国,不免思乡。
忽忆起杜牧诗句: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并无牧之之才气,也难得“烟花三月下扬州”,只是凭空觉得“十年一觉”四字惊心动魄。
曲指算来,从我第一次到北大寻梦,到今秋东渡访学,刚好十年。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
更何况适逢从“而立”走向“不惑”?
倘若不是此次偶然的出游,造成一种时空的距离和陌生化的效果,或许不会如此清醒地“追忆逝水年华”,也不会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十载燕园梦的③。
3.文中画线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确有 B.薄幸 C.曲指算来 D.东渡4.依次填入文中①、②、③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凋零飘落飘逝 B.飘落飘逝凋零C.飘落凋零飘逝 D.飘逝凋零飘落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运用,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一场秋雨,一层凉意 B.一盏明月静悬高空C.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D.一缕花香浸润心间
6.扬州三月美,瘦西湖景最佳。
在瘦西湖公园东北门有一副对联,上联是“风生碧涧鱼龙跃”,下面对句是其下联的一项是
A.山色迎人秀可餐 B.松排山面千重翠 C.月照青山松柏香 D.地辟天开指顾中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杜牧是晚唐杰出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又与李贺并称“小李杜”。
他以七言绝句著称,且擅长文赋,有《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B.“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欣赏的诗界名士,李白曾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诗句称誉之。
C.“而立”、“不惑”出自《论语》,是古人形容年龄的词语,与之相类的词语还有“弱冠”“耳顺”“花甲”“古稀”“耄耋”等等,今人也时有使用。
D.“追忆逝水年华”一语,恰是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代表作之名,《追忆逝水年华》这部小说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参考答案:
1.A 2.D 3.C 4.C 5.B 6.C 7.A
六、一、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要研究江南的文化历史,就不能不读江南的古镇。
假若把整个江南比作一曲委婉柔丽、行云流水般的乐章,那么古镇就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乐段。
当你参观了一座座江南的古镇后,..
就会惊异地发现:
这些古镇的设置是那么的规整,假如说长江黄河是孕育华夏文明的摇篮,那么一条条委婉曲流就是滋养古镇文明的清泉;不绝如缕的舟舸,举帆落帆、扬桨收桨之间,就把一座古镇同整个江南人文大背景 ① 得异常和谐熨帖;一条清流....从远方飘逸而来,又从这里委婉流去,缠绵缱绻处就是一座古镇。
街道一律临河铺筑,两排挤挤的房屋把天空夹出细长一条,有一排房屋干脆就是半间建在河面上的吊脚楼,足见其对水的依傍。
青石板铺成的街面,被千万双脚板打磨得发亮,把一段缈远的历史融凝进去,却不留一丝痕迹。
古街虽窄小,却并不失之于平直 ② ,..
7
一条条幽深的小巷细弄,一头勾联着古街,一头曲曲折折地延伸过去,把整个一座古镇引宕得一波三折,有了音乐的节律。
小楼一夜听春雨, 。
那绵长清丽的诗....意就该古镇的小巷里 ③ 出来。
而夜卧古镇的吊脚楼上,听“乃”橹音从远处飘来,又从你枕下飘向远方,载去你的遐想和幢憬。
一座座“如虹饮水”的古拱桥,巧连妙构,宛若一帧行草书法,将笔墨酣畅淋漓地挥洒,而其间又有一缕墨韵衔接着,构成了整体的韵律和完美。
1.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精彩 B.和谐熨帖 C.缈远 D.绵长清丽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①②③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A.勾织简约演绎 B.勾织简短演绎 C.构画简约演化 D.构画简短演化
3.文中黑体字熟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行云流水 B.不绝如缕 C.一波三折 D.酣畅淋漓
4.文中划横线的句衔接不当,下列调整语序正确的一项是A. B.C. D.
5.将下列诗句填入文中波浪线处,与“小楼一夜听春雨”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A.多少楼台烟雨中 B.残花落尽见流莺 C.吹面不寒杨柳风 D.深巷明朝卖杏花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运用,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一条清流从远处飘逸而来,又从这里委婉流去.. B.那么一条条委婉曲流就是滋养古镇文明的清泉.. C.青石板铺成的街面,被千万双脚板打磨得发亮.. D.又从你枕下飘向远方,载去你的遐想和憧憬.
7.下列概括江南古镇特点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整洁 B.雄丽 C.幽美 D.空蒙参考答案:
1.C解析:
“缈远”应为“渺远”或“邈远”。
2.A解析:
构画:
做文章或制作艺术作品时运用心思;勾织:
勾连结合。
简约:
简略;简短:
内容简单,言辞不长。
演化:
演变;演绎:
展现,表现。
3.B解析:
B.不绝如缕:
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用来修饰“舟舸”不正确。
A.行云流水:
比喻自然不拘执。
C.一波三折:
原指写字笔画曲折多姿,后形容文章结构曲折起伏,也形容事情进行中阻碍、变化很多。
此处形象地写出了古镇曲折延展的情状。
D.酣畅淋漓:
形容非常畅快、舒适。
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
4.D5.D
6.C解析:
C.“打磨”一词只是词语本义的正常表述。
7.C
8
20XX年北京高考一模基础知识题汇编
一、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6题。
有一天,忽然意识到,古人比今人多一股冲动:
逢高即上,遇巍则攀。
奇峰巨顶自不必说,即便丘峦高阁,他们也要上去站一站,“倚槛苍茫千古事,____①____”,临风凭栏,感慨一番。
所以,凡山亭江楼,词赋楹句总是爆满。
王勃的《滕王阁序》、陈子昂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 XX 最新 北京 高考 基础知识 汇编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