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北师大版.docx
- 文档编号:28431506
- 上传时间:2023-07-13
- 格式:DOCX
- 页数:64
- 大小:47.41KB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北师大版.docx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北师大版.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乘除法
第一课时 小树有多少棵
(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教学内容:
P2-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P2的挂图,引导学生先观察这幅图: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你能
提出哪些问题?
(让学生理解图意并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二、探索方法
1、小组讨论算法:
让学生结合提出的问题,说一说自己列出的算式的含义,
再说计算方法。
2、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将学生的算法写在黑板上。
对正确的方
法均给予肯定。
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2×3=6与20×3=60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得出较简的计算方法。
3、试一试
第1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第2题:
让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然后反馈结果,再让学生结合题目说一说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最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几组题目,找一找横行竖列算式的规律,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现了什么。
对于学生的发现,只要合理,教师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理解与应用:
组织学生练习并引导学生运用乘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P3上的第1、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P3上的第3题:
先让学生看懂图,再理解题目中每一问的意思。
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方法。
最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3、数学游戏:
通过P3的游戏巩固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练习与作业:
同步导学
板书:
小树有多少棵
20+20+20=60(棵) 2×3=6 20×2+20=40(棵)
20×3=60(棵)
答:
小树有60棵。
板书P3第2题(3)中学生所提问题及解答。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需要多少钱
(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5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的交流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P3的挂图,引导学生先观察这幅图: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如:
买一个球要多少钱?
3个小朋友每人买一个泳圈要多少元?
买一个泳圈和一个球需要多少钱?
买3个球要多少钱?
用50元可以买几个泳圈、几个球?
二、探索口算方法。
1、解决问题:
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
⑴列式计算,小组交流。
学生独立列式:
12×3=
然后,学生尝试计算,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
⑵全班交流算法。
教师组织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可能会出现以下口算法:
生1:
12×3就是3个12相加:
12+12+12=36(元)
生2:
12×3就是3个10再加上3个2,10×3=30,2×3=6,30+6=36(元)
生3:
如果每个球是10元,3个泳圈是30元,我每个球少算了2元,3个球还要6元,一共要36元。
生4:
可把12看成4×3,这样12×3就变成了4×9=36(元)
生5:
12×3=6×2×3=6×(2×3)=6×6=36(元)
……
以上每种计算方法都是正确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2、解决问题:
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
每一个学生先独立列出乘法算式,尝试解决,再交流、汇报。
3、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练一练1、2学生独立完成
练一练3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四、课堂练习及作业:
同步导学
板书:
需要多少钱
12×3=36(元) 10×3=30 12+12+12=36 12
2×3=6 × 3
30+6=36 ——————
答:
需要36元。
36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一
(乘法口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7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巩固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计算题。
1、做P6的第1题:
限时完成,集体订正。
2、做P6的第3题:
先独立做,然后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思考方法。
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做P6的第2题,独立解答第一问后,组织学生交流,然后提出“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做P6的第4题,可先让学生独立解决这四个问题,然后对前三个问题先反馈;最后组织学生研究第4个问题,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应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购买方案。
3、做P7的6、7题。
4、P7的第8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生活实际问题,也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教学时先让学生说说图意,并提出问题,再组织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共同研究设计方案,然后组织汇报交流。
对学生设计的多种方案,只要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最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从“省钱”的角度来看“哪一种租车的方案最合算”?
板书:
P6第2题
(2)学生所提的问题及其解答和P7第8题的租车方案。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参观科技馆
(除法口算
(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9
教学目标:
1、探索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参观科技馆 利用书上的“参观科技馆”的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可以怎样列式。
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二、思索计算方法。
1、小组讨论:
学生列出式子后,先独立思考计算方法,再组织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各种算法。
对合理的方法都要鼓励,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3、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第1题,再组织比较上下算式,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学生独立计算第2题,然后抽几个一位数除整百数、整千数的题,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最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每一组算式,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现了什么。
4、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做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结合图说说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列式计算。
最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说说发现了什么。
可能会得出“分的人越多,平均每人的块数越少”等结论。
(2)练一练第4题:
这一题是组织学生开展“夺红旗”比赛的游戏,活动的目的是巩固计算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时,教师将准备好的计算卡片或练习纸,以小组接力的形式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5、作业:
P9第1、3题。
板书:
参观博物馆
60÷2=30(人)
2×30=60;6÷2=3 ;30+30=60
60÷2=30
答:
平均每辆车坐30人。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植树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11
教学目标:
1、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植树教师出示“植树”的挂图,让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二、探索计算方法。
1、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让学生拿出小棒通过摆一摆的方法帮助思考
2、与同桌交流方法
3、全班汇报交流,鼓励不同的思考方法。
4、尝试练习
做试一试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抽几题让学生说方法,最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说说有什么发现?
做试一试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做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做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尝试解答
(1)
(2)小题,最后,再引导学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
3、练一练第3题,这道题一个多信息,综合性、开放性都很强的题目,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根据问题正确选择信息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课堂练习与作业:
同步练习
板书:
植树
36÷3=12(组)
12×3=36;30÷3=10 6÷3=2 10+2=12;竖式
答:
可以分12组。
板书P11第三题学生所提问题及解答。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练习二
(乘、除法口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1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方法,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抢答:
教师出示口算卡学生抢答。
2、做练习二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3、做练习二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思考方法。
4、做练习二第5题,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判断两个算式结果的大小,再组织学生交流判断方法,如有的同学可能通过观察算式的特点填符号,有的学生可能通过计算得出结论,教师都要给予鼓励。
在交流时,教师注意加强通过观察算式特点进行判断的方法指导。
5、做练习二第7题,学生先独立填表,再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二、生活中的乘除法
1、做练习二第2题,让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做练习二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理解图意,解决问题,再交流、反馈。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拓展、提高
练习二第9题,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题目。
解决问题的策略要多样化,如可以先计算60÷3=20(页),7天可看140页,140比150小,所以看不完;也可以想3天看60页,那么6天看120页,剩下30页一天看不完,所以一星期看不完这本书。
然后,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教科书14-15
教学目标: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难点:
学会从上面、侧面和正面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听指令搭立体图形:
活动目的:
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学习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活动步骤:
1、请两位同学到台上来示范,让学生明白操作活动的方法和要求。
2、全班按老师的指令,尝试搭出立体图形。
3、组织学生同桌间开展拼搭立体图形的活动。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组织学生交流。
)
二、活动二:
通过提问题再现立体图形
活动目的:
通过提问来判断并搭出同样的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
活动步骤:
1、师生示范让学生理解游戏活动的方法和要求。
2、以同桌为单位开展游戏活动,要求通过尽可能少的提问来搭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3、组织学生交流、演示。
三、练习:
同步练习册
板书:
物体各角度形状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练习三
(观察物体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17
教学目的:
1、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体验到: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3、[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1、第1题:
这一实践活动的目标是让学生观察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正确的辨认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活动时教师让学生用正方体学具搭出书上的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再填一填,然后组织交流。
注意第一个图形从上面和正面观察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2、第2题:
这一实践活动的目标是让学生体验到: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可先让学生想一想,然后独立的搭一搭,看一看,连一连,再交流讨论。
二 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1、第3题:
这个练习的目的是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可让学生先想一想,再搭一搭,看一看,填一填第
(1)和第
(2)小题。
第(3)题是开放性的题目,可以让学生动手搭一搭,能搭出多种立体图形。
2、第4题:
本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借助方格纸画出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可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自己独立地画一画,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先搭出立体图形观察后再画。
三、做同步练习
板书:
物体各角度形状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千克、克、吨
第一课时有多重
(千克和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20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 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难点: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情景,感知轻重。
1、游戏导入。
教师请三位学生做“背一背”的游戏。
2、实践体验。
教师再请学生掂一掂桌上或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互相说一说。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
1、认识称
教师先让学生说说要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重,可以怎么办。
再让学生说说看到过哪些称,教师出示各种称的挂图或实物。
2、建立千克的质量概念。
(1)称一称:
请学生用台秤或弹簧称称一下两袋盐的质量,感知1千克。
(2)掂一掂:
请学生掂一掂两袋盐的质量,感受1千克。
(3)估一估:
请学生拿一个塑料袋装苹果,再掂一掂,估计一下大约几个苹果是
1千克,然后再称一称,互相说说1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
(4)找一找:
请学生在组内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质量也大约是1千克,并称一称,掂一掂。
(5)猜一猜:
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哪个重。
(6)拎一拎:
让学生拎2千克的大米,感受2千克的质量。
(7)说一说:
让学生说说以千克为单位的生活中熟悉的物品。
(8)小结:
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
3、建立克的质量概念
参照千克的教学过程,先让学生感受建立比千克要小的质量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通过称一称、掂一掂、找一找、说一说等实践活动,感受和建立克的质量概念。
称物体质量时,教师可以用天平帮助学生称,主要应让学生感受到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
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常看到的以克为单位的物品。
4、单位换算
(1)让学生通过称一称、算一算等活动,理解1千克=1000克。
如可以通过称2袋500克的盐,也可以称5袋200克的米等活动。
(2“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让学生说说在哪儿看见过这种符号。
三、巩固练习,实践活动。
1、做练一练第1、2题(教材第20页)
2、填单位练习:
个乒乓球重1( );一袋洗衣粉重1( )一管牙膏重100( );
一只鸡重2( );一个小朋友重23( )。
板书:
有多重
1千克=1000克
1kg=1000g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一吨有多重
(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1-2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请同学们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
二、看一看,算一算:
出示:
一桶油重100kg,10桶油重1吨。
一头牛重350kg,3头牛大约重1吨。
一袋面粉重50kg,20袋面粉重1吨。
小朋友每人大约重25kg,40人大约重1吨。
得出:
1吨=1000千克 1t=1000kg
三、说一说:
先看一看书上的图,说说图意,第一幅图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
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
四、练一练:
1、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让学生同桌间相互说说思考的方法。
2、第2题:
先请学生讲讲比较的方法,即先将单位换算成相同的单位再比较大小。
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第3题:
联系生活中的实际物体填合适的单位,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吨的质量概念。
教学时,先让学生填一填,再同桌议一议,然后全班交流。
五、数学故事:
这是利用“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时可以分以下几步:
1、让学生讲“曹冲称象”的故事。
2、讨论曹冲为什么可以采用这个办法称象。
3、计算这头大象有多重。
4、请学生谈谈自己听了故事以后及计算后的想法。
六、作业:
同步练习
板书:
1吨有多重
1吨=1000千克
1t=1000kg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四
(本单元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25
教学目标:
1、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吨的质量观念。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第1题:
填一填先提醒学生看清台称上的刻度及单位,再填写。
2、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连一连,再说说自己的想法。
]
3、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思考方法。
二、生活中的质量问题:
1、第4题:
通过让学生填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质量单位,使学生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吨的观念。
2、第7题:
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理解图意,并尝试列式解答。
解答后,再组织学生交流,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3、第8题:
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再反馈交流。
少数困难学生可能在理解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存在问题,教师要进行个别指导。
4、第9题:
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
教学时,让学生先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再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组织学生交流。
三、提高与拓展:
1、第10题:
这是一个实践性问题,有条件的可以先让学生实践操作再交流,也可以学生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
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有:
10克10克称,称5次。
先称2个20克,再称10克。
先称30克,再称20克。
2、第11题:
这是训练数学思维的问题,渗透着代换的数学思想。
解决问题的思路是:
先把前两个天平的左右两边分别加起来,可以知道,左边3个苹果和3个梨的质量正好是9个桃子的质量,所以1个梨和1个苹果的质量正好等于3个桃子的质量。
学生可能会有其他的思路,只要合理,教师都应肯定和鼓励。
板书:
P25第9题学生所探讨出来的过桥方法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搭配中的学问配菜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2.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开心盒饭中心”隆重开业了。
欢迎大家光临本店,购买我店的盒饭。
(二)配菜
1.活动一。
师:
今日盒饭中的菜只限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
请大家选择自己喜
欢的菜搭配好,我店服务员将热情为大家服务。
今日菜谱如下:
荤菜 肉丸子
素菜 白菜
冬瓜
学生自由配菜。
师:
你们想买什么菜?
生1:
我买肉丸子和白菜。
生2:
我想买肉丸子和冬瓜。
生3:
也可以买冬瓜和肉丸子,或者买白菜和肉丸子。
师:
还有别的配菜方法吗?
生4:
我认为也可以冬瓜和白菜。
生5:
我觉得不行,冬瓜和白菜都是素菜,饭店卖的是一荤一素搭配的,没有说两素搭配。
生6:
我也认为不行,配菜要讲究营养,应该荤素搭配。
师:
通过刚才的配菜,大家可以看出,一个荤菜和两个素菜可以有几种配菜方法呢?
生7:
有2种。
师板书:
肉丸子白菜
冬瓜
师:
大家不仅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菜,还学会了配菜,现在本店已贴出了明天的菜谱,请大家看一看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如能帮助本店搭配好全部的菜,你将被聘请为本店的服务员。
2、活动二
明日菜谱:
荤菜:
牛排 素菜:
豆腐
鱼 油菜
师: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配菜,可以用学具摆一摆、搭一搭,然后把你的配菜方法说给大家听,看看你们小组有几种配菜方法。
生自由配菜后小组交流。
师: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配菜方法说给大家听。
生1:
我们有4种配菜方法:
牛排:
豆腐 鱼:
豆腐
油菜 油菜
生2:
也可以这样配菜:
豆腐:
牛排 油菜:
牛排
鱼 鱼
师:
刚才这两个小组的同学说得都挺好,已被聘请为本店服务员。
3.活动三。
师:
看来大家都学会了配菜,后天我店将推出二荤三素的菜,谁能一次配成所有的菜,将被聘请为本店配菜部经理。
请看菜谱:
荤菜:
肉片 素菜:
豆角
牛排 茄子
白菜
师:
请同学们试着配菜,然后说给大家听。
李欣扬:
我有6种配菜方法。
肉片
:
豆角 牛排:
豆角
茄子 茄子
白菜 白菜
师:
你们同意李欣扬同学的配菜方法吗?
生:
同意。
师:
通过刚才的配菜,李欣扬同学已被聘请为我店配菜部经理,请李欣扬同学领取聘书。
(三)、搭配服装。
看来,搭配还真是一门学问。
不仅菜要搭配,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搭配。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件衣服(师挂出2件上衣、2条裤子、1条裙子)。
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数学 上册 教案 北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