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教育目的.docx
- 文档编号:28450321
- 上传时间:2023-07-13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5.33KB
第四章教育目的.docx
《第四章教育目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教育目的.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教育目的
第四章教育目的
一、单项选择题
1、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2、马克思认为: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社会本位论
4、“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5、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生产和科技发展水平
6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7、我国教育目标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8、体育是以发展体能,锻炼体魄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9、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10、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是素质教育运动
11、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个人本位论的认识。
12、个体享用功能未列入学校教育的功能
13、美育之“超美育”功能,即指间接育德、促智、健体功能
14、泰勒提出了教育目标的表达方式的主张有别于以往的做法,做到了目标后的行为及能在生活中运用的范围。
他采用的表述方式是二维图标式
15、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的智育
16、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教育目的
17、“美育”一词最早是希勒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
18、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19、能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工作指明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的是教育方针
20、各级各类学校要完成各自的任务,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需要制定各自的培养目标
21、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理论认为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
22、在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时,决定教育目的追求和价值倾向性的是价值取向
23、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应当怎样看待人和社会的关系:
应当把满足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
24、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分工
25、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26、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7、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就必须坚持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28、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
29、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标志和总要求是培养劳动者
30、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31、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2、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是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33、衡量社会主义教育质量的标准是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4、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35、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一切教育活动之中。
36、认为我国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学家是陈鹤琴
37、江泽民指出: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
38、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39、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教育的性质
40、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41、当前,流生问题与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这两种倾向妨碍了教育目的的实现和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
42、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3、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素质教育
44、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涂尔干
45、下列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内容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6、教育目的本质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
47、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发现”知识,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
48、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是目的性
49、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卢梭
50、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
51、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52、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德育
5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属于政治素质教育
54、下列不属于美国民主主义教育目标的是发展认识能力
55、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教育目的
56、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57、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5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59、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60、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6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6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属智育范畴。
63、相对环境对个体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而言,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
64、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思想
65、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6、当前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67、美育即审美教育
68、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在1912年
69、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教育目的是斯宾塞提出的。
70、认为个人价值高于一切,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职能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到影响。
这种观点是个人本位论
71、认为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教育目的就是为社会服务。
这种观点是社会本位论
72、斯宾塞认为,学生应该学习解剖学、生理学和卫生学等课程,这是为直接维持自己生存的活动做准备。
73、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有:
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
74、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目的
75、在西方传统的课程理论中,通常把课程目标分为:
事实、技能和态度
76、教育目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导向作用
77、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坚持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裴斯泰洛齐
78、教育目的要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是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
79、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也是德育
80、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的一个重大转变。
81、自然主义是由下列哪位教育家的主体思想卢梭
82、下列哪位将进步主义与实用主义联系在一起杜威
83、《理想国》是哪位作家的作品柏拉图
84、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85、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
86、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87、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88、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反映了教育性质
89、“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
90、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社会价值做出规定。
91、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涂尔干
92、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93、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9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95、18世纪法人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认为:
“什么是教育目标……这就是自然的目标”,这是“儿童自然”决定教育目的的观点。
96、当代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素质教育
9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是素质教育运动
98、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99、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100、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101、素质教育是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
102、体育是以发展体能、锻炼体魄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103、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而确定的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被称为培养目标
104、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是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105、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导向和动力作用的是德育
106、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给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义务教育,它具有强制性。
107、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题。
108、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目的有哪些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2、教育目的要解决的问题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
3、在制定教育目的的过程中必须涉及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是人本位的价值取向问题、社会本位论的价值取向问题
4、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理论代表人物有卢梭、康德、裴斯泰洛奇、马斯洛、萨特
5、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理论代表人物有孔德、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涂尔干
6、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
7、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应当坚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素质教育要重点突出创新精神的培养
8、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要求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
9、构成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10、“预示某些新的社会状况的教育目的”体现出教育目的应该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培养“完善的人”、培养创造性
11、存在主义者信奉的教育目的观主要有教育应使每个人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并形成一套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生活方式、教育应向学生展示其存在的各种可能性,帮助学生扩大选择的范围,通过选择,决断和行动来塑造自己、教育要督促学生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学会独立地承担责任、教育纯粹是个人的事情,教育无须对公众、集体和社会承担什么责任
12、教育目的的功能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
13、教育目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14、教育目的评价作用指的是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15、以下观点属于素质教育的特点的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过程中,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
16、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表现在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
17、下列各项中受教育目的制约的有教育政策、教育制度、教育内容
18、教育目的的调控功能主要体现在教育目的对具体教育内容的安排、教育手段的选择等有支配、协调的作用、教育目的对国家的教育规划及教育结构的确立与调整具有指导、协调的作用
19、下列属于社会本位目的论的观点有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20、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哲学观念、人性假设观念、理想人格
21、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进程、要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22、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与广义教育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有目的性,不同点则在于学校教育具有的目的性更强,这表现在学校是专门的育人机构、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比一般的教育工作者具有更高更专门的教育素养、在设定的程序上,国家或学校在学校教育目的上会有效为全面的考虑
23、教育目的对于教育活动意义重大。
具体说来,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表现为以下三点:
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
24、一些教育思想家从宗教的角度或从信仰出发论述教育目的,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神学的教育目的论”,以下教育学家支持“神学的教育目的论”的是夸美纽斯、雅克·马里坦、小原国芳
25、持个人本位目的论的教育学家为数甚多,其代表人物有卢梭、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
26、要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一个正确全面的理解,就不能不看到这一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以下属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学说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是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重要途径
27、以下正确表达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是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28、要认真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培养合乎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应当特别注意人才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开放思维、崇高理想
29、要认真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我们还必须正确处理如下几个方面的关系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
30、美国民主主义的教育目的包括自我实现的目标、人际关系的目标、经济效率的目标、公民责任的目标
31、下列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的是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两方面和谐发展、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32、普通中学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是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
33、普通中学在智育方面的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心理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34、下列对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理解正确的有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特征,人格特征
三、判断题
1、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在理论研究中可以相互替代。
(N)
2、教育目的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
(N)
3、在确定教育价值取向上,应该处理好人和社会的关系。
(Y)
4、传统教育不可能体现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N)
5、由于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所以制定教育目的时应考虑受教育者的年龄差异。
(Y)
6、素质教育充分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Y)
7、美育的内容就是艺术教育和“美学”学习相结合。
(N)
8、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德育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Y)
9、传统教育强调统一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所以应该反对传统教育。
(N)
10、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Y)
11、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平均发展。
(N)
12、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N)
13、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Y)
1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的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Y)
15、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Y)
16、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
(Y)
1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Y)
18、广义的教育目的就是指国家的教育目的。
(N)
19、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预期的目的,但不是任何的社会实践活动都有预期的目的。
(N)
20、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包括三个主要领域:
一是认知的;二是情感的;三是动作技能的。
(Y)
21、由于存在各级各类的学校,因此教育目的并不是对所有的学校都具有指导意义。
(N)
22、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的质量标准。
(Y)
23、在西方国家,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涉及的最基本问题是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问题。
(Y)
24、教育目的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体现了教育具有激励的作用。
(N)
25、美国学者华生认为:
“目标就是价值,假如目标有价值,并且人愿意获得它,那么,它便能使学习者付出为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力量。
”(N)
26、教育方针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N)
27、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Y)
28、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不需要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
(N)
29、教育目的层次包括:
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Y)
30、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之为培养目标。
(Y)
31、教育目的是教育的一般性问题,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N)
32、教育目的制约着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方法的选择。
(Y)
33、各级各类学校有各自的具体工作方针,这便决定了教育目的的层次性。
(Y)
34、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N)
35、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某门课程后所应形成的各种素质的预测。
(N)
36、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和抽象的关系,所以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都要以课程为中介才能实现。
(Y)
3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Y)
38、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
(Y)
39、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孔德和涂尔干,德国的康德等。
(N)
40、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卢梭和萨特,德国的康德等。
(Y)
41、目的与目标实际上是一回事,都可以测量。
(N)
42、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都是根据一般的教育对象提出来的。
(N)
43、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Y)
44、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称为教学目标。
(N)
45、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和抽象的关系,他们彼此相关,但相互不能取代。
(Y)
46、教育目的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
(N)
47、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Y)
48、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Y)
49、国家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在实质上都是强调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N)
50、教育目的是制定培养目标的依据,教育目的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
(N)
51、不同国家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Y)
52、前苏联是一个追求共产主义理想的社会,其教育目的包括自我实现的目标等。
(N)
53、教育目的就其本质来说,是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
(Y)
54、德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所以,教育目的强调陶冶学生的人格,注重培养有教养的人。
(N)
55、教育目的是具有客观性,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N)
56、教育目的的制定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Y)
57、拉伯雷把教育的最高目的限定在培养治理国家的哲学家上,他们是:
“心灵的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的人。
(N)
5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制定教育目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Y)
59、马克思认为,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Y)
60、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
(Y)
6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制度的制约。
(N)
62、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Y)
63、教育目的本质是促进社会的发展。
(N)
64、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Y)
65、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就必须坚持素质教育面向社会。
(N)
66、德育就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N)
67、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Y)
68、重视智力的发展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N)
69、传统教育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知识的积累。
(N)
70、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Y)
71、在我国古代的教育中,不存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N)
72、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从根本上说是提高人的整体性的精神素养。
(Y)
73、创造美的能力仅仅指艺术美的创造。
(N)
74、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是中学智育的表现。
(N)
75、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Y)
76、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出了“四有、两爱、两精神”的表述。
(N)
77、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1985年《决定》中规定的。
(N)
7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Y)
79、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第一次在党的报告中全面、完整、系统地表述教育方针。
(Y)
80、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Y)
81、人的片面发展是旧的劳动分工和阶级对立的产物。
(Y)
82、人的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人的发展。
(Y)
83、应试教育的核心点是教学生“学会学习”。
(N)
84、“素质教育”的概念是一个教育科学的概念。
(N)
85、“素质教育”就是针对我国的“应试教育”而提出来的。
(N)
86、《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Y)
87、创造美的能力既包括艺术美的创造也包括生活美的创造。
(Y)
88、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Y)
89、素质教育就是多开一些音、体、美之类的课程。
(N)
90、素质教育是一个宏观的指导方针,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
(N)
91、文明习惯的教育属于道德素质教育。
(Y)
9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是:
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
(Y)
93、素质教育包含了从精英主义教育向全民教育的教育思想的转变。
(Y)
94、全面发展的人,是人格健全的人,拥有大众个性的人。
(N)
95、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个人价值作出规定。
(N)
96、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Y)
97、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Y)
98、当代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应试教育。
(N)
99、教育目的的方向性是调控的根本体现。
(N)
100、教育目的并不是对一切教育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
(N)
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四 教育 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