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自然资源与人类》2大赛获奖教案 附配套练习.docx
- 文档编号:28353769
- 上传时间:2023-07-10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64.24KB
41《自然资源与人类》2大赛获奖教案 附配套练习.docx
《41《自然资源与人类》2大赛获奖教案 附配套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自然资源与人类》2大赛获奖教案 附配套练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1《自然资源与人类》2大赛获奖教案附配套练习
《自然资源与人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目标
(1)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理解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含义,并能够加以区分。
(2)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原理,分析自然资源在形成和分布上的共性特征,从人类开发利用的角度,分析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以土地资源为例,帮助学生理解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形成正确的资源观。
2.解析
课程标准的要求:
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这一要求旨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
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已知图表所给数据,分析某种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二、预习导学
(一)知识梳理
1、自然资源是指人类直接从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
2、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和气候资源。
3、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与。
(二)自然资源特征
1、自然资源的特征有:
1、分布的;2、资源间的;3、数量的
;4、利用的。
2、根据人类社会文明的特征,可以把人类为么发展的过程,划分为阶段,阶段和阶段
3、公众的积极参与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
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主干问题)
1、自然资源的定义及分类
2、自然资源的分类有哪些?
3、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怎样?
时期
标志
人类活动
人地关系
采猎文明时期
人类以狩猎动物、采集果实为生
人类常常随着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而迁移
土地数量对人类的影响不大,而土地的质量对人类的影响较大
农业文明时期
以种植和养殖为标志
人类能够制造和使用金属工具,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单位面积的食物增加,人口数量增长快,土地肥沃地区成为世界的发源地,土的贫瘠区,人地矛盾突出
土地的质量和数量都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
工业文明阶段
蒸汽机的使用
由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大规模的机器及其新技术的应用,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壮大,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农作物的产量,同时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
土地的质量和数量将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
土壤污染、土地退化越来越严重。
四、目标检测
1.下列选项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天然气B.稻谷C.土地D.液化气
2.自然资源潜力的扩大和提高是建立在()
A.资源的再生性的基础上B.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的基础上
C.物质运动的循环的基础上D.自然资源数量巨大的基础上
3.陆地自然资源的共同特点()
A.数量是无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利用潜力是无限的
C.没有分布规律D.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间没有共同联系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矿产资源的分布受地质作用的制约B.矿产资源是可再生资源
C.矿产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D.矿产资源的分布是均匀的
五、分层配餐
一.基础题(A组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煤炭B.水泥C.钢材D.蔗糖
2.下列物质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土地B.水C.鱼D.金矿
3.下列资源中,具用地带性分布特点的是()
A.水力资源B.森林资源C.煤炭资源D.铁矿资源
4.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C.封山育林,永不采伐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5、下图中较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是()
①a村落b林地c耕地②a林地b果园c耕地③a耕地b林地c村落④a林地b村落c耕地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
设计意图:
根据本节相关内容,对其作同等水平或降低水平的练习,让学生弥补课堂教学中对基本概念理解的不足。
二.巩固题(B组题)
“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的破坏。
它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
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当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回答6-8题。
6.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土地沙漠化B.大气污染C.破坏性地震D.温室效应
7.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B.南水北调,发展生产
C.围湖造田,开垦荒地D.发展工业,不管排放
8.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而发达国家不会产生
B.是低投入、高产出效益的模式
C.体现了传统发展模式的优点
D.体现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
9.读右图,与阴影部分含义相符的一项是()
A.核能B.地热能C.水能D.风能
10.关于自然资源数量有限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受资源分布规律限制,数量有限
B.受空间分布限制,数量有限
C.受技术水平限制,数量有限
D.受时间分布限制,数量有限
设计意图:
主要对习题A组题中的难度进行提高选择,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节中的概念及地理事实。
三.提高题(C组题)
二、综合题
11.读“雨林破坏对环境的影响图”,分析下列问题。
(1)在右侧未被破坏的雨林中,物质可以_____不止,森林资源得到不断_______,注入土壤中的_____________增加。
(2)森林破坏后,可能造成森林退化,____________侵蚀,___________灭绝等严重问题。
(3)从雨林破坏对环境的影响看出,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就是一个_________,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___________的,资源与环境也是分不开的。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分析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的成因,了解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
2.能运用地球仪或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自转现象和解释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结合生活实际事例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3.通过合作学习、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并通过认识地球运动,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重点难点】地球自转的规律;时区的划分及区时、地方时的概念与计算。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你知道吗?
为什么太阳总是东升西落?
从今夭的“锄禾日当午”到明天“日当午”要多长时间?
为什么2004年暑假雅典奥运会期间我们得知刘翔等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都是在深夜或是凌晨?
几年前世界杯足球赛在欧洲巴塞罗那举杆,我们要看比塞为什么都在下半夜?
为什么途经我国东部海域的台风中心,其气流旋转怠是呈逆时针方向?
通过本节的学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板书课题]
(自评:
用实际问题和自然现象创设情景导入,激发求知的兴趣)
一、地球的自转
合作学习,动手动脑
[活动]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每组两个地球仪,一个手电筒,完成以下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每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补充。
(自评:
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与人合作能力及团队精神)
①地球围绕着什么在不停地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
注意观察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旋转的方向。
这里有一个大地球仪,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来给大家正确地演示地球的自转。
(自评:
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能力)
(自转轴称为地轴,过地心,是人们假想的轴;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方向应自西向东,且地轴北端指向始终不变)[多媒体课件展示正确的转动]
②日出日落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是太阳在绕着地球转吗?
日月星辰为什么不西升东落?
(地球的自转;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阅读教材,回答自转一周的时间和角速度及线速度的意义、大小及分布规律。
(地球自转角速度为单位时间里转过的角度,除极点外均为15°/小时,而线速度为单位时间里转过的弧长,它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因纬线圈的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极点无论角速度、线速度均为0)
地球在一刻不停的转动,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它的转动?
(自转速度均匀,地球大,地心强大的吸引力及无明显对比的参照物等)
(自评: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讨论和归纳问题的答案)
[展示课件]:
小结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速度。
[做反馈练习1-5题,8
(1)]
二、产生昼夜交替
[继续活动]在小组内用地球仪演示,集体讨论学习,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自评:
课堂教学方式尝试让学生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的机会)
假如地球不自转,有没有昼夜现象?
有没有昼夜的更替?
假如地球不自转但围绕太阳公转,有没有昼夜的更替?
如果有,昼夜更替的周期又如何?
(昼夜现象是不透明的地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靠反射太阳光线而发亮产生的,地球的半个球面向着太阳,是白天,另半个球面背向太阳,是黑夜;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造成地球上每一个地方都有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如果没有地球的自转,就无昼夜交替现象;如果地球不自转但围绕太阳公转,仍有昼夜的更替,但一年只更替一次)
用手电筒照地球仪,手电筒光线表示太阳光线来的方向,用地球仪演示昼半球和夜半球,在地球仪上找出正午、子夜、由黑夜转为白天和由白天转为黑夜的地方。
(太阳直射的经线为正午12点,子夜的经线与之正相对,相差1800)
什么是晨昏线?
晨线和昏线是一根线吗?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看晨昏线位置的变化和移动方向。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就是晨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晨昏线平面过地心并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0。
晨昏线应当是静止的,根据物理学的相对运动原理,晨昏线的移动方向应逆着地球的自转方向,即不断地向西移动)
[做反馈练习9
(1)]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多少小时?
它是地球自转的周期吗?
(地球表面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叫做1个太阳日,它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三、产生时差
自主感悟,讨论探究
[学生分组活动,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对以下问题自主感悟后小组讨论,然后回答,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讲述和总结]
(1)先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和纽约。
烟花三月旅游节期间,扬州玩具厂的工作人员下午2点上班后要给美国纽约的客商打电话,以落实玩具出口合同,这个时间与客商联系合适吗?
你认为什么时候与客商通电话比较合理?
(2)什么叫地方时?
为什么在同一时刻、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时间可能不
一样?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不同的经线有不同的时刻,这就产生了地方时,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差15o,地方时相差1小时;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东早西晚,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早于西边地点)
(3)时区和区时有何不同?
不同时区间的区时如何换算?
(时区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标准,从西经7.5º到东经7.5º,经度间隔为15º为零时区,由零时区分别向东和向西,每隔经度15º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东十二时区与西十二时区相重合;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区时是特殊的地方时,是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标准时,中央经线的经度是“时区号×150”,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任意两时区间时区相差几个,区时即相差几小时;计算时要东“+”西“-”:
计算东面时区的时刻要用“已知时区的时刻+两时区间的区时差”,计算西面时区的时刻要用“已知时区的时刻—两时区间的区时差”)
(4)为什么要规定国际日期变更线?
日界线是如何规定的?
它和1800线为何不重合?
(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国际上规定将180o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是地球上新一天的起点和终点,日界线西侧的东12区总比日界线东侧的西12区早24小时(1天),即东西12区钟点相同,日期相差一天。
如图,国际日期变更线有三处偏离1800经线,主要是为了照顾1800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而尽量避免通过陆地)
(5)“北京时间就是北京的地方时”对吗?
为什么?
(北京的地方时是116ºE经线的地方时,而北京时间是首都所在的东八区区时,即120oE经线的地方时,也是我国实际统一使用的记时方法。
所以各国不一定用区时记时,而是根据具体情况人为规定以便利生活)
(6)当我国最东端(约135ºE)早晨6点时,最西端(约73ºE)的地方时是多少?
[做完除7题以外的反馈练习]
(自评: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直观演示问题和知识,学生更容易融入到思考和集体讨论之中,探究性的教学启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联系实际,思维拓展
阅读教材自学,回答什么是地转偏向力?
说出偏转规律。
通过小组讨论试理解其形成的原因和意义,并解释以下地理现象。
(由于地球的自转,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将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方向发生偏转。
规律:
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上不偏。
主要是牛顿惯性定律和地球自转共同作用形成,地转偏向力深刻地影响地球上水流和气流的运动。
以上内容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活动前提下,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进行),
为什么长江三角洲河口的河道向南偏移?
长江大堤加固时,你认为应重点加固河流的左岸还是右岸,为什么?
(长江三角洲河道右偏,北岸淤塞说明了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和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舰队攻打阿根廷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役时,舰上的炮手都打不中目标,恰巧舰长的朋友某位地理学家路过该地,给他们做了几分钟的讲话。
此后他们的炮弹几乎百发百中。
请你简略地说出地理学家对他们讲话的大致内容。
(地理学家主要告知沿水平方向运行的物体都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南半球向左偏。
所以炮手瞄准时注意向目标右侧留一个矫正角度)
有人说在我国新疆有条河流,它上游两岸的土质相同,但左岸比右岸陡,下游右侧沙滩中有丰富的沙金。
你认为他的说法可信吗?
单向行驶的火车铁轨右侧和小汽车右边的轮胎容易被磨损。
(自评: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里的设计即遵循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方法,以逐步探究实例代替传统的叙述,使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常见的地理景观,能够理解世界上一些事件发生的地理背景,能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突出应用,在探索追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实验验证地转偏向力]
拿一个地球仪,在它静止的时候,从高纬度地区滴一滴红色胶水,观察胶水的轨迹。
转动地球仪,在同样的地点滴一滴红胶水,观察胶水的轨迹与刚才是否相同;如果不同,有什么不同。
用一把撑开的雨伞代表北半球,伞的顶端表示北极,伞的支架杆表示经线,分别在雨伞静止时和雨伞按地球自转方向匀速转动时用水杯从“北极”向下倒水,观察两种情况下水珠流动的轨迹与经线的相对方向有何不同?
为什么?
拔掉厨房水池中的塞子,观察水池中的水是怎样流走的,如是旋转流下,仔细看其旋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推断如果在澳大利亚的悉尼,情况又会是怎样?
[做反馈练习7题]
归纳小结。
反馈练习,巩固讲评,
1、下列有关地球自转运动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纬度愈高,线速度愈快
B.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C,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D.地球自转过程中,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2、地球自转3600所需要的时间为()
A.23小时56分4秒B.24小时C.一个昼夜交替的周期D.23小时4分56秒
3、我国发射的定点于1250E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卫星()
A.卫星轨道平面与地轴成66034/的夹角
B.绕地球的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C.绕地球运动的角速度与地球上任何一点的自转角速度相同
D.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比地球上任何一点的线速度都大
4、与毛泽东主席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度()
A、900W,890SB、800E,400NC、100E,100SD、1800W,700N
5、有关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表面角速度处处相等B、地球表面线速度处处不等
C、北纬45度地点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
D、北京的线速度比香港小,而角速度与香港完全相同
6、当伦敦为中午12时时()
A.美国处于黑夜,中、印、日三国都处于白天B.美国处于白天,中、印、日三国都处于黑夜
C.中、印、日三国的日期比美国早一天D.中、印、日、美四国的日期相同
7、南北半球分别有一物体自西向东运动,下列有关其偏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向高纬偏转B.都向低纬偏转
C.都向南偏转D.北半球向向南偏转
8、读右图回答:
(1)图中表示的是半球。
(2)A、B、C地,地方时较早的是,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快的是。
(3)当A地为18点时,C点为点,北京时间为点。
(4)地球上由高纬度向低纬度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均向
(方向)偏移。
9、读右上图回答:
(1)面对我们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还是昏线?
说明判断理由。
(2)如果现在是北京时间10点整,请在图中注明1200E线和00经线。
10、某军舰在1200E,590S的海面上,沿1600E经线的方向向南发射炮弹,射程为90千米,落弹点将在
A.东半球的中纬度地区B.东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C.西半球的中纬度地区D.西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11、假定世界各地金融市场均在当地时间上午9时开市,下午5时闭市。
(1)如果某投资者上午9时在法兰克福(8.5ºE)市场买进欧元,12个小时后欧元上涨,投资者想尽快卖出欧元,选择的金融市场应位于
A.东京(139.5ºE)B.香港(114ºE)C.伦敦D.纽约(74ºW)
(2)在上述假定的营业时间内,下列金融中心能保证24小时营业的是
A.法兰克福新加坡(104ºE)伦敦B.伦敦香港旧金山(122。
5ºW)
C.伦敦东京纽约D.东京洛杉矶(119ºW)纽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然资源与人类 41自然资源与人类2大赛获奖教案 附配套练习 41 自然资源 人类 大赛 获奖 教案 配套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