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作文专题.docx
- 文档编号:28422032
- 上传时间:2023-07-13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5.79KB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作文专题.docx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作文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作文专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作文专题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作文专题
(全国新课标卷)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
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
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
据《中国青年报》和新
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全国大纲卷)
七、(60分)(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地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
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
“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手里,你怎么做?
”调查引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8.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提示:
这个材料作文一个是信息含量大,直接面对现实生活,你替一个彩民垫资中了500万大奖,怎么处理,各种形式,直击人心,在今天这个商品经济的社会里,500万摆在你面前,面对这样的考验,人性会是什么样的反应。
让一个高中生,就这样的一个一些尖锐的问题,坦诚你个人见解,引导学生面对现实,坦诚己见。
把做人和作文很好的结合起。
在审题时,可以抓住第一则材料的事件,紧扣“诚信”的话题写,同时也可以由此引申,写道德、人性等话题。
第二则材料是一个网上调查,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正义的力量所占比例还是偏少,这就告诉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国人素质还待提高,所以考生也可以列举现实生活中不道德、不讲人性的事件进行阐释,如毒奶粉、毒食物、假论文等事件都可作为素材,从而进行正反比较,进一步倡导人性的提高。
(北京卷)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门一起议论。
生甲:
太好了,中国对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叫实至名归,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
话。
生乙:
但我更愿意看见外国选手成功挑战中国名将,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项体育比赛的金牌,其实并不利于这一项目的发展。
生丙:
有人主张中国队应让出一两枚金牌,我不赞成。
如果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竞争的原则和奥林匹克精神。
……
老师:
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要求: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问题不限。
【解题思路】 审题思路:
“材料加导语”是今年作文的最大特色。
这些看似孤立于材料之外的部分,既是对材料的解读也是对考生的提示。
同时缩小材料范围,强化考察力度。
有导语的材料作文,导语比材料重要一万倍!
所以这里的三条导语也就意味着三种解读材料的方向和态度。
这里的三个导语均可从正反两方面下手:
学生甲在肯定自身实力的同时,似乎也有些理智的过了头,只注重一国输赢的观点难免显得不够宏观和长远。
学生乙在发扬风格的同时,似乎又过于感性,荣誉不是随便可以拿施舍的,并且错误的理解了分享的含义。
学生丙的观点看似是站在乙的对立面上,尽管理性却又与甲不完全一样。
确定了方向与立意,其他的就好办了。
既可以写逻辑严密,有理有据的议论文;亦可以写以我笔写我心,自生活的散文。
具体的材料与语言只要符合以上立意,越发挥个人特点越好……
(天津卷)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为(60分)
古人云: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镜”是认识自我和世界的另一双眼睛。
今天,更多种类的镜丰富了我们感知的层次和色彩;望远镜将我们的实现引向远方,显微镜撩开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
反光镜让我们瞻前仍可顾后,哈哈镜变幻出多样的自己,三棱镜在我们面前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这些镜为我们打开了多维的空间,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深邃,心灵更加明澈。
请从望远镜,显微镜,反光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择两种镜,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解题思路】今年的高考作文延续了近年的命题样式和主题方向,属于给材料自命题作文,主题为思考如何看清自我、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问题,适合写作议论文。
材料中的几面镜子是用观察自我或外物的,每面镜子的功能各不相同:
哈哈镜看到了扭曲变形局部夸张的自我;反光镜则看到相对真实的自我和环境;望远镜能看清远方的世界和人生道路;近视镜却能使原本看不清的事物被变清;显微镜更是把原本细微如发的事物看得巨大无朋。
单用哪一种镜子都能达到特定的效果,但是却都看得不完整。
所以,要看清自我、世界和人生,就要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工具)从不同的角度(途径)去观察和分析。
本文题目要求选用两种以上的镜子展开论述,也正是要学会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自我和人生,而绝非静止孤立地看待事物。
还可以借此展开关于“目的(动机)——方法(途径)——结果(效果)”辩证关系的分析讨论。
(重庆卷)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材料一:
香港大学校工袁苏妹没有上过大学,不知道什么是“院士”,也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44年如一日用心、用情为学生做饭、扫地,深深地感动了学生。
学生说“她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
2009年9月,香港大学授予她“荣誉院士”,称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是“香港大学之宝”。
材料二:
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20年独守讲台,13年残体支撑,在大山深处点燃知识的火把,着凉了小村里一代代渴求的眼睛。
他在22年检延展自己的爱心,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在春天发芽。
他因“师魂灿烂”而被评为2010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
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以“情有独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选题角度,明确立意;
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提示:
总体说“情有独钟”这个话题可写性比较强,但是想拿高分也不那么容易。
今年的作文题目体现了如下特点:
第一:
生活气息浓厚,要求考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强。
材料一中香港大学的校工袁苏妹虽然没上过大学,但44年如一日,为学生做饭扫地这一平凡的举动深深地感动了学生跟周围的人。
材料二是重庆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在33年间为学生的辛勤付出。
校工袁苏妹和乡村教师赵世术,他们无疑都是普通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的因为坚守而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考生只要善于观察生活,会发现可写可感的人特别多,比如我们身边的老师,街边的报摊主人等等;当然也可以写我们熟悉的历史人物。
而且我们还可以写物,写自己对什么事物的情有独钟。
第二:
灵活性非常强,要求考生会灵活运用文体知识。
“自选体裁,诗歌除外”,自拟标题,没有文体的限制。
考生可以写成一篇议论文。
可围绕材料写人物,对其人物进行深入挖掘,或者以材料中的人物思考当代人的精神追求。
考生也可以写成一篇记叙文,联系身边的人物进行写作。
考生还可以写成一篇散文,根据材料中的人物精神跟特点,联想到某些事物的特征。
所以只要考生能熟悉各种文体知识,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难度是不大的。
第三:
培养创新精神,让考生知道人生价值的多元性。
当今是一个热衷于追逐成功的时代,很多考生都把成功等同于名校、名企、名车和豪宅等等。
他们的价值追求被单一化了。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人物事迹让考生深层次的去反思自己跟他人的关系,自己跟社会的关系,从而重塑真正的崇高价值,懂得去坚守内心的真实跟理性。
让考生明白奉献可以成就内心的强大,坚持可以完成心灵的夙愿。
(山东卷)
七、(60分)
23.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自定立意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立意解读:
化大为小,采药添词构篇法。
写记叙文,可写,这世界需要你,某某。
写议论文,可以写,这世界需要你诚信(良知、坦诚、礼节、宽容)等。
(广东卷)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含标点符号)。
【作文解析】
一、审题:
提示语里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大千世界”告诉考生思维要放得开,写作范围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是指考生要选准一个切入点;“道路的起点”“长河的头”“坐标的中心”“事物的根本”提示考生什么叫“原点”,弱化了考生审题的难度;“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指明了考生可以选择的文体,或是记叙文,或是议论文。
“原点”究竟是什么?
它的的本意是指出发的地方,提示语里的“原点”,都是其比喻义。
那么,文题“回到原点”这个动宾结构的词组,亦即回到初始的状态。
也就是说,这个“原点”代表或者象征着一种美好的东西,例如“人之初,性本善”即是典型一例,这也回答了为什么要“回到原点”的原因。
当然,“原点”也代表了一种蒙昧、启蒙和混沌。
禅界有言:
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最高的境界就是回到原点,经历沧桑岁月,历览世事变幻,回归本真,再次回到原点。
新加坡有部电视剧就叫《原点》,故事叙述3名好友自小就许下同一个愿望,但因长大后的3人有了不同的际遇,从此分道扬镳,好友变成了仇敌、情侣也两地分离。
这是不能回到原点的悲剧。
因此,这个原点考生很容易联想到一切的真善美、纯自然的环境、淳朴的民风等等,那么,与此相关的主题就范围更广了。
二、立意:
解决了“回到原点”的“原点”问题,下一步就是要解决为什么要“回到原点”。
很显然,提示语的提示就是应该回到头,这个“原点”应该是美好的。
因此立意当在这个主旨范围之内,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没有污染的河是纯净的,没有出发的起点是充满希望的,没有道德堕落的社会是和谐的,没有冲突的家庭是幸福的,这就是“原点”的内涵。
因此,文章立意的角度很多,人性回归本真,道德回归真善美,生命、成长、青春、奋斗、环境、心灵、诚信、公德等等,都是文章立意的重点。
最佳的立意在于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时效性,以及选取的一个角度:
一个家庭的矛盾冲突、一段友情的回归、一段成长道路的自我反思。
这些都是考生最熟悉的生活,可以信手拈。
三、构思:
本题构思的难度在于作文提示语与文题的距离,提示语只简单地提示原点,而文题却多了“回到”,因此,构思全文的关键在于“为什么要回到原点”。
也就是说,不论是记叙文还是散文、议论文,都要有这样一个过程:
美好的原点——破坏、矛盾冲突——回到原点。
例如:
纯净的环境——发展破坏——治理、恢复环境;幸福家庭——矛盾冲突——回归幸福;纯洁的友情——伤害——恢复友情。
四、文体选择:
写作要求里的“生活体验与认识”告诉考生,可以写成记叙文或者散文、议论文。
根据立意的要求,估计记叙文比例会比往年有增加,亲情、友情将是考生选择最多的题材。
考生之中也有单亲家庭的,如果考生自一个离异家庭,写作一段父母和合的故事,将是佳作。
特别是写考生自己游走在父母之间,积极撮合,将是最大的亮点。
记叙文要求考生注重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这是成功的要素。
议论文的写作依然是考生的第一选择。
哲理思辨是衡量作文的第一标准,考生如果能够针对“原点”进行辩证的分析,在行文安排上层层深入,即为上等佳作。
例如:
正反对比论证,“回到原点”的美好与不能“回到原点”的悲剧两相对照,哲理意味就会浓厚一些。
五、素材应用:
“回到原点”的提示语“大千世界”就告诉考生,可以选择的素材比比皆是,但是广东高考作文讲究素材的鲜活,虽然可以写历史人文,但在运用上要慎之又慎,更多地选择现实生活中的素材。
世界的战争与和平,历史朝代的变迁,都是可以运用的。
现实生活的素材更多,从假冒伪劣到品牌效应,从坑蒙拐骗偷到诚信社会,从史玉柱到3Q之争,都可以作为素材;反面的事例可以选择“我爸是李刚”“药家鑫案件”“苏丹红”“瘦肉精”“三鹿奶粉事件”“醉驾”等等。
选择这些鲜活素材,在于行文之中的哲理思索,正面的例子要阐释迷失的经历之后的“回到原点”,反面的素材阐释没有“回到原点”的危害。
名言可以引用: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看山是山,看水是岁;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
另,可参本博客文章:
《2011年广东高考作文“回到原点”导写与例文》
(江苏卷)
七、作文(70分)
18.不避平凡,不可平庸。
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事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
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解析]
这是继“品味时尚”“怀想天空”之后又一动宾短语命题,但与前两者相比,“拒绝平庸”似乎更容易写作议论文,恐怕本次作文,写议论文的考生不在少数,那么写记叙文的同学可能沾光不少,这谁知道呢?
——天知道!
由于“拒绝平庸”题意指向较为单一,所以写作内容就显得促狭,因而考场上一定会出现千篇一律的文章,这又应归于命题者的责任!
但不是不能将其写深入,可以写“拒绝平庸的……”……
也可以写成记叙文,通过写“拒绝平庸”的人或事或物,给人们反思和启示等。
(福建卷)
五、写作(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70分)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
“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个好身体。
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骚包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
要求:
(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构思指导】
本则材料选自《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第048期的《十年影响力人物特刊》,原文标题为《袁隆平:
到了100岁,我还是想在田里》。
根据文意,袁隆平曾经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口增长率,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引导中国人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现在他虽然年已八旬,仍旧保持着对稻田的热爱,甘于寂寞,潜心科研,努力完成两大心愿:
一是实现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二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
据此,我们就能很好地理解材料中某些词句,如“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是实现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这一心愿的形象说法;“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象征着袁隆平希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一方面为世界人民造福,一方面为国家创造价值,和国人共享这一伟大成果。
所以,读过此文,或着近几年阅读过有关袁隆平的报道和文章的考生这一次将文思泉涌,这再一次凸显了福建高考语文的课外阅读导向。
不过,如果对袁隆平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思想政治、生物或地理课本里的知识上,那也不必气馁,因为这道作文的角度还是多元的,如理想与现实;平凡与伟大;转变就业、择业观念;从职业到事业;以感恩的心态面对工作;苦中作乐;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再苦再累也是一种幸福;学会从工作中寻找乐趣;人因梦想而伟大,因务实而精彩,等等。
只要是从材料出发,只要能自圆其说,都能各得其所。
(安徽卷)
五、(60分)
21.请以“时间在流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审题解析】这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型的标题,题目有三个词语构成,可能考生只抓住了“时间流逝”写,即便如此,还要注意题目用的是“流逝”,而不是“流失”、“消失”、“消逝”。
“流逝”在词典中只有一个意思,就是“像流水一样消逝”,一般都是用形容时光,如“时光流逝”、“岁月流逝”等。
而“流失”有三个义项:
①指自然界的矿石、土壤自己散失或被水、风力带走,也指河水等白白地流掉;②泛指有用的东西流散失去;③比喻人员离开本地或本单位。
“消失”是指“(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
“消逝”就是“消失”的意思。
可能有考生没有注意到这些词语的差别,将“流逝”等同于“散失”、“消失”或“消逝”。
“像流水一样消逝”,意在告诉我们时间的消逝是可见、可感的,“流水落花春去也”,“时光催人老”,“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诸如此类。
其实,该题目最为关键的词语应该是“在”,这里的“在”是个副词,作状语,是“正在”的意思。
题目的意思就是“时间正在像流水一样从我们的面前消失了”,“正在”表示一种状态,是进行时态。
扣住“正在流逝”,大的方面可以从下面两个角度立意。
第一,从我们“怎样看待世间在流逝”的角度立意。
考生对“时间”类的命题应该是不陌生的,它往往可以转化成“生命”类命题,毕竟“时间”与“生命”是一对孪生兄弟,能结合命题,谈面对时间的流逝,表达哲理性的思考,这就将写作立意上升到“生命价值”的高度。
“时间”与“生命”关联类素材很多,《论语》中的名句: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苏轼《赤壁赋》的名句: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还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打开思路,如时间在流逝,什东西会改变?
什么东西不会改变?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的“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就是很好的借鉴。
顺着这样的思路,作文的立意思路就很容易打开了,但这也不是所有的考生都能做到的,毕竟要上升到一定的哲理的高度。
第二,从“面对时间在流逝,我们怎么办的”角度立意。
就这个题目,从“怎么办”的角度入手是最容易的,其实,怎么办的问题本身是明确的。
正面立意即时间在流逝,应当珍惜时间,积极有为——我们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我们能拓宽生命的宽度,以积极有为的方式对抗时光的流逝,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提升人生的意义。
反面立意自然是批判、否定浪费时间虚度人生的行为,当然通常是将正反两种情况进行对比,从而水到渠成。
从“惜时”角度展开,可以写一篇议论文,也可以叙述某件事,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写一篇记叙文。
作文示例(根据网友下水文改编)
时间在流逝
高山幽谷中蜷缩的最后一撮雪终于绷不住身子,委落于草丛中,化成了一丝水,汇成了一股泉,流成了一条溪。
时间与它结伴而行,也流逝到光阴深处……
是啊,还有什么能像河水那样滔滔不绝地诠释着时间,又有什么像河水一样在宇宙间“三态”切换得那么自如?
不可捉摸的时间,人们无法直接描述,只好借助神奇的河水形容了。
于是就有了“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的感叹。
在北雁南飞时,我们知道了季节的更替;从青丝到白发知道时间的流逝。
“少年不知愁滋味”,大多因为对时间的认识还是一种混沌状态,等弱冠不在,自然有了衣带渐已缓,岁月忽已晚的悔恨。
所以有许多憾事与时间有关,如在某个时间段,爱没说出口,却成了他人所爱。
在流逝的时间中,孝未尽,亲人却不待。
时间给予每个人都是一天二十四小时。
可每个人对时间的态度却迥然不同。
有的人说自己的时间太多,多得整把的抛撒也在所不惜,于是在灯红酒绿里泡着,在纸醉金迷中躺着,在“桌上长城”边坐着,就这样时间在酒杯中流走了,在奢靡里消蚀了,在赌桌边输尽了。
这些人信奉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明日忧,可他们哪里知道,“春去春回,花谢花会再开”,只是季节的轮回,春已不是昨日春,花已不是先前花了。
智者们明白时间是无限的,但人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但生命的宽度可以伸展。
钱学森,这位科学泰斗,一生不题字,不参加宴请,不出席鉴定会。
他说,我时间不多了,我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做。
是啊,人的差别在于是否珍惜时间,若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做更多有益的事情,也就在生命体里注入了内核。
等到生命终结的一天,人们会说,他的一生是殷实而沉甸甸的。
想当年辛弃疾报国无门,叹时间流逝,尽管将“栏杆拍遍”,也无人知晓其“登临意”。
于是他吟出了“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的诗句。
真是英雄泪洒吴钩,岁月不堪回首。
时间在流逝。
虽然雪年年有,春年年在,但这些只不过是飞逝的时间列车沿途丢下的旅客而已。
因为水是去年的雪,春是昨天的冬。
时间在流逝,我们必须将爱说出口,将孝尽到位,将事做到好……抓住机遇,只争朝夕。
虽然我们不能遏减时间流逝的速度,但我们可以激起时间长河中的浪花,那怕只一朵。
时间在流逝
家在五楼,有好几扇临街的窗。
天还没大亮,依稀听见环卫工在“哗啦、哗啦”一下又一下扫大街的声音。
我翻了个身,调整一下睡姿,好让自己睡得更舒服些。
似乎没多久,嘹亮的起床号便阻止了我向睡眠的纵深处跋涉,我的意志艰难地挣扎在梦与醒的边缘,拉锯战一般,最后当然是理智占了上风——睁开眼的我,把一天二十四个小时牢牢握在掌心。
当我走在上班路上的时候,绝对是精神抖擞,我以端正的态度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当天的工作。
工作滋养了我并且极大地丰富了我的人生,我不能不负责任漫不经心地对待工作。
是谁说,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看似矛盾的话,充满了哲理。
对此,我深有感触。
八小时之内求生存,八小时之外求发展。
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便是生存之外的发展吧。
下班之后的时间完全属于我们自己,怎样利用八小时之外的时间呢?
往小里说,是时间偏不偏私的问题,往大里说,则是拓展生命高度和宽度的问题。
好多人很坦然地将八小时之外的时光交给酒吧、棋牌、闲聊以及没完没了的电视剧,名曰,消磨时间。
似乎,时间是多了去的东西,不消磨掉,便不甘心,唯有消磨才是让它流逝的最好方式。
我常常伫立窗口,极目远眺。
我看见太阳升起,又看见太阳落下去;我看见农人在播种、在管理、在收割;我看见午后的悠闲时光里,妇人们三三两两地鱼贯进入棋牌室;我看见闲散的男人们在通风的楼道斗地主侃大山,从日出到日暮……
曾经,我自以为我很珍惜时间,我喜欢读书,爱好写作,我不打牌,不聊天,我笔耕不辍。
其实不然,时间还是不知不觉地,从我的指缝里,从我的眼眸中,从我的迟疑拖沓间,悄然滑过。
我突然意识到,不仅仅是一天二十四小时,便是八小时之外的时光,我都不能很好地掌控。
比如,我埋头书本的那会儿,心又挂念着构思,结果一个字没有看进去,只顾着发呆;当我打开文档,欲敲下随感的文字时,我又忍不住流连各大论坛和网站……
不远处的火车道上,一列灯火通明的火车呼啸而,我猛然醒悟,时针已经指向零点!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我在屏前坐,鼠标如小兽,东奔西走!
春光不自留,莫怪东风恶。
面对时间在流逝,我痛惜而又无奈,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试题 分类 汇编 作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