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德育资源开发研究结题报告刘震.docx
- 文档编号:28449724
- 上传时间:2023-07-13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38.17KB
语文学科德育资源开发研究结题报告刘震.docx
《语文学科德育资源开发研究结题报告刘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学科德育资源开发研究结题报告刘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学科德育资源开发研究结题报告刘震
语文学科德育资源开发研究报告
宝鸡市高新区千河中学刘震
摘要: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语文教学中必须进行德育渗透。
钻研教材,深挖教材中的德育要素。
分析教材中“做真人、有爱心、有生命感、有责任感”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感化;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展示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验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观察生活,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心生活中的“真善美”,在写作中渗透有关生命感和责任感的道德思想。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热爱生活,增强生命感和责任感。
关键词:
语文学科德育资源阅读写作语文活动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时代背景
德育一直是国内外教育界共同关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
“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
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智力,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使其产生明确的人生信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德育工作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是必然性的。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
在各项工作中要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在教育中要十分重视德育工作。
我国《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
“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广大教师在深刻了解教育本质的基础上,明确知识与品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关系,在观念层面形成正确的课程价值取向,内化德育渗透的意义,提高渗透意识。
语文学科具有母语教育的特殊性和优越性,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
因此,如何充分发挥中学语文学科的道德教育功能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的问题。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语文教学中必须进行德育渗透。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国内外学科课程德育存在着不平衡性,一些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学科德育的研究,尤其是英、美两国,都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其中包括对德育专门课程与非专门课程的讨论。
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才刚刚起步。
德育教育是个学科交叉和知识融合性较强的学科,在阐述德育自身所特有的基本要领、基本思想内容的时候,几乎涉及到众多学科的相关内容,且需要诸多知识点的支撑。
目前,不少地方出现了德育工作干巴枯燥,苍白无力的形式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德育工作者的知识面较窄,教师又不善于运用各学科相关内容去丰富德育内涵、艺术性渗透。
实际上,德育教育工作并不是德育学科包打天下的领域,其他教学科目也包含丰富的德育因素,应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功能。
只有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保证教学目的和课程标准得以实施的基础上,德育教育才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因此,要充分运用教学中的德育因素,进行艺术性渗透,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传道”于“授业”之中,才能达到德育与知识教育的统一,呈现我们所期望的情景交融,文道一体,潜移默化的良好局面。
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另一方面,我们虽然欣喜地看到有一些同行已经注意到在学科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长期以来教育评价方面的偏颇,学校和教师屈从于教学压力,教师在观念方面和理论与实践、评价等方面都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特别是新课程标准中的德育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没有得到真正具体的落实,同时毕竟才刚刚起步,不够深入,不够系统。
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觉得本课题的提出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1、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指出: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点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
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有句至理名言: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实践依据
语文教育要矫正过去只注重工具性的弊端,根据新时代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挖掘课内外教学资源,采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彰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乐观积极充实健康的人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突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价值观。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1、理论方面:
(1)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
(2)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的的要求,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2、实践方面:
(1)我们必须要把德育教育从小就渗透到学科的教育中,尤其是以人文为主的语文学科,让学生从知识中感悟德育,让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也达到“育人”的目的。
(2)作为新一代的教育者应该传承前人的理论,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从而形成新的教学理论。
(3)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
本课题研究针对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的现状,具体探讨教师应该掌握和运用的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有效教学策略,探索有效课堂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基本模式,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
二、现状分析
(一)存在问题
在开题之初,我们曾经专门做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身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是十分严重的,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1、中学生对社会道德状况存在着诸多困惑,进而导致中学生道德判断偏颇。
我们调查发现有不少学生认为中学生穿名牌合适,而大多数学生认为“说不清”。
这说明“勤俭节约”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但在当今社会环境下的青少年已不再信奉他们的父辈所秉承的经济观,更多的人体现出一种理财的新观念,他们讲究一种所谓高质量的时尚生活。
中学生对社会道德状况的判断如不加以教育和引导,将直接影响中学生道德行为的选择和道德的形成。
2、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有所脱节。
这主要反映在:
道德认识基本明确,但行为选择往往以自身的利害关系为准则。
如在道德倾向非常明显的特定问题“看到校园内地上有纸屑,你会怎么做?
”的选择中有近四成的中学生做出了“捡起来,扔进垃圾筒”的第一选择,但仍有一半以上的同学选择“视而不见”和“假装没看见”。
又如,“学校洗拖把的水池塞了,正在疏通清理”,选择“主动上前帮忙”的也只有四成的学生,有四分之一的学生选择“装作没看见”,四分之一的学生选择“老师叫我才去”。
3、中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满意程度较低,满意率仅占三分之一,“没有兴趣”的竟占三分之二。
这说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亟待改进和提高。
很可悲的是当学生心灵困惑时最愿意向老师倾诉的仅占十分之一,朝夕相处的教学工作者与辛勤养育他们的父母,并不是真正受中学生欢迎的“知心朋友”。
(二)原因分析
面对调查结果中所反映的当前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必要对他们的想法和问题进行一番梳理,探寻其规律特质。
1、学校方面
首先是教育界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
这是我国教育界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这一现状已有所改观,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成为当前中学教育的一项专门课程,一部分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还没有把心理健康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来看待,还没有认识到良好的情绪、健全的人格及适应能力对学生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能的重要作用,不能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妥善和治疗性地解决学生日益增加的心理困扰。
其次,“应试教育”导致学校重智育轻德育。
不可否认,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依然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问题出在过分地强调考试的功能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恶性竞争”。
它使教育的内容片面化,导致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同时,由于高考是一种淘汰教育,是一种面向少数学生的教育,无形中使得学校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全面培养。
调查中显示,中学生的苦恼,主要来自于学业的压力和担心成绩不理想、考不上大学。
中学生愿意参加的也大多选择与学业有关的活动。
第三,是传统教育观念作怪,一些教师教学方式不当。
现在,传统的师道尊严和严师出高徒的教育观念依然在一些教师的心中根深蒂固,一些老师认为,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必须对学生严格,在学生面前保持一定的威严,这样才能让学生听话,才能压住课堂,因此,对犯错误或学习不好的学生动辄进行指责和呵斥。
2、家庭方面
从家庭来看,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是教育方法不当。
一些父母教育方法简单,往往以钱物代替对子女的表扬和奖励,以打骂代替对子女的批评和约束,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二是部分家长身体力行不够。
个别家长自身素质不高,法律意识不强,道德水平低下,对子女的负面影响较大;三是家长重智轻德。
平时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限制孩子课外活动,忽视了对子女的思想教育,只要成绩好,就什么都好,一好百好,使孩子学习负担很重,心理压力很大。
上述现象使得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形不成合力,学生在学校是“小绵羊”,在家里是“小太阳”,在社会又变成“小儿郎”。
3、社会方面
从社会来看,存在着不少影响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
一是不良社会现象对青少年有极大的腐蚀性;二是一些影视作品、报刊中色情、打斗、凶杀与暴力场面充斥,使一些学生盲目模仿,危害极大;三是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活动阵地相对缺乏,许多学生只有到网吧、游戏室等营业性场所参加娱乐活动,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越陷越深,不少人因此走上歧途。
总而言之,学生品德的形成是社会通过舆论和教育在内的各种渠道把道德规范传递给年轻一代的过程,也是学生在群体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实践由被动到主动地去掌握这些规范并形成道德习惯的过程。
教师要想更好地完成德育的任务,就应了解这个过程并探索其中的心理规律。
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部分中学生道德意识淡薄、道德冷漠现象严重。
所以,提高中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水平既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
因此,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应以《公民道德规范》和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守则》为蓝本,来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的情操,通过各种活动来践行中华民族美德,通过先进人物的言行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广大青少年学生成为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的活跃成分。
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就决定了我们在语文学科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必然的选择。
因此,本课题主要是探索初中语文渗透德育教学的策略,这对于教学而言更具有实效性,更有利于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发挥语文的德育功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开发学生的“做真人、有爱心、有生命感、有责任感”道德潜能,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品德素质得以提高。
三、研究策略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广大教师逐步掌握与德育相关的基础性理论,并坚持以相关德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积极探索与实践相符合实际的且行之有效的语文学科渗透德育方法及途径。
2.通过课题的研究,积极探索德育渗透的途径,寻找语文学科与德育教育教学结合的完美方法,构建艺术性渗透或课堂德育教育模式。
使教师树立科学的新德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培育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课堂研究,探索学生自觉接受教师德育渗透的思想观点,自觉调整个体意识和行为,形成优良品德培养的有效机制,使学生按照社会需要的品德方向发展,达到个体品德与社会要求的统一。
4.通过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艺术性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促进教师授课观念的改变以及学生内在品质与素质的提升。
准确提炼和寻找到语文学科德育的切入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教育,力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增强学生道德意识,促进道德行为,道德情感发展,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法纪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基本思路
(1)组织课题组教师制定德育渗透计划,通过计划的制订,要求教师对教材本身进行挖掘,找到德育渗透的切入点,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德育教育的能力。
(2)组织课题组教师开展“语文渗透德育研究课”。
研究和探讨如何根据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对学生进行“做真人、有爱心、有生命感、有责任感”的德育教育。
(3)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教案、论文汇总成册,为今后德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三)具体做法
1、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钻研教材,深挖教材中的德育要素。
分析教材中“做真人、有爱心、有生命感、有责任感”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感化。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展示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验教材中的德育。
课题组选定了两个八年级实验班级作为课题研究成效参照。
具体做法如下:
千河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单元
主题
课文标题
渗透德育内容
备课人
第
一
单
元
爱
好
和
平
反
对
战
争
1、《新闻两则》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刘震
2、《芦花荡》
自信自尊,爱憎分明,关爱他人。
张亚红
3、《蜡烛》
反法西斯战斗情谊,国际主义精神
刘红霞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赞美圆明园,
谴责英法侵略者。
刘震
5、《亲爱的爸爸妈
妈》
铭记历史,远离
战争,尊重生命
张亚红
第
二
单
元
爱
6、《阿长与<山海经>》
感激怀念亲人
张亚红
7、《背影》
父亲关爱儿子,
儿子感念父亲。
刘震
8、《台阶》
感受父辈生活的不易
张亚红
9、《老王》
关爱同情不幸者
刘红霞
10、《信客》
诚实守信,关爱他人
刘震
第
三
单
元
热
爱
科
学
11、《中国石拱桥》
增强民族自豪感
刘震
12、《桥之美》
欣赏创造之美
张亚红
14、《故宫博物院》
弘扬传统文化
张亚红
15、《说“屏”》
欣赏古文化之美
刘红霞
第
四
单
元
热爱
科学
热爱
大自
然
保护
环境
16、《大自然的语言》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
刘红霞
17、《奇妙的克隆》
正确对待克隆,为人类造福
刘震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不同科学领域互相
联系
张亚红
19、《生物入侵者》
保护生态平衡
刘红霞
20、《落日》
善于思考,善待一切
刘震
第
五
单
元
欣赏
古诗
文,
弘扬
传统
文化
21、《桃花源记》
世外桃源,寄托理想
刘震
22、《短文两篇》
安贫乐道,洁身自好
张亚红
23、《核舟记》
技艺精湛,观察仔细
刘红霞
24、《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刘震
25、《杜甫诗三首》
豪情壮志,忧国忧民
张亚红
第
六
单
元
26、《三峡》
热爱祖国河山
张亚红
27、《短文两篇》
自豪,微妙而复杂
刘红霞
28、《观潮》
故国之思,亡国之怨
刘震
29、《湖心亭看雪》
欣赏美景,思念古国
张亚红
30、《诗四首》
赞美山河,眷恋故乡
刘红霞
要求:
①备课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编排特点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每一单元,确定一个德育主题。
①实验教师在上课时,每一课都要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并在课后及时写好教学反思。
③每周教研活动时,实验教师将自己一周来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情况向课题组进行汇报、交流。
千河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单元
主题
课文题目
渗透德育内容
备课人
第
一
单
元
感恩
父母
师长
1、《藤野先生》
感恩老师,爱国主义
刘震
2、《我的母亲》
感恩母亲
张亚红
3、《我的第一本书》
人间温情
刘红霞
4、《列夫·托尔斯泰》
学习伟人的精神
刘震
5、《再塑生命》
感恩老师
张亚红
第
二
单
元
欣赏
美
感悟
美
6、《雪》
敢于战斗,善于战斗
刘震
7、《雷电颂》
憎恶黑暗,追求光明
张亚红
8、《短文两篇》
对人生、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刘红霞
9、《海燕》
歌颂革命者的战斗
激情
刘震
10、《组歌(节选)》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张亚红
第
三
单
元
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
11、《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保护自然
刘震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树立环保意识,不让悲剧再发生
张亚红
13、《旅鼠之谜》
人类应该有节制的
繁衍
刘红霞
14、《大雁归来》
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
刘震
15、《喂--出来》
杜绝污染,保护环境
张亚红
第
四
单
元
民俗
民风
民情
16、《云南的歌会》
欣赏民歌艺术
刘震
17、《端午的鸭蛋》
感悟乡情美,人生美
张亚红
18、《吆喝》
欣赏生活中的美
刘红霞
19、《春酒》
思念童年、家乡、
母亲
刘震
20、《俗世奇人》
民间艺人技艺精,品格高
张亚红
第
五
单
元
欣赏
古诗
文,
弘扬传统
文化
21、《与朱元思书》
厌弃名利,寄情山水
刘震
22、《五柳先生传》
安贫乐道
张亚红
23、《马说》
毛遂自荐
刘红霞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专心学习,刻苦
攻读
刘震
25、《诗词曲五首》
感悟作者的情怀
张亚红
第
六
单
元
26、《小石潭记》
欣赏美景,体悟作者感情
刘震
27、《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张亚红
28、《醉翁亭记》
醉与乐完美统一
刘红霞
29、《满井游记》
寄情山水
刘震
30、《诗五首》
感悟作者的情怀
张亚红
2、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观察生活,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心生活中的“真善美”,在写作中渗透有关生命感和责任感的道德思想。
千河中学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作文训练计划
单元
主题
参考题目
方法指导
成果
展示
第一
单元
爱好和平
反对战争
《和平的福音》、《放飞心中的白鸽》、《我渴望和平》等
1、把握好思考、讨论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正确角度,清晰的表达自己对战争的认识和思考。
2、采用对比的方法融合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倒叙的方法、书信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怀。
优秀
作文
讲评
第二
单元
爱心
《让世界充满爱》、《这也是爱》、《送别》
1、歌颂充满爱心的人物,呼唤奉献爱心的行为。
2、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恰倒好处的运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以小见大。
学生
互评
互学
第三
单元
弘扬传统文化
《谁持彩练当空舞》、《友谊之桥》、《心桥》
1、可以说明、介绍你所熟悉的桥或与之有关的故事;2、可以写生活中无形的桥,将其中曲折感人的故事倾诉出来。
优秀
作文
张贴
转览
第四
单元
明辨是非
《上网利弊谈》、《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吗?
》、《关于克隆的争论》
1、明确辩论的一般要求;2、指导学生从三个问题的讨论中,选取一个议题,在查阅资料、与同学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要注意的是不要淹没在别人的、既有的观点中,一定要有自己的心得,哪怕这一点心得还比较幼稚。
优秀
作文
讲评
第五
单元
莲的品格
《爱莲说》、《荷花》、《我愿为莲》
1、写一篇说明性的文字,介绍有关莲的知识和你特有的感悟。
2、可以结合古人的观点,发表自己对莲的看法,写一篇咏莲言志散文。
学生
互评
互学
第六
单元
年文化
《过年趣事》、《说过年》《除夕之夜》
1、了解年的传说,各地过年的民俗风情,以及自己的家乡的过年情景。
2、可记叙自己的过年往事,也可以描写各地的过年习俗,还可以议论过年时的一些“陋习”。
优秀
作文
张贴
展览
千河中学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作文训练计划
单元
主题
参考题目
方法指导
成果
展示
第一
单元
歌颂
母爱
《妈妈您听我说》
《世上只有妈妈好》
1.培养感悟人间亲情,学会理解关爱他人。
2.以小见大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叙述描写中,;表达方式要灵活多变,语言要力求生动、活泼。
学生
互评
互学
第二
单元
感悟美景发现好人好事
《春天的遐思》、《春天的风景》、《春天来了》、
1、可以尽情地描绘春的美景,写成一篇写景的散文。
如活泼的小草,灿烂的野花,飞舞的风筝,它们都是一首诗、一幅画。
2、可以以春为背景,写与之相关的故事。
如朋友间的分离,亲情的冷暖,社会万象,都可以在春天里延伸。
优秀
作文
讲评
第三
单元
热爱
科学
《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科学的也可以是生动的》
1、迷上科学的经历。
对某种自然现象或事物感到好奇,进而想弄清楚其中的原因而进行的探究过程,这次经历,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让我们从中获得了某种启示,对我们的兴趣爱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突出重点,彰显个性。
优秀
作文
张贴
转览
第四
单元
发现具有名族特色的
东西
《剪纸李》、
《懒汉的故事》
1、多学科知识收集整理民间文化,批判继承民间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2、让学生展开联想的双翅,作出合乎情理的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
学生
互评
互学
第五
单元
欣赏诗词美
《执著的等待》、《用心看世界》
1、巧用古诗,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2、对古诗词进行改写,使文章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优秀
作文
讲评
第六
单元
欣赏美景
积累名句
《做有心的旅行者》、《在旅行中成长》
1、领略祖国河山的壮美,家乡的优美风景,感受锦绣河山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
2、可以写成游记,也可以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也可以写自己在游玩中的感悟。
优秀
作文
张贴
展览
3、语文活动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我们围绕课题,积极开展了第二课堂——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
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我们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特别是课外活动做到了具有学科特点,形式丰富多彩。
一年来,我们成功地举办了多次全校性的语文创新活动。
真正地丰富了校园生活,创设了语文学习的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课题组选定了两个八年级实验班级作为课题研究成效参照。
具体做法如下:
千河中学八年级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方法步骤
月份
内容
主题
活动方式
展示
与交流
9月
庆祝
教师
节
尊重
师长
尊重
知识
1、教师节的来源
2、歌咏老师的诗句、对联、成语、歌曲:
3、古今中外名师:
4、了解教师的工作情况、
追求及欢乐与苦恼等
板报
书法比赛
弘扬传统文化
了解汉字的演变方式;
以班为单位组织初赛;
年级组评出优秀作品,举办校展
优秀书法作品展示
10月
欢庆国庆节
爱国主义教育
举办“我爱家乡”征文;
举办爱国主义影评。
优秀征文、影评展
走进中秋节
传统文化教育
1、了解中秋节的习俗;
2、积累与中秋有关的名诗佳句;
3、感受中秋节特定的思想及文化内涵,激发孩子探究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
手抄报黑板报
11月
诗歌朗诵比赛
了解传统文化提高赏美情趣
1、以班为单位组织初赛;
2、年级组评出优秀学生,进行奖励。
比赛
重阳节
尊老
敬老
1、了解家乡过中秋和重阳节的风俗习惯;2、用实际行动孝敬老人,弘扬传统孝道美德
图片展
12月
庆元旦
团队
精神
拔河比赛
比赛
优秀
作业展
养成
教育
培养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学科 德育 资源 开发 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