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8424145
- 上传时间:2023-07-13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5.41KB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docx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难忘的泼水节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藏龙小学邱宗敏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积累重点词句,并进行简单的拓展运用。
2、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激情朗读,体会课文的文字之美,情感之浓。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
【教学难点】体会人民和周总理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准备】搜集周总理资料,在班级进行周总理资料展示,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引出“难忘”。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播放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视频图片。
师相机旁白:
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傣族。
每到傣历的新年,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端着清水,庆祝自己一年一度最喜欢的节日——泼水节。
根据傣族的习俗,这一天,人们要互相泼水以表达对他人真诚美好的祝福。
水泼在身上越多,就表示对他人的祝福越真诚。
这样有趣的节日,同学们你们想去参加吗?
师:
是啊,不止你们想参加呢,全世界人民都想参加,那现在我们赶紧坐上时光机,一起去参加他们的泼水节吧!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
哪个词需要重读?
傣族人民年年都过泼水节,可1961年的泼水节却给傣族人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这是为什么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2、反馈读书所得:
读了课文,你觉得1961年的泼水节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在于什么?
3、交流汇报资料:
同学们,你对周总理了解多少呢?
师:
这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出示周恩来的图片,配上文字:
他12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他是我们共和国的第一位国家总理。
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新中国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有他的心血;他的足迹遍布全球,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都是他的朋友。
他就是我们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为了更好地参加这一年的泼水节,我们得收集好凤凰花,带上象脚鼓才行哟!
相机出示生字、生词。
4、出示生字,检查学习情况
凤凰傣恩敲撒襟褂咖啡踩端蘸寿
指名认读生字,师相机正音。
去掉拼音,指名认读生字。
齐读生字,想一想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三、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过渡:
就是这样的好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大家心情怎样?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请读出来。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1自然段,指导读出傣族人民的兴奋心情。
师:
傣族人民为什么高兴啊?
2)齐读第1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过渡:
周总理要来了,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他的呢?
1)请同学们默读第2段,从中勾画出描写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句子。
2)指名汇报。
3)傣族人民用各种方式来迎接周总理,其中哪个场景让你印象最深?
句子1:
一大早,人们敲起象脚鼓,兴高采烈地从四面八方赶来。
从“四面八方”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为什么是“赶来了”而不是“走来了”或“来了”?
欢乐的象脚鼓敲起来了,人群从四面八方赶来了,这场面可真——再读这个句子。
句子2: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在什么情况下会铺红地毯?
这里的“地毯”指的是什么?
傣族人民用他们最喜爱的凤凰花铺成地毯来迎接周总理,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读出傣族人民的热情。
句子3: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傣族人民还觉得场面不够热闹,他们又把一条条龙船,船桨声、水声、加油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还有一串串花炮,形成五彩斑斓的绚丽景象。
从“一条条”、“一串串”你知道了什么?
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读读这个句子。
瞧瞧,象脚鼓、凤凰花、龙船、花炮?
?
傣族人民用他们民族最高的礼节来迎接周总理。
这是一个多么热闹的场面,这是一个多么壮观的场面,这是一个多么喜庆的场面,谁愿意用你的声音、你的朗读来展现这场面的热闹?
指名读。
咱们全班一起来感受感受这喜庆的场面吧!
齐读。
)体会人民深情的欢呼。
过渡:
傣族人民一切准备就绪,敬爱的周总理终于来了。
周总理每天都要处理许多国家大事,为了和傣族人民同庆泼水节,他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不远万里,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傣族人民的身边。
就是这样一位关心人民的好总理,傣家人从心底里欢迎他。
难怪:
a、有一个词最能表达傣族人民的兴奋之情,找一找。
b、就是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好总理来了,人们怎能不欢呼呢?
很快,总理到来的消息传遍了傣族的村寨,人们都在欢呼——“周总理来了!
”
让这欢呼声再响亮一点!
——“周总理来了!
”
过渡:
是啊,周总理来了!
你看——周总理真的就站在傣家人身边。
3、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周总理穿着、神态,并学会运用“笑容满面”造句。
为了与傣族人民融为一体,周总理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上了傣族的民族服装。
他身穿,头上包着,笑容满面地。
从“笑容满面”你感受到周总理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你还见过谁笑容满面地干什么?
。
2)老师引读第4自然段第2句话。
周总理把自己当成一名普普通通的傣家人,来到傣族儿女中间,他又从傣族人民手中接过,敲着,踩着,同傣族人民一起。
3)指导有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看到这样亲切、这样随和的总理,还和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傣族人民心中充满了,让我们怀着幸福与快乐的感觉一起朗读这一段。
4、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过渡: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
开始泼水了!
1)周总理是怎样向人们泼水来表达他真诚的祝福的呢?
请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
2)指名汇报。
3)周总理泼水这句话中哪些词是表现周总理泼水时的动作呢?
请同学们在书上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4)指名汇报,再集体订正。
5)师生共同表演读这句话。
来,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双手,咱们一起来做做动作读这句,分享分享泼水的快乐吧。
是啊,在傣族的传统里,水泼得越多,祝福也就越多。
清清的水泼到年轻的小伙子身上,周总理会祝福他——
清清的水泼到美丽的姑娘身上,周总理会祝福她——
清清的水泼到可爱的孩子身上,周总理会祝福他——
6)有什么比总理的祝福更可贵呢?
傣族人民接受着这珍贵的祝福,一边尽情欢呼,一边泼水,深情祝福周总理,祝福他。
人们还会向总理祝福什么呢?
7)指导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在这个泼水节里,总理祝福人民,人民祝福总理,这样的时刻,是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呀!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读出幸福和快乐的感觉来。
5、学习课文5、6、7自然段。
过渡:
就让这清清的水,泼呀,洒呀!
欢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周总理就要离开了,但是这个泼水节已经永远留在了傣族人民的记忆中,每当翻阅这些照片,傣族人民都会忍不住感叹——
“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
很多年过去了,每到凤凰花开的季节,人们都倍加想念周总理,想念1961年的泼水节。
到这里,我们读完了整篇课文,假如让你用一个词来说说1961年傣族人民的这个泼水节,你会用什么词?
是啊,1961年的泼水节对于傣族人民来说,是难忘的,幸福的,激动的?
?
这都是因为——周总理
四、情感延伸,指导写字。
“敬”“祝”
五、小结拓展,了解文化。
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比如说彝族有火把节,藏族有雪顿节?
?
蒙古族有那达慕节,等等。
同学们课后可以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六、作业设计:
收集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教学本课,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并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积累重点词句,并进行简单的拓展运用。
2、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激情朗读,体会课文的文字之美,情感之浓。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
【教学难点】体会人民和周总理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准备】搜集周总理资料,在班级进行周总理资料展示,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欣赏云南傣族的民俗风情。
一、字词引领,巧入文本。
1、
2、
3、刚才,我们欣赏了一组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他们正在干什么?
教师介绍傣族泼水节聪明的孩子一定知道,这就是与我们今天要学习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有关。
把你想重读的词读重一点,再读一遍。
4、小声地、自由地读一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勾画出来。
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学。
出示词语:
凤凰花对襟白褂咖啡色踩着端着盛满敲起鼓蘸了水周恩来
齐读,最后剩下“周恩来”。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名字——
出示周恩来的图片,配上文字:
他12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他是共和国的第一位国家总理。
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新中国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有他的心血;他的足迹遍布全球,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都是他的朋友。
他就是我们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你想认识他吗?
1961年,傣族人民就有幸见到了他,并且和他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1961年,去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
二、逐段学文,体会“难忘”。
1、通读全文。
这篇课文充满着喜悦与热情,适合我们带着激情大声朗读。
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一遍课文。
2、分段学文。
学习第1自然段。
,“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你们见过凤凰花吗?
咱们来认识一下,凤凰花正好在每年的泼水节前后开放,开花时满树结花,远远看去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课文用了一个词——“火红火红”,多么喜庆、热烈的颜色啊,我们一起再读读这段话。
学习第2自然段。
引读——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1、这里有个词“特别”,可以换成什么词?
把你这个词放进去读一读。
全班一起读读这段话,把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2、
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请同学用因果关系句来说说理由
过渡:
周总理要来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了,人们会怎样迎接他呢?
学习第3自然段。
请女生读读第3自然段。
问:
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答:
学生找句子回答
教师总结:
地上
江面
天空
人们欢呼着:
“周总理来了!
”
师问从这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过渡:
看傣族人民是如此热烈的欢迎周总理,准备了这么多。
是啊,周总理来了!
你看——
学习第4自然段。
出示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课文是这样描写的,指名读。
周总理是汉族人,却穿上了傣族的服装;他是国家总理,是人们眼中的“大官”,却和人民一起跳舞;而且这个总理一点都不严肃,还——“笑容满面”的,这样的总理你喜欢吗?
傣族人民喜欢吗?
喜欢,就让我们把他的样子记住,一起读!
过渡:
泼水节里最重要的活动开始了,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场景呢?
请男生读读第5自然段。
学习第5自然段。
透过这些文字,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里用了一个句式“一手…一手…”,“一边。
。
一边。
。
”谁能试着用这样的句式说句话?
你还能听到声音吗?
都有些什么声音?
泼水声、欢呼声、祝福声……是啊,在傣族的传统里,水泼得越多,祝福也就越多。
清清的水泼到白发的老爷爷身上,周总理会祝福他——
清清的水泼到可爱的孩子身上,周总理会祝福他——
清清的水泼到年轻的小伙子身上,周总理会祝福他——
傣族人民也同样在祝福着周总理,他们会祝福总理——……,还会祝福总理——……
泼水声,欢呼声,祝福声,构成了一幅多么欢乐的场面!
孩子们,你们也想加入这欢乐的人群吗?
那就把这里当作泼水节的现场,一手拿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了柏树枝蘸水,对着你周围的人泼洒,并说出你对他的祝福!
开心吗?
带上你的开心读起来!
学习第6自然段。
师接着学生的朗读引读——清清的水,泼呀,洒呀!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
带上你的想象,读。
欢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周总理就要离开了,但是这个泼水节已经永远留在了傣族人民的记忆中,人们在心里一遍遍回味着——
学习第7、8自然段。
出示第7、8自然段,齐读。
课文最后连续用了几个感叹号,从这些感叹号里你读懂了什么?
老师从网上找到了几张当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的照片,咱们来看看。
每当翻阅这些照片,傣族人民都会忍不住感叹——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很多年过去了,每到凤凰花开的季节,人们都倍加想念周总理,想念1961
年的泼水节——
怀念放在心里,声音轻一些——
三、回首扣问,难忘总理。
到这里,我们读完了整篇课文,假如让你用一个词来说说1961年傣族人民的这个泼水节,你会用什么词?
是啊,1961年的泼水节对于傣族人民来说,是难忘的,幸福的,激动的……这都是因为——周总理
四、情感延伸,指导写字。
从那时起,傣族人民把“周恩来”三个字深深刻在了心里,大家看到这个“恩”字,上面是个“因”,下面是个“心”,正是因为周总理的心中装着人民,所以人民也从心底里热爱他,写这个字的时候,一定要把“心”字写好,现在拿起笔来写一写!
五、小结拓展,了解文化。
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比如说彝族有火把节,藏族有雪顿节……蒙古族有那达慕节,等等。
同学们课后可以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作业:
收集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11《难忘的泼水节》
【教材简析】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
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
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周总理。
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同庆盛大的民族节日。
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
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学习课文,可先引导学生看看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在词句间感情总理与人民之间的情感,然后一遍遍地读,从感受热烈的气氛,到感受每一个人心里的热情,到感动我们的心,最后在展示读中去表达我们心里的感动。
培养观察能力,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字句揣摩、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
可是周总理的时代离现在的少年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学生不容易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无法言明的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大打折扣。
教师只能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爱看的动画片中去寻找偶像,从而引伸到周总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比偶像更值得尊重,以此为出发点,感受到总理与人民之间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学情分析】
由于课文年代与学生实际年龄相距甚远,学生不容易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无法言明的感情,所以在教学课文前要做大量的预习,初步了解周总理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简介。
这方面与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相呼应。
在课前学生也收集了大量的学习资料,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
另外,学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而且自学识字能力很强。
通过课前的预习,多数已经解决识字问题,只个别学生个别字有障碍。
这都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设计理念】
遵循儿童识记规律,鼓励自主,分类处理,分化难点,突出重点,突破识字难关。
课文有一幅占一个整页的插图,我们不应忽视。
本课教学可以图文结合,用好插图,引导阅读;再以阅读来加深对插图的理解。
通过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进而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1《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1、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2个字。
2、理解“笑容满面”的意思并能用一手?
?
一手这个词语造句。
3、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了解泼水所表示的象征意义,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4、通过图文结合,体会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快乐和幸福,感悟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
1.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2.培养观察能力,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教学难点:
学生又对周总理了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
限于生活阅历,学生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须作简要介绍。
课前准备:
⒈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⒉学生准备:
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
]课时准备: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过完春节,你还记得当时的场面吗?
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快乐!
云南省也有个节日非常喜庆,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
这就是“泼水节”。
2、播放泼水节视频资料。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
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为什么说泼水节是“难忘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自学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生字,先认读,再与同学进行识字交流:
哪些字你见过?
你觉得最容易认的字有哪些?
你觉得哪些字最难记?
难记的字多读几遍,思考如何记住它。
哪些生字所代表的动作你会做?
哪些生字组成的东西你见过?
说一说,再读。
检查并提示。
字音:
泼:
乐:
多音字:
盛
字形:
乐:
共5画,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写成两笔:
竖、横。
幸:
要与熟字“辛”区分字形,不要混淆。
“幸”字第二横最长,下面不要写成“羊”字。
瓣:
左中右结构,两边是“辛”字,第一个“辛”的竖要写成撇。
中间是个西瓜的
“瓜”。
要与熟字“辨”区分异同。
族:
不要丢了右上边的“卧人”。
驶:
左边是个“马”,右边是历史的“史”字,不要写成“吏”。
要与使用的“使”区别异同。
祝福:
这两个字都是示字旁,一个“点”,不要写成“衤”旁。
毯:
半包围结构,里面是上下两个“火”,最后一笔都要写成点,“毛”的最后一笔
要写大些,把两个“火”都包在里面,要注意写均匀。
解词:
花炮:
指燃放的彩花和鞭炮。
象脚鼓:
是傣族的一种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
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在鼓面。
演奏
时斜挎在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来给舞蹈伴奏。
熟读本课生字词。
1、抽读生字词:
凤凰周恩来恩人敲打对襟白褂衣襟白大褂
咖啡踩伤端正顶端蘸墨水蘸水笔长寿
2、熟读带生字的句子
①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②周恩来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3、过渡,孩子们句子读得很顺,看看写字会不会表现的更好呢?
指导学生写字。
1、再读生字“凤凰”,观察两个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范写,提示注意要点
3、学生书写,展示成果,师生评价。
三、播放音乐,熟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的凤凰花“火红”与“火红火红”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为什么说泼水节是难忘的句子。
补充句子:
因为,所以今年的泼水节特别难忘。
3、指导朗读
四、课堂总结。
五、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火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播放音乐《爱我中华》
一、谈话导入,复习生字
1、刚才音乐中唱到“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其中的哪个民族呢?
这个民族有个节日很特别,让我们再读读课题.
2、复习生字:
种花游戏
二、图文结合,认识泼水节
过渡:
在种花游戏中,同学们种出了火红火红的凤凰花,正是这个时候,迎来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1、出示课件,教师介绍泼水,学生边看图,边说说泼水节的特色。
三、学习重点词句,深入体会泼水节气氛。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傣族人们因为什么认为这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
2.让我们一起走进1961年和傣族人们一起经历那次泼水节,相信一会儿你还有更多想说的。
把书翻到46页。
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思考:
通过哪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相机引导。
4.学习句子,朗读感悟。
a.出示:
“那天早上,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
比较:
去掉“赶”和“四面八方”的句子和原句的不同?
引导学生用直线在书上画这两个词。
想象说话:
在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会说些什么话呢,同桌练习。
学生朗读这句话。
读出参加泼水节人数多,每个人“盛情迎候”壮观场面的氛围。
b、出示: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
“满”字说明了什么?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一串”与“一串串”“一条”与“一条条”的区别,从中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看到傣族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看到地面铺满凤凰花瓣时,看到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这怎能不是:
“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地泼水节!
”
过渡:
当看到傣族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当地面铺满凤凰花瓣时,当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时,人们欢呼着:
“周总理来了!
”
朗读第三自然段。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四、交流、品味鱼水情深
1、设疑:
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2、小组合作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
学生先说哪句就感悟哪一句。
句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难忘 泼水节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