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610课.docx
- 文档编号:28406112
- 上传时间:2023-07-13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337.82KB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610课.docx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610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610课.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610课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6-10课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1.《历史朝代顺序歌》中有“东周分两段”这样一句。
这里的“两段”指的是( )
A.春秋和战国B.西汉与东汉
C.西晋与东晋D.北宋与南宋
2.我国开始出现铁制农具是在( )
A.夏朝时期
B.商朝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3.周平王迁都洛邑之后,出现了“春秋争霸”的局面,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
这说明下列哪一制度开始走向衰落( )
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
4.下列不属于春秋时期霸主的是( )
A.管仲B.齐桓公
C.楚庄王D.晋文公
5.下列材料中,存在三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西周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天子,其中著名的有周文王、晋文公、楚庄王等。
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争霸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诸侯国。
(1)错误:
;改正:
。
(2)错误:
;改正:
。
(3)错误:
;改正:
。
1.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③②①
C.②①③D.②③①
2.春秋时期的人常以“牛”“耕”作为名或字,例如,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一个大力士,姓牛,名子耕。
这些现象说明了( )
A.以“牛”“耕”作为名或字比较吉利,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B.春秋时期,普通人也拥有了姓名权
C.春秋时期,人们普遍开始重视农业
D.春秋时期,牛耕受到人们的推崇
3.《论语》中载: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是古人对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
A.夏朝B.商朝
C.西周D.春秋
4.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仅有3次,而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天子依附于诸侯
D.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
5.《论语》云: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
A.晋文公称霸B.齐桓公称霸
C.勾践称霸D.楚庄王称霸
6.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主要是为了( )
①争夺土地和人口 ②帮助弱小的诸侯国发展军事力量 ③争夺支配其他诸侯国的权力 ④加强与其他诸侯国的联系
A.①②③④B.②④
C.①③D.①④
7.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1所示的铁制农具在什么时期开始使用?
(2)图2显示了当时什么技术已经得到推广?
(3)铁制农具为什么能得到推广?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
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这促进了私田的发展,牛耕渐趋普遍。
牛耕技术的发展,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大大促进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二 春秋时期,青铜器上的雕镂纹饰趋向细致工整,造型轻巧灵便,出现了错金铭文。
存世的吴、越青铜剑,其冶铸淬炼之精,合金技术之巧,外镀之精良,花纹之铸造,皆世所罕见。
煮盐、冶铁、漆器等部门发展起来。
齐国的丝织品、楚国的漆器等水平很高。
一部分工匠成为个体生产和经营者,聚居于城中的“肆”里,边生产边销售。
材料三 春秋时期重要货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春秋后期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大为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指出我国春秋时期手工业生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以上三则材料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9.阅读下列材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
(1)“平王立,东迁于洛邑”是在哪一年?
标志着哪一时期的开始?
(2)春秋时期“政由方伯(诸侯)”,请你列举出当时的四个霸主。
(3)请你试着分析一下“诸侯强并弱”产生的影响。
答案与解析
夯基达标
1.A 2.C
3.C 周平王迁都洛邑后,周王室势力衰落,名义上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但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强大的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这说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在春秋时期已经遭到破坏。
4.A
5.答案
(1)错误:
西周;改正:
春秋。
(2)错误:
成为天子;改正:
成为霸主。
(3)错误:
周文王;改正:
齐桓公。
培优促能
1.C 石器农具在原始社会已经大量出现;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器的灿烂时期,西周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故选C项。
2.D
3.D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所以出现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现象。
故选D项。
4.D 本题考查分析能力。
分封制规定了受封诸侯必须向周王朝觐,各诸侯国之间地位平等。
题干中鲁国朝觐周天子的次数反而比朝觐齐国、晋国少,这说明当时王室衰微,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
故选D项。
5.B 6.C
7.参考答案
(1)春秋后期。
(2)牛耕技术。
(3)铁制农具与原始社会时期的石器,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农具相比,更锋利、更坚硬,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春秋后期,冶铁业得到发展,能够生产大量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
8.参考答案
(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水利工程的修建等。
(2)手工业的规模扩大,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
(3)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使产品的数量不断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促进了金属货币的出现。
9.参考答案
(1)公元前770年。
春秋时期。
(2)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3)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但在争霸过程中,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诸侯国,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交融。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某市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
A.齐、楚、秦、燕、赵、魏、韩
B.楚、秦、赵、宋、魏、齐、韩
C.晋、楚、齐、韩、赵、燕、魏
D.吴、魏、燕、赵、楚、秦、韩
2.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交战激烈而得名。
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3.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
由于国力不强,秦国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秦孝公痛感脸面尽丢。
为此,秦孝公( )
A.实行分封制B.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C.推进大一统D.推行汉化政策
4.下图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该文物是商鞅变法推行哪一措施的历史见证( )
A.鼓励生产B.加强刑罚
C.统一度量衡D.推行县制
5.右图是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的雕像,他是( )
A.大禹B.管仲
C.商鞅D.李冰
6.阅读下列材料:
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
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
卒用鞅法。
——《史记·秦本纪》
请回答:
(1)秦孝公“卒用鞅法”的目的是什么?
(2)“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反映了什么问题?
(3)“鞅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1.右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秦国的位置应是( )
2.牛牛一家人是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农民,下列是关于他们家农业生产情况的描述,这些描述( )
①他父亲牵着牛耕地去了 ②他家里又买了一些铁农具 ③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使他家粮食打得更多了 ④都江堰修好后他家灌溉田地更方便了
A.可能全部是事实
B.只有①②符合当时情况
C.②③在当时不可能出现
D.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3.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
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
A.促进生产力发展B.实现富国强兵
C.缓和社会矛盾D.增强东周王室实力
4.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
①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 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③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 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浪潮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5.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 )
①书读得好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 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③D.②③④
6.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 )
A.鼓励耕织B.承认土地私有
C.废除旧贵族特权D.建立县制
7.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
有人评价这次变法:
“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
”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
A.加强刑罚B.奖励生产
C.推行县制D.奖励军功
★8.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变法。
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②“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③改革措施体现了法家思想 ④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废除奴隶主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取消宗室的特权,按军功的大小重新规定官爵的等级和待遇。
下级士兵在战争中勇敢杀敌的,也可以得到官爵。
材料二 在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和允许自由买卖。
凡是劳动好,生产粮食和织布多的人免除徭役和赋税。
材料三 对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人,连同其家属罚作奴婢。
材料四 全国设31个县,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同时进行户口编制。
请回答:
(1)这些变法措施开始实施于哪一年?
是由谁主持实施的?
(2)变法前后,国家的统治阶级和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3)这次变法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放水节是都江堰一年春耕的开始,也是都江堰一年黄金旅游季的开始。
2006年,放水节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悉,放水节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古时,每到冬季,人们便用杩槎筑成临时围堰,使岷江水或入内江,或入外江,然后分别淘修河床,加固河堤,这就是岁修。
到了清明时节,岁修结束,便举行既隆重又热烈的仪式,然后拆除杩槎,滚滚岷江水直入内江。
后来,放水仪式演化为灌区人民广泛参与的祭祀李冰父子,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一项传统文化活动。
材料二
材料三 二王庙是纪念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郡郡守李冰及其子二郎的祀庙,位于都江堰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
初建于南北朝,现存建筑系清代重建。
初名崇德祠,宋以后历代封李冰父子为王,清以后改用今名。
庙内石壁上嵌有李冰以及后人关于治水的格言——深淘滩、低作堰等,被称为治水三字经。
庙内有李冰和二郎的塑像。
大殿东侧茶楼是一座临崖悬空的吊脚楼,游人可在此休息饮茶。
(1)如果我们要一睹材料一中说到的“都江堰放水节”的风采,应该去什么地方?
为什么都江堰的修建使成都成为“沃野千里、水旱从人”的宝地呢?
(2)你知道材料二中所示水利工程建于什么时期吗?
从“都江堰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作为水利工程的它发挥着两个方面的主要功能,你知道是什么吗?
(3)古时人们修建二王庙的原因是什么?
(4)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请你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怎样为人类社会做贡献。
11.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角色扮演】
(1)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
为什么?
【理解学习】
(2)根据上述材料,商鞅变法确立的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
【方法探究】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黄鹏和刘芳产生了分歧(见下图)。
(3)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
答案与解析
夯基达标
1.A 2.B 3.B
4.C 图片为商鞅变法时颁布的标准量器,此文物是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的历史见证。
5.D
6.参考答案
(1)富国强兵。
(2)商鞅变法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
(3)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力大增,成为战国时期国力最强的诸侯国,为秦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培优促能
1.C 战国七雄中,秦国位于最西边,故选C项。
2.A 本题是历史情景的再现,主要考查对铁农具和牛耕出现以及都江堰知识的掌握情况。
3.B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4.B
5.B 商鞅变法规定,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故选B项。
6.D
7.D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按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
以前是贵族管理士兵,商鞅变法废除了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世袭特权,这就使得有些贵族失去原有的地位,而通过军功士兵也可以成为贵族,故选D项。
8.A 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国力大增,为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故④说法错误。
9.参考答案
(1)公元前356年。
商鞅。
(2)变法前,国家的统治阶级是奴隶主阶级,土地公有;变法后,国家的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土地私有。
(3)商鞅变法后,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
10.参考答案
(1)四川成都。
因为岷江上游地势陡峻,而成都平原地势平缓,江水流到成都平原时突然减速,夹带的大量泥沙因沉积而淤塞河道;每到雨季,江水泛滥成灾,而雨季过后,又缺水干旱;都江堰的修建解决了成都平原洪灾和旱灾的问题,使之成为“天府之国”。
(2)战国。
防洪和灌溉。
(3)李冰修建了都江堰,造福于成都人民,因而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4)努力学习,学好本领,为建设祖国、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只要结合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11.参考答案
(1)支持。
因为商鞅变法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注:
持不同看法,但言之有理也可)
(2)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要把变法(改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采用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看变法(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推动社会的发展。
第8课 百家争鸣
1.小明想了解老子的言论,他应该阅读( )
A.《论语》B.《道德经》
C.《孟子》D.《韩非子》
2.《论语》记载的是我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言论( )
A.老子B.孔子C.韩非D.墨子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属于孔子的( )
A.礼治思想B.教育思想
C.仁政思想D.法治思想
4.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是( )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5.把下列人物前的序号填到下面相应内容前的括号里。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E.韩非
(1)(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2)( )提出“仁”的学说,注意“因材施教”,要求学生“温故而知新”。
(3)( )“春秋无义战”“仁政治国”。
(4)( )“兼爱”“非攻”。
(5)( )提出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国家。
1.《淮南子》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塞翁,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那里。
人们都来宽慰他。
他却说:
“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
”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
人们都前来祝贺。
塞翁又说:
“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
”不久,他的儿子因骑马摔断了大腿。
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和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一致( )
A.孔子B.孙武C.老子D.孟子
2.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的思想家是( )
A.老子B.孔子C.韩非D.孙武
3.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下列关于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他创办私学,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
B.他编订的《诗》《书》和《春秋》等,成为后世重要的教学内容
C.他坚持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教学方法
D.他晚年编订的《论语》为后人研究儒家思想提供了宝贵资料
4.下列甲乙丙三位同学关于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乙B.丙C.甲、乙D.甲、丙
5.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同学们在一起讨论本班任课老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语文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谛 ②数学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③英语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 ④历史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百家争鸣”电视台要招聘栏目主持人,有下列人员最后入围,请你给他们安排最适合的主持栏目,并说出道理。
《人与自然》:
主持人 ,理由 。
《法制时空》:
主持人 ,理由 。
《军事天地》:
主持人 ,理由 。
《爱心世界》:
主持人 ,理由 。
《教育论坛》:
主持人 ,理由 。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
儒、法、道、墨、阴阳等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二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这一著作里的“泛爱众,而亲(接近)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治理)之以德,齐(整顿)之以礼”“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等,意蕴深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各学派论争的共同问题。
(2)概括材料二中孔子的思想主张。
★8.2017年9月,为了纪念孔子诞辰2568周年,某实验中学同学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名人就在身边图片展”“先人思想伴我行”等。
以下是广播站的小记者在活动中的剪影展示,请你参与。
剪影一: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儒家的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儒家最终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
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
“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
数千年来,这种和谐理念逐渐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活,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剪影二:
与孔子有关的图片
周游列国
杏坛讲学
请回答:
(1)剪影一中“仁”的含义是什么?
儒家所强调的“和”指的是哪两种“和谐”?
(2)结合剪影二中三幅关于孔子的图片,请你谈谈获得的历史认识。
(3)结合背景材料,请你谈谈儒家思想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案与解析
夯基达标
1.B 2.B 3.B 4.A
5.参考答案
(1)D
(2)A (3)C (4)B (5)E
培优促能
1.C 本题考查综合分析和灵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从题干中,我们可以得知塞翁从失马(坏事)到“得马”(好事)再到儿子“摔断腿”(坏事),“祸”和“福”是相互转化的,这符合老子的思想,故选C项。
2.B 3.D
4.A 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相互争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故选A项。
百家争鸣并不是发生于秦汉时期,甲的说法错误;百家争鸣中的“百”是虚数,意思是派别很多,丙的说法错误。
5.B
6.参考答案《人与自然》:
庄子 他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应顺应自然,和谐发展
《法制时空》:
韩非 法家代表人物,主张以法治国
《军事天地》:
孙武 著有《孙子兵法》,拥有丰富的军事思想和战略谋断
《爱心世界》: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或选孔子,他主张人们相互爱护,反对暴政)
《教育论坛》:
孔子 伟大的教育家,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
7.参考答案
(1)背景:
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发生急剧变化。
共同问题:
如何治理国家。
(2)仁,爱人;以德治国;以礼治国,用礼约束自己的言行;提出一些教育、教学思想和学习方法:
有教无类;温故知新等。
8.参考答案
(1)一切美德。
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2)孔子是思想家,四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孔子是教育家,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与图片相关即可)
(3)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如有利于社会稳定、人际关系的改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 )
A.夏启B.商纣C.嬴政D.胡亥
2.假如你穿越到秦朝,在中央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那么你的职务应该是( )
A.丞相B.太尉C.郡守D.县令
3.秦朝开创的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是( )
A.禅让制B.分封制
C.郡县制D.行省制
4.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秦始皇任命丞相李斯制定笔画规整的文字作为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
这种文字是( )
A.大篆B.小篆C.隶书D.楷书
5.识读右面的示意图,请回答:
(1)这是 朝的政治体制示意图,该政治体制的创立者是 。
(2)在这种体制中,中央的 掌管行政,太尉掌管 , 掌管监察;地方上则推行 。
(3)这种政治体制有什么作用?
1.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下列属于他的功绩的是( )
①灭掉六国,实现统一 ②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④实行分封制 ⑤焚书坑儒 ⑥修建灵渠
A.②③⑤⑥B.①②③⑥
C.①③④⑤⑥D.②④⑤⑥
2.它是中国第一帝都。
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
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
A.洛阳B.咸阳
C.长安D.北京
3.柳宗元评价说:
“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秦朝( )
A.推行郡县制
B.统一度量衡
C.允许土地买卖
D.建立丞相制
4.秦朝时,蜀郡(现今四川地区一带)郡守产生的方式是( )
A.世袭继承
B.皇帝任命
C.地方推荐
D.考试选拔
5.“地方推行郡县制,小篆成为规范字,焚书坑儒满专制。
”这一顺口溜反映的是 实行的统治政策( )
A.秦始皇B.秦穆公
C.秦孝公D.齐桓公
★6.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为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作为奖励。
禁止弃农经商。
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
全国设31县,由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七 年级 历史 上册 单元 步测 试题 答案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