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测度体系的构建.docx
- 文档编号:28433051
- 上传时间:2023-07-1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6.94KB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测度体系的构建.docx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测度体系的构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测度体系的构建.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测度体系的构建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测度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农业的现代化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从而导致各个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技术的应用程度也各不相同。
河南是个人口大省,人均耕地少,而且后备资源非常有限,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耕地会越来越少,所以必须充分合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
构建农业现代化进程测度势在必行,并使其加以应用,为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援。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测度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ABSTRACT
Inrecentyears,withthedevelopmentofeconomyinchina,theagricultureofourcountryhasobtainedthefastdevelopment.Moderntechnologyhasbeenwidelyappliedinagriculture.However,duetotheeconomicdevelopmentindifferentregionsofdifferent,resultingintheapplicationof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invariousregionsofthedegreealsoeacharenotidentical.Henanisaprovincewithlargepopulation,lessarablelandpercapita,andthereserveresourcesareverylimited.Alongwiththeeconomicdevelopmentandtheacceleratedprocessofcitylandwillbelessandless.Therefore,mustmakefulluseofexistinglandresources.Constructionof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processmeasurebeimperative,andmakeitbeapplied,providingrechnologicalsupportfortheprocessof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
Keywords:
ThemodernizationofAgriculture;Establishmentandapplicationmeasuringsystemof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
目录
一、绪论1
(一)农业现代化的定义1
(二)农业现代化进程测度体系构建的优化方法1
二、农业现代化进程测度体系的构建及应用3
(一)农业现代化进程测度体系构建的优化方法1
(二)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五、解决农业现代化测度体系构建的方法
(一)加强农业现代化进程测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二)从新定位测度重点拓宽测度对象范围
(三)坚持测度过程科学化,理性化
(四)改善测度技术升级
(五)提高我省农民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
参考文献13
致谢14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测度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一、绪论
(一)农业现代化的定义
综合分析总结各种材料,我们对农业现代化给出了如下的定义:
从以往的传统农业不断地向现代化高科技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
通过这个过程,农民的知识不断地积累,使用高科技的觉悟也不断提高,农民在耕作过程中逐渐学会了使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等现代化技术,他们的管理理念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学会了使用现代经营管理方法。
经过了这一系列的改变,农业生产力开始从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行列。
经历了这个过程的农业就可以叫做农业的现代化了。
由此看来,农业现代化不但是一种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手段,二者是集于一身的,是一体的。
(二)农业现代化的实质与表现形式
农业现代化有着自己的内在本质,即它的实质,就是科学技术应用的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使用的现代化,物质机械装备的现代化,还有就是各种资源环境不断良化的过程,形式上主要可以表现为农业的工业化、农业的市场化运作水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化。
农业现代化的实施与应用将会为我省农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帮助.
二、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演变
(一)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据资料显示,河省主要年份的农业总的生产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从建国60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省人民及领导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坚持不懈的艰苦奋斗,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我省的土地面积是1.74%,但是以这样少的土地面积养活了全国7.5%的人口,河南省的农业发展速度比较快,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
如我省的农业现代化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差别还很大,农民的整体素质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也相差甚远。
因此,对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演变进行研究对分析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状况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改进河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有着非常积极和巨大的作用。
(二)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据《中国农业全书》河南卷记载和河南省统计局2009《河南统计年鉴》资料显示,河省主要年份的农业总的生产价值、人口平均农业的生产总价值、粮食的总产量还有人
口平均拥有粮食的产量等一些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人均收入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人们的奋斗目标明确确定,有了奋斗的方向,经过三十二年的艰苦奋斗,我省的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阶段(1949—1957)。
新中国成立前,人们生活温饱问题难以解决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在1949年全省农业总生产量按照当时的价格计算只有17.19亿元,老百姓食不果腹。
在1949年到1952年的三年期间,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再加之人民的辛勤努力我省的农业逐渐得到恢复,经济也慢慢发展起来。
全省的农业总产值达到27.74亿元,与建国期间相比增加了10.55亿元,增长了61.4%。
粮食的总产量比1949年增产29.35亿元。
农民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
在1953年到1957年期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也全面开展起,我省就借助政府和国家的支持,开始大力发展我省的农业和农村经济。
我们和1952年做了一下比较,得出了1957年的农业生产总产量的价值是31.57亿元,增长13.8%;根据很多数据的分析,我们知道其他农产品的产量也都有了很大的增加,棉花的总产量也增加了很多。
第二阶段是曲折迂回的缓慢发展阶段(1958—1978)
在1958年到1978年的二十年间,我党做出了一个错误的路线方针,就是实施一大二公的经济体制。
这种体制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遭到严重的打击,各个产业的产量严重下降。
又加上三年的自然灾害,全省的农产量和生产总值在一定程度上下降很多。
在这段时期里是农村经济处于非常困难的一段时间。
为了使农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对国民经济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到1965年基本上已经恢复到了1957年的水平了。
接着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我省的大部分生产几乎全部处于瘫痪状态,甚至停止生产。
导致各个方面总产值倒退好几年。
直到四人帮被粉丝之后,各个方面的生产才逐步恢复。
总的来说,在1958到1978年的20年间,我省的农业发展状况是在徘徊和波动中增长的。
在这20年里,我省的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以5.3%的进行慢速增长,粮食总产量的价值也在以平均每年以2.6%的速度进行增长,这些数据说明了这一阶段我省总的农业增长率低于1949到1957年的增长率。
第三阶段是我省全面改革开放并开始全面发展的阶段(1979—2008)。
在这一时间段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我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是我省开始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标志着我省迈出了三大步,预示着我省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第一步(1979到1983)我省响应党的号召,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使我省的经济和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第二步(1984到1991)。
在1985年,全国的农产品供销制度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开放的农产品市场。
河南省的农村农业也出现了很客观的发展状况,农业、林业、手工艺业、牧业、副业、渔业的发展状况良好。
农业产量,人均收入,农业总产值都在不断的提高。
第三步(1992-2008)中共十四大之后,为我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挈机,使我省农村经济开始进入向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此时,全省的农村和农业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
(二)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我们可以从社会人口平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村人口的平均收入、农业人口就业率、劳动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机械化率、农业从业人员初中以上人员所占的比率、农业劳动生产粮食总产量、森林覆盖率等十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这十个标准中,河南省有四个指标即农业机械化率、农业从业人员初中以上所占的比重、每百亩农田农业产值、森林覆盖率已达到农业现代化起步阶段。
1.农业综合生产的能力在逐步的提高
河南用占全国1.74%的土地养活了全国7.5%的人口,而且还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量基地之一,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近几年来,我省改变了一些战略战术,以着力建设一批优秀的产业基地为基础,根据资料显示,我省的粮食这几年的平均年产量基本上保持在在4000万吨以上。
除了这些之外。
油料作物、棉类作物、蛋类、水果、丝类作物、烟叶、肉类等主要农畜牧产品的产量这些年来也稳定居于全国前几位。
在我省开展了优良品质专用的小麦生产加工基地,还有畜牧产品的深加工基地的大力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推进我省的农业结构长期目标很短期目标的调整。
到目前为止,我省的农业结构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调整,能取得这样快的进展主要是由“两个基地”为中心的口号具有较大的号召力和集中力,在这之后我省还一鼓作气建设了新乡、驻马店等一批优秀小麦生产基地.到2003年为止,全省优质小麦专用种植面积已突破往年的成绩,2305万亩这个数字让我们深深感到努力后取得成功的喜悦,比重也提升到了32%。
我省的小面加工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目前为止小麦实际加工能力达可到1500万吨,因此我省成为了全国优质小麦种植基地和加工基地。
由于黄河滩区水资源丰富,植被生长茂盛温度适宜,所以倚仗这种天然的优势,我省决定在此建立绿色奶牛奶牛养殖带,这一系列项目也在加速建设过程中。
蔬菜种植、纺织业发展、瓜果种植面积、副食品生产、花卉等副业也在慢慢的发展中。
2.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所下降
综合目前的现状可知,降低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优化我省的产业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这些措施是解决三农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最好的方法,也是进行优化产业结构的好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对实现现代化也能提供很大的帮助。
在十一五规划中,我省提出的城镇化战略这一决策,经过大量的实际实践得出,这是完全符合十六大精神的,这种决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引了道路,如果这种举措能得到很好的实施,那么将会推动我省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据材料分析可知,1993年到2003年,河南省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下降,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
但是河南省得城镇化水平和一线城市的城镇化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河南省2002年的城镇化水平仅仅为25.8%,和全国的平均城镇化水平相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十多个百分点。
和邻省几个城市相比,我省均低于湖北、山东15个百分点,陕西、山西、安徽相比他们也要比咱们多五个百分点。
3.农产品和副产品的深加工迅猛发展
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可以自给自足,粮食产量、畜产品的产量还有棉花的产量在全国的占有量都占有都比较大,实现现代化是实现河南崛起的绝好方法之一。
每个地区的特色不一样,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特色发展特色农业适当的增加农民的收入。
河南省还大力倡导产业化经营,这么做可以促进农业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特色化经营。
河南的农业产业化路子需要一部分企业的带动和引领,而这些企业只要是由本地区的龙头企业、模范企业构成的。
近几年来河南对40家小麦加工龙头企业和一批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进行了大力的扶持,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能够带动农副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的链条也会被拉长,产品的附加值也会被提高很多。
到2003年为止,小麦的加工转化能力提高很大,取得了1800万吨左右的可喜成绩,肉类精深加工能力也达到230多万吨左右,都排在全国的前几位。
我省培育出了一批优秀企业,漯河双汇、金象麦业、莲花味精、南阳天冠、郑州花花牛、华英肉鸭、思念、三全等。
其中漯河双汇集团的产品种类繁多,到目前为止可达到600多种,市场占有率也非常可观,达到50%左右,成为全国甚至全世界知名的肉类加工基地。
郑州的花花牛经过政府的不断培养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也排在全国优秀乳制品加工企业的前10强。
目前我省拥有味精、火腿肠、速冻食品、方便面等30多种优势食品,分别占市场份额的44%、70%、46%、和25%、农产品精深加工、冷藏保鲜食品也等也去得了较快的发展,他们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4.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得到回升
从1993年到1995年河南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不断提高,增幅开始大幅度提升,并且逐年提高,这种高速度的增长趋势主要是由较高的价格指数带来的,但除去物价因素后的实际增长率仍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
从1996到2000年,农民的纯收入处于低速增长的状态。
2001年是一个转折点,从这一年开始之后又开始回升,在2001年、2002年这两年增速较慢,这也是由于特殊原因引起的,因为这一年我国发生了非典事件,引起了全国的巨大变动,除了河南受到影响外我国的其他省份有的受到的影响甚至更大。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到2004年河南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的速达已经到14.2%,这是这么多年以来初次实现的两位数增长。
据《河南省统计年鉴》知,2007年以来河南省人均收入的环比增速分别为15.3%、7%、13.7%、19.6%、12.7%、15.4%。
在2013年河南省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达到这几年的最高点,是2007年的2.18倍,农民的人均收入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
农民收入的回升也说明了国家实施的政策得到了一定的效果。
5.机械装备与机械化水平提高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河南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已经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服务管理体系。
河南是个农业大省,由于地处平原,土地平坦肥沃所以大部分地区适用于机械化作业,因此河南的机械化水平处于全国的领先水平。
目前来看,河南的机械化水平已超过了平均水平,76.3%。
2014年全省农作物的机械化耕种作业率达获取76.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3个百分点。
近年来,我省根据实际的需要成立了很多农机专业合作社,方便农民使用,所以其数量就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据统计,2014年全省新增很多农机专业合作社,数量达到3503家,取得了5751家的优异成果。
近几年以来,小麦收割机、玉米收割机,棉花采摘机器、水稻插秧机,收割机、播种粉碎机器等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同时,农用机械专业合作社社员、农业机械大户也逐渐成为全省土地流转的主要承担者,和领头人。
6.农民组织经济合作的程度不断提高
截止2002年底,河南省各类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已达到8473个,参加的农户已达到1826273个。
通过组织有效的经济合作,种植基地面积提升到1657.03万亩,牲畜养殖数量也提高到为6217.49,禽类饲养的取得15822.7万只的巨大成果。
这一系列的数据说明我省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断得到提高,同时也为我省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三、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测度指标体系
(一)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
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我们需要先进的农业现代化技术,同时还需要先进发展理论的指导。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必须对我省农业现代化的现状、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有一个较为深刻、客观、清楚的认识,所以就需要对农业现代化进行测度。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测度就是通过对我省不同地域农业现代化变化历程的进行综合研究,找出影响我省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因素,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进行综合研究以后,我们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准确度量农业现代化进程在时间、空间上的动态变化现象,其二,要对这些动态的变化现象进行解释,一遍人们能够理解认识应用。
通过对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测度,我们可以准确详细地了解各个地区的农业现状,并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农业对策,对症下药。
除此之外,我们通过测度,还可以实现与外省地区甚至是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找出我省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与投入在软件与硬件设施方面的不足和优点,以及阻碍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关键因素。
这样以来我们的政府部门就可以实施有效且准确的宏观调控了。
(二)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要想建立完整而实用的指标体系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指标的系统性,是指我们建立的指标要系统地综合分析农业的各个方面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各个指标之间在一定程度上看他们是独立的,互不相干的,但是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内在联系不可分开的,只有指标具有这样的性质,才能整体现看出农业现代化发展状况。
第二,指标的综合性。
我们在对农业现代化的指标进行设置的时候要全面进行思考。
因为每个地区的农业都有自己的特殊性,我们要综合每个地区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还要考虑到农业发展的关联性指标。
从而使指标具有综合性,代表性,整体性。
第三,指标的重点性。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重点表现在哪一些方面,知道之后我们可以重点发展,重点支持。
农业机械现代化体现的是农业耕种过程使用机械化的程度,农业技术现代化就是农业耕种过程中使用什么样的技术,农业知识现代化就是看农民在农作当中掌握的现代化知识有多少,使用了多少,这些都得重点体现出来。
第四,指标的代表性。
指标不是单独针对每个地区设立的,但是它也不能没有什么特殊的代表性,否则指标就不能发挥其特殊性的作用。
第五,指标的可比性。
指标的设置既要符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又要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以供参观对照。
(三)具体指标体系
河南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共包括六大类21个指标,不同的指标占有不同的权重比例,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权重比例对我省的农业现代化进行综合评判。
第一类:
农业产出效益的指标(权重占24%)。
对于这个指标我们又分别设臵4个具体指标,其中包括农林牧渔业的增加值(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在此基础上新增加的收益占总收益的比重)、粮食每亩的产量、高效设施农业方面的(如渔业)面积的比重(反映了农业现代化在在土地上应用实施的比重)、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综合反应了农民去掉成本之后的收入);
第二类:
农业科学技术进步指标(权重占17%)。
对于这个大指标我们同样也设臵4个具体指标,其一,农科技进步的贡献率。
其二、持有特殊农作技能或高学历证书劳动工作证的农业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比重(反映了农业耕作着的耕作素质和水平)。
其三、城乡区域农业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体系的健全绿(反映了基层农业服务体系的健全水平和基础设施的覆盖率)。
其四、新型的农业信息服务覆盖率(反应了农业信息在农村的普及以用水平);
第三类是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指标(权重占21%)。
对于这个指标我们也设臵5个具体指标,其一、农户参与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比重(反映了农民在农作耕种过程中依靠经济合作组织作业所占的比重)。
其二、农畜牧规模种植经营比重(反映了农民在耕作过程中农业大规模种植的程度还有畜牧业集中化经营的规模及水平),其三、农产品加工产出生成的价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其四、农产品出口增长额(反映了我省农业出口获得的价值量占整个农产品产值的水平,其五、农产品流通的销售比率
第四类是农业劳作的物质装备指标(权重占10%)。
这个设计的指标比较少包括2个具体指标,第一、高标准的农田比重。
第二、农机化水平(农民在耕种过程中使用现代化机械装备的水平。
第五类是农业生存的生态环境指标(权重占14%)。
设臵3个具体指标,包括森林树木覆盖的比率、有机食品占有率、农业废弃物的重复使用利用率(农作物秸秆还田化作肥料重复使用、牲畜粪便加工后的转化、沼气池的使用等等);
第六类是农业支持保障性指标(权重14%)。
设臵3个基本的具体指标,包括财政支出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速度和增幅(我省财政收入在农业上的支持以及财政对农业的补助)、农业贷款占总贷款额度增长幅度之比(信贷部门对农业这一方面贷款总额度占所有贷款总额度的比重)、高效农业保费占总农业保险保费额比重(高效农作物付出的成本要高,因此对这一方面的入保力度加大,以弥补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四、河南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有效加快路径
(一)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革户籍制度
对农村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使其向规模化,工业化方面发展。
对农村实施工业化的管理,科技化管理这样可以有效的利用劳动力,把剩余的大量的劳动力解放出来,来推进其他行业的进步。
对农村的产业化结构进行调整一方面主要是把农村的产业进行改革,例如有些耕地在山坡地带,不宜大规模的种植农作物,但是这样的地区可以大规模的种植果树,开辟成果园,丘陵地带还能种植茶叶,发挥自己的优势。
耕地比较平坦的平原地带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农田种植,实施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比较容易,并且能节约人力资源。
根据每个地区的气候特征,有些地区还能还能大规模的种植大棚蔬菜、反季节水果,可以反季节销售。
挺高农民的收入。
有些地区的户籍制度比较严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居民的跨地区务工。
因为有些农村居民跨地区务工都是拖家带口的,小孩字也跟随父母外出,小孩长大就需要上学在好多地方即便是上幼儿园都要交就读费还有很多比较苛刻的条件和理由。
外地区的人有时候还会受到当地居民的歧视。
所以有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学业有时候就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工作回到自己的农村生活。
所以改革户籍制度有利于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从而推动农村的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
这样做为农村人口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城镇转移提供更多的渠道和方法。
由于每个地方的农业特色不一样,每个地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取长补短,发挥自己的特色优势,着力发展特色农业经济推动地区农业的发展。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由于农村地区信息通讯技术落后,各个方面的基础设施破旧不堪等等,这些都影响着农村大现代化发展。
各个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支援,为农村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政府的财政投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的道路建设,俗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农村之所以富不起来主要是道路条件太差,交通不便,导致信息闭塞。
政府应该加大对省道、国道、高速公路、城际公交路线、城际高铁的投入。
方便各个地区的居民进行知识技术的交流。
二是用于解决农村的沼气工程、池塘、人畜用水、小型水电站等能使农民真正受益的项目,逐步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
三是用于农村的公共医疗设施和卫生建设。
农村居民看病难也是主要问题,农村的收入水平本来就不高,一旦发生重大的疾病他们的生活将会发生重大的改变。
改善农村的医疗状况和医疗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生活问题。
四是加大对农业科学类技术学院的研究经费的支持和农业科研学校的投入,我们利用学校培养的优秀学员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推动作用。
(三)建立合理的有效的农业土地流转市场机制
由于近年来好多地方进行了土地流转并且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所以好多地方都开始效仿。
土地市场的流转机制目前并不完整所以给一部分地区的农民带来了一定的伤害。
致使后来在进行土地流转的时候给农民造成了很大的阴影甚至抵制这种做法。
所以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农业现代化 测度 体系 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