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哲学鲁生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docx
- 文档编号:2840423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1.82KB
考研政治哲学鲁生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docx
《考研政治哲学鲁生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哲学鲁生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政治哲学鲁生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鲁生:
全国考研政治辅导专家,主讲哲学、政经两门最重要、最难懂课程。
鲁老师知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
上课旁征博引,激情澎湃,感染力极强。
最擅长讲懂难点,辨清易混淆点,哲学、政经的晦涩、繁琐经鲁老师讲解后简单、明了,便于记忆,学生信服地称鲁老师为“难点一点通”。
鲁老师2003年度全国10几个重点城市的巡回授课受到广大学生的一致好评,被誉为最有激情,最有责任心,讲课效果最好,课堂收获最大的好老师。
第三章 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一、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①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辩证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主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形而上学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夸大了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区别。
②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辩证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主张事物不仅存在着量变,同时存在着质变;形而上学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或者绝对否认事物的运动、变化,或者把事物的变化仅仅归结为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③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辩证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主张整个世界是一个统一整体;形而上学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以偏概全。
④矛盾的观点和否认矛盾观点的对立。
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形而上学则否认矛盾,从而陷入用孤立、静止和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泥淖之中。
是否承认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
2.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①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三条:
其一,对立统一规律(又叫矛盾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二,质量互变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其三,否定之否定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③唯物辩证法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范畴,主要有:
本质和现象、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现实性和可能性,等等。
二、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否认联系的客观性,会导致唯心主义。
3.联系具有普遍性
①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②联系的普遍性同时还指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之内部各要素、部分、环节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③事物一方面存在着普遍联系,另一方面又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即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相区别而相对独立地存在。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事物的相对独立存在是互为前提的。
2.联系具有多样性
从大的方面说,联系可分为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等。
3.联系具有条件性
事物总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灭亡。
“一切以条件、地点、时间为转移”。
(二)世界的永恒发展
1.发展的含义
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趋势,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①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义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
我们不能以时间出现的先后作为划分新、旧事物的标准,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在于该事物是否符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因为:
其一,新事物符合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前进性,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其二,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的母腹,它对旧事物采取了扬弃的态度,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优越性。
其三,社会领域的新事物符合人民利益,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
③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这需要一个过程。
3.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过程。
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事物,有生必有灭,无灭必
无生。
然而,旧事物灭亡的同时,就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前进和发展是世界总过程的主导方向。
由于世界是一个过程,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不要留恋旧事物,要满腔热情地扶植新事物。
(三)事物的系统性
1.系统的含义
系统是由事物内部互相联系着的各个要素、部分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2.系统论的主要方法论原则
①整体性原则,即系统的有机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的机械之和。
②动态有序性原则。
系统的联系是有序的,这种联系存在于发展变化之中。
③最优化原则,即系统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总体目标实现的最佳状态。
3.系统由要素构成,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是整体(全局)与部分(局部)的关系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没有部分,不会有整体;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
②整体对部分起支配、统帅、决定的作用,而部分处于被支配、被决定的地位。
③整体是各个部分有机的结合,其功能大于各个部分机械相加之和,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新功能。
④部分影响整体,对整体具有反作用。
在特殊情况下,当某一部分成为整体的主要环节时,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四)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性
1.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2.规律的特点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它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
规律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要条件具备,它就一定要发生作用。
无论自然规律还是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
②规律具有稳定性和重复性。
③规律具有普遍性。
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它们互为前提
①由于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所以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②同时我们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其一,在认识世界时,由于规律隐藏在事物的内部,我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认识、把握事物的规律。
其二,在改造世界时,我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实践目的的需要改变规律赖以起作用的条件,从而限制和防止规律的有害作用,利用其有利作用。
4.唯物辩证法的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规律是渗透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各个领域内的普遍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五)现象和本质
1.现象和本质的含义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现象是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2.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
真象是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假象则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3.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①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表现在:
其一,现象外露于事物的表面,可以为人的感官所感知,本质则隐藏在事物的内部,只能靠抽象思维来把握。
其二,现象是事物个别的具体的方面,本质是事物一般的共同的方面。
其三,现象是易逝多变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
②现象和本质又是统一的。
表现在:
其一,现象离不开本质。
任何现象都是由本质决定的,都是本质的表现。
真象表现着本质 它从正面直接地表现着本质,假象也表现着本质 它从反面歪曲地颠倒地表现着本质。
其二,本质也离不开现象。
本质不能赤裸裸地存在,任何本质都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4.割裂现象和本质的关系,会犯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错误
5.把握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①现象和本质存在着对立,这使科学研究成为必要;现象和本质存在着统一,这使科学研究成为可能。
②要善于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为此,必须做到:
其一,要从实际出发,通过实践活动占有大量的丰富的尽可能合乎实际的现象材料。
其二,要对现象材料进行抽象思维加工,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要善于分辨真象和假象,不为假象所迷惑。
其三,从现象中发现本质,是认识的深化,但不是认识的结束,我们还需要在关于事物本质认识的指导下继续研究新的现象,从中发现更深刻的本质。
从现象到本质,再到更深刻的本质的认识,是一个无止境的辩证发展过程。
(六)必然性和偶然性
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
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2.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①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表现在:
其一,它们的地位不同。
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偶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从属地位。
其二,它们的根源不同。
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非根本矛盾或外部矛盾造成的。
其三,它们的作用不同。
必然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偶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进程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使事物发展的趋势带有这样或那样的特点和偏差。
②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统一的。
表现在:
其一,必然性不能离开偶然性,必然性总是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必然性要通过偶然性为自身开辟道路。
其二,偶然性也不能离开必然性,偶然性总是表现着必然性,补充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制约。
其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为必然的东西,在另外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偶然;在一定条件下为偶然的东西,在另外的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必然。
①要批判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机械决定论夸大必然性,否认偶然性,主张一切现象都是纯粹必然的。
②要批判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非决定论夸大偶然性,否认必然性,把一切都看成是纯粹偶然的。
4.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①既然必然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应努力去认识必然,掌握必然。
掌握了必然我们就获得了行动的自由,使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建立在自觉而不是盲目的基础上。
②既然偶然性影响着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也应重视偶然。
要善于利用一切有利的偶然因素,排除不利的偶然因素,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③既然必然性隐藏在偶然性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善于从偶然之中发现必然,把握必然。
我们要善于观察一切偶然现象,使它们成为我们认识必然、把握必然的契机。
☆(七)原因和结果
1.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具有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
畴。
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于原因的作用而引起的现象。
2.因果联系的特点
原因在先,结果在后(简称先因后果)是因果联系的特点之一,但原因和结果必须同时具有必然的联系,即二者的关系属于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在此之后”不等于“由此之故”。
3.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1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二者不能混淆。
无论倒因为果还是倒果为因,都会引起极
大的混乱和危害。
2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
表现在:
其一,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世界上既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
其二,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有两种情形:
第一,同一现象,相对于它所引起的现象而言,是原因,相对于引起它的现象而言则转化成了结果;反之亦然。
第二,原因和结果可以相互作用,不仅原因可以作用于结果,而且结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原因。
4。
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①因果联系的客观性。
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是指因果联系为客观事物所固有,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的因果观念不过是客观因果关系的反映。
唯物主义决定论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政治 哲学 第三 世界 联系 发展 及其 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