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学习材料3.docx
- 文档编号:2845620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3.46KB
新教育学习材料3.docx
《新教育学习材料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育学习材料3.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育学习材料3
三、新生命教育的探索与展望
新生命教育如何开展?
在学校教育中是否有必要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
生命教育课程与现有体育、心理、安全、思品等课程的关系是什么?
生命教育的活动与体验课程如何开设?
如何通过绘本课、阅读课、电影课、生命叙事剧等课程开展生命教育?
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并且系统解决的问题。
(一)新生命教育的原则
新生命教育的原则,是我们从事新生命教育时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
我们特别重视以下几个主要原则:
1.以尊重生命为根本,重视过程的幸福与完整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教育中的爱特别关注。
教育家夏沔尊说过,教育没有爱,就像池塘里没有水。
其实,真正的爱里本应该包含尊重。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以爱为名,行干预之实,甚至对生命的成长进行控制。
因此我们特别强调尊重的根本性。
如果说教育没有爱,就像池塘没有水,那么如果没有尊重,就等于没有池塘。
爱是喜欢可爱的部分,包容不可爱的部分。
所谓包容,则是一个人内心已经存有是非对错的判断后,在己对人错的情形下,对自我的道德升华。
对于生命来说,爱当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对生命的尊重,爱就没有了方向,就是没有智慧的爱。
尊重则不同。
因为生命无时无刻不在发展之中,因此,对生命的尊重,是对一个人未知潜力的尊重、对一个人未来可能的尊重。
尊重是对不同甚至相反意见的认可,是对自我的挑战,是对差异化、多样化、复杂化的敬畏。
尊重是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己所欲,亦勿施于人”的飞跃。
只有尊重,才能产生敬畏。
教师尊重生命,则能敬畏生命、敬畏童心,从而对自身积极进取、对学生真正平等相待。
学生尊重生命,才可能真正自省与尊师,从而主动汲取教育的养分,最快成长。
这样在基于平等之上的尊重,是所有生命之间合谐共存的根本。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
在新生命教育中有着丰富的关于身体健康的内容,这意味着食堂、宿舍、医务室的工作人员,都是课程的实施者之一,而这些场所也同样是开展新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没有尊重为底色,我们将无法想象这样的新生命课程该如何开展。
同时,新生命教育重视过程。
我们认为过程的幸福完整本身就是一种结局,而通常意义上结局的幸福完整,由每一段过程中的幸福完整体现和积累。
幸福是人类的终极追求,因此在新生命教育的进行中,我们会更加强调自主性和个体的自我感受,要指导、帮助教育中的每个人去追求幸福,追求幸福的过程也即获得幸福的过程。
2.以身心舒展为前提,吻合生命节奏,凸显个性发展
我们都有经验:
一个人无论是身体还是内心,在紧张恐惧时,都会呈现出紧缩的状态,而在肆无忌惮时,又容易呈现出放纵不羁的状态。
显然,这两者都不是理想的生命状态。
而我们用“舒展”一词描述我们认为理想中的生命状态。
这是指经过引导后,生命个体能够在自由与纪律之在动与静之间找到平衡状态,并自如展现。
生命的舒展,既不同于生命的压抑,也不同于生命的自然呈现。
压抑固然不利于发挥生命的潜力,纯粹的自然呈现也会放任自流,是对教育的废弃。
新生命教育遵循舒展的原则,就能让每个生命通过一定打磨,但又如前所是地展示出自己独特的美好,最大限度的发挥个性,成长为最好的自己,从而避免一个什么对另一个生命、尤其是一个通常意义上优秀的个体对一般个体的压制甚至控制。
同时,如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一天有早晨、中午、傍晚一样,新生命教育应该遵循着相应的节律。
这种节律对教学的内容而言,是不同学科的科学组合,是吻合认知规律的循序渐进;对教学的方式而言,是符合学习心理的疏密得当,对学生的每一天而言,是身体和精神在动与静、张与弛上的错落有致。
新生命教育特别重视身体教育,新教育特别重视艺术教育,都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这样吻合生命节律的舒展,就像不同种类的花朵有着不同的花期一样,能够让生命在成长的过程中日益突出个体的特点,这时配合以合适的教育,就会真正培养出有个性的人。
3.以生命共同体为基石,强调师生共同成长,家校合作共育。
新生命教育,需要生命唤醒生命。
新生命教育提出拓展生命的长宽高,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这里的每个,不仅指向学生,同时包括教师,乃至父母。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父母与孩子的本质是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个体成长的伙伴。
教师、学生、学生父母,三方所形成的关系不是对立而是统一:
没有孩子的诞生,父母不是父母,而是普通的青年男女;没有教师的出现,孩子只是孩子,不是学生;没有学生的存在,教师也就不会存在。
这样在教育中彼此依存的三方,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是三方平等的协力,生命之间才能出现积极的碰撞、有效的交流、相互的促进,共同朝向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这一目标前行。
因此,教师和父母一方面要积极学习,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教师、成为最好的父母,从而开展最好的新生命教育。
但另一方面,人无完人,最好永远在明天,永远不存在一个最好的自己,因此教师和父母能够与孩子彼此尊重、平等对待、互相激发、共同成长,就已经是最好的教育者。
不仅孩子、教师、父母,从更大的视野来看,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但又是人类整个命运共同体的一员。
脱离整体,只观察个体生命的成长,就像我们眼中只有一棵树,而忽略了整片森林。
人类这个命运共同体,不仅指的是在今天这个所谓“全球化”的时代,面对共同的生存困境而不得不如此看待,而是人类自古以来,就像源源不断的河流一样,从来就是一个“大生命”。
我们每个人,包括我们的孩子,都是这条生命河流中的一滴水。
因此,教育生活中一旦形成这样教师、学生、父母的生命共同体,家校合作也就变得顺理成章。
所有教育中的家校双方合作,都会起到1+1>2的良好作用。
在新生命教育中,家校合作共育这一点则是画龙点睛之笔。
生命是完整的,新生命教育因此更是必须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完整,才能最大意义上体现出效用。
因此,和新生命的其他课程相比,所有的新生命课程都更有必要赢得学生父母的支持,都应该在校内和家庭中同时开展、形成互补;要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发挥学校教育优势的同时,协调家庭、社会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借助于“新父母学校”“学校合作委员会”等项目,将新生命教育的开展场所扩展到家庭之中,创设更多适合于家庭开展的新生命课程。
“家校合作共育”作为新教育十大行动之一,我们将在2017年的新生命年会上更深入地研究与讨论。
(二)新生命教育的课程样态
作为新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课程,新生命教育是所有年龄阶段都必须学习的重要内容。
但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发展需要。
在具体学习中,要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基本规律,选择贴近青少年生活实际和当下成长所需的内容与形式,进行科学、系统的组织,形成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的新教育课程子系统。
早在2004年,我们曾经提出过“新六大行动”(新父母教育、新公民教育、新生命教育、新职业教育、新教师教育、新农村教育),已经将“新生命教育”纳入研究领域,并且提出了新生命教育的五个维度三级目标。
同年,我们和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合办了全国首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教师高级研修班。
课题组成员袁卫星、许新海、陈国安等人当时陆续编写出版了《生命课》《生命教育》《生命与安全》《班会18课》等教材与读本,供部分学校部分教师使用。
十年来,在新生命教育的探索上,我们一直没有止步。
在学校尚未开有专设课程的情况下,新教育人通过各种方式、尤其是各种课程在探索新生命教育。
1.生命教育的已有课程实践
课程进行着新生命教育探索。
如活动课程的体育课程、晨诵午读暮省课程、电影课程、班会课程等等,如主题课程的每月一事、生日课程、生死课程、生命叙事课程等等,以及其他学科的渗透课程等等。
而且我们应该注意:
哪怕今后已经开有专设课程,但新生命教育也不仅仅只在专设课程中开展,而应该是专设课程和以上已有课程的有机结合,共同推进。
我们对已经开展的这些投入少、效果好的各学科新生命课程介绍如下。
(1)新体育课程
体育,顾名思义应该是对身体的教育。
但现实生活中,身体教育也同样受到应试的功利化戕害,丧失了教育的丰富内涵,而演变为对身体的简单训练。
体育的意义远远没有被我们所认识。
针对体育在教育改革中经常被边缘化的情况,美国卡耐委员会的一份报告《高中》指出:
“没有比健康知识更重要的知识。
没有它,就不能成功地实现人生中的任何目标。
”该委员会推荐所有学生都要修一门健身课,认为学校在促进国家健康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身体教育的片面化、机械化,导致了生命教育的窄化、矮化和异化。
我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应该是“根据人体适应与变化的自然规律,有意识地用人体自身的运动来增加体质,促进身心健康的科学方法,是社会的一种文化教育活动”。
有如我们著名的体育教育家、已故清华大学教授马约翰先生说的:
“体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最好工具。
”
因此,我们所倡导的“新教育”,不是某一种或几种简单的运动方式,而是在充分尊重人的个性特质的前提下,以健康、健壮、健美为三级目标,以身心统一发展为指向、将特质充分发扬为特色的运动课程,是对身体的完整教育。
我们把身体分为健康、健壮、健美三个阶段;健康是指身体无病痛的正常运转。
健壮是指身体达到同一年龄的指标上限。
健美是指身体能够外在呈现出所拥有的体育精神。
健美的阶段,正如《论语》中整整一章记录的孔子身体的礼仪与美一样,美妙的姿态应被诠释为精神的外化。
“新体育”作为对身体本质的回归,是一种对现行体育的超越,也是一种对狭义生命教育的突破。
狭义生命教育中关注的问题,虽然都是重大问题,但都具有突发性和特殊性,不是人们生活中普遍曹遭遇的。
新生命教育通过新体育的开展,将狭义生命教育所关注的问题扩展为日常生活中普遍面对的问题,通过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生命、针对普遍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实现确保狭义生命教育的深与透,又能起到更为广泛的作用。
所以我们提出并努力探索新体育课程,呼吁一场“身体的革命”。
如何在新教育学校开展“新体育”?
我们有这样几点主张与建议:
一是保证每天运动一小时。
所有的新教育实验学校,都保证孩子每天都有一个小时左右的新体育。
生命的运动机制研究表明:
一个小时的运动,是确保学生身心正常发展的最下限,事实上,如果情况允许,还可以适当加大运动的时间。
二是强调身体的舒展、对自身的挑战与提升,淡化竞技。
人的力量、速度、韧性、耐力等,需要一定的训练才能形成与强化,但实现这些的一个前提,是每个人在自身已有基础上,对自己的突破。
一旦过于强调竞争,以其他个体为参照系,就容易走向反面,反而无法达到最高水准。
三是注重体育精神的熏陶与体育文化的提升。
新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特别重视意志的培养、人格的历练,特别强调相关文化的渗透和濡染,让学生从一项运动中窥一斑而见全豹,让强健的体魄同时造就强大的心魄。
四是注意个性,突出特色,提倡综合渗透。
运动是多样的,人的喜好也是多样的。
运动应该考虑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那种让所有学生全部踢足球或者打乒乓球的做法,显然违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只有尊重个性的特质,在学生的兴趣爱好之上进一步强化,才可能发挥出每个生命所具有的特长。
为此,我们特别主张各种运动与其他课程融合,开发为具有渗透性的综合体育课程,如运动与晨诵、运动与音乐、运动与阅读等等相融合,让知识更有生命的活力,让生命更富于文化的韵致,都将把新体育课程推向新的高度。
许多新教育实验学校已经在新体育方面作出了可贵的探索。
以海门市东洲小学、三厂小学等为代表的一些学校,主张“让运动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让健康身体成为我们的人生追求”,以“三全一自主”(即教师、学生、家长的“全参与”;晨练、大课间、体育课、社团课、节假日的“全天候”;学校、家庭、社区的“全方位”;因人而异,选择适合自己爱好特长的运动项目的“自主性”)为特点,向师生提出了“一二三”要求(即坚持一项运动,热爱两项运动,熟练三项运动),旨在强健师生体魄,凝聚团结力量,激发生命潜能,幸福悠长人生;真正做到了“让身体承载梦想,让运动张扬生命,让阳光洒满跑道,让健康点亮人生”。
正是这样,新生命教育通过新体育,通过这样幸福的运动过程,纾解人的消极情绪,激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学习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