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观后感精选.docx
- 文档编号:28400111
- 上传时间:2023-07-13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2.08KB
《大国崛起》观后感精选.docx
《《大国崛起》观后感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国崛起》观后感精选.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国崛起》观后感精选
《大国崛起》观后感精选
导语: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近日推出12集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引起强烈反响。
对于众多国人来说,这部纪录片无疑称得上是一次“历史教学片”,是对公元1500年以来世界9个主要大国发展史的一次集体学习。
以下是XX整理的《大国崛起》观后感精选,欢迎阅读参考。
《大国崛起》观后感精选 听说12集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引爆流行,有口皆碑,于是借了碟看,末了还不忘刻录下来。
恩里克王子、伊莎贝尔女王、奥登巴恩维尔特、伊丽莎白女王、拿破仑波拿巴、俾斯麦、明治天皇、彼得大帝、乔治华盛顿……
格物致知,我们不难发现,伟大时代的背后总会有一支巨擎、一只伟大的推手。
历史呼唤英雄,英雄也领航着历史前进的风向标。
《大国崛起》显然是命定中国的,那么新世纪中国的这只推手如果有找到的话你准备好了吗?
开启海洋时代的大幕之后,崛起的魔棒先后在9个国家中相继传递,粲然全球角落。
当时在东方的泱泱大清帝国并不是没有机会图强,1840年国门破开之时,日本还没有步入明治维新时代,比肩而启的中日两国,在1894年甲午战争后彻底改变格局。
厘清落后的原因可能很复杂,但其中根本之一要归咎于当时所谓大一统的封建文化:
禁海、禁锢人文思想、四书五经等儒学教科书历经百世不更新,世世代代用“之乎者也”的老旧模型造人、造物、造社会,结果导致中国在很长的时期里人文没有进步、科技没有创新、社会没有发展……,被人乐道的康乾盛世说白了也不过是农业盛世,老百姓混得有口饭吃饱而已,好像中华民族在世界之林中就是以温饱为荣光的。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一个伟大的国家一定会呈现多元的文化,而多元的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这个民族以广阔的国际视野去接纳新思想,学习新文化,最终创造新的强势文明。
缪斯女神就这样被错过了。
那时时间定格在19世纪。
20世纪,百年沧桑,然而图腾已经复健。
21世纪,新的世纪,第三次信息革命风口浪尖中,谁主沉浮?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中国特色之大国崛起?
我们拭目以待。
《大国崛起》观后感精选 央视二台播出的大型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这是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它以历史为主题,通过全球的视野,讲述了500年来9个世界性大国兴衰历史变迁。
通过电视展现大国引领世界文明的辉煌过程,以及世界大国风云激荡的历史画卷,整部纪录片揭示了大国崛起之路上在于改革和发展这一基本规律。
让我在领略了世界经济史和文明发展史魅力的同时,也让我对建邺之崛起有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一、珍惜历史机遇
观看《大国崛起》,让我揪心。
在我们读过的书本中,常说伟大的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地大物……,多少年来,我们为此陶醉。
看过此片,对照十五世纪以来中国所走过的道路,我们如梦初醒,不无遗憾!
说有遗憾,因为在人类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我们的祖先曾经有过领先世界的辉煌,有过崛起的机遇。
早在1405年郑和的船队就已经乘风破浪,远航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比葡萄牙人早了近一个世纪。
只是当年的郑和带领着大船队,只是去宣扬我泱泱大国的实力的,宣扬过后,就回来了,啥事都没干。
而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些小国却是带领着坚船利炮,掠夺着各地的财富回去把他们的国家建设成“大国”。
人类进步的机遇是有限的,谁能抓住,谁就会抢得先机。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德国、英国、这些弹丸小国之所以称之为大,正是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抓住了机遇。
历史像一面镜子照映这我们的今天。
时至今日,国家在崛起,地区在发展。
如何在南京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快又好发展中使建邺进入前列,关键是抓住新的区域调整这个关键机遇期。
二、解放思想
要解放思想,首先我们要有思想。
思想是一种认识,一种客观事物在我们头脑中认知的反映,并通过语言、文字、动作表达出来,是一种“思”与“想”的结合。
作为一种思想的常态,解放思想最根本的要解决思维方式问题,即从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
要使自己的思想认识,随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变化而变化,敢于实践、勇于探索,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要解放思想,我认为一是不能害怕解放。
不能有“怕”的思想,怕出毛病、怕犯错误,怕上级责怪。
在工作中有时会有很好的建议、措施,但由于“怕”的思想在作怪,不想说,不敢说。
二是不能乱解放。
就是不知道什么叫解放思想,不知道从哪里着手,更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主要是平时学习不够,思想不够敏锐,思路不够开阔,思考不够全面。
解放思想不是一句空口号,我想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转变,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行动统一起来。
脚步达不到的地方,眼光可以达到;眼光达不到的地方,思想可以达到。
只要我们勤学习、善思考、勇实践、敢转变,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所学所思在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升华,我们的建邺一定能够得到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一定会更稳定、更和谐。
三、和谐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的成就。
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深层次的矛盾也暴露出来。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种种原因,社会成员之间在地位和财富分配等方面趋向两极,导致社会出现不和谐现象。
现在,我国的改革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同时也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产业之间以及占有资源不同的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还会拉大,而随着收入提高及差距拉大,各种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
而新的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定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新旧体制、机制的衔接又不及时、不到位,就有可能产生社会无序、行为失范等问题。
鉴于此,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
这是党中央克服单纯市场机制局限性的一种新观点,是一种经济活力与社会和谐兼得的新思路,是“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相统一的发展观,这一发展观旨在改善参差不齐、自相矛盾的发展现状,其主旨是不求最佳,但求和谐,营造一个社会各个阶层都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社会各阶层互惠互利,各自的利益都能得以基本满足,各阶层间的利益关系能够不断得到协调的社会。
新的区域划分调整后,建邺新城区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在新城建设中,必然会牵扯的各个阶层的利益,各种经济社会问题就会逐渐产生和凸显出来,不仅影响许多社会成员个人的生存状况、引发比较激烈的冲突、破坏社会秩序,而且也会阻碍经济本身的进一步发展。
为此,我们不但要抓经济建设,各种社会问题也不能忽视。
不能只讲效率而忽视了公平,这样只会使社会问题有积压、增多的趋势,甚至以牺牲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去满足另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形成了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使社会运行不顺畅,社会各阶层不和谐。
这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
一是人际关系和谐。
不能为了出政绩,打着为人民谋利益的旗号,干着劳民伤财的事;不能争于求成,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不能为了个人的既得利益,用自己的“政治优势”极力维护少数群体的利益,以便从中得到些“好处”,而不惜放弃群众利益;遇到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反对的事情时,不能总是叫委屈,说群众素质低,不识大局,更不能称群众是“刁民”,把群众推向党和政府的对立面。
而应该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实施“换位”思考,切实为群众着想,不断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二是“当前”和“长远”和谐。
不能只为了当前的、具体的眼前利益忽视以后的发展。
比如,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增加GDP,而承接了发达国家排污严重的产业。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政府和企业都得到了眼前的利益,但污染了环境,也就是损害了长远的发展。
也不能片面强调长远利益而不注意关心解决当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对人民的疾苦不闻不问,对严重侵害人民利益的腐败现象和其他丑恶现象视而不见,甚至包庇纵容。
四、善于学习
通过学习,可以开阔视野,发现不足。
所以要学习,学习历史,学习先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别的不说,就从《大国崛起》中的几个细节我们就可以学到很多:
1、哥伦布在远航探寻新大陆过程中,数月未找到陆地的影子,船员哗变要求返航,哥伦布说再坚持三天,结果在第三天他们发现了美洲大陆。
这一细节告诉我们:
在勇于创新实践的同时,还需要必要的坚持,甚至要有容忍失败、承担失败的勇气与魄力。
前进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充满了艰险与挑战,成功的前夕往往是最艰难的时刻,这就需要我们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还有一种情况,我们即使努力了,可能也不会获得成功,但是我们为了理想付出了努力,我们不会有愧疚。
2、一艘荷兰商船被困北冰洋,8人死亡,但他们未取船上装载的一份货物,脱险后把货物如数送交客户,尽管在货物中有他们急需的食物与药品,荷兰人就是靠着这种诚信扩大了市场。
这一细节虽然有些极端,但也告诉我们:
一个人为人处事要将诚信,要有自己的底线,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同样,一个政府也要诚信,只要我们政府真正为老百姓的利益着想,老百姓才会拥护政府。
通过学习,提高人员素质,增长才能和水平,不断激发创新精神,探索建邺发展的新机制、新方法、新路子,建邺的崛起和腾飞指日可待。
读书使人明智,五百年来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李世民和魏征一段对话中的摘录。
先人早已告知我们,要学会从历史中去吸取教训,避免走错路、弯路。
只要我们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创新理念、不断学习,实实在在做好每一项工作,建邺腾飞之路必将稳步向。
《大国崛起》观后感精选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近日推出12集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引起强烈反响。
对于众多国人来说,这部纪录片无疑称得上是一次“历史教学片”,是对公元1500年以来世界9个主要大国发展史的一次集体学习。
用电视画面展现曾经的大国兴衰,显然没有浩瀚的历史典籍来得深刻。
但是,电视能以光和影的三原色转变形象地将历史上曾经的辉煌、荣誉、血战前行和繁华散尽形象地在大众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是将历史反思从精英的书斋挪移到草根大众思考的有益尝试。
央视将9个大国的500年兴衰史用12集的短短篇幅浓缩,绝非大众娱乐的电视剧快餐,而是品读历史的镜鉴和对中国未来的深深思索。
在过去的500年间,中国所谓的盛世已经持续至清康乾时代,期间还包括明初郑和浩大船队的远洋。
但这只不过是古老的“中华龙”惯性繁华的回光返照。
而从14世纪开始的300年间,欧洲文兴复兴击碎了中世纪宗教的神学桎梏,将人们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解放出来,在精神方面为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1500年开始,欧洲的强国你方唱罢我登场,引领了欧洲作为全球翘楚的新时代。
无论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通过海洋冒险成就的海洋霸权,抑或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的商业帝国,还是率先发起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成就的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以及法德两国的随后兴起。
这些欧洲强国都是通过制度和体制创新、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将商业和自由贸易作为大国崛起的基本要件。
至于继承欧洲文化谱系的美国在另一块大陆的崛起,日本和俄罗斯的后发制人,除了自觉的赶超意识,也经历了制度转型的阵痛。
当然,这9大强国的辉煌中也都沾染了穷兵黩武的战争残酷和侵略他国乃至灭绝异质文化的原罪。
但不管如何,自1500年以来的500多年间,这些强国或有兴衰,但他们的一个或多个在21世纪依然占有全球主导地位。
即,西方社会主导全球的大趋势并没有逆转。
对中国而言,读懂这9个大国的兴衰起伏,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9个大国在过去的150年间和中国都发生过直面接触,对中国而言更多是不堪回首的痛苦记忆。
但沉浸在历史的伤痛和仇恨中是没有意义的,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嘲弄和怒斥资本主义的罪恶更是无谓的。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首当其冲地要融入这个世界。
改革开放,制度创新,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理念等等,这些既是中国从既往强国的兴盛中总结的经验,也是从某些强国的灭亡中汲取的教训。
半个世纪前毛泽东主席在回答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对新中国如何摆脱历代王朝“兴勃亡忽”的质疑时,给出的药方是“人民民主”。
今天,这句话对中国如何实现民族复兴和重新崛起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当综合实力成为衡量大国地位的标准时,作为硬实力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同作为软实力的政治文明和文化影响力一个都不能少。
美国的强国之路充分验证了这一点。
而新一代的中国领导人也以超凡的政治智慧将“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列。
必须厘清的是,和上述9个大国不同的是,中国的强国之路有着5000年和平包容文化的深厚根底,绝少侵掠他国的文化传统的贪婪品格。
也正因为如此,在学习9大国优点的同时,中国可以避免其他强国最终“亡乎”的历史宿命。
不过,仅有和平的理性,经济的势力和开明的政治依然不能实现强国之梦。
如中国两宋,经济文化发展俱佳,政治也相当开明,但依然是偏安一隅最终被异族所灭。
去年5月22日,美国《纽约时报》在评论版中罕见地以中文标题发表著名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夫的评论文章:
“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
这虽是对美国提出的警醒,但也给我们以警醒,强国之路,必须要保持软硬力量的综合平衡,综合国力的哪一个要素都不能偏颇。
《大国崛起》观后感精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国崛起 大国 崛起 观后感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