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卜算子 咏梅》看陆游和毛泽东.docx
- 文档编号:28404849
- 上传时间:2023-07-13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3.43KB
从《卜算子 咏梅》看陆游和毛泽东.docx
《从《卜算子 咏梅》看陆游和毛泽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卜算子 咏梅》看陆游和毛泽东.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卜算子咏梅》看陆游和毛泽东
从《卜算子咏梅》看陆游和毛泽东
梅花以她优雅飘逸的姿色,傲霜斗雪的品格,坚韧不拔的精神,惹得人们无比喜爱。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骚客为之低吟高唱,使得在浩瀚的诗词海洋里,形成一朵经久不衰的奇葩。
说起来,写到梅的诗,早在《诗经·召南》里就有一首《有梅》了。
但那是写梅子而不是写梅花。
到了六朝时期,出现了一些吟咏梅花的诗。
此后,唐宋相继,咏者渐多。
然而咏其清韵幽香、冰雪之姿者多,而言其风骨品格者少。
连最有名气的林逋《梅花》诗也写其暗香疏影,故欧阳修仅赞赏其“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
不过,林逋与梅花缘分也是极深的。
当他隐居于西湖孤山时,曾植梅于山上,放鹤于湖中,不婚不仕,萧然自适。
人因谓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于是,“梅妻鹤子”遂成为林逋的趣闻。
林而外,咏梅佳作,要算王安石和卢梅坡的了。
王诗云: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卢诗云: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又云: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虽说点到了梅的“精神”,可是比较抽象。
真正寄兴深微,像陆游那样写出梅之精神品格的,还有一个南宋词人曹冠。
他曾写过《汉宫秋·梅》、《水龙吟·梅》,谓百卉千葩之中,梅为一品天香,独赋天然标致。
碧琼枝瘦,真仙风骨,信是芳姿高洁。
欺霜凌雪,孤标介洁,岁寒独友松篁。
他的咏梅诗,也堪称辞情并茂,但可惜所作不多。
总的说来,咏梅之作,风格不同,形象各异,“大多不及陆游的真挚感人,深沉凝重”。
陆游酷爱梅花,咏梅诗词多达一百一十多首。
他爱梅花的幽洁之姿,更爱梅花的凌雪之质。
赞美它“寂寞终日香,孤贞见幽姿”,“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在他的笔下,梅花异芬清绝,天赋高洁,是花中之处士,人间之癯仙。
其所作《雪梅》云:
“正是花中巢许辈,人间富贵不关渠。
”他称赞梅花有冰姿雪采而无桃李的妖艳媚态,风骨傲然不似蒲柳之柔弱难持,只有节义之士绝俗之笔才配得上咏叹梅花。
他曾写到:
“子欲作梅诗,当造幽绝境。
笔端有纤尘,只恐梅未肯。
”他还以梅花的知己相许,满怀深情地说:
“高标赖有诗人识”,“放翁颇具识梅眼”。
陆游对梅花,赏之爱之,身心都融化到梅花中去,乃至于盼能化身而尽赏天下之梅,曾经写出了两句千古称奇,令人拍案叫绝的诗句: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其于梅花酷爱之深,可谓无以复加矣。
而其所以如此,乃是托物言志欲以梅见其品格见其精神。
《卜算子·咏梅》可以说是他的“夫子自道”: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此词题为“咏梅”,实为借物咏怀。
大约为陆游晚年所作。
毛泽东在诗词创作中,化用陆游的诗词名句,做到天衣无缝,犹如己出。
在长征途中,毛泽东创作的《十六字令三首》其二,曾有“倒海翻江卷巨澜”的句子。
此句即由陆游的“倒海翻江洗残暑”化出。
毛泽东《念奴娇·昆仑》中的“人或为鱼鳖”,是由陆游《入瞿唐登白帝庙》诗中“人皆化鱼鼋”,脱化而来的。
1965年5月,毛泽东写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其中的“谈笑凯歌还”,是化用陆游《出塞四首借用秦少游韵》中“壮士凯歌归”句意。
1957年9月,毛泽东曾作《七绝·观潮》,其中的“铁马从容杀敌回”一句,便出自陆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等等。
足以见得,陆游的诗词作品,对毛泽东的诗词创作的影响至深;同时,也可以看出,毛泽东对陆游诗词的关注,并且都作了仔细的研究。
在这儿,就不得不提到毛泽东的同名词《卜算子·咏梅》。
1961年,毛泽东在广州筹划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闲暇时,他阅读了陆游的这首词,受到启发,联系国际的政治斗争风云,“反其意而用之”,创作出了别具风味的咏梅词。
风雨送春归,风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如果把现实生活作为一度创作源泉的话,那么,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也可成为二度创作源泉。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正是以上两个创作源泉的巧妙结合。
对于陆游来说,毛泽东可谓“青出于蓝”。
虽然同是咏梅之作,两首词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首先,作为象征意义的梅花。
在这两位作家的笔下,竟以不同的个体而出现。
陆游以梅花的形象自喻,用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表现出一种清高孤傲、不肯与俗世合流的情怀。
“驿外断桥边”说的是梅花的所在地。
通过“驿外”“断桥”的形象,说明环境的荒凉,与梅花的玉质冰姿是不相适应的。
作者从少年时起,就抱着坚贞报国的情操,而在他的全部仕途生活中,绝大部分是投闲置散,经常在地方上做小官,这不是和梅花同一命运吗?
“寂寞开无主”是说梅花开在荒凉的环境里,既没有人爱护,也没有人欣赏,能不感到无主的寂寞吗?
作者报国有心,请缨无路,“寂寞无主”的悲哀,写梅花也正是写自己。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这两句是说:
到了黄昏的时候,那“寂寞无主”的梅花在夜景将临的荒凉而又凄清的氛围中,已经是独自在那愁个没完了,而就在这时,更遭受到风雨的侵袭,这对梅花来说,不能说不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词的上阕写梅花的凄凉处境和无可奈何,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
在毛泽东的笔下,梅花则象征着一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具有共产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的无产阶级战士的光辉形象。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是写于1961年。
当时,我国正处在建国以来的三年最困难的时期。
同时,也是前苏联共产党领导人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最凶的时候。
他们不仅在政治上施加高压,孤立中国;而且背信弃义撤走在华全部专家,撕毁几百个协定和合同,停止供应重要设备,并蓄意在新疆挑起内乱。
乘此机会,印度军队也在中印边界发动大规模的军事入侵;盘踞台湾的蒋介石也蠢蠢欲动,叫嚣要反攻大陆。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毛泽东坦然自若,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绘,寄寓了我们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藐视困难,高瞻远瞩,英勇无畏、谦虚磊落的情怀,意在激励全党全民坚持真理,不屈不挠,斗争到底、迎接胜利。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送”和“迎”、“归”和“到”,两对反义动词,在一种快速流动的时间转换中,形象地指出,春去春来乃自然界节序更替的规律,春天去了,还会随着严冬归来,“风雨”无法永远扼杀春天的生机,“飞雪”也阻拦不住春天的脚步。
这就给人以希望和向往,启示人以发展眼光,辨证地看待现实,不要像陆游那样,局囿、困窘于一时一地而不能自拔,从而为全词定下了欢快的基调。
“已是悬崖百丈冰”,“已是”强调隆冬之深;“悬崖”,“百丈冰”,极力从险、寒两个方面加以渲染。
就在这周天寒彻,漫天皆白的冷峻森严的背景中,“犹有花枝俏”的“犹有”作转折,推出了词的主角——梅花。
这是前面所说的“春到”讯息。
一个“俏”字,结上启下,提挈全篇,写尽了梅花的气韵风神,点亮了希望之光;同时也使得对背景的皴擦渲染,化作突现梅花的神来之笔。
这里梅花的处境,较之陆游词中那春天“黄昏”、“风和雨”中的“驿外断桥边”,不知要严酷多少倍,而其昂首“悬崖”傲视“百丈冰”之坚强、无畏、风流,又使陆游词中那哀叹“无主”“独自愁”的形象显得脆弱、可怜、颓丧。
其次,通过咏梅所表现的两位诗人的襟怀,也有差异。
陆游词的下阕,写梅花遭到“群芳”嫉妒,虽不改其香,但仍不免“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命运。
毛泽东词的下阕描述的是,梅花迎来“山花烂漫”的春天,但她并不跟谁争春,只是愿跟大家共同享受明媚的春光。
这和陆游词中“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所体现的与世无争而又怨愤牢骚的我,形成了鲜明对比,对陆游词的孤傲清高、遗世独立作了反驳和翻新。
前者孤芳自赏,后者谦逊自处,品位高下,不言自明。
毛泽东另辟蹊径,自铸伟词,当是情理中事。
而且,“在真正的艺术作品里,一切形象都是新鲜的,具有独创性的,其中没有哪一个形象重复着另一个形象,每一个形象都是凭着它所特有的生命生活着”。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词就是这样。
其所反陆游之意,主要体现在反陆游词境界静止、局促而为流动、开阔;反陆游词的情绪颓丧,抑郁而为坚强、乐观;反陆游词品格清高、孤傲而为谦虚、谨慎等三个方面。
这反映了他与陆游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及其襟怀,抱负和生活态度。
这就是毛泽东的“胜于蓝”之处。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两位诗人之间的这种差异呢?
我主要从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背景,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们的生活遭遇等几方面去分析,从而探究出其间的奥秘。
(一)社会背景
陆游出生于1125年,正是北宋和南宋相交替的动乱时代。
他的祖父陆佃是王安石的学生,当过尚书右丞;父亲陆宰,当过京西路转运副使。
在靖康元年,即1126年,金兵南侵前后,陆宰被免职,带着家眷南归故乡,侥幸地逃过了那一场的劫难。
但北宋王朝覆灭的耻辱,却深深地铭刻在当时每一个怀有民族自尊感的士大夫心中,据陆游《跋傅给事帖》说,绍兴初年他刚懂事时,经常看到长辈们“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这样一个时代、社会与家庭氛围,使陆游从小就受到了一种民族意识的熏陶。
在陆游幼小的心灵中就打上了一个凄凉的烙印,这对他的文学创作风格有着最初的影响。
而毛泽东出生于封建社会的末期,虽然也可以说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但是人们的思想、文化的传播已经进步的多了。
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人们对待新知识、新文化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而毛泽东的家庭生活了很富裕,虽不是官宦子弟,但他也接受了教育。
更何况他家居农村,相对的就稳定了许多,人民的思想也很淳朴,与陆游在官宦家庭成长见惯了世间的凄惨、悲凉相比,毛泽东的童年可以说是幸福的,这也为他以后的革命道路中始终持有的乐观主义精神,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当时的一些先进的思想和许多爱国青年的进步行为都感染了毛泽东。
而且他的家人也特别支持他,让他去了长沙,在当时算是信息比较灵通的城市,并就读于长沙师范学校。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更为中国人民的前进指引了方向。
在这种不同的社会背景的影响下,就使得两位诗人在创作中必然存在着差异。
(二)婚姻生活
陆游在大约二十岁时,与舅表妹唐琬结婚,婚后他们相处很好。
可是陆游的母亲却很不喜欢唐琬,逼着陆游离开她。
在封建社会,母命是难违的,然而伉俪情深,陆游又舍不得她,只好在别处安置。
陆母仍不肯放过,最后终于被迫离婚。
陆游另娶王氏,唐琬改嫁赵士程。
大约过了六七年,陆游三十岁左右,在山阴城东南禹迹寺南的沈园春游时,又偶遇唐琬和赵士程。
这次意外相逢,带来的不是欢乐而是痛苦。
分手时,唐琬派人送来酒肴,陆游感慨万千,悲伤之余在园墙上题词《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地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唐琬见到这首词,曾和作一首,与陆游相比,唐琬的处境更为悲惨。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南园一别之后不久,唐琬即抑郁而死,爱情即被剥夺,生命也被吞噬了。
唐琬留给陆游的是温馨的旧梦,是断肠的记忆。
陆游的这段婚姻的失败,不但使他失去了深爱的妻子,失去了志趣相投的知己,更使他失去了一种生存信念。
婚姻的失败,也影响着他的整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乃至对社会,对家人,对前途,对命运等方面的认识,使得他的思想中,又增添一种消极抵抗的意识,以至他在八十一岁的时候,还曾梦游沈园,怀念唐琬,留下了“只见梅花不见人”的诗句。
毛泽东的婚姻,虽说有三次,但每一次都是他自己选择的。
他始终都有着独立的自主权,没有了封建家长制度的束缚。
毛泽东的第一任妻子杨开慧是他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习时的同学,与他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在毛泽东的帮助和影响下,杨开慧也走上了革命道路。
他们一同为革命事业而奔波,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虽然最终杨开慧被反动派杀害了,但是这更增加了毛泽东对她的感情,同时在革命工作中也就更有动力、更有目标。
毛泽东也曾写词《碟恋花·答李淑一》去怀念自己的妻子。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风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
可见,虽然都是失去了自己的爱妻,但是较之陆游,毛泽东则更为积极。
(三)社会地位
陆游一生三次被罢职,前后闲居乡里数十年。
绍兴二十三年,陆游到临安应试,省试第一,然而在第二年的复试中,却因他名列于权相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喜论恢复,被除了名。
直到几年后秦桧死去,他才得到起用,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不久调回临安任职,后来做过枢密院编修,和范成大,周必大等人一起,担任文字方面的工作。
这时,金主完颜亮率数十万大军南下,进逼川陕、荆襄与淮扬,宋金夹江对峙,发生大规模的激战。
在民族命运面临危难的关头,陆游的热情和理想被充分激发出来,形诸许多诗篇。
至孝宗即位后,主战派占了上风,张浚以枢密使主持北伐,他对陆游十分赏识。
但是很快北伐失利,隆兴和议签定,主战派张浚被解除职务。
不久前刚刚调为隆兴府通判的陆游也被扣上“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黜归乡,一住就是五年,直到四十六岁时出任夔州通判。
一年后,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请,入幕襄理军务。
四川宣抚使驻汉中,是抗金的前线,王炎又是一个干练的领导,这时陆游感到非常兴奋,从此生活和创作都出现了一片新天地。
写下了不少慷慨激昂的诗词。
但这种快意的生活却没有几个月的时间,随着王炎调回临安,陆游也被调至成都担任安抚司参议官的闲职。
他感到抗击女真,恢复失地的理想又一次成了泡影。
之后,陆游在川陕住了九年,亲自到了第一线,体验了战场气势,并经历了欲战不能,壮志难酬的感情波澜,在这段时间完成了《剑南诗稿》。
以后一直担任在野公职,直到七十几岁高龄又一次复出,可是理想再一次破灭,直到陆游去世,他也没有盼到北伐的胜利。
在临终前,他留下了千古绝唱《示儿》,把北定中原的希望寄托于“王师”,即南宋王朝的军队,告诉儿子不要忘记将北伐胜利的消息报告自己。
而毛泽东则不同,从工人夜校的创办,到1921年亲手建立中共湖南省委,1921年创建中国共产党,多次领导工农革命运动,建立解放区、中共根据地,及各地方革命根据地。
1934年毛泽东掌握了中共中央的领导权,指挥多次战役,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最终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成为我国的国家主席,建国后,领导全国人民战胜各种困难,走向富裕的生活。
同样,毛泽东也执著地追求共产主义理想早日实现。
“公祭无忘告马翁”,即是告诉后人,千万不要忘了将实现“五洲同”的喜讯,报告给共产主义学说的创始人——马克思。
从陆游的“家祭”到毛泽东的“公祭”,只有一字之差,却表现出两个作家由于地位的不同,所形成的不同的胸襟和理想。
以上主要从两位作者的不同社会背景、婚姻生活以及社会地位几方面,分析了作者思想意识不同的形成原因。
文学作品是作者思想意识的直接体现,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当时思想动态的写照。
而陆游和毛泽东的这两首词的不同,正是他们的生活时代不同,经历不同,社会地位不同而导致不同思想意识而造成的。
我的这篇文章,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拙见,并不是想改变和否定别人的看法。
我只想通过我的这段文字,引起更多人去关注古诗、词,去潜心研究古诗词的内在魅力,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卜算子 咏梅 从卜算子 咏梅看陆游和毛泽东 算子 咏梅 看陆游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