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8365336
- 上传时间:2023-07-10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93.03KB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设计.docx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题目: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设计
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
工业工程班级:
1102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刘娟
完成日期:
2014年06月25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2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2
三、设计题目·································2
四、设计结果·································3
五、课程设计小结····························10
六、参考文献································11
一、课程设计目的
《质量管理》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求掌握基本的质量理论、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还必须具有较强的质量管理理论水平和较高的质量意识,能够参与企业开展质量宣传、贯彻GB/T9000-ISO9000:
2000标准以及参与企业质量认证的工作能力。
因此,《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在学习了《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的基础理论之后,能把该课程的一些基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能正确运用工业工程基本原理及有关专业知识,应用DMAIC改进流程和质量控制方法对产品的质量相关方面进行分析,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培养和锻炼学生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的实际工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应用性人才做出努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一)、内容
课程设计开始后,同学们可针对下列课题进行课程设计:
1、做一篇质量管理课题相关的专题性文献综述:
查阅质量管理方面的各个研究方向的专题学术论文。
对该方向的研究方法,发展趋势综合性的论述;
2、进行质量控制方面的课程设计:
重点联系排列图、因果图、对策表、直方图、控制图、工序能力分析等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培养学生能够合理运用质量控制方法解决设计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要求
1.查阅10篇以上文献资料,认真阅读文献资料;
2.撰写质量管理专题文献综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在文献综述中要说明生产实际中这些质量管理方法的运用场合;
4.认真阅读《工业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按照指导书上的例题,根据给定的课题做好相应的图表,并仔细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找出改进的措施。
三、设计题目
罗茨鼓风机机壳的加工质量一直困扰着产品装配精度的提高。
质量控制小组对整个机壳加工工艺流程进行了分析,该零件的加工工艺流程:
铸造——清砂——退火消除内应力——划线——机壳上半部/下半部粗铣结合面——钻绞结合面螺纹孔——组合装配——划线——铣削机壳底部(定位面)——粗铣、精铣两侧面——粗镗内孔——精镗内孔——钻孔、扩孔——去毛刺——检验。
为了寻找出现废品的原因,对3500件零件各加工工序的一次合格率进行测试。
1)、分析那些工序是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2)、哪些是次要因素,这样对有利于找出问题的主要环节。
对机壳加工工序的一次合格率测试数据见下表。
表1-1测试数据表
序号
工序名称
测试数/件
合格数/件
合格率(%)
1
铸造
3500
3245
92.71
2
清砂
1200
1115
92.92
3
退火消除内应力
3500
2795
79.86
4
划线
2600
2236
86.00
5
机壳上半部/下半部粗铣结合面
1600
1460
91.25
6
钻绞结合面螺纹孔
650
640
98.46
7
组合装配
50
49
98.00
8
划线
750
740
98.67
9
铣削机壳底部(定位面)
650
645
99.23
10
粗铣、精铣两侧面
1400
1340
95.71
11
粗镗内孔
3500
2936
83.89
12
精镗内孔
3500
2845
81.29
13
钻孔、扩孔
100
100
100.00
14
去毛刺
50
50
100.00
15
四、设计结果
计算其零件的合格率,并计算零件的总合格率,得合格率:
M=92.71%*92.92%*79.86%*86.00%*91.25%*98.46%*98.00%*98.67%*99.23%*95.71%*83.89%*81.29%*100%*100%=33.29%
对各个工序共产生的2854件不合格品制成不合格品表4-1,并绘制排列图。
3)、试用MINITAB软件,绘制缺陷项目排列图,确定主要问题是什么?
表4-1鼓风机机壳各加工工序不合格品数数据
工序名称
不合格品数/件
累积不合格品数/件
累计百分百数(%)
退火消除内应力
705
705
24.70
精镗内孔
655
1360
47.65
粗镗内孔
564
1924
67.41
划线
364
2288
80.17
铸造
255
2543
89.10
机壳上半部/下半部粗铣结合面
140
2683
94.01
清砂
85
2768
96.99
粗铣、精铣两侧面
60
2828
99.09
钻绞结合面螺纹孔
10
2838
99.44
划线
10
2848
99.79
铣削机壳底部(定位面)
5
2853
99.96
组合装配
1
2854
100
钻孔、扩孔
0
2854
100
去毛刺
0
2854
100
在Minitab的工作表中,把“鼓风机机壳各加工工序不合格表”中的“工序名称”一列,以及“不合格品数”一列键入,见图4-2。
图4-2Minitab数据录入
求出累计不合格品数、累计百分百数,画出“鼓风机机壳各加工工序不合格品总表”。
如下图4-3所示:
图4-3鼓风机机壳各加工工序不合格品总表
按图4-3,画出鼓风机机壳各加工工序不合格品排列图,如图4-4所示。
图4-4鼓风机机壳各加工工序不合格品排列图
通过对图4-4的分析,找出影响装配精度的主要因素、次要因素。
这有利于找出问题的主要环节,得出结果:
工序:
精镗内孔、退火消除内应力、粗镗内孔是影响产品装配精度的A类因素,即为主要因素。
工序:
铸造、划线、机壳上半部/下半部粗铣结合面、清砂、粗铣、精铣两侧面、钻绞结合面螺纹孔、组合装配、划线、铣削机壳底部(定位面)、钻孔,扩孔、去毛刺为影响产品装配精度的B类因素,即为次要因素。
4)、用表4-5给出的内孔中心距测定数据(该指标的技术要求是+0.015——+0.055),利用MINITAB软件对工序的稳定性和工序能力进行分析。
表4-5内孔中心距测定数据表
序号
数值
序号
数值
序号
数值
序号
数值
序号
数值
1
0.028
11
0.030
21
0.055
31
0.048
41
0.052
2
0.016
12
0.036
22
0.050
32
0.042
42
0.044
3
0.025
13
0.035
23
0.042
33
0.052
43
0.059
4
0.032
14
0.045
24
0.048
34
0.052
44
0.047
5
0.05
15
0.038
25
0.055
35
0.050
45
0.052
6
0.042
16
0.04
26
0.036
36
0.044
46
0.039
7
0.030
17
0.053
27
0.045
37
0.038
47
0.044
8
0.042
18
0.043
28
0.041
38
0.052
48
0.036
9
0.041
19
0.038
29
0.039
39
0.036
49
0.046
10
0.042
20
0.035
30
0.046
40
0.044
50
0.052
(1)工序稳定性分析及工序能力分析。
利用控制图对表4-5已完成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结果为图4-6、图4-7。
图4-6控制工序均值的控制图
图4-7控制工序方差的移动极差控制图
应用控制图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通过图4-6和图4-7,发现有出现一个工序异常点,距离中心线超过3个标准差。
检验出下列点不合格:
第2个点为工序异常点。
这有可能是由于测量误差或设备出错等原因引起的。
应及时追查原因,直到过程回到受控状态。
通过分析,将第2个数据移除,对原先数据重新进行工序稳定性分析及工序能力分析,得到表4-8和表4-9。
图4-8控制工序均值的控制图
图4-9控制工序方差的移动极差控制图
在工序在可控的条件下,进行工序能力分析。
利用表4-5的数据进行工序能力分析,在Minitab的工作表中,选择stat→controlcharts→capabilityanalysis→normal,得到工序能力分析图,见图4-10.
图4-10工序能力分析图
由图4-10中可看出,Cpk=0.56,表明工序能力严重不足。
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工序能力。
(2)因果分析
为了找出影响产品装配精度的提高的原因。
根据5M1E的原理,从人、机、料、方法、测量、环境等六方面做出分析,并用Minitab画出因果图。
如下图4-11所示。
图4-11影响产品装配精度提高的原因
对图4-11列出的诸多原因进行逐项的分析,找出以下几点为影响产品装配精度提高的主要原因:
(1)夹紧点选择不合理。
工件夹紧点选择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工件的受力稳定,由于夹紧力的力点设置在工件下端,因此容易引起工件受力不稳定,影响平面质量。
(2)切削参数不合理。
切削参数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零件的加工质量,由于过去工艺文件中未定切削参数,操作参数不合理,出现高速切削、强力切削的现象,产生热变形和表面粗糙度增大。
(3)刀具前角,修光刃圆弧R选择不合理。
刀具的前角是影响切削力大小的重要原因,由于该工件自身刚性比较差,原来刀具的前角=0,切削抗力较大,工件在切削时,切削阻力比较大,容易产生热变形。
为了减少切削抗力,严格控制修光刃圆弧的大小,必须合理选择刀具前角和修光刃圆弧R。
通过因果分析改进后,重新收集数据再进行工序能力分析。
五、课程设计小结
两周的质量与可靠性的课程设计终于结束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受益匪浅:
进一步加强了制作课程设计报告的能力;切实感受了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这门学科在实际操作中的指导意义。
本次的课程设计不仅综合我们所学专业课程,系统化的应用了大学期间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巩固了自身的基础,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也让我们收获了很多经验和教训。
第一、团队分工的同时更应注重协作虽然在设计一开始,我们就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同时对自己所负责的内容都做了细致的分工,但这毕竟是小组合作,各职能之间存在很多交叉重叠的现象,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到这时就显得特别重要,我并不是说我们小组的团结易于他人,只是想强调相互间的配合在任何团队或组织中很重要的一方面。
第二、正确对待,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程设计之前,我们就做好准备,先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
同时,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内容的研究上。
第三、在对待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并没有采取回避的态度来处理,相反,我们积极的面对,寻求解决的方法。
在设计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幸好得到了老师的指点,找到了方法,把问题解决了。
这些都暴露出了前期我们在这些方面知识的欠缺和经验的不足。
总之,所有的经验和教训都有待我们慢慢消化,从中汲取营养,并将其吸收。
以上就是我们小组在本次课程设计中的总结及体会。
在做课程设计的这几天,使我学到了书本上无法到的东西。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
(1)能正确运用工业工程基本原理及有关专业知识,应用DMAIC改进流程和质量控制方法对产品的质量相关方面进行分析;
(2)、让我对Minitab这个软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熟悉6σ质量管理工具MINITAB在DMAIC改进流程中的应用,学会怎样运用这个工具对产品性能进行分析,对生产流程进行改进。
两个礼拜的时间并不是一个很长的时间,但它却等于几年来学习的感悟。
是课本知识的再度升华,是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
因此,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要加倍努力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及工作需要。
最后,再次感谢闵杰老师和龚存宇老师对我们的耐心指导与培养!
六、参考资料
1、《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张宝根主编中国科技出版社2006年7月
2、《工业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蒋祖华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3月
3、[美]W.爱德华兹.戴明著:
《戴明论质量管理》,海南出版社
4、[日]石川馨著:
《日本质量管理》,李伟明译,企业管理出版社
5、[美]J.M.朱兰著,《质量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
6、[美]A.V.费根堡姆,《全面质量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7、徐鹏航主编,《质量管理指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8、杨志远《企业质量管理现状研究》期刊-核心期《企业活力》2004年第11期
9、傅丞操《质量管理——软件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期刊《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第02期
10、吴玉军《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思考》期刊《甘肃科技纵横》2004年第04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质量管理 可靠性 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