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docx
- 文档编号:28400161
- 上传时间:2023-07-13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0.41KB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docx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
护理专业建设方案
安徽人口职业学院
二O一二年七月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专业建设时代背景
(二)专业建设的可行性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三、专业建设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建设目标
(二)人才培养目标
(三)教学质量目标
(四)专业建设具体目标
四、具体建设内容
(一)推进校院(企)合作,完善学院与医院合作育人的机制
(二)以人文教育渗透为着力点,推动人文课程整合
(三)加强护理师资队伍建设,实现“人才兴校”的目标
(四)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建设,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
(五)以拓展社会服务功能为平台,增强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
(六)建立第三方评价体系
五、改革举措和保障措施
(一)以护理行业需求为依据,推动校院对接
(二)以人文教育渗透为着力点,推动人文课程整合
(三)以专业核心课程开发整合为契机,促进人才全面发展
(四)以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重点,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五)以拓展社会服务功能为平台,增强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
(六)以多证融通为载体,实施社会人才培养评价
(七)保障措施
六、建设进度
(一)建设目标
(二)步骤和措施
七、预期效果
八、经费预算
安徽人口职业学院护理专业建设方案
(2012.7~2013.6)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专业建设时代背景
护理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自从有了人类,就产生了护理活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护理内涵不断拓展。
1977年,WHO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标志着护理对象从以病人为中心扩展到面向所有人的各个生命周期阶段为目标;同时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出现,使护理工作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逐步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并进一步发展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达到预防疾病、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的目的;再者护理专业的工作场所由原先的医疗机构逐步扩展到社区、家庭;鉴于整个社会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力发展护理专业教育、培养护理人才势在必行。
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
未来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国家将急需200万护理人才,世界性的护理人才资源的短缺,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迈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
在我国,医护比例失调问题同样严重。
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
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
4。
根据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数据,2010年底全国医护比例是1:
1.16,仍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
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
8.5的比例相差更远。
因此,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
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年护理的人才将走俏,保健护士、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
另外,专门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将增大,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就安徽省而言,安徽省“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指出:
我省卫生资源配置总量尚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截至“十一五”末,我省千人口床位较全国平均水平低23.03%,千人口注册护士较全国低25.66%。
医生与护士的比例达不到卫生部要求的1∶2,与国际上1∶2.7的水平相差甚远。
所有资料显示,全球性护理人员配备严重不足,护理人员潜在需求巨大。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现代护理人员要全面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熟练掌握和操作先进医疗设备仪器;同时以患者为中心,以友善、谦诚、尊重为原则,通过语言和行动激励、解除患者的思想负担,达到护理的最佳效果。
这些都充分反映了护理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由此加强高等护理专业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专业建设的可行性
1.办学经验
我院前身是一所具有80多年历史的卫生技术类中专学校,是省级示范中专学校。
2012年经安徽省政府批准建立安徽人口职业学院,为高职高专层次的普通高等院校。
护理专业是我院的特色、支柱专业,它的发展可溯源至1926年由美国教会主办的“芜湖怀让”护士学校,主要专业护理,2008年学校护理专业被安徽省教育厅授予“省级示范专业”。
80多年来已培养了一万多名毕业生。
目前在校生2340人。
2000年以来与省内高校联合办学,招收普通全日制及成人函授护理专科学生;2002至2011年与省内高校联合招收初中起点五年制(3+2)高职护理专业。
每年毕业生就业于本省乃至深圳、上海、广州、浙江等经济发达省市医疗相关部门,就业率达98.6%,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很多毕业生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社会声誉极高。
2.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我院护理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护理教师均为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具有多年从事护理专科教学经验,同时邀请池州市及部分省内医院护理专家与本校骨干教师组成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附表一)。
目前,我院护理专业专任教师5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3人,“双师型”教师60%以上,外聘教师8人。
2008年以来,我院29名教师参加了省内外护理专业多种教材的编写,其中16人担任主编或副主编。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内涵建设,先后派出29名护理骨干教师参加省内及全国教师培训,鼓励专任教师到医院临床一线进修实践。
目前具有完善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学团队,参与学院护理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能够及时把临床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及时传授给学生,实现了教学内容和临床实际零距离。
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表一)
序号
姓名
委员会职务
工作单位及职务
1
张又良
主任委员
安徽人口职业学院副院长、高级讲师
2
胡捍卫
副主任委员
安徽人口职业学院教务处长、高级讲师
3
钱玲
副主任委员
安徽人口职业学院护理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主管护师
4
葛正洪
副主任委员
安徽人口职业学院实习就业办主任、高级讲师
5
王叙德
委员
安徽人口职业学院教务处副主任、高级讲师、副主任医师
6
包友枝
委员
安徽人口职业学院高级讲师、副主任医师
7
吴玲
委员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
8
吴立新
委员
安庆市立医院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
9
李沈旋
委员
池州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
10
杨丽萍
委员
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
11
孙芳
委员
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主管护师
12
高国萍
委员
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主管护师
13
鲍晓红
委员
安徽人口职业学院高级讲师、副主任医师
14
兰晓娥
委员
黄山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
15
许爱娣
委员
安徽人口职业学院高级讲师、主管护师
16
孙中仁
委员
安徽人口职业学院高级讲师、副主任医师
17
胡彩屏
委员
安庆海军医院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3.护理技能实训基地及图书馆设施
我院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学生护理技能训练,加强护理技能操作考核。
校内实训场所设备齐全,校外实训基地充足,办学条件基本完善。
实验教学中心面积1万多平方米,分为基础实验中心和临床护理实训中心(附表二)两大部分,基础实验中心拥有现代化的语音室、微机房、多媒体教室、电教室等;临床护理实训中心的设备齐全,有四个“教、学、做”一体化示教室、模拟病房和实训室,能够开展基础护理实训、健康评估及内科护理实训、外科护理实训、妇产科和儿科护理实训、危重症护理实训等专业技能训练。
所有实训室实行“全天候”开放制度,满足“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
仪器设备价值400多万元,仪器设备满足了专业实验实训教学的需要,实验开出率100%。
实验教学中心有科学规范的实验、实训管理规章制度。
临床护理实训中心简明情况一览表(附表二)
序号
实训室名称
主要实训项目
建筑面积(平方米)
设备值43(万元)
设备总值
1
妇产科与儿科实训室
产前检查、妇科检查、暖箱的应用、光照疗法
450
40.000
2
外科实训室
手术人员无菌准备、手术基本操作、换药
300
56.000
3
诊断与健康评估实训室
一般状态、皮肤、浅表淋巴结评估、头、面、颈部评估、胸廓及肺部评估、心脏评估、异常心脏评估、腹部评估、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评估、心电图描记
175
86.000
4
基础护理与临床护理实训中心(模拟病房)
铺床、心肺复苏、鼻饲、口腔护理等
2000
212.800
5
人文护理实训室
站姿、坐姿、行姿、拾物姿态、持病历夹、托治疗盘、推治疗车
100
5.000
我院图书馆护理图书资料基本满足专业教师及学生的需要。
现有图书资料九万余册,电子图书41万种,其中护理相关专业图书3万余册。
4.依托社会资源,丰富办学条件
我院隶属于安徽省人口计生委管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池州市。
毕业生去向范围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护理专业为池州市乃至全省医疗卫生机构、社区、老人护理院、计划生育系统培养输送高端技能型人才。
学校有一所80张床位的教学医院,省内外有25所不同等级的医院(附表三)为学生见习、临床实践提供有力保障。
是学生临床见习、实习的稳定基地。
学生临床见习、实习由校教务处、实习就业办公室、辅导员、医院护理部共同负责实习生的教育、管理和培养,制定教学和实习管理制度,使实践基地的教学规范化、科学化,形成了一支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较强带教能力的临床带教教师队伍。
学院不断与实习医院临床带教教师沟通,修订并编写实习大纲和实习生手册,《实习大纲》以学生完成各科实习项目为重点,对评价条目进行细化,详细记录实习中学生项目完成情况,由带教教师对评价栏目逐栏作出评判,体现评价的客观性。
教务处定期组织辅导员进行巡回教学检查,加强对学生生产实习质量监控和实习过程全程监控。
学生通过近一年的临床实习获得充分的锻炼和提高,掌握护理操作的基本技能。
安徽人口职业学院“产学结合”合作医院汇总表(附表三)
序号
合作单位
建立时间
等级
1
池州市人民医院
2000-06
三级甲等
2
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2000-06
二级甲等
3
安庆市立医院
2006-06
三级甲等
4
安庆海军116医院
2000-06
二级甲等
5
安庆市第一医院
2002-05
三级甲等
6
安庆市第二医院
2004-06
二级甲等
7
芜湖市第一医院
2004-06
三级甲等
8
芜湖市第二医院
2004-06
三级甲等
9
宣城中心医院
1990-06
三级甲等
10
宣城市人民医院
1999-06
三级甲等
11
黄山市人民医院
1980-06
三级甲等
12
黄山区人民医院
2004-06
二级甲等
13
铜陵市人民医院
2001-03
三级甲等
14
苏州太仓市第二人民医院
2009-04
二级甲等
15
上海海军基地后勤保障医院
2005-06
二级甲等
16
海螺集团总医院
2000-03
二级甲等
17
芜湖海螺分院
1999-06
二级甲等
18
南陵华泰医院
2000-11
二级甲等
19
泾县人民医院
2004-06
二级甲等
20
东至县人民医院
2009-06
二级甲等
21
东至县中医院
2004-06
二级甲等
22
青阳县人民医院
1998-06
二级甲等
23
石台县人民医院
1993-06
二级甲等
24
青阳红十字医院
2005-06
二级乙等
25
青阳博爱医院
1993-06
二级乙等
5.探索培养模式,加强校院(企)合作
学院结合多年与合作医院培养学生的经验,尝试并构建“工学结合、校院(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为专业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与临床实践“零距离”对接打下基础。
初步形成“校中院、院中校”的教学模式,坚持人才培养的社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取得良好效果。
6.毕业生质量高,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和欢迎
学院长期以来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规范教学管理,创新教育理念,注重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培养,开展护理技能和理论知识等竞赛活动,在每年的“5·12”国际护士节举行授帽仪式、护理礼仪表演等,让学生感受职业氛围,形成职业情感,爱心教育贯穿始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毕业生。
2010年至2011年,我院护理专业毕业生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分别为95%、97%。
因毕业生专业思想牢固、专业技能扎实、发展潜力大、综合素质高而受到用人单位青睐,近两年我院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分别高达98%、99%。
毕业生主要遍布全省各地市的各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社区和计划生育系统,就业质量和专业对口率高,为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和安徽省“十二五规划”的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护理人才培养的要求。
立足本省,面向全国,全面提升我院护理专业建设水平,为各级医疗机构和计划生育系统大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为国家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
三、专业建设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建设目标
以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及计划生育系统发展,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具有现代护理理念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实验——实训——临床实践教学链式的课程结构,制定并实施“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校(院)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核心课程,加快并完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扩建并完善护理实训中心,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全面提升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二)人才培养目标
我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线,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每年定期邀请用人单位专家参与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
构建以“双证书”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建设,强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职业性特点,将专业教学融入执业证书考核中,积极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为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护理院、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系统等培养具有现代护理理念、人文关怀精神、良好沟通能力、能及时发现患者的健康问题并能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团队合作意识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人才。
(三)教学质量目标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目标,以及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完善教学管理体系,重点加强见习、实训、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的对接。
建立教学工作规范制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革传统考试方法,推动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专业建设具体目标
1.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推进校企(院)合作
探索学院与医院合作育人的机制,形成深层次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
创新“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双证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
2.实现教育培养目标、教学过程与护理岗位需求的全面对接
实现护理专业课教学要求与医院各科护理岗位工作、护理技能、护士执业考试要求相对接;护士职业素养、人文精神、服务能力培养要求与医院开展全程优质护理服务要求相对接。
护理专业课程如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危急救护理学等均以专科护士工作岗位的任务、全国护士执业考试要求组织教学内容,进行专科护理技能的操作训练,做到与临床护理实际工作“零距离”。
医院开展的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是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舒适、细致、具有人文关怀的个体化优质服务。
护士职业素养、人文精神、服务能力的培养要求与医院开展全程优质护理服务相对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树立全心全意、病人至上的护理理念,培养护士“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体贴入微、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
3.探索系统培养,推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
在中、高职发展中,充分发挥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依据中、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及专业知识、技能、素质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依据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改革评价方法,探索和研究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
4.构建“四个平台”
即打造适应现代护理人才培养的专兼职“双师型”队伍平台、创新课程体系平台、护理技能实训平台和教学质量监控平台。
(1)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加大师资引进和培养力度,增加教师数量、调整结构、提高能力,鼓励教师一专多能,建设一支“双师型”的专业教学团队,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
计划至2013年,专任教师总数达70人以上,专任教师中硕士(含在读)及以上学位达45%,高级职称达32%,“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80%。
(2)创新课程体系,突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
创建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引领的课程标准。
一是调整和改革教学计划,优化人文素质课程,培养护理专业的学生具有比较宽厚的人文科学知识;二是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在原有的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构建“一贯式”教学模式,即临床见习、实习贯穿于3年的教学计划中;三是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的方式,以岗位职业能力为需求,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与合作医院共同研发适合临床护理岗位的校本专业课实训教材。
改革考试、考核方法,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突出考核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实际的临床病例为基础,模拟临床护理背景,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实训、实习要求与岗位技能考证项目紧密结合,鼓励、支持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妇幼保育员、老年护理员证书的考核。
使学生通过实训、实习、考证综合项目的验收,确保实现工学深度融合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目标。
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灌注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部分课程中试行PBL、情景式教学改革。
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手段,对重点、难点、图示、操作等内容运用多媒体(电子教案、CAI课件)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3)扩建和完善临床护理实训中心。
在现有临床护理实训中心基础上,2013年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地扩建和完善临床护理实训中心,使该中心具有基础护理、临床专科护理实训功能,在池州地区较为先进,既能承担1000名护理在校生实训,还能承担区域护理人才培训和继续教育。
(4)教学质量监控平台是由学院教学督导小组、教学管理部门等校内质量监控系统,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带教老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社会用人单位三方评价机构等组成的多元化、具有自我调控和纠偏能力的教学质量监控平台。
教学评价体系通过检查教师的教学资料,分析所教授班级的考试成绩,再结合学生对教师的定期考评、家长的反馈意见,综合评定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态度。
实习评价体系,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学生也为实习医院和带教老师评分,双向评价。
毕业生成长评价体系,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
四、具体建设内容
(一)推进校院(企)合作,完善学院与医院合作育人的机制
学院在培养符合国际化发展需求的一流服务性人才时,逐渐完善学院与用人单位合作育人的培养模式。
学院与用人单位签订合作培养方案,利用医疗机构等资源与学院的教学资源,形成合力办学、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实现教、研共建,医院兼职教师与本院专职教师的院校联动,共同承担教学工作和临床护理工作,实现院校双方相互支撑、共同发展。
与此同时,发挥院校合作优势,依托护理专业师资优势和良好的实验实训条件等教育教学资源,大力开展护理技术培训,增强为社会卫生事业服务和对基层偏远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
(二)探索系统培养,促进专业教育与岗位的全面对接
学院面向全省,深入到各级医疗卫生等机构,调查调研不同层次护理岗位能力的实际需求,明确护理岗位的职业标准,以推进校企深度融合为着力点,以教学内容与护理岗位对接为目标。
在此基础上,以培养学生胜任岗位能力为主线,在本行业专家参与下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认同感、职业能力和职业习惯,提高学生融入职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实现技能考核与国家职业证书的接轨。
学院把对学生的道德人格教育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
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激发学生对人文领域相关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使之在获取人文知识同时,培育人文精神。
促进学生人性境界提升和理想人格塑造的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注重学问的探求以及技能的获得,更要培养学生注重对真理的追求、对生命珍爱和对人类终极关怀的人文精神。
(三)加强护理师资队伍建设,实现“人才兴校”的目标
加强师资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效果明显、整体素质高、教学能力强、能适应护理职业教育需要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优秀护理教学团队,实现专业教育与岗位的全面对接。
1.培养高层次专业带头人:
培养或引进高层次专业带头人2~3名。
选拔具有高学历、专业能力强的教师,通过参加学术交流、主持专业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临床实践等途径,使之成为在护理行业有一定影响力、能把握护理专业发展方向、并对专业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和实施的专业带头人。
2.加强骨干教师培养:
护理专业教师不但要具有职业资格,更要有职业能力和行业经历,每年临床顶岗锻炼时间不得少于2个月,并指导学生实习,以促进教学和临床的紧密结合。
鼓励教师参加社会职业证书的考试和各种业务培训,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3.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
将临床实践标准融入护理教学整个过程。
从临床岗位一线聘请优秀的主管护师以上人员到学校授课,指导学生技能训练,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的兼职教学团队。
4.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有计划的引进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业人才;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研、科研课题的申报,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和精品课程建设;加强岗前培训、教育理论学习、教育技术培训、专业理论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双师资格的实践训练,取得高校教师资格后方能上岗;实行坐班制、集体备课制度、每学期不少于60学时的听课制度;新教师第一年要通读教材、带部分实验课,定期进行外语、专业知识考核,参加研究生班学习,鼓励年轻教师参与“教师授课”大赛的评选活动等。
(四)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建设,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
根据中职、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及护理专业的特色,将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突出护理专业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新设置课程结构体系。
聘请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专家和行业专家针对学生的特点及护理专业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再由学校教师与课程开发专家共同确定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
构建以人的生命周期为主线,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创建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引领的课程标准。
更新教学内容,建立实用型课程体系,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
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发展的需求。
基础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应用型人才。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就业技能。
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央财政 支持 高等职业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