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二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docx
- 文档编号:28374446
- 上传时间:2023-07-10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39.62KB
最新初二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docx
《最新初二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初二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初二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最新初二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有哪些你知道吗?
受初中学生思维能力和物理知识的限制,在初中阶段只能通过直观教学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能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一起来看看最新初二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欢迎查阅!
物理初二知识总结1.把具有
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流体。
2.伯努利原理:
流体在
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体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空气对飞机机翼上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差。
飞机升力产生的过程:
机
翼形状上下表面不对称(上凸),使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因此在机翼上下表面形成了压强差,从而形成压力差,这样就形成了升力。
3.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方向:
竖直向上;施力物体:
液(气)体4.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
:
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5.浮力产生的根本原因:
液体(气体)具有重力
6.阿基米德原理:
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即F浮=G排=ρ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4.浮力的生活应用:
①轮船:
利用制成空心来增大排开水的体积来增大浮力实现漂浮的;
②潜水艇:
利用水舱充、放水来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③热气球、汽艇:
利用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通过改变气囊里气体的质量来改变自身的体积,从而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来实现升降的。
9.计算浮力方法
:
①(二次)称重法:
F浮=G物-F拉(利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
F浮=F向上-F向下(利用压力求浮力)
③F浮=G排或F浮=ρ液V排g(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④平衡法,F浮=G物(漂浮或者悬浮时求浮力;)10.浮力计算方法总结:
第
1、2种方法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适用,所以一般计算浮力只有第3、4种方法,而第3、4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不同,第3种方法只适用于漂浮和悬浮,第4种方法任何时候都适用。
一般计算过程如下:
(1)由ρ液与ρ物的关系判断物体所在的状态,如果漂浮或者悬浮的话首选第3个公式,第3个公式解答不出来再选择第4个公式。
(2)如果有“浸没”两个字首先想到的就是V排=V物
11.功(W):
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
W=F·S单位:
1J=1N·m
即影响做功的两个因素为:
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如果有一项为0,(乘积都为0)做功都为0。
12.三种情况不做功:
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没动(无S);
②利用惯性运动的不做功(无F)
③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垂直的不做功。
(无S)13.功率(P):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式)P=W/t推导式P=F·V。
单位:
瓦(特),符号W还有千瓦(KW)和兆瓦(MW)1MW=103KW=106W1马力=735W
功率大小的比较和速度大小的比较类似。
14.能量: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既有能量。
单位和功的单位一样,都是J。
理解:
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
如:
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
也不一定要做功。
16.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理解:
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
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17.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动能
18.动能与势能转化问题的分析:
先分析
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决定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然后看动能和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如何变化,其中减小的一种形式的能必定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一个物体的动能的减少往往伴随这它的势能的增加)
19.杠杆
:
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20.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F2表示。
④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2表示。
注:
①动力和阻力都是相对而言的,不论是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故分析时,如不能确定动力和阻力时可随意确定1个,这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
②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力的作用线就是图中力的方向)
③动力和阻力关于支点“O”的旋转方向是相反的(或简记为:
同侧异向,异侧同向)
初二下册物理的知识总结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的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
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
(1)惯性:
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
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二、二力平衡1.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
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力:
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叫做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简单记为:
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
2.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比较
3.二力平衡的应用
(1)己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或寻求物体平衡的方法、措施。
4.力和运动的关系
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接触并挤压。
(2)接触面粗糙。
(3)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摩擦力的分类
(1)静摩擦力:
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
相对运动属于滑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3)滚动摩擦力:
相对运动属于滚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
4.静摩擦力
(1)大小:
0﹤f≦Fmax(最大静摩擦力)
(2)方向:
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5.滑动摩擦力
(1)决定因素:
物体间的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方向:
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探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
(4)在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匀速直线拉动木块。
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大小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6.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摩擦的主要方法:
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滚动为滑动。
(2)减小摩擦的主要方法:
①减少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用滚动代替滑动;④使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用气垫的方法)。
物理初二下册知识总结
1.平衡状态:
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二力平衡:
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
2.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一对相互作用力:
异体、共线、等大、反向;一对平衡力:
共体、共线、等大、反向关键是受力物体是不是同一个物体
3.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压力的大小:
固体放在水平面上,F压=G
压力的方向:
垂直于接触面且指向受压物体压力的作用点:
在被压物体的表面上(画力的示意图时要注意)
下图为重为G的物体在接触面上静止不动时所指出的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5.压强(P):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表示的是压力的作用效果。
单位是帕斯卡(Pa),还有百帕(hPa)、千帕(KPa)、兆帕(MPa)。
定义式:
P=F压/S受(P:
压强(Pa)F压:
压力(N);S受:
受力面积(m
2)1Pa=1N/m2这种由定义引出来的公式叫比值定义法;以前还有速度、密度都是这样引出来的。
注:
S指受力面积≠表面积≠接触面积
6.帕斯卡是个很小的单位,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
强约为:
1.5×104Pa。
一颗西瓜籽平放在手上,大约为20Pa;物理意义是1平方米的面
积上受到的压力为20N。
7.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
F压→,S受↓可↑P②S受→,F压↑可↑P③同时↑F压、↑S受可↑P。
同理,反过来可以减小压强。
8.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
液体具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9.液体压强:
p(Pa)P=ρ液gh(ρ液:
液体的密度(kg/m3);h:
深度(m)
【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从公式中看出:
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
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10.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11.计算压力和压强的一般方法:
①固体:
先算压力,再由P=F压/S受计算压强(固体放在水平面上,F压=G)
②液体:
先由P=ρ液gh计算压强,再由F压=P×S受计算压力。
12.特殊情况:
①P=ρ固gh也适用于固体,但要求固体放在水平面上,并且上下一样粗。
②F压=G也适用于液体,但要求液体放在水平面上,并且上下一样粗。
13.液体压力和压强的特点
15.连通器的定义:
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原理:
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如锅炉水位计。
16.帕斯卡原理:
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想各个方向传递。
如汽车液压千斤顶、汽车液压刹车系统、铲车都是液压技术的应用。
(适用于静止的液体和温度、体积不发生变化的静止气体)液压技术能在无噪音的情况下把力放大,其放大的倍数由活塞面积的倍数决定。
公式为F1/S1=F2/S2,即F2=S2/S1×F1
17.固体
(能大小不变地)传递压力,液体(能大小不变地)传递压强,所以计算时固体先计算压力,液体先计算压强
18.大气压强: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
说明:
“大气压”与“气压”是有区别的,大气压指直接和空气相连的气体压强,也就是空气压强,而气压指一部分的气体压强;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
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产生原因:
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19.两个重要的实验:
①马德堡半球实验:
证明的大气压强的存在
②托里拆利实验:
不但证明的大气压强的存在,还精确的测出了大气压值:
760mm汞柱高,即P0=ρ液gh=1.01×105Pa(1标准大气压下≈1.0x105Pa)
20.大气压的特点:
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初二 年级 下册 物理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