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林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8352620
- 上传时间:2023-07-10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45.91KB
经济林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经济林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林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林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经济林种植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摘要
1.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经济林种植项目;
(2)项目性质:
新建;
(3)项目建设地址:
青海省海西州##;
(4)项目建设期限:
1年(2017年2月—2018年2月);
(5)项目主管部门:
青海省海西州***县农牧局;
(6)项目建设规模:
新建房屋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及附属工程;种植经济苗木25700株。
(7)项目投资估算及筹措:
项目建设投资622.78万元,均申请产业资金。
1.2编制原则、依据和范围
1.2.1编制原则
(1)依据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策、项目优势以及行业要求,确定项目建设方案和规模;
(2)合理规划、尽善布局、节约投资;
(3)结合未来发展规划,合理安排发展用地;
(4)根据建设内容和规模,合理确定建设期。
1.2.2编制依据
(1)国家计划委员会办公厅发布《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2)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十三五”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发改投资【2011】1522号)
(4)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可行性研究的编制方法及规定
(5)农业部综合计划司、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编著的《农业项目经济评价实用手册》
(6)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业综合开发年度汇编》
(7)国土资源部发[2007]220号《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
(8)国农办[2006]22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2007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的通知。
(9)《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2014
(10)《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1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修订版)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
(14)建设项目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气象等资料。
1.2.3编制范围与内容
编制主要范围和要点如下,供建设单位和项目审批部门决策参考。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项目建设功能、规模及建设条件;
(3)项目建设方案、环保、节能分析;
(4)环境影响分析、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设计;
(5)项目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方案;
(5)项目效益分析;
(6)结论与建议等。
1.3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经济林种植项目新建生活用房一栋,总建筑面积为200平方米,新建灌溉300.00亩,网围栏2400.00m,种植经济苗木25700株,包括苹果树、梨树及桃树。
1.4项目主管部门简介
***县农牧局下属有农业技术推广站、县畜牧技术推广站、科技局、草原监理站。
农牧局现有职员21人,其中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7人。
畜牧技术推广站:
现有职员14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6人,技术员4人。
加上所有乡镇农牧站等共有大、中专畜牧兽医技术人员30余名,乡村技术人员274名。
全县已基本形成科教兴牧的技术保障体系。
同时与科研院校单位有广泛的联系,近年我县还专门派技术人员赴内地接受了农牧业知识的培训。
先后主持承担了“畜群改良工程”、“饲草料加工及牲畜温饱工程”、“***县牦牛育肥基地建设项目”“动物防疫体系项目”等多个项目建设与技术推广,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提高了项目建设技术水平,增强了技术成果开发利用能力。
为该项目的建设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5效益简述
本项目建成后,农户收入和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物质和文化生活得以改善。
(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将新增生态经济林300亩,栽植苹果树、梨树及桃树,每年可增加林业产值百万元以上,农民人均增加林业收入200多元。
测算年利润额128.18万元,项目建成运行7.5年后,可收回全部投资。
(2)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新增片林与农田林网、村庄、林下经济相结合,可形成较完备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减少轻风沙危害、保护农田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农村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各类生物资源将极大增加,生物多样性丰富,林木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同时通过幼林管护和林下经济发展可为当地群众找出致富道路,对促进社会经济和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生态效益
经济林形成有机条田林网化后,可提高农田的抗灾能力,防止土地沙化、退化,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治理,减少土壤的盐碱化,改良土壤,促进农业生产,进一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林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促进“优质、高产、高效”林果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把***乡建设成农、林相结合的稳产高产高效绿洲生态经济区,从而加快本乡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早日致富。
1.6项目建设目标
本项目充分利用***乡自然资源优势,将本项目建设成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生产模式。
通过此项目,带动项目实施户增收,使之成为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有效生产手段。
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及可行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根据海西州脱贫攻坚指挥部产业脱贫组《海西州“十三五”期间产业扶贫项目申报、审批、贷款、建设、验收管理办法(试行版)》及关于产业建设项目前置审批条件等相关工作的补充通知精神。
结合项目所在地实际情况,发展经济林木是最为快捷有效的途径。
因此进行科学管理及经济林建设的合理规划,提高林果业种植面积,扩大林果业种植规模,改变原来林果业种植管理技术,是非常可行和必要的,并且经济林建成后,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建设优质、高产、稳产、节水、高效林果业,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基本农田的生产能力提供可靠保证,为增加农民收入打下良好的基础。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紧紧抓住“十三五”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结合本乡资源优势,挖掘发展潜力资源,不断推进和深化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狠抓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进行生态经济林建设,使生态经济林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使生态经济林建设规模更加完善、壮大,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该项目的实施一是群众脱贫致富的需要;二是做大做强林果产业,促进地方经济稳步增长的需要;三是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进行合理的经济林建设,致力于解决好有限的土地资源和人口的合理聚居,充分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这是和《国家土地管理法》的主导思想是一致的,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途径。
2.3项目建设可行性
(1)气候条件优越
项目实施区域为***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地处横断山脉上段的高山峡谷之间,平均海拔高度约3650m,最低海拔2800m,最高海拔5436m。
年平均温差大,太阳辐射强烈,日照时间长;最高温度28℃,最低温度-15℃。
是发展畜牧业生产的优良区域。
(2)地理条件优越
项目实施地***县位于国道317线,横穿全县143公里,联接着岗托、同普、江达、卡贡、青泥洞5个乡镇所在地。
(3)综合效益高
通过经济林的建设,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同时通过经济林的建设可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与此同时还可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调整林果业和种植业结构,改变过去单一低效林果业格局,以稳粮、林果业和畜牧并举,种养相结合,科技兴农为指导,大力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这些有利因素切实加快了***县经济的发展。
第三章市场分析及销售方案
3.1市场分析
项目区气候适宜,水草资源丰富,有利于经济林的生长。
而且昌都处于西藏与四川、云南交通联系的枢纽地带,是西藏东大门,是西藏联系内地的重要交通通道。
境内317国道线、318国道线和省道303、302线横跨东西,214国道线纵贯南北,交通条件便利,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交通保障。
苹果与梨生长期短,产量高,盛果期长,品质优、口感香脆、含糖量高、果面红艳、抗旱力与适应性较强等特点,适合在中西部地区生长。
此外,由于苹果与梨还具有耐储存、易储藏的特点,果品常温存放约1个多月,如果采取低温贮藏可贮3~4个月。
众多优点使得苹果与梨深得消费者青睐,具有市场优势。
项目建设单位***县农牧局有较强的技术力量,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实施及管理经验,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办法,同时与区内外科研院校有广泛的联系,为该项目的建设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项目是有市场空间的。
3.2销售方案
本项目管理上按政府运作,内部机构上以企业为主,负责产品销售和市场调查,这支队伍立足海西州场,通过市场把基地和农户连接起来,通过实地考察和多方协作等手段,掌握海西州场需求和消费动态。
(1)掌握市场信息
收集流通信息,通过市场调查评估和预测市场情况,对果品种植面积、果品产量、质量、包装形式、包装规格、贮运能力以及市场需求量、需求价格、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的动态、社会购买能力、消费水平、消费结构、进出口贸易情况、国际市场的变化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
(2)提高产品知名度
产品知名度是靠产品的质量、良好的信誉和灵活有效的销售体系等自然形成的,但也离不开积极参与各种产品展示机会和大力的宣传,可以利用新闻媒体,在电视台、报刊杂志上登载产品广告,以扩大影响,迎争取客户。
(3)建立固定销售渠道与窗口
加大引进人才力度,积极培养和锻炼自己的销售团队。
积极主动,加大公关力度,拓展销售渠道,注意保持与销售商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
第四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4.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乡位于金沙江西岸,河谷地带,地势平坦。
项目建设地点距离县城200公里,交通便利。
4.2自然资源状况
项目区属于高原高山气候,年平均温差大,太阳辐射强烈,日照时间长;最高温度28℃,最低温度-15℃。
年平均气温4.5℃。
1月份平均气温约-5℃,7月份平均气温13.2℃。
无霜期平均为60--80天,日均气温5℃以上持续期150--170天,日均气温0℃以上持续期1000--250天。
平均年降水量549毫米。
日照时间长,年温差小而日温差大,干季雨季分明,雨热同季。
4.3项目县区社会经济状况
全县辖2镇11乡,共有94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全县人口10余万人。
截至2014年,耕地面积9.4万亩,人均实有耕地面积1.15亩;有草场面积1641.5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1400万亩,森林面积123万亩。
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达4244元,较2013年增长14.8%。
本县民族手工业主要分布在波罗乡、岩比乡、岗托镇、汪布顶乡、***乡等金沙江沿线乡镇。
10007年销售民族手工业产品36余万件,销售额达41000万元,产值达到2178万元,比10006年增长8%。
截至2013年,***县区完成全社会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655亿元,较2012年增长31.9%,较2012年同期提高6.5%。
由此可见,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县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4.4项目点基本情况
***乡位于金沙江上游,与四川石渠县、青海玉树州相邻,距离县城150公里左右,平均海拔3500米,全乡国土面积1656.4平方公里,是半农半牧的一个大乡,其中耕地面积9070亩,林地面积396.55公顷。
全乡现有6个行政村,25个自然村,人口共746户5118人,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主要种植青稞、小麦、豆类、元根、油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
牧业以饲养牦牛、马、羊等为主。
第五章建设方案
5.1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5.1.1产品方案
本项目产品为:
苹果树、梨树及桃树。
5.1.2建设规模
本项目拟建设规模为300亩,其中栽植苹果树8700株、梨树8500株、桃树8500株。
5.2建筑规划布局
本项目拟建于##,建设性质为新建。
新建生活用房一栋,总建筑面积为200平方米,种植规模为300亩,拟建苹果园100亩,梨园100亩,核桃园100亩。
5.3工艺(技术)方案
5.3.1工艺路线
本项目的基本工艺路线是:
对在果品采摘季节用于销售的,实施采收→采后处理→贮藏→销售的工艺路线,而对于留待非采摘季节销售的果品,实施采收→贮藏→分拣处理→销售的工艺路线。
5.3.2种植方法
果树的种植,从征地开始,经过征地→平整→抽槽→施底肥→回填→栽树→田间管理→采收的基本种植过程。
(1)征地:
向周边农村组以提供技术、提供树苗和回收果品的样式征地,让农民自己参与果林的管理与种植。
(2)土建:
包括平整、抽槽、施底肥和回填等工作。
前期进行除草和范围的重新划分,再将新分的每亩地按大小分成快,抽槽施底肥和回填,为栽树做好前期准备。
栽树行距和间距3米*4米,在每棵树之间安装有节水灌溉水管。
(3)栽树:
主载品种苹果、梨、桃。
这些品种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优良,适宜于***乡气候土壤条件,没有明显的自然灾害危害,没有危险性病虫害危害。
(4)田间管理:
坚持低投入、多产出、高质量、无污染的管理原则。
以施入有机肥为主,实行节水灌溉,加强果园肥水管理;以生物防治为主,配合农业措施,综合防治果园病虫草害;简化修剪,降低管理劳动力成本。
(5)采收:
适时采收,确保果实品质;轻采轻放,减少采收过程中的果实损伤。
(6)采后处理:
引进果实采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对采收后的果实进行选果、清洗、分级、包装处理。
(7)贮藏:
建议建低温气调贮藏库,对果实进行冷藏保鲜。
也可根据果品销售进度和运销距离,对采收后的果实先进行分级处理贮藏,或先贮藏至销售前再进行分级处理。
(8)运输:
长距离运输可采用冷藏车,近距离运输可采用敞篷车在夜间或者清晨运输。
(9)销售:
主要供应大型果品批发市场、大型销售商和超市。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6.1建设区域环境状况及污染源
(1)建设地点环境现状
***乡地处青藏高原,空气状况和水源水质良好,项目建设地没有污染。
项目实施前后对环境的污染是暂时的,可恢复。
(2)主要污染源与污染物
在平整场地、清理施工现场、地基开挖、建筑施工等工序段,将产生噪声、粉尘、污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
6.2项目建设期环境污染对策及措施
(1)噪声
主要来自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和施工中的运输车辆,噪声源强最大90dB(A)。
由于施工机械具有流动性、分期性、间歇性等特点,其产生的噪声也是非连续性的,对当地声学环境质量的影响呈瞬时性的特性,以及施工主要在昼间进行,夜间很少施工,因此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所产生的噪声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随之消失。
(2)污水
主要来自施工人员无组织排放的生活污水、冲洗施工机械而排放的冲洗污水,其主要污染物是SS、COD、BOD、NH3-N等。
此类污水就地抛洒于土层表面,对当地地表水体不产生影响。
(3)粉尘
主要来自施工行为和车辆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扬尘,这将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影响环境空气质量,随着施工结束后一段时间内消失。
(4)固体废物
主要来自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工程废弃物。
(5)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①扬尘影响因素与污染控制措施
在棚圈建设过程中,取土时规定修建户只能从定点的地方取土,取木料时进行定量、定点,建筑垃圾进行集中处理,使项目建设尽量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施工期间的料堆、土堆等应加防起尘的措施,挖出的土壤等固体废弃物应及时清运,运输车辆要采用防止散落和尘土飞扬的措施;工地周围用围墙或防护板围护,减少工地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提高其环保素质,提倡文明施工。
②废水、建筑垃圾污染控制措施
施工期工地废弃物应指定地点堆放并及时组织清运,以避免大雨时被地面径流冲入排水沟,造成堵塞。
施工现场要求严格规定排水去向,严禁污水遍地横流。
6.3项目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运营期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主要是田间管理中使用的农药、化肥对土壤、水资源及果品的污染。
拟通过采用生物防治(病虫草害)为主和施用有机肥料为主的措施以减轻污染。
经济林种植与生产没有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且由于增加植被覆盖,还可以减轻水土流失,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第七章劳动安全与卫生
8.1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
7.1.1主要隐患部位
本项目属于公共建筑建设工程,建设期可能存在的主要隐患为废气、废水、废渣。
建筑行业被国家列为五大高危行业之一,产品固定,作业流动,人员密集,劳动强度大,建筑施工多为高出作业、露天作业、交叉作业、从业人员成分复杂、安全意识较差。
7.1.2有害位置种类及危害性分析
本项目可能存在消防、强弱电、配电房等有害位置,此项工作应由工程技术人员、监督人员、设施使用与管理人员等各方面专家共同协商完成,要以可能发生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故和事件为借鉴,以有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为依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危害分析:
1)物(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
2)人的因素,上岗人员未按要求培训,不采取安全措施,不按规定方法操作等。
3)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措施、劳保防护用品不足或质量缺陷、操作方法不正确等。
8.2安全设施
为维护周边的正常秩序,保障周边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建设方应采取以下安全保卫措施:
1)建设方成立保卫机构,负责建设地点和周边的安全保卫工作,同时将安全保卫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和个人,并成立相应的群众保卫组织。
2)制定相应的安全保卫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全校进行安全检查,落实整改措施。
3)对在建设地点现场人员及家属进行法纪及安全教育。
4)施工场地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危险地段要有明显的警示标志,无关人员不准进入施工场地。
5)各种用电设备均按国家的有关标准做好接零接地保护,电气设备及机械设备的布置留有足够的安全操作距离及空间。
6)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设置专用室专人保管,并满足相关劳保规定。
第八章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
以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政策为指针,结合我县“十三五”规划,充分考虑农牧民的利益,采用行政、科技、企业三结合的方式,坚持以市场为先导,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以政策为保证,建立健全项目管理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依靠科技进步机制创新,形成行政管理、科技支撑、企业参与的动作机制,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全面推进项目进展。
8.1项目组织管理
(1)强化政府的管理职能。
按照职责分工,由西藏***县农牧局指导,县农牧局具体负责管好项目建设工作。
(2)上级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和建设资金的监管。
(3)成立项目领导小组:
成立由分管产业副县长那龙泽仁为组长,发改委、农牧局、财政局、工商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项目的领导,监督、宣传发动、配套资金的落实、部门协调、管理规章及政策研究制定等方面决策性的工作。
办公室主要负责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等前期设计工作,以及具体组织督促项目建设,对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进行检查、评估、指导和监督。
(4)资金管理:
根据项目的建设内容和建设进度计划,拟定项目资金使用计划,根据建设内容,及时安排资金确保建设内容顺利实施,不挪作它用。
并请县发改委、县财政局监督执行,每月定期公布使用情况。
项目资金专人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财政部和农发办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条例和财政部颁发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制度》等有关资金的管理办法,加强资金管理和使用。
建立财务监督机制,实行财政资金县级报帐制,严格项目资金管理,项目资金独立建帐,做到“三专”即专帐管理、专人负责、专款专用,防止挤占挪用。
资金由县人民政府管理,由县农牧局落实。
(5)项目实施实行建设单位项目法人负责制:
法人对项目实施、质量、基金管理及建成后的运行等负总责。
(6)加强项目质量管理:
切实执行政府采购制度,确保采购物品实用性和可靠性,制定项目管理办法和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建立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确保管理办法的贯彻执行。
(7)重视验收制度,严格制定考核指标和验收方法,做好项目分项和分阶段验收。
8.2项目建成后运行管理
实行技术责任负责制和目标管理:
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有技术业务专长的专业人员担任黄牛养殖项目技术顾问。
把牦牛养殖技术任务层层分解到参与项目实施的乡(镇)、村、户和技术人员,任务完成情况与奖金、工资挂钩,做到奖惩分明。
第九章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
10.1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为1年,即2017年02月—2018年02月。
10.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2017年02月,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
2017年03月,组建项目协调领导小组;
2017年04月至2017年10月,进行项目设计及施工工作;
2017年11-12月完成项目建设资料汇总。
2018年1-2月进行项目验收。
10.3实施保障
(1)落实配套资金
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必须具有严格的配套资金计划,具备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并凭借经济、行政和法律三种约束手段,把配套资金落到实处。
(2)强化在执行阶段的监管工作
①业主根据项目的管理特点和要求,确定项目高质量的管理人员,具备该资格的从业人员才有可能从事项目的管理工作。
②充分利用经济合同法规各级项目责任人的权利和义务,有效避免各级责任人间的冲突和矛盾,加强各级责任人间的协调与配合,使“责、权、利”相对等的原则得以充分体现。
(3)加强建设管理
建设管理工作的重点是:
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工程投资。
项目代理业主应做好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确保项目按合同工期、投资、质量完成。
1)编制建设管理计划及资金计划、审查施工图纸是否满足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以及投资方提出的一些特殊的功能和技术要求;
2)审批承建商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方案、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等技术文件,并检查落实;
3)检查承建商执行工程施工合同过程中的技术规范,作好投资、进度、质量和合同管理工作;
4)检查工程所采用由投资方招标确定的供货商提供的主要设备和关键材料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和合同所规定的质量标准,并作好其他材料的招标采购工作;
5)作好资金管理,按进度作好结算工程提款工作,节约投资;
6)根据工程进度情况,审核承建商进度及付款申请,签发工程付款凭证、支付工程款;
7)组织竣工验收;
8)组织工程竣工决算的审查和审计;
9)审查接收承建商及监理公司规整的技术业务资料,建立工程技术档案。
(4)加强项目投资管理
项目的投资控制着重是在承发包阶段和施工阶段采取有效措施,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把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造价限额以内,以求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建设过程中,首先确定造价控制目标,制定工程费用支出计划并付诸实施,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对其进行跟踪检查,收集有关反映费用支出的数据,将实际费用支出额与计划费用支出额进行比较,发现实际支出额与计划支出额之间的偏差,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保证造控制目标的实现。
(5)加强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达到国家现行规范要求,并经验收合格。
质量管理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审查监理、施工单位的资格和质量保证条件;
2)组织和建立本项目的质量控制体系,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3)对工程质量进行跟踪、检查、监督、控制;
4)质量事故的报告和处置;
5)督促、检查工程建设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的规范要求;;
6)督促、检查工程材料是否符合要求。
(6)加强工程进度管理
在施工承包合同、监理合同中写进有关工期、进度、进度违约金等条款,通过招标的优惠条件鼓励施工单位加快进度,控制对投资的投放速度,控制对物资的供应,建立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等。
依据规划、控制和协调等管理职能手段,在工程的准备及实施的全过程中,对工程进度进行控制。
根据目标工期编制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林 种植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