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单片机在温度系统中的的应用.docx
- 文档编号:28425619
- 上传时间:2023-07-13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174.83KB
课程设计单片机在温度系统中的的应用.docx
《课程设计单片机在温度系统中的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设计单片机在温度系统中的的应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程设计单片机在温度系统中的的应用
前言:
本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承蒙张老师的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设计中错误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温度是模拟量,而51单片机处理的数据是数字量,在本系统中使用7135A/D转换器对3路热电偶采样。
由于微型计算机在某一时刻只能接受一个通道的信号,因此在本系统中采用CD4051进行切换,使各路参数分时进入微型计算机。
考虑引起偏差需要进行温度补偿!
在本系统中采用8253计数器,74LC373锁存器,cd4060,TL431系统电压源和8031.下面对每个电子元件介绍:
一、CD4051
CD4051是最常用的模拟开关。
CD4051相当于一个单刀八掷开关,开关接通哪一通道,由输入的3位地址码ABC来决定。
其真值表见图1。
“INH”是禁止端,当“INH”=1时,各通道均不接通。
此外,CD4051还设有另外一个电源端VEE,以作为电平位移时使用,从而使得通常在单组电源供电条件下工作的CMOS电路所提供的数字信号能直接控制这种多路开关,并使这种多路开关可传输峰-峰值达15V的交流信号。
图1CD4051真值表
CD4051导通电阻小,CD4051在常温下的导通电阻为几百欧姆.供电电压范围较宽,速度相对较快,控制简单,适合作为量程转换模块中选择放大反馈回路的开关。
但是,多路模拟开关也有其不利的地方。
其导通电阻不恒定,随电源电压的增大而减小;控制信号电平也随电源电压增大而增大,在使用时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添加必要的外围电路,保证其工作正常。
在电源电压的选择上要结合实际需要,适当增大。
二、7135A/D转换器
7135A/D转换器的显著特点:
1、抗干扰能力强2、分辨率高3、转换速度慢4、价格便宜。
ICI-7135是4
位双积分A/D转换芯片,可以转换输出±20000个数字量,有STB选通控制的BCD码输出,与微机接口十分方便。
ICL7135具有精度高(相当于14位A/D转换),价格低的优点。
其转换速度与时钟频率相关,每个转换周期均有:
自校准(调零)、正向积分(被测模拟电压积分)、反向积分(基准电压积分)和过零检测四个阶段组成,其中自校准时间为10001个脉冲,正向积分时间为10000个脉冲,反向积分直至电压到零为止(最大不超过20001个脉冲)。
故设计者可以采用从正向积分开始计数脉冲个数,到反向积分为零时停止计数。
将计数的脉冲个数减10000,即得到对应的模拟量。
图4给出了ICL7135时序,由图可见,当BUSY变高时开始正向积分,反向积分到零时BUSY变低,所以BUSY可以用于控制计数器的启动/停止。
ICL7135为DIP28封装,芯片引脚排列如图5所示,引脚的功能及含义如下:
(1)与供电及电源相关的引脚(共7脚)
.-V:
ICL7135负电源引入端,典型值-5V,极限值-9V;
.+V:
ICL7135正电源引入端,典型值+5V,极限值+6V;
.DGND:
数字地,ICL7135正、负电源的低电平基准;
.REF:
参考电压输入,REF的地为AGND引脚,典型值1V,输出数字量=10000×(VIN/VREF);
.AC:
模拟地,典型应用中,与DGND(数字地)“一点接地”;
.INHI:
模拟输入正;
.INLO:
模拟输入负,当模拟信号输入为单端对地时,直接与AC相连。
图21CL7135时序
图31CL7135芯片引脚
(2)与控制和状态相关的引脚(共12脚)
.CLKIN:
时钟信号输入。
当T=80ms时,fcp=125kHz,对50Hz工频干扰有较大抑制能力,此时转换速度为3次/s。
极限值fcp=1MHz时,转换速度为25次/s。
.REFC+:
外接参考电容正,典型值1μF。
.REFC-:
外接参考电容负。
.BUFFO:
缓冲放大器输出端,典型外接积分电阻。
.INTO:
积分器输出端,典型外接积分电容。
.AZIN:
自校零端。
.LOW:
欠量程信号输出端,当输入信号小于量程范围的10%时,该端输出高电平。
.HIGH:
过量程信号输出端,当输入信号超过计数范围(20001)时,该端输出高电平。
.STOR:
数据输出选通信号(负脉冲),宽度为时钟脉冲宽度的一半,每次A/D转换结束时,该端输出5个负脉冲,分别选通由高到低的BCD码数据(5位),该端用于将转换结果打到并行I/O接口。
.R/H:
自动转换/停顿控制输入。
当输入高电平时;每隔40002个时钟脉冲自动启动下一次转换;当输入为低电平时,转换结束后需输入一个大于300ns的正脉冲,才能启动下一次转换。
.POL:
极性信号输出,高电平表示极性为正。
.BUSY:
忙信号输出,高电平有效。
正向积分开始时自动变高,反向积分结束时自动变低。
(3)与选通和数据输出相关的引脚(共9脚)’
.B8~B1:
BCD码输出。
B8为高位,对应BCD码;
。
D5:
万位选通;
.D4~D1:
千、百、十、个位选通。
三、8253计数器
8253的工作原理简介 8253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的工作频率为0~2MHz,它有3个独立编程的计数器,每个计数器有三个引脚,分别为时钟CLK、门控GATE、计数器和计时结束输出OUT;每个计数器分别有6种工作方式。
下面针对使用到的两种工作方式——方式1和方式2的工作原理[1]进行简述。
方式1:
可编程单稳,即由外部硬件产生的门控信号GATE触发8253而输出单稳脉冲。
计数器装入计数初值后,在门控信号GATE由低电平变高电平并保持时,计数器开始计数,此时输出端变成低电平并开始单稳过程。
当计数结束时,输出端OUT转变成高电平,单稳过程结束,在OUT端输出一个单稳脉冲。
硬件再次触发,OUT端可再次输出一个同样的单稳脉冲。
单稳脉冲的宽度由装入计数器的计数初值决定。
在WR信号的上升沿(CPU写控制字之后),输出端OUT保持高电平(若OUT原为低电平则变为高电平)。
CPU写入计数值后,计数器并不马上开始计数,而要等到门控信号GATE启动之后的下一个CLK的下降沿才开始。
在整个计数过程中,输出端OUT保持低电平,直至计数值至0,OUT变为高电平为止。
方式2:
速率发生器,其功能如同一个N分频计数器。
其输出是将输入时钟按照N计数值分频后得到的一个连续脉冲。
在该方式下,当计数器装入初始值开始工作后,输出端OUT将不断地输出负脉冲,其宽度为一个时钟周期的时间,而两个负脉冲间的时间脉冲个数等于计数器装入的计数初值。
若计数初值为N,则每N个输入脉冲输出一个脉冲。
当CPU写完控制字后,输出端OUT转变成高电平,计数器将立即自动开始对输入CLK时钟计数。
在计数过程中,OUT端始终保持高电平,直至计数器的计数值减到1时,OUT端才变为低电平,其保持的宽度为一个输入CLK时钟周期的时间,然后输出端OUT恢复高电平,计数器重新开始计数。
8253控制字格式为:
其中:
SC1SC0为计数器选择位;RL1RL0为计数器读写操作选择位,以确定计数器进行装入或读出是单字节还是双字节;M2M1M0为计数器工作方式选择位;BCD表示计数器计数方式选择位。
8253的内部结构框图如图10.1所示;引脚如图10.2所示。
8253内部可分为6个模块,每个模块的功能如下:
1.数据总线缓冲器及数据总线D0~D7
这是8253与CPU数据总线连接的8位双向三态缓冲器,是8253内部总线与CPU系统的8位数据总线之间的接口。
CPU通过它写方式控制字到控制字寄存器,写计数初值到计数通道,读取计数通道的当前计数值。
即数据总线缓冲器有三个基本功能:
通过编程向8253写入确定8253工作方式的命令;向计数寄存器装入计数初值;读出当前计数值。
2.读/写控制逻辑及控制引脚
这是8253内部操作的控制部分,按照CPU发来的读写信号及地址信号来控制对各个计数器的读写,以及对控制寄存器的写入。
当片选信号
为高电平时,数据总线缓冲器处于高阻状态。
当片选信号有效时(低电平),CPU可以对8253某端口进行读/写操作。
8253内部有3个独立的计数通道和1个控制字寄存器共4个端口,由A1和A0加以选择,但对控制字寄存器仅能进行写操作。
各个端口的读/写操作的选择见表10.1。
注意点是控制寄存器只能写入不能读出。
3.控制字寄存器
在初始化编程时,CPU写入方式控制字到控制字寄存器中,用以选择计数通道及其相应的工作方式。
4.计数通道0、计数通道1、计数通道2
3个计数通道内部结构完全相同。
每个计数通道都由一个16位计数初值寄存器、一个16位减法计数器和一个16位计数值锁存器组成。
3个计数通道操作完全独立。
初始化编程时,虽然3个计数通道共用一个控制字寄存器端口地址,但CPU可以分别写3个方式控制字到控制字寄存器,分别选择各计数通道的工作方式。
在写计数初值到计数通道或CPU读取计数通道到当前计数值时,各计数通道都有各自的端口地址。
3个计数通道功能完全相同。
在设定了计数通道的工作方式后,接着可向该计数通道装入计数初值,该计数初值先送到计数初值寄存器保存,在GATE引脚为高电平时(方式0、2、3、4)或在GATE上升沿触发下(方式1、2、3、5),计数初值寄存器中的值自动装入到减法计数器中。
并启动计数器计数,减法计数器对CLK时钟脉冲的下降沿进行减1计数(方式3不是减1计数),并把结果送入计数值锁存器中。
当减1计数器减到0时,输出OUT信号,一次计数结束。
计数初值寄存器的内容,在计数过程中保持不变。
CPU读取计数通道当前计数值,实际上读取的是16位计数值锁存器的内容。
在计数通道用作定时器时,可在该通道CLK端输入一个频率精确已知的时钟脉冲,根据定时时间和公式:
计数初值=定时时间÷时钟周期,计算出计数初值(也称时间常数)。
在计数通道用作计数器时,被计数的事件应以脉冲方式从CLK端输入。
各计数通道的CLK输入和OUT信号输出之间的关系与门控信号GATE有关,取决于工作方式。
四、74Ls373
74LS373是八D锁存器(3S,锁存允许输入有回环特性),常应用在地址锁存及输出口的扩展中。
共有54/74S373和54/74LS373两种线路结构型式。
373为三态输出的8D透明锁存器,373的输出端O0-O7可直接与总线相连。
当三态允许控制端OE为低电平时,O0-O7为正常逻辑状态,可用来驱动负载或总线。
当OE为高电平时,O0-O7呈高阻态,即不驱动总线,也不为总线的负载,但锁存器内部的逻辑操作不受影响。
当锁存允许端LE为高电平时,O随数据D而变。
当LE为低电平时,O被锁存在已建立的数据电平。
当LE端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入滞后作用,使交流和直流噪声抗扰度被改善400mV。
373引出端符号:
D0~D7-----数据输入端 OE-----三态允许控制端(低电平有效)
LE-----锁存允许端 O0-O7-----输出端
373外部管腿图、真值表:
五、4060
CD4060由一震荡器和14极二进制串行计数器位组成,震荡器的结构可以是
RC或晶振电路。
CR为高电平时,计数器清零且振荡器使用无效,所有的计数器位
均为主从触发器。
在CP1(和CP0)的下降沿计数器以二进制进行计数,在时钟脉
冲线上使用施密特触发器对时钟上升和下降时间无限制。
六、TL431系统电压源
TL431是一是一个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的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
它的输出电压用两个电阻就可以任意地设置到从Vref(2.5V)到36V范围内的任何值(如图2)。
该器件的典型动态阻抗为0.2Ω,在很多应用中可以用它代替齐纳二极管,例如,数字电压表,运放电路、可调压电源,开关电源等等。
左图是该器件的符号。
3个引脚分别为:
阴极(CATHODE)、阳极(ANODE)和参考端(REF)。
TL431的具体功能可以用如图1的功能模块示意。
由图可以看到,VI是一个内部的2.5V基准源,接在运放的反相输入端。
由运放的特性可知,只有当REF端(同相端)的电压非常接近VI(2.5V)时,三极管中才会有一个稳定的非饱和电流通过,而且随着REF端电压的微小变化,通过三极管图1的电流将从1到100mA变化。
当然,该图绝不是TL431的实际内部结构,所以不能简单地用这种组合来代替它。
但如果在设计、分析应用TL431的电路时,这个模块图对开启思路,理解电路都是很有帮助的,本文的一些分析也将基于此模块而展开。
2.恒压电路应用
前面提到TL431的内部含有一个2.5V的基准电压,所以当在REF端引入输出反馈时,器件可以通过从阴极到阳极很宽范围的分流,控制输出电压。
如图2所示的电路,当R1和R2的阻值确定时,两者对Vo的分压引入反馈,若Vo增大,反馈量增大,TL431的分流也就增加,从而又导致Vo下降。
显见,这个深度的负反馈电路必然在VI等于基准电压处稳定,此时Vo=(1+R1/R2)Vref。
选择不同的R1和R2的值可以得到从2.5V到36V范围内的任意电压输出,特别地,当R1=R2时,Vo=5V。
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电阻时必须保证TL431工作的必要条件,就是通过阴极的电流要大于1mA。
当然,这个电路并不太实用,但它很清晰地展示了该器件的工作原理在应用中的方法。
将这个电路稍加改动,就可以得到在很多实用的电源电路,如图3,4。
图3大电流的分流稳压电路
图4精密5V稳压器
3、实验手记
阻值取值:
R0取1.5K,R1、R2分别取10K,按结果,应得到5V的输出电压。
Vin使用12V,实测电压为5V。
Vin使用24V,实测电压5V(我的31/2位电表的显示值),因此,此种器件的精度很高。
接入负载,在C、A端并接负载电阻,Vin用12V。
当负载电阻大于2K时,输出电压几乎看不出任何变化。
当电阻小于2K时,输出电压开始减小,此时应当是前面所说的阴极电流的条件不符合了。
用TL431制成的高精度稳压直流电源
电路的纹波极小,精度极高,可以作高档电器供电电源
七、8031
8031单片机是Intel公司生产的MCS-51系列单片机中的一种,除无片内ROM外,其余特性与MCS-51单片机基本一样。
HMOS制造工艺的MCS-51单片机都采用40引脚的直插封装(DIP方式),制造工艺为CHMOS的80C51/80C31芯片除采用DIP封装方式外,还采用方型封装工艺,引脚排列如图。
其中方型封装的CHMOS芯片有44只引脚,但其中4只引脚(标有NC的引脚1、12、23、34)是不使用的。
在以后的讨论中,除有特殊说明以外,所述内容皆适用于CHMOS芯片。
如图,是MCS-51的逻辑符号图。
在单片机的40条引脚中有2条专用于主电源的引脚,2条外接晶体的引脚,4条控制或与其它电源复用的引脚,32条输入/输出(I/O)引脚。
8031要接稳压电源
1、主电源引脚VCC和VSS
VCC——(40脚)接+5V电压;
VSS——(20脚)接地。
2、外接晶体引脚XTAL1和XTAL2
XTAL1(19脚)接外部晶体的一个引脚。
在单片机内部,它是一个反相放大器的输入端,这个放大器构成了片内振荡器。
当采用外部振荡器时,对HMOS单片机,此引脚应接地;对CHMOS单片机,此引脚作为驱动端。
XTAL2(18脚)接外晶体的另一端。
在单片机内部,接至上述振荡器的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
采用外部振荡器时,对HMOS单片机,该引脚接外部振荡器的信号,即把外部振荡器的信号直接接到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对XHMOS,此引脚应悬浮。
3、控制或与其它电源复用引脚RST/VPD、ALE/PROG、PSEN和EA/VPP
①RST/VPD(9脚)当振荡器运行时,在此脚上出现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将使单片机复位。
推荐在此引脚与VSS引脚之间连接一个约8.2k的下拉电阻,与VCC引脚之间连接一个约10μF的电容,以保证可靠地复位。
VCC掉电期间,此引脚可接上备用电源,以保证内部RAM的数据不丢失。
当VCC主电源下掉到低于规定的电平,而VPD在其规定的电压范围(5±0.5V)内,VPD就向内部RAM提供备用电源。
②ALE/PROG(30脚):
当访问外部存贮器时,ALE(允许地址锁存)的输出用于锁存地址的低位字节。
即使不访问外部存储器,ALE端仍以不变的频率周期性地出现正脉冲信号,此频率为振荡器频率的1/6。
因此,它可用作对外输出的时钟,或用于定时目的。
然而要注意的是,每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脉冲。
ALE端可以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8个LS型的TTL输入电路。
对于EPROM单片机(如8751),在EPROM编程期间,此引脚用于输入编程脉冲(PROG)。
③PSEN(29脚):
此脚的输出是外部程序存储器的读选通信号。
在从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令(或常数)期间,每个机器周期两次PSEN有效。
但在此期间,每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这两次有效的PSEN信号将不出现。
PSEN同样可以驱动(吸收或输出)8个LS型的TTL输入。
④EA/VPP(引脚):
当EA端保持高电平时,访问内部程序存储器,但在PC(程序计数器)值超过0FFFH(对851/8751/80C51)或1FFFH(对8052)时,将自动转向执行外部程序存储器内的程序。
当EA保持低电平时,则只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不管是否有内部程序存储器。
对于常用的8031来说,无内部程序存储器,所以EA脚必须常接地,这样才能只选择外部程序存储器。
对于EPROM型的单片机(如8751),在EPROM编程期间,此引脚也用于施加21V的编程电源(VPP)。
4、输入/输出(I/O)引脚P0、P1、P2、P3(共32根)
①P0口(39脚至32脚):
是双向8位三态I/O口,在外接存储器时,与地址总线的低8位及数据总线复用,能以吸收电流的方式驱动8个LS型的TTL负载。
②P1口(1脚至8脚):
是准双向8位I/O口。
由于这种接口输出没有高阻状态,输入也不能锁存,故不是真正的双向I/O口。
P1口能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个LS型的TTL负载。
对8052、8032,P1.0引脚的第二功能为T2定时/计数器的外部输入,P1.1引脚的第二功能为T2EX捕捉、重装触发,即T2的外部控制端。
对EPROM编程和程序验证时,它接收低8位地址。
③P2口(21脚至28脚):
是准双向8位I/O口。
在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它可以作为扩展电路高8位地址总线送出高8位地址。
在对EPROM编程和程序验证期间,它接收高8位地址。
P2可以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个LS型的TTL负载。
④P3口(10脚至17脚):
是准双向8位I/O口,在MCS-51中,这8个引脚还用于专门功能,是复用双功能口。
P3能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个LS型的TTL负载。
作为第一功能使用时,就作为普通I/O口用,功能和操作方法与P1口相同。
作为第二功能使用时,各引脚的定义如表所示。
值得强调的是,P3口的每一条引脚均可独立定义为第一功能的输入输出或第二功能
表 P3各口线的第二功能定义
口线
引脚
第二功能
P3.0
10
RXD(串行输入口)
P3.1
11
TXD(串行输出口)
P3.2
12
INT0(外部中断0)
P3.3
13
INT1(外部中断1)
P3.4
14
T0(定时器0外部输入)
P3.5
15
T1(定时器1外部输入)
P3.6
16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脉冲)
P3.7
17
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脉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程设计 单片机 温度 系统 中的 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