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标定向理论视角浅析大学生体育运动动机的培养.docx
- 文档编号:28357898
- 上传时间:2023-07-10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18.80KB
从目标定向理论视角浅析大学生体育运动动机的培养.docx
《从目标定向理论视角浅析大学生体育运动动机的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目标定向理论视角浅析大学生体育运动动机的培养.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目标定向理论视角浅析大学生体育运动动机的培养
从目标定向理论视角浅析大学生体育运动动机的培养
摘要目标定向理论是一个综合了能力知觉、能力水平、自我效能感、成败归因等多个个体认知因素的成就动机理论,为高校体育教育如何培养大学生运动动机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结合目标定向论,比较了不同目标定向(任务定向与自我定向)的大学生在能力知觉、任务选择、认知策略与情感体验等多个方面的差异,针对如何培养任务目标定向、营造掌握任务为主的学习动机气氛,为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运动动机的有效培养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目标定向理论体育运动动机大学生高校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
G807.4文献标识码:
ADOI:
10.16400/ki.kjdks.2018.02.075
AnalysisofCollegeStudents'MotivationinSportsfromthe
PerspectiveofGoalOrientationTheory
GUOXuting,SUNYing
(HarbinSport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150001)
AbstractGoal-orientedtheoryisatheoryofaccomplishmentmotivationthatintegratescognitiveabilitiesofindividuals,abilitylevels,self-efficacy,andattributionofsuccessorfailureandsoon,andprovidesatheoreticalbasisforcollegephysicaleducationhowtocultivatemotivationofundergraduates.Basedonthetheoryoftargetorientation,thispapercomparesthedifferencesofstudents'abilityperception,taskselection,cognitivestrategyandemotionalexperiencebetweendifferenttargetorientations(taskorientationandself-orientation).InviewofhowtocultivatethegoalorientationofthetaskandhowtomasterthetaskBasedlearningmotivationatmosphereforuniversityphysicaleducationonthemotivationofcollegestudentstoeffectivelyraisespecificrecommendations.
Keywordsgoalorientationtheory;sportsmotivation;collegestudent;collegephysicaleducation
1目?
硕ㄏ蚶砺鄣哪诤?
理解
目标定向理论提出,个体的目标定向可被划分至两个维度:
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
任务定向与自我定向的学生在心理现象和行为特点等多个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1.1在对能力、努力、成功及其关系的认知方面
任务定向的学生认为能力是非天赋性的,个体间能力的差异来自于各自的努力程度,他们相信成功是努力的成果,把提升能力、超越自我看作是一种成功;自我定向的学生则认为能力是天赋性的,过多的努力意味着自己先天能力不足,他们倾向于超越他人来获得满足感,认为只有战胜他人才是成功,而这种成功是依靠能力来实现。
1.2在任务的选择、坚持性和面对挫折的态度方面
任务定向的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知觉,倾向于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以求提升自己的能力;选择一项任务后注重活动的过程,面对挫折和失败能够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有较强的意志力,能够在任务中具有较持久的坚持性。
自我定向的学生注重获取外界的积极评价,因此在任务选择时倾向于选择难度过低或过高的任务,极力回避那些可能导致失败或者表现出低能力的活动;对自己的能力知觉或高或低,对结果产生不现实的期望,面对挫折和失败则易使其自暴自弃,降低自信心和努力程度。
1.3在认知策略和对错误的应对方式方面
任务定向的学生把完成任务视为提高能力的途径,应对错误和失败较为积极,较多地运用深加工策略付出努力、完成任务;自我定向的学生由于只注重结果,从而对于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只有在得到负反馈以后,才会采用深加工策略加以改进,以谋求最后比赛的胜利。
1.4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方面
任务定向的学生具有更多的内部动机,对任务本身有兴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正性情感体验,面对挫折抱有积极的心态,对于未来具有更乐观的预期;自我定向的学生只对任务的结果感兴趣,属于外部动机,自我中心倾向严重,面对积极的结果尚且能够获得正性情感体验,但一旦没有胜算把握,极易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面对消极结果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
2目标定向对高校学生的动机激发作用
目标定向理论推测任务定向会增强内部动机,自我定向会削弱内部动机,并认为任务定向的目标是更好的目标,任务定向是促进学习的理想状态。
研究结果显示,高任务/低自我定向相比于低任务/高自我定向的动机更有利于提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坚持性,并更易获得愉快的运动体验和良好的运动效果。
在体育运动中,不同的目标定向会激发不同的动机系统,从而影响个体对于体育运动的认知结果、情感体验和行为方式。
任务定向更易激发以提升能力和合作意识为主的动机系统;而自我定向则更倾向于激发出以自我中心和竞争意识为主的动机系统。
提升能力的动机系统促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更加关注自己能力的变化,把过去的自己当作参照标准,力求超越自我,不只把比赛的名次当作成功的唯一标准,更多地给予自己正向、积极的评价;成功的体验会让其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并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从而增加自我效能感,即使经历失败也不会认定自己无能,而是从努力程度和练习方法上寻找原因,争取后继的成功;在体育运动中容易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在体育运动中会产生比较持久的兴趣,同时积极主动地投入精力以获得自己更多的能力提升。
合作意识的动机系统会激发学生更多的道德行为,在体育运动中表现为共同目标奋斗,个人目标的实现依赖于集体的进步,在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氛围中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归属感。
自我中心的动机系统会激发出过多关注结果而忽略过程的行为,对取胜的重视超过对任务的掌握,以竞争中获得的名次当做参照标准,认为当其他人不达标时自己才有可能获得胜利;将成功的体验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容易导致能力知觉被夸大;遇到失败产生强烈的不自信感,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产生消极自我?
u价和负性情绪体验,容易产生逃避体育运动的行为。
竞争意识为主的动机系统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形成,使得集体成员相互排斥、攀比,也容易导致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出现不道德行为。
3目标定向理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在高校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营造出的教学氛围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动机类型。
根据目标定向理论提出的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可以把体育课堂中的学习动机气氛可分为掌握动机气氛和成绩动机气氛。
大量研究结果显示,体育教学的掌握动机气氛有利于增强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内部动机和自我效能感,相反,成绩动机气氛会削弱学生的内部动机和自我效能感。
在掌握动机气氛的体育教学环境中,学生会凭借自己的进步获得教师的表扬,更注重运动机能的掌握,面对困难态度积极,勇于战胜挫折;成绩动机气氛的体育教学课堂中,教师对成绩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和赞扬,塑造了学生间相互比较、竞争激烈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注重体育运动的结果而忽略过程。
高校体育教育应提倡与任务定向相匹配的教育观念,营造掌握学习教学氛围,把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目标结构中的任务定向放在尽力培养的位置。
此外,有研究结果表明,自主需要、归属需要和能力需要是影响体育学习动机水平的重要因素,注重任务掌握的学习动机气氛有益于满足大学生这三个方面的需要,达到促进行为的内部动机的效果。
任务目标定向注重凭借努力而获得自我超越,学习动机气氛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获得正确的能力知觉,使学生获得自主感。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培养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内部动机,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持久性,高校体育教学应该营造以掌握任务为主的学习动机气氛。
4目标定向理论对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动机的建议
4.1树立学生的“能力增长观”
高校体育教师可用大量的榜样事实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凭借自己后天的努力得到提高。
同时,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帮助学生察觉到他们的进步,通过教师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向学生传达对他们能力发展的信心和期待,使学生相信体育教育活动不仅是展示他们的能力,更是发展他们的能力,帮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建立客观的能力知觉,正确认识自己的体育运动能力。
4.2运用正确的强化手段
教师应避免只以成绩和名次作为赞扬和鼓励的标准,而是要对学生能力的提升给予及时的表扬,引导学生将关注的重点更多地放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学生获得的进步上。
对于学生的进步给予积极的肯定,对于学生的问题进行帮助、避免严厉的指责与批评,将学生的成绩与其过去的成绩相比较,强调努力的作用。
4.3建立科学的成败归因
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失败和挫折是走向成熟、获得成长的必经之路,把逆境看作自己提升能力的机遇。
在教学中树立学生的“努力归因”和“现实归因”,无论成功或失败都主要从自身的努力程度和练习方法上找原因,寻求突破,超越自我,不以成功失败主观臆断自己的价值,而是从现实角度出发,客观全面地分析自己成败的原因。
4.4为学生设置多元的、难度适中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在体育教学中为学生设置适合的目标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坚持性。
体育运动固有的竞争本质、体育活动结果的明显公开性和社会环境对比赛名次的强化等因素使得体育教育者只强调能力和任务而忽略名次和成绩是不可能的,过分抑制成绩目标、狭隘地追求能力增长会对体育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体育教学中为学生设置多元的目标结构,即学习目标与成绩目标共存,以学习目标为主,会产生更高水平的个人满足感以及主观幸福体验。
目标要难度适中且具有挑战性,使学生凭借努力能够达到既定目标,提升自我效能感。
4.5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性和参与感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允许学生有更大的选择学习练习方式和考核办法的权利;可以采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方法,或让学生参与教学的组织而帮助学生获得参与感,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马良.成就目标定向理论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综述[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7
(2):
47-49.
[2]田朝朝,张极赫.浅谈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4):
123.
[3]朱丽红,刘利新.成就目标定向理论对高校体育课教学影响的实证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6):
55-57.
[4]郭玉良,李洪一,苏煜.教学气氛对体育学习动机水平的影响――目标定向与自我决定理论的相关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
107-111.
[5]肖留根.目标定向理论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3(11):
42-43+5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目标 定向 理论 视角 浅析 大学生 体育运动 动机 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