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840626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7.94KB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小车的运动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因素做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收集证据。
4、能够通过测量、收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小车从斜坡上滑下,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收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通过控制变量,明确不变量,达到收集证据的目的,学会操作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
小车、纸板、皮尺、透明胶带(每组一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演示:
推动小车,小车向前运动。
思考: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吗?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小车的运动。
板书:
小车的运动。
2、引入问题:
刚才老师是用手推动小车,小车才向前运动的,你能想个办法让小车不需要外力也能运动吗?
(从斜坡上滑下来)
二、探究过程
1、问题的提出
①、教师演示:
小车从斜坡滑下。
②、观察思考:
你看到了什么?
(小车冲斜坡上滑下来,向前冲出去)③、你们认为小车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会与什么有关呢?
有什么关系呢?
2、进行预测
①、小组讨论可能影响到距离远近的因素。
②、汇报交流。
③、筛选可行性研究项目。
3、设计实验,编制实验方案并交流讨论
以“冲出去的距离与坡度有关”这一预测,引领学生制定实验方
①、设问引思:
我们刚才讨论的这些?
可以肯定就是正确的答案吗?
(不能肯定,必须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②、怎样通过实验来证明我们刚才的假设是正确的呢?
如果我们要证明“冲出去的距离与坡度有关,坡度越大,冲出去的越远”这一个假设,你准备怎样做?
③、学生讨论,辨析。
(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交流、辨析,直至明确实验思路。
重点明确要研究“冲出去的距离与‘哪个因素’有关,那么,那个‘要研究的因素’就需要改变,而其他的因素需要保持不变)。
④、交流汇报,及时板演。
假设:
与坡度有关,坡度越大,冲出去就越远?
保持不变的是:
小车的重量,斜坡的长短,坡面的光滑程度等
需要改变的是:
坡度的大小。
⑤、引深思考,强化关键
老师总觉得保持不变的因素太多了,一时半刻也想不周全,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么?
(除了坡度大小以外,所有的条件都不改变)
⑥、加强实验记录意识,引导科学收集数据
大概怎么实验,我们都清楚了,但是如何将你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告诉别人呢?
怎样使别人相信你呢?
空口无凭呀,我们应该怎么做?
(做好实验记录)
你觉得每种坡度做几次实验好?
一次行不行?
每种坡度做了三、四次实验,那这些数据怎么处理?
(可以算平均数)
4、实验探究
①、分发实验器材,明确实验要求
如胶带用来固定纸板底部;坡度大小如何调节;皮尺用厘米作为单位的一面测量;小车如果滑行转的弯比较大就重做一次等。
②、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实验结论
指名汇报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及结论。
6、拓展思维,渗透科学的认识论
对于这个结论:
坡度越大,冲出去就越远,我们现在可以肯定了吗?
老师却觉得未必这样,哪些同学有与我一样的观点?
(再次设疑,引起思考)
(当坡度接近90度时,未必这样,超过90度时,根本冲不出去了)
三、应用方法,延伸探究
1、谈话:
刚才我们通过实验证明了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冲出去的距离在一定范围内与坡度有关,坡度越大,冲出去就越远,坡度越小,冲出去的就越近。
我们前面还进行了一些假设,下面请各小组商量一下,选择一个研究项目,进行研究,
(游戏活动,研究项目招标)
2、小组讨论,选择两组交流
3、分组实验
4、交流汇报
四、复习巩固,课外延伸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受到什么启发?
2、小车从坡上滑下来,冲出去的距离与很多因素有关,如果小车在平地上行驶,它的速度的快慢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玩滑梯的启示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1)能够根据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2)能用感官直接感知自然界的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有关现象或结论。
(3)能够正确使用物品进行实验,会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
(2)愿意与人合作,喜欢与人交流;
(3)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实际,改善生活;
3、知识技能
使学生获得有关摩擦力的知识,提高探究意识和实验技能,形成科学思维以及科学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方法
《科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以科学探究为主组织教学。
教学中力求体现探究性原则,运用“提出问题—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创造才能得以展现,保证课堂教学的密度。
本课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力求借助这些手段节约时间,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四、学法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学生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归纳,从具体实例中得出结论的方法,逐步练就“会学”的本领,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出示滑梯图片(一个滑梯为普通滑梯,而另一个表面很粗糙)。
让学生猜一猜:
如果有两组同学分别用这两个滑梯进行比赛,哪一组会赢?
引导学生谈出表面粗糙的滑梯会对向下滑的人产生一种比较大的阻力,从而引出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什么是摩擦力。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出示“摩擦力”的概念。
二、学习新课
(一)指导学生认识摩擦力有大小
1、出示游戏图片(一个同学蹲在地上,然后另一个同学拉着他前进。
)。
同学们做过这个游戏吗?
这里面有没有摩擦力?
经常在什么时候玩?
为什么平时不玩?
你愿意拉一个体重轻的还是重的?
为什么?
2、教师演示:
用手在桌子上搓。
提问:
这里面是否有摩擦力?
试一试轻推和重推有什么感觉?
这说明了什么?
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摩擦力有大小”。
摩擦力无处不在,但里面的知识也不少。
这节课你想研究与它有关的哪些问题?
对学生的提问进行适当处理,归结到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二)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让学生猜测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根据学生的猜测情况适当进行引导,让他们想到可能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被拉动物体的重量有关。
2、验证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1)引导学生在各小组内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
(2)全班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案,并做出恰当的选择。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并上台演示实验过程。
(5)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3、验证摩擦力的大小与被拉动物体的重量有关
(1)小组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2)全班交流,并选择出恰当的实验方案。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上台演示实验过程。
(5)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被拉动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被拉动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4、回顾做过的两个实验,总结出比较系统的结论。
(三)设计实验:
设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1、分组进行实验
2、展示使摩擦力增大或减小的方法。
(四)寻找生活中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现象
摩擦力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时会给人们带来方便,需要增大;有时又有危害,需要减小。
你能找出身边有哪些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现象吗?
1、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出示有关的图片,认识更多有关的现象。
(五)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纵向的自我评价:
谈谈自己和以前相比,在哪一方面表现的比较突出或有所进步。
2、评价一下身边的同学:
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的特别好?
为什么?
三、拓展活动
多媒体出示图片:
一个小女孩站在覆盖着厚厚的白雪的山坡下,非常的着急。
教师介绍:
一个大雪过后的早上,一位生活在山村里的小女孩去上学,当她走到这个大山坡的时候,怎么也爬不上去。
你能帮她想个办法吗?
课后思考、交流。
3跷跷板
[教学目标]
科学学探究目标:
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知识对杠杆尺平衡作出假设性解释;2、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平衡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3、愿意与人合作交流;4、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2、了解中的平衡现象。
[教学准备]铁架台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放影像资料:
芭蕾舞片段。
2、教师谈话:
多么美的舞蹈,你能像芭蕾舞演员那样为大家表演吗?
3、学生活动:
在座位周围模仿动作。
4、组织学生交流:
你有什么感受,什么想法?
学生可能会说:
生1:
脚尖站不稳。
生2:
东倒本歪的。
生3:
胳膊伸开比较好。
教师谈话:
确实如此,在日常生活中,你玩过类似的游戏吗?
二、探究活动
(一)发现平衡现象
1、大家想一想,你是怎么玩跷跷板的?
2、出示小朋友玩跷跷板的图片。
3、引导学生:
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观察、思考。
)
4、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可能会这样说:
生1:
有的跷跷板两边是平衡的。
生2:
跷跷板有的一头高、一头低。
生3:
小孩能把大人给跷起来?
生4:
小孩怎么就能把大人跷起来?
生5:
怎么样跷跷就平衡了。
生6:
……
5、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现象,提出这么多心中的疑问,原来跷跷板中还有这么多科学,你们想不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呢?
(二)探索平衡的方法
6、到底怎样才能使跷跷板平衡呢?
请大家根据自己玩跷跷板时经验和观察到的现象,先猜一猜。
7、引导学生小组讨论:
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大胆猜测一下,可以写一写,画一画。
8、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有什么好方法,跟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会有如下想法:
生1:
两端一样长时。
生2:
两端放的东西一样重时。
生3:
重的一端短一点,轻的一端长一点时。
生4:
支撑点放在中间时。
教师谈话:
同学们积极动脑,作出了这么种预测,那么这些假设对吗?
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做实验)
9、对呀!
实践出真知,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提出的猜想,选择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怎样来实验呢?
制定出自己的探究方案。
10、学生分小组活动,制定方案。
11、组织学生交流组的实验方案,教师作出指导性评价,交流后各小组修改完善方案,并要作好记录。
(出示记录方案表)
12、进行探究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参与各组活动,巡视指导。
(给学生充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13、组织展示交流“成果交流会”你我到了哪些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14、学生交流发现,边讲解边演示,同组同学随时补充,同时向大家展示本小组的记录表。
15、引导学生归结平衡的规律:
杠杆尺两端一样长,所挂东西一样重时,支点在中间就平衡,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学生情况而定对不等臂平衡进行研究。
(三)寻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⑴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平衡现象到处可见(出示杂技演员走钢丝的图片资料)。
⑵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这样的现象?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图片资料、教师补充)
三、自由活动
1、教师谈话:
通过刚才我们亲自探究知道了跷跷板中的平衡的现象,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以小组为单位,组装“蜡烛跷跷板”并点燃,仔细观察,随着蜡烛的燃烧,跷跷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说说其中的规律。
2、学生自主发挥设计实验,指导学生用火安全。
3、组织交流。
4、活动评价:
本节课你觉得表现如何呢?
你有哪些发现?
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并展示评价结果。
四、拓展活动
本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有关平衡的规律方面的知识,你能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制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下册 科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