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8431308
- 上传时间:2023-07-13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3.14KB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苦与最乐》教案
教学课题
最苦与最乐
教学课时
1课时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
1.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2.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及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
一、导入
同学们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叫《成长中的忧与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启超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广东新会人。
1889年中举人。
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
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
其文风流畅、犀利、凝练。
著有《饮冰室合集》。
三、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流畅凝练的语言。
2.了解本文严密论证的方法。
3.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感。
四、议论文小知识
议论文都会完成这些任务:
本文提出了什么问题?
作者对这个问题是怎样的看法?
所以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是: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论证方法:
事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二、设计访谈节目:
主持人:
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梁启超先生来到我们《实话实说》栏目。
让我
们与梁先生一起探讨《最苦与最乐》。
梁先生,您认为人生最苦的是什么呢?
是贫穷吗?
梁启超:
不是。
主持人:
失意吗?
梁启超:
不是。
主持人:
老吗?
死吗?
梁启超:
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主持人:
为什么这些都不算苦呢?
梁启超: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
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主持人:
那到底什么才是最苦的呢?
梁启超:
我认为,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
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
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主持人:
什么是该做的事,梁先生能否举些事例详细说明一下?
梁启超:
比如,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
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
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
主持人:
看来这对于他人的责任未了,还真是没处逃躲。
梁启超:
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主持人:
您认为责任分哪几种呢?
梁启超:
三种。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
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主持人:
一个人要背这么多责任,那可真是苦了!
梁启超:
当然了。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
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主持人:
这么说来,人生最苦的就是背负着未了的责任了。
梁启超:
对。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
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主持人:
您说得对,我也有过这种快乐的感受。
梁启超: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
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主持人:
您把这种快乐感受描述得太生动了。
我们说,苦尽甘来、先苦后甜,
真是这样。
梁启超:
对。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
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主持人:
您说得对,我也有过这种快乐的感受。
梁启超: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
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主持人:
您把这种快乐感受描述得太生动了。
我们说,苦尽甘来、先苦后甜,
真是这样。
梁启超: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
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主持人:
苦是自己找来的,怨不得别人,谁让你不负责任呢?
梁启超: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主持人:
就是说,你想要快乐很容易,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既然这样,那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君子怎么就不能得到快乐呢?
梁启超:
那是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
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曾子还说哩:
“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
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
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主持人:
原来这种苦并不是真苦,而是苦中真乐。
可有人说:
“既然这苦是从负
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
梁启超:
这却不然。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人生若能永
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
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
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此环节设计意图主要是:
一,代替朗读音频,通读全文;二,让学生把议论文改成更活泼的访谈节目后,更有兴趣,也更清楚本文论述的思路,更容易理解作者的观点)
三、整体感知
1按课文内容填空:
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此为分析问题)
人生当__________,而不是__________.
(此为解决问题)
本文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清文章结构
一、(1、2、3段)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最苦]
二、(4段)论“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最乐]
三、(5、6段)论“人生当勇于尽责任”。
[担责任]
七、研读课文
(一)谈苦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2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因为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3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个人对他人的责任:
承诺未完
欠人钱
受人恩惠
得罪人等
(此为事例论证)
4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
对人的责任: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二)论乐
1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
请找出来,并讲讲它们的作用。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作用:
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这一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2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与这句话意思有关的还有哪几句
有关句子: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3结论:
苦中有真乐有苦才有乐
(三)论“担责任”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证明什么。
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引用名言的作用:
证明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从而得出了“人生当勇于承担责任”的结论。
(此为引用论证、道理论证)
2作者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因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所以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此为事例论证)
3最后一段证明了什么内容呢?
“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证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八、合作探究
1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中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
“最苦”和“最乐”?
最乐——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最苦——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2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和哪些论证方法?
有什么好处?
句式:
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
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
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好处:
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
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3本文还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手法:
排比、设问、反问等。
好处:
1大量的排比,使文章流畅,气势磅礴;
2设问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3反问使语气更强烈,增强语言的说服力。
九、课堂总结(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有苦才有乐
最苦:
未尽责任苦中有真乐
分说责小得小乐
最乐:
尽了责任责大得大乐
(分析问题)
总说承担责任获得快乐
(解决问题)
十、结束语(铭记责任):
鲁迅先生说过:
“在人生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
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乐。
”让我们铭记责任,因为尽了责任才能让我们真正快乐;让我们铭记责任,因为能够负责的人才算一个真正的人!
十一、教后反思:
访谈节目的设计是这堂课的创新,希望成为一个亮点,但上完之后感觉这一设计没有完全达到预想目标。
因为设计是老师预先完成的,课堂只是让一个学生配合老师表演一下,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跟上,期望他们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明确作者分析问题的思路,效果不大。
如果把节目设计事先制作成动画配上声音和文字,加强现场感,学生就会被完全吸引,思维紧跟动画中人物对最苦与最乐的问题的分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苦与最乐 部编人教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省优 一等奖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