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上《清兵卫与葫芦》同步练习共2套.docx
- 文档编号:28348541
- 上传时间:2023-07-10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0.54KB
语文版九年级上《清兵卫与葫芦》同步练习共2套.docx
《语文版九年级上《清兵卫与葫芦》同步练习共2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九年级上《清兵卫与葫芦》同步练习共2套.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版九年级上《清兵卫与葫芦》同步练习共2套
《清兵卫与葫芦》同步练习1
【知识储备】
1.字词积累
热衷:
十分爱好某种活动。
茶卤l :
很浓的茶水。
熠y 熠y :
形容闪光发亮。
乖觉:
机警、聪敏。
哆嗦:
由于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体激动。
战战兢兢:
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呵h 叱ch :
发怒吆喝。
名伶l ng:
旧时称著名的戏剧演员为名伶。
嘀咕:
小声说;私下里说。
猜疑;犹疑。
2.作家作品
关于作者
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小说家。
1883年2月20日生于宫城县,卒于1971年10月21日。
1906年经由学习院升入东京大学英文系,1910年中途退学。
在此前后,与友人合办传阅杂志《望野》,并写下了《一个早晨》、《到网走去》等短篇小说。
1910年4月,与武者小路实笃和有岛武郎等人创办同人杂志《白桦》,《到网走去》在创刊号上刊载,以其准确的描写和清新的风格获得广泛好评。
继之,发表的优秀作品有短篇小说《清兵卫和葫芦》、《范氏犯罪》等。
其后由于辗转迁居和自我省察,辍笔数年。
1917年先后发表《佐佐木的场合》、《在城崎》、《好人物夫妇》、《赤西蛎太》和《和解》等名篇,其中《在城崎》被誉为日本近代心境小说之代表作,《和解》则以表现作者与父亲的冲突及其和解过程为题材。
从1921~1937年间,作者花费许多精力写作平生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这部作品通过主人公时任谦作关于出生秘密、妻子过失等烦恼的描写,象征性地表现了作者本人自我成长的曲折过程,被认为是志贺文学的高峰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者保志留纪生物示意图持沉默态度。
战后发表的小说有《灰色的月亮》和《白线》等。
志贺的作品大多从身边取材,以观察细腻、描写精确为特色。
3.背景链接
1910年,志贺直哉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
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和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志贺直哉是“白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他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以现实主义的笔法,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体现了“白桦派”的文学主张。
【文本解读】
一、谋篇立意
小说通过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剥夺孩子爱好的做法,呼吁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日本与中国属于东方国家,文化受中国影响较深,封建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文化传统上强调统一的意志,缺少个性和自由空气,因而扼杀个性的现象比较普遍。
小说中,清兵卫的爱好被剥夺,被贬得一无是处,这是多么令人悲哀啊!
更令人深思的是清兵卫在这些压力下,自觉地放弃爱好,是多么可惜啊,他将永远无法正确估计自己天才般独特的审美力,而这一切与他擦肩而逝,永远地消失了,这难道不令人感叹吗?
二、文章脉络
全文共46小节,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
(1),开头交待清兵卫放弃了自己对葫芦的爱好,转而热衷绘画了。
第二部分(2-6),写清兵卫如何痴迷地喜爱着葫芦。
第三部分(7-20),写清兵卫独立的个性。
第四部分(21-44),写小说的中心事件即小说开头交待的“这件事”。
第五部分(45-46),呼应开头,再次写到故事悲剧性的结局。
三、写作方法
1、倒叙手法的运用。
小说开头“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跟葫芦的故事。
自从发生了这件事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
……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正热衷着绘画……”小说开头便交代了清兵卫放弃了自己对葫芦的爱好,转而热爱绘画,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他放弃了自己曾那样热衷的葫芦呢?
小说留下了悬念,这个开头与小说结尾遥相呼应,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性,强化了小说的主题。
2、善于用简练传神的描写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
“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锤子一个一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
”
这里对清兵卫的描写表现了他在经历了震惊、恐惧、痛苦和绝望之后,已经认命了,不敢,也不想再坚持自己的爱好了。
这相写,更加让人感叹和深思粗暴专制的严重恶果。
四、问题探究
1、清兵卫的父亲爱不爱清兵卫?
为什么?
父亲呵叱儿子:
“什么话,你懂什么,也来多嘴!
”可见在父亲眼里清兵卫只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孩子,只要听话就行;他使劲揍了清兵卫一顿,清兵卫被骂做“没有出息的孩子”。
可见,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希望孩子“有出息”,因为在他看来清兵卫痴迷葫芦只是贪玩,是毫无意义的事,是玩物丧志。
由此可见父亲爱他的儿子,并希望按他自己的想法塑造儿子。
文中的父亲一方面性格暴躁,自以为是,另一方面封建家长专制思想在他头脑中根深蒂固,他不理解孩子的童心童趣,不懂得尊重孩子的个性;想让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却粗暴扼杀了他的个性,不用说在那遥远时代的日本,就是在今天在我们身边这样的父亲又何其少呢?
2、句段理解:
⑴“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
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摩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
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
”这句话如何理解?
对这个葫芦痴迷到上课也不离手的程度,证明此葫芦不同寻常,为下文被卖六百块埋下伏笔,也暗示了清兵卫独到的审美力。
而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清兵卫上课不守纪律。
⑵“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
”如何理解?
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被扼杀了。
他现在对绘画的爱好,也不会长久的,父亲的嘀咕就是对他的不满。
【练习解答】
一、这说明清兵卫在欣赏和鉴别葫芦方面有极高的天赋和独到的审美能力。
这部分跟前边大人们对他的批评形成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大人们的固执、蛮横和自以为是。
二、课文第2段至第6段集中写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尤其是课文写清兵卫竟然把老头子的秃顶看成是葫芦的细节尤为生动传神,如果不是痴迷到一定程度,绝不会产生这样的错觉。
当然如果学生认为是其他地方的描写,只要言之有理也应予以鼓励。
三、作者善于用简练传神的描写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
这三句话其实都是写清卫兵的反应。
小说写教员当场没收了清兵卫的葫芦,清兵卫“连哭也没哭一声”,这写出了清兵卫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惊愕、害怕和手足无措的表情和他那种绝望中的惨淡心情,以致使“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厄运对他的打击太大了。
而“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写出了清兵卫在经历了震惊、恐惧、痛苦和绝望之后,已经认命了,不敢,也不想再坚持自己的爱好了。
这样,更加让人感叹和深思粗暴地专制的严重恶果了。
四、清兵卫的长辈对清兵卫的爱好采取了粗暴扼杀的态度,清兵卫的爱好被剥夺了,被贬得一无是处。
结果清兵卫在这些压力下,自觉地放弃爱好。
而画家爷爷和清兵卫的父亲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虽然不理解孙女的个性,但没有强迫孙女放弃自己的个性,也正因为这样,孙女的画才能凭借非凡的想像力和鲜明的个性在国际画展中获奖。
感想略。
【类文品析】
柔弱的人
前几天,我曾把孩子的家庭教师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请到我的办公室来,需要结算一下工钱。
我对她说:
“请坐,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
让我们算算工钱吧。
您也许要用钱,你太拘泥礼节,自己是不肯开口的……呶……我们和您讲妥,每月三十卢布……”
“四十卢布……”
“不,三十……我这里是这样记的。
这就是说,应付您六十卢布……扣除九个星期日……实际上星期日您是不和柯里雅搞学习的,只不过游玩……还有三个节日……”
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骤然涨红了脸,牵动着衣襟,但一语不发……
“三个节日一开扣除,应扣十二卢布……柯里雅有病四天没学习……你只和瓦里雅一人学习……你牙病三天,我内人准您午饭后歇假……十二加七得十九,扣除·,…·还剩……嗯……四十一卢布。
对吧?
”
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左眼发红,并且满眶湿润,下巴在颤抖,她神经质地咳嗽起来,擤了擤鼻涕,但——语不发!
“新年底,您打碎一个带底碟的配套茶杯。
扣除二卢布……按理茶杯的价钱还高,它是传家之宝……上帝保佑您,我们的财产到处丢失!
而后哪,由于您的疏忽,柯里雅爬树撕破礼服……扣除十卢布……女仆盗走瓦里雅皮鞋一双,也是出于您玩忽职守,您应对一切负责,你是拿工资的嘛,所以,也就是说,再扣除五卢布……一月九日您从我这里支取了九卢布……”
“我没支过!
”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嗫嚅着。
“可我这里有记载!
”
“呶……那就算这样,也行。
”
两眼充满泪水,长而修美的小鼻子渗着汗珠,令人怜悯的小姑娘啊!
她用颤抖的声音说道:
“有一次我只从您夫人那里支取了三卢布……再没支过……”
“是吗?
这么说,我这里漏记了!
从十四卢布再扣除……呐,这是您的钱,最可爱的姑娘!
三卢布……三卢布……又三卢布……一卢布再加一卢布……请收下吧!
”
我把十一卢布递给了她……她接过去,喃喃地说:
“merci。
”(法语:
“谢谢”)
我一跃而起,开始在屋内甲。
憎恶使我不安起来。
“为什么‘谢谢’?
”我问。
“为了给钱……”
“可是我洗劫了你,鬼晓得,这是抢劫!
实际上我偷了你的钱!
为什么还说‘谢谢’?
”
“在别处,根本一文不给。
”
“不给?
无怪啦!
我和您开玩笑,对您的教训是太残酷了……我要把您应得的八十卢布如数付给您!
呐,事先已给您装好在信封里了!
可是何至于这样乙呢?
为什么不抗议?
为什么丙?
难道生在这个世界口笨嘴拙行吗?
难道可以这样软弱吗?
”
她苦笑了一下,而我却从她脸上的神态看出一个答案,这就是“可以”。
我请她对我的残酷教训给予宽恕,跟着把使她大为惊疑的八十卢布递给了她。
她羞涩地过了一下数就走出去了……
我看着她的背影,悟想道:
“在这个世界上做个有权势的强者,原来如此轻而易举!
”
1.解释下列词语。
⑴玩忽职守:
⑵嗫嚅:
⑶轻而易举:
2.理解文中加横线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作用。
①“但一语不发……”此句中省略号的作用 。
②“但——语不发!
”此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3.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
A.踱来踱去 B.怏怏不快 C.沉默不语
甲( ) 乙( ) 丙( )
4.本文描写“我”和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的主要方法是( )
A.肖像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行动描写
5.对家庭教师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的描写着重表现了她是( )
A.“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柔弱的人”。
B.玩忽职守的人。
C.令人怜悯的姑娘。
D.最可爱的姑娘。
6.把“难道生在这个世界口笨嘴拙行吗?
”改为陈述句。
(参考答案:
1.⑴不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
⑵形容说话想说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
⑶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2.①语意省略②话语转折 3.甲A;乙B;丙C 4.B 5.A 6.生在这个世界口笨嘴拙不行。
)
【同步训练】
一、基础训练
1、《清兵卫与葫芦》的作者是 , (国别)小说家。
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情不自禁 光彩熠熠 狭隘 B、不知疲倦 气喘吁吁 干涉
C、忍气吞声 横瞧竖看 出息 D、偷偷模模 呆头呆脑 热衷
3、写出下列句子对人物的描写方法。
⑴“好,你别卖给别人,我回家去马上拿钱来。
”清兵卫急匆匆地说。
( )
⑵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
( )
⑶清兵卫的父亲听了这话,立刻抓住身边的清兵卫,使劲揍了一顿。
( )
⑷清兵卫偷偷地发笑,他们所说的马琴的葫芦,是那时候一件很有名的东西,他也去看了看——立刻觉得并不见得怎样好,就掉头走了。
( )
4、清兵卫为什么不怨恨教员和父亲?
5、如果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坚持下去,会怎样?
6、《清兵卫与葫芦》揭示的主题是 。
其中小说中写清兵卫把老头的秃脑袋错看成葫芦的用意是 。
二、同步解读
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
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磨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
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
……甚至说:
“这种小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
”于是这个清兵卫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
这时候,教员夹着一只书包来访问他的父亲,父亲恰巧不在家。
“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干涉他……”教员对清兵卫的母亲这样说,母亲吓得只是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
清兵卫对于这位教员的顽固,吓得什么似的,哆嗦着嘴唇,在屋角里缩成一团。
在教员身后边的柱子上正挂着许多收拾好了的葫芦。
清兵卫心头别别地跳着,怕他会注意到。
训斥了一顿之后,教员终于没有注意到葫芦,回去了。
清兵卫透了一口大气。
清兵卫的母亲却哭了起来,唠唠叨叨发了许多没意味的怨言。
不多一会儿,清兵卫的父亲做工回来了,听了这话,立刻抓住正在身边的清兵卫,使劲揍了一顿。
清兵卫又被骂做“没出息的孩子”!
他的父亲还说:
“像你这种家伙,赶快给我滚蛋吧。
”
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锤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
7、选文写清兵卫上课偷偷在桌子底下磨擦葫芦有何用意?
8、“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
”这句话写出清兵卫什么心态?
9、清兵卫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10、当清兵卫的父亲用锤子将葫芦砸碎时,清兵卫是怎样的?
(用原文回答)
11、从文中可以看出,清兵卫的爱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当其父亲砸葫芦时,假如你在场,请对他的父亲说几句话。
三、美文赏读
你是一盏灯
夏商醒来时发现长途汽车趴在了路边。
他迷迷糊糊地问邻座的高颧骨姑娘:
“车抛锚了?
”高颧姑娘看了他一下,低声说:
“我也不清楚。
”
从前面传来的消息证实了夏商的猜测。
嘈杂声迅速变成了坚硬的愤怒在车厢里扔来扔去。
有人后悔自己不该坐这种破车,有人则叫嚷着退票。
其实外面黑咕隆呼的,除了司机,大概没有人知道所居何处。
不过夏商觉得大家的心情可以理解:
腊月二十七,谁不想早点儿赶回家去吃顿团圆饭呢?
况且长脸司机蛮横地把车票从70元提到100元,现在这种愤怒终于找到了释放点。
憋闷 使夏商离开了座位。
夏商把旅行包交给邻座的高颧骨姑娘请她照看一下,自己则费劲地钻出人墙挤下了车。
四周黑透了,山风像一把冰刀划着夏商的脸,他扶了扶头上的军帽。
长脸司机钻在车底下,嘭嘭的敲打声被黑暗放大又吞没了。
夏商站了片刻,搓着手回到了车上。
高颧骨姑娘缩在座位上。
看着她浮在灯影里的疲惫,夏商心里像被铁块撞了一下。
车厢里不断有人上上下下,打听着修车的进度,但消息似乎和外边的夜色一样黑暗。
过了10分钟,一脸憔悴的长脸司机告诉大家,车没法修了。
愤怒像冰山一样压向司机,责骂声变得杂乱无章。
长脸司机无奈地说:
“你们当中谁能把车修好,我出300元。
”嘈杂声像一把枯草被割去了,整个车厢一片静寂。
夏商迟疑了一下说:
“我来试试”。
所有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贴到夏商的身上。
长脸司机一看有人修车,又是个军人,仿佛找到了救星。
“我有个要求。
”夏商说:
“300元我不要,但是你得把多收的车费退还给大家。
”长脸司机明显感到为难,后来终于说:
“好吧。
不过,如果你修不好,我就不能照办了。
”
故障被排队是半个小时以后,当夏商汗涔涔地钻出车底时,长脸司机对夏商的精湛技术赞不绝口。
现在,夏商关心的是他和长脸司机的约定。
“天太黑了。
”长脸司机嬉着脸说,“等到站了再说行不行?
”
“不行!
”夏商斩钉截铁地说,“车上多少人,你可以把钱交给我!
”
长脸司机意识到自己的尾巴被踩住了,嘴角一牵,牵也一脸的无奈。
车上坐了62人,按约定,多收的1860元全部交到了夏商手里。
夏商拿着钱环视着大家说:
“请安静,有件事我想跟大家商量一下。
”夏商说着,用手指了指邻座的高颧骨姑娘,“昨天下午,她在车站被人偷了钱包,连车票也买不起了。
她是出门打工的,也就是说她一年的血汗白流了。
和大家一样,我与她素不相识,可她的遭遇让人同情,所以我建议,大家把自己的30元钱捐出来,让她也能过一个欢乐的春节。
”车厢里静得出奇,所有的怜悯都聚焦到高颧骨姑娘的脸上。
她显然没有思想准备,模糊的灯影下忽然嘤嘤而泣。
“也算我一个吧。
”长脸司机说着,也掏出几张钞票交给夏商。
有人鼓掌,噼噼啪啪的,弄得长脸司机反倒不自然起来。
夏商啪地立正,对着车厢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回到家的晚上,夏商打开旅行包,意外地发现了一叠钱和一张纸条,上面草草写着:
原谅我吧,我不该欺骗你。
你是一盏灯,将永远照亮我以后的日子。
12、本文是一篇小说,请按照提示写出小说情节发展的后两个阶段。
开端:
夏商乘坐的长途汽车在半夜抛了锚。
发展:
夏商主动提出修车并向长脸司机提出了退钱的要求。
高潮:
结局:
13、综合全文看,夏商在乘坐长途车之前帮助高颧骨姑娘做的事是 ,他是一个具有 品质的优秀军人。
14、这个故事不长,但处处有照应。
你能找出运用了照应写法的地方吗?
请找出两处,并结合其中一处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
①
②
好处:
15、请发挥你的想象,以第一人称写写长脸司机捐钱前后的心理变化,不少于100字。
16、你觉得小说的题目《你是一盏灯》用得好吗?
如果好,请你说说理由;如果你觉得不好,请你拟写一个更出色的题目。
《清兵卫与葫芦》同步练习2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分)
绰号( ) 谄媚( ) 战战兢兢( ) 薪水( )
2.《差半车麦秸》作者 ,他有代表作长篇小说 ;《清兵卫与葫芦》作者是 (国别)作家 。
(2分)
3.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学籍 原籍 祖籍 书藉 B、点缀 辍学 辍笔 啜泣
C、急噪 干燥 暴躁 戒骄戒躁 D、即便 既然 既将 即使
4.下面一段话正确的语序是 。
(3分)
⑴不同的是办教育比种庄稼复杂得多。
⑵把办教育跟种庄稼相比,有相同也有不同。
⑶种庄稼只要满足庄稼生长的需要就成。
⑷相同的是工作对象都是有生命的,都是自己成长,都有自己成长的规律。
⑸办教育还得给受教育者提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锻炼能力的种种条件。
⑹使之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逐步发展成长,成为合格的建设者。
5.请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可填序号)(2004年贵阳试题)(4分)
备选词语:
①拘谨 ②晦暗 ③滋润 ④笨拙 ⑤酸楚 ⑥终身受益 ⑦心旷神怡 ⑧郑重其事 ⑨振翅高飞 ⑩豁然开朗
“书籍是人类精神的食粮”。
一本好书,可以 你的心田;一篇美文可以让你在失意烦恼时感到 ;即使是一则短小的寓言,也可以让你在迷惘时眼前一亮,心中 。
亲爱的朋友,莫观望,莫等待,赶快 ,飞向书籍的太空尽情遨游吧!
6.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004年哈尔滨试题)(2分)
A、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B、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构思新颖,匠心独运,值得一读。
C、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台独”阴谋得逞;我们要听其言,观其行,对台湾领导人将把两岸关系引向何方拭目以待。
D、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7.结合你的读书经历,选出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
(2分)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 )(2004年哈尔滨试题)
A、赵云 B、关羽 C、张飞 D、马超
第二部分:
(一)
蝈蝈(2004年荆州试题)
窗台上挂起一只拳头大小的竹笼子。
一只翠绿色的蝈蝈在笼子里不安地爬动着,两根又细又长的触须不时从竹笼的小圆孔里伸出来,可怜巴巴地摇晃几下,仿佛在呼唤、祈求着什么。
“怪了,它怎么不肯叫呢?
买的时候还叫得起劲。
真怪了……”一位白发老人凑近蝈蝈笼子看了半天,嘴里在自言自语。
老人的孙子和孙女,两个不满8岁的孩子,也趴在窗台上看新鲜。
“它不肯叫,准是怕生。
”小女孩说。
“把它关在笼子里,它生气呢!
”
小男孩说着,伸出小手去摘蝈蝈笼子。
“小囡家,别瞎说!
”老人把笼子挂到小孙子摘不到的地方,然后又说:
“别着急。
它一定会叫的!
”
整整一天,蝈蝈无声无息。
两个孩子也差点把它忘了。
第二天,老人从菜篮里拿出一只鲜红的尖头红辣椒,撕成细丝塞进小竹笼里说:
“吃了辣椒,它就会叫的。
”他很自信。
两个孩子又来了兴趣,在窗台上看蝈蝈怎样慢慢把一丝丝红辣椒吃进肚子里去。
整个白天,蝈蝈还是没有吱声,只是不再在小笼子里爬上爬下。
夜深人静的时候,蝈蝈突然叫起来,那叫声又清脆又响亮,把屋里所有的人都叫醒了。
“听见么,它叫了,多好听!
”老人很有点得意。
两个孩子睡眠蒙眬,可还是高兴得手舞足蹈,把床板蹬得咚咚直响。
蝈蝈一叫就再也没有停下来,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叫,叫……它不停地用那清脆洪亮的声音向这一家人宣告它的存在。
很快.他们就习以为常了。
蝈蝈的叫声仿佛成了这个家庭的一部分。
蝈蝈的叫声毕竟太响了一点。
在一个闷热得难以入睡的夜里,屋子里终于发出了怨言:
“烦死了,真拿它没办法。
”说话的是孩子的父亲。
“爸爸,蝈蝈为什么不停地叫呢?
”
男孩问了一句,可大人们谁也不回答。
于是两个孩子自问自答了。
“它大概也热得睡不着,所以叫。
”
“不!
它是在哭呢!
关在笼子里多难受,它在哭呢!
”
大人们只是静静地听着两个孩子的议论,只有白发老人,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叹息了一声……
早晨醒来时,听不见蝈蝈的叫声了。
两个孩子趴在窗台上一看,小笼子还挂在那儿,可里面的蝈蝈不见了……
“它咬破了笼子,逃走了。
”老人看着窗外,自言自语他说。
8.速读全文,将自己的理解填写在括号中。
(3分)
本文的主体部分,从蝈蝈的 写到 再写到 ,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9.浏览全文,在横线上填写自己的理解。
(2分)
这篇文章以______________为顺序,以______________为线索来叙说故事、展开情节、表现人物。
10.品读文中第一段,说说你抓住了哪些词语来理解内容、感受情感。
(2分)
11.研读文章内容,写出作者借人物之口说出的最有情感表现力的两句话。
(4分)
①
②
12.赏析文章的结尾,你认为蝈蝈是“逃走”的吗?
说说理由。
(3分)
13.体味这个故事,用简洁的语言点示作者的写作意图。
(3分)
(二)
第三天,土豆变成了小狗
一个多月来,我那4岁的儿子谢恩一直在向我们要一只小狗,但是他的爸爸坚持说:
“不能养狗!
狗会在花园里用爪子刨地,会撵鸭子,会掐死兔予。
不能养狗,坚决不行!
”谢恩每天晚上都会向上帝祈祷要一只小狗,而每天早上,当他看到外面没有小狗的时候,他就十分失望。
那天,我正在削土豆准备做晚餐,他就坐在我脚下的地板上,第1000次问我:
“爸爸为什么不让我有一只小狗?
”
“因为它会惹出许多麻烦;别哭,也许有一天爸爸会改变主意的。
”我安慰他。
“不,他不会改变主意的,我100万年也别想有一只小狗了!
”谢恩嚎啕大哭。
我看着他那脏兮兮的、涕泪交流的小脸,心想:
“我们怎么能够拒绝他这唯一的希望呢?
”于是,我说:
“我有一个办法可以使爸爸改变主意。
”
“真的吗?
”谢恩用手抹了抹眼泪,吸着鼻子问。
我递给他一只土豆。
“拿着这个,你要一直看着它,直到它变成一只小狗。
”我低声说,“你要一直看着它,一刻也不要放松。
你要一直把它带在身边,到第三天,你用一根绳子系住它,拉着它在院子里到处跑,然后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
”
谢恩用双手抓住那只土豆,“妈妈,你如何能使一个土豆变成一只小狗呢?
”他把土豆在他的小手里翻过来倒过去地看。
“嘘!
这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清兵卫与葫芦 语文版 九年级 清兵 葫芦 同步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