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8346693
- 上传时间:2023-07-10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4.38KB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韩非子的老师荀子主张,上天降生百姓不是为了伺候君主的,相反,上天立下君主是为了人民。
这一主张体现了
A.法治思想
B.礼治思想
C.仁政思想
D.民本思想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中“……不是为了伺候君主的”“上天立下君主是为了人民”可知荀子认为君主是为了人民所服务,体现的是以民为本的思想,与“法治思想”,故A项排除,D项正确;“礼治思想”“仁政思想”均在材料中无体现,故BC项排除。
点晴:
紧扣“百姓不是为了伺候君主的”“君主是为了人民”可得出民本思想。
2.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可分为由中国沿海港口至朝鲜、日本的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东南亚诸国的南洋航线和由中国沿海港口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的西洋航线等三大航线。
……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
材料表明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B.制瓷业在唐代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
C.唐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范围较广
D.陆上丝绸之路带动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等三大航线”说明唐朝对外航线多,贸易地区广泛,“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说明贸易范围广泛,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比较中外贸易额问题,因此无法得出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A错误;材料并没有单独说明制瓷业在唐代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B错误;材料主要论述唐朝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故D项错误。
3.明清时期贞节旌表制度发达,使得不能参与科举考试当官的女性,也有了光大门楣的机会。
一些妇女较主动地选择了守寡一途,以使自己在家族家庭中获得较高的地位及财产的继承权。
材料的主旨是
A.理学纲常开始成为束缚女性的枷锁
B.妇女的政治地位出现上下背离状态
C.贞节旌表制度存在一定的社会基础
D.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答案】C
【解析】
贞节旌表制度指由朝廷公开表扬奖励守节不再嫁或拒受污辱而自杀的妇女(即节妇与烈女),以试图达到教化人民的目的的制度,故C项正确。
理学纲常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开始于宋代,排除A;材料中妇女地位的提高是因为贞节旌表制度,排除B;材料涉及的是贞节旌表制度,和君主专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
4.宋代士人洪迈《容斋随笔》记载:
“民俗火葬,自释氏火化之说起,于是死而焚尸者,所在皆然”。
顾炎武《日知录》也记述:
‘火葬之俗盛行于江南,自宋时己有之”,这表明
A.火葬这一习俗始于宋代
B.儒家孝义之说日渐式徽
C.士人阶层倡导移风易俗
D.佛教的影响进一步深入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佛教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中宋代学者洪迈认为火葬的民俗开始于佛教火化,并逐渐形成了社会风气;后世的顾炎武指出火葬的习俗在江南地区盛行,在宋代已经出现。
上述说法反映了佛教的影响在中国社会进一步深入,故选D选项。
依据材料信息,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佛教的火化形式随之推动了民间火葬习俗的出现,故A选项错误;B、C选项所述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
5.史载:
“同治以来,上海花商收买花衣,于是轧花场地遍地皆是。
始用小轧车,妇女手摇足踏,日可出衣十数斤。
光绪中,洋轧车出,日可得衣数百斤,小轧车天然淘汰矣。
”轧车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A.中国已经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
B.光绪年间近代工业体系基本建立
C.传统手工业受科技革命的冲击较大
D.轧花技术进步导致传统工业消失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光绪中,洋轧车出,日可得衣数百斤,小轧车天然淘汰矣”可知,光绪时期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方式被淘汰,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并且美、德等国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传统的生产方式受到了科技革命的影响,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故排除。
6.1934年,国民政府在广西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显示,22县48村270个农户中使用耕地3.3公顷以上的只有24户,占总数的0.9%。
这一社会现象反映出当时广西地区
A.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
B.个体经济形式受到压制
C.传统耕作方式较为普退
D.土地兼并现象得到了遏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农户中使用耕地3.3公顷以上的农户仅占总数的0.9%”可见拥有面积较小耕地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占绝大多数的比例,即传统耕作方式较为普遍,C正确;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广西不是农村革命根据地集中的地区,故A错误;材料无法说明个体经济受到压制,B错误;材料中土地兼并现象并没有得到遏制,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民国时期农村的土地经营状况.解答的关键是从“1934年”“占总数的0.9%”切入,结合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进行思考。
7.1956年,一汽总装线装配出第-辆卡车,毛泽东给新车起了个名字叫“解放”;1958年,根据中国的民族特色改制成了一辆高级轿车,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吴德给轿车命名为“红旗”,毛泽东欣然题字。
这反映了
A.社会建设急于求成倾向
B.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
C.工业化的基础得以巩固
D.计划经济下的政治色彩
【答案】D
【解析】
【详解】“解放”“红旗”体现出政治色彩,1956年中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故D正确;社会建设急于求成倾向是1958年,排除A;材料并不能说明优先发展重工业,B错误;材料也没有直接说明工业化的基础得以巩固,C错误。
8.就1970年的第25届联大,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
“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
”材料旨在反映
A.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发生分化
B.新中国国际影响力日渐凸显
C.一直以来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D.发展中国家坚决支持新中国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无可挽回地瓦解了”就可以看出这是指的关于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投票美国再也不能操纵联合国。
A、C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综合国力增强有关,故B正确;D项与材料无关。
9.“公元12世纪始,罗马法又为时人所发掘、整理和研究,再现昔日的辉煌,始称‘罗马法复兴’。
由于特殊的历史需要,罗马法覆而不灭。
”材料中导致罗马法复兴的“特殊的历史需要”主要指的是
A.罗马帝国的文化的历史影响
B.罗马法中的万民法维系了罗马的统治
C.调整商品经济下的纠纷和矛盾
D.罗马法中的陪审团制度为近代西方沿用
【答案】C
【解析】
联系所学,伴随着罗马国家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矛盾重重,在此背景之下罗马法不断完善和发展而出现昔日辉煌,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D与材料无关,排除。
【名师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律,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知识的能力。
“特殊的历史需要”指罗马法发展的原因,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
10.《十二铜表法》中规定: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而在曹魏时的《新律》中则首次入律了所谓“八议”(亲,故,贤,能,功,贵,勤,宾),是指法律规定的以上八种人犯罪,—般司法机关无权审判,必須奏请皇帝裁决,由皇帝根供其身份及具体情况减免刑罚的制度。
《十二铜表法》与《新律》的最大区别在于
A.是否注重君主权力
B.是否重视纲常伦理
C.是否注重公平公正
D.是否保护个人利益
【答案】C
【解析】
由“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可以看出《十二铜表法》是注重公平公正的;而“法律规定的以上八种人犯罪,—般司法机关无权审判,必須奏请皇帝裁决,由皇帝根供其身份及具体情况减免刑罚的制度”是使封建贵族官僚的司法特权得到公开的、明确的、严格的保护,所以本题答案选C项;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没有体现君主的权力;B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没有体现纲常伦理;D项错误,与“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不符。
【名师点睛】本题是比较型选择题,解题关键是正确解读“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律规定的以上八种人犯罪,—般司法机关无权审判,必須奏请皇帝裁决”信息,然后比较分析做出选择。
11.恩格斯曾定义:
“小农是指小块土地的所有者或租佃者尤其是所有者,这块土地即不大于他以自己全家的力量通常所能耕种的限度,也不小于足以养家糊口的限度。
”马克思也曾说:
“这是一个只能用统计来判断的问题,就我们研究的目的来说,对此也没有必要进行详细的探讨。
”在此表明马、恩特别强调“小农”这一概念
A.土地性质的确定性B.土地数量的规定性
C.分散性与封闭性D.质与量的有机统一
【答案】D
【解析】
由“尤其是所有者,这块土地即不大于他以自己全家的力量通常所能耕种的限度”强调的是小农经济的规模,亦或是强调小农的“量”;由“也不小于足以养家糊口的限度”强调的是小农经济的“质”,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不选,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小农经济的土地性质;B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没有认识到小农经济的“质”;C项不选,题干中没有体现小农经济的分散和封闭的特点。
12.有学者认为:
“二战后,英美实行混合市场经济,法国实行计划指导型市场经济,徳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日本实行统制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中国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印度本为资本主义国家却长期标榜为社会主义国家。
”上述材料表明
A.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按照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模式来运行
B.宏现调控与市场体制相结合模式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共识
C.经济全球化下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已无差别
D.罗斯福新政成功表明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有利于各类国家发展
【答案】B
【解析】
A项错误,题干中涉及到的国家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而且社会主义国家并不是按照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模式来运行;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混合市场经济、计划指导型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统制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有个显著的共同点,那就是都不再是单纯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中都夹杂着政府的宏观调控,所以C是正确答案。
,所以本题答案选B项;C项说法错误,经济全球化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还是存在差别的;D项不选,题干中没有提及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要正确解读“二战后,英美实行混合市场经济,法国实行计划指导型市场经济,徳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日本实行统制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中国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印度本为资本主义国家却长期标榜为社会主义国家”,混合市场经济、计划指导型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统制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有个显著的共同点,那就是都不再是单纯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中都夹杂着政府的宏观调控,然后选择答案。
13.人口流动时人类历史发展中重要的历史现象,人口问题是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问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至元朝我国西部地区(含川陕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单位:
%)
——《中国古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孙中山1924年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所作的演讲中指出:
‘中国人时常自夸,说我们人口多,不容易被人消灭,……殊不知百年之后,美国人口可加到十万万,多过我们人口两倍半。
如果美国来征服中国,那么百年之后,十个美国人中只参杂四个中国人,中国人便要被美国人所同化。
……百年前有一个英国学者,叫做马尔赛(萨)斯,他因为忧世界上的人口太多,供给的物产有限,主张减少人口。
中国现在的新青年,也有被马尔赛(萨)斯学说所染。
”孙中山的这种人口思想的影响极为深远
——摘编自《孙中山人口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西部地区人口分布的变化,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马尔萨斯人口学说的基本态度极其理由,并对其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答案】
(1)变化:
①西汉至盛唐,西部地区人口比例不断提高:
②唐朝后期至元朝,西部地区人口比例急剧下降。
影响:
①推动江南经济发展,南方成为中国经济重心:
②农耕文明范围扩大。
(2)态度:
否定(批判)
理由:
中国增加人口,避免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
评价:
积极:
孙中山的观点基于抵御列强侵略、挽救民族危机的社会现实,体现了孙中山对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忧虑:
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
局限:
未认识到民族的延续强盛依靠综合国力,并非建立在人口数量增加者单一标准上。
(或未能科学、辩证认识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经济繁荣发展,政策因素引导,生活条件提高,医疗条件改善,繁衍生息的观念影响等
【解析】
【详解】
(1)变化:
依据材料一折线图从西汉至盛唐以及唐朝后期至元朝人口回答;影响:
依据所学可知推动江南经济发展,南方成为中国经济重心以及农耕文明范围扩大。
(2)态度:
依据材料二“也有被马尔赛(萨)斯学说所染”可知否定;理由:
依据材料二“如果美国来征服中国,那么百年之后,十个美国人中只参杂四个中国人,中国人便要被美国人所同化”可知答案。
评价:
依据材料和所学从积极和局限性回答。
(3)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从经济繁荣、政策因素、生活条件以及医疗条件和生育观念影响等角度回答。
14.阅读材料:
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和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和预期目的的。
但是,不管这个差别对历史研究,尤其是对各个时代和各个事变的历史研究如何严重,它丝毫不能改变一个事实:
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或者这种结果起初似乎还和预期的目的相符合,而到了最后却完全不是预期的结果。
这样,历史事件似乎总的来说同样是由偶然性来支配着的。
但是表面性是偶然性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解读材料,围绕“行动的目的与结果”自拟一个论题,运用近现代史知识进行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信息1行动的目的与结果相背离:
洋务运动:
目的是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结果未挽救统治危机,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辛亥革命:
目的是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挽救民族危机,结果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其他如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等)
信息2行动的目的与结果一致:
罗斯福新政,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1787年宪法等
(逻辑推理严密,史实准确,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此为开放性试题,答题基本上要求具备四要素:
论题、论据、论证、结论。
鼓励考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选取典型的事例,运用严密的逻辑分析来阐述和证明论题,让考生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有利于开拓考生思维,培养创新品质,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目标与人才选拔考试的要求。
针对本题可以得出两个信息:
行动的目的与结果相背离和行动的目的与结果一致,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举例论证即可。
1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价格体制,农产品、矿产品、原材料等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农民收入低下,企业亏损严严重。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果断决策,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拉开了价格改革的序幕。
1979年到1984年,政府多次提高粮食、油料等农副产品收购价格。
1985年开始,除政府合同定购的少数品种外,其他农副产品价格随行就市,长达30余年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宣告结束;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并存的“双轨制”,允许企业对完成计划后的超产部分自主定价。
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逐渐取消,实行政府指导价。
1998年起全国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随后与之相配套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禁止价格欺诈行为规定》等一些法规、制度也陆续出台。
——摘编自李林茂、李愈茂《价格改革回顾与瞻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价格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78年以来价格改革的意义。
【答案】
(1)特点:
以农产品价格改革为开端;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坚持市场化的取向:
建立了较完整的价格法律体系。
(2)意义:
改变了不合理的计划价格体制,促进了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收入和企业效益;推动了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
(1)从材料“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拉开了价格改革的序幕”“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逐渐取消,实行政府指导价”“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随后与之相配套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禁止价格欺诈行为规定》等一些法规、制度也陆续出台”中可以概括出1978年以来价格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我国实行计划价格体制,农产品、矿产品、原材料等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农民收入低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改革计划价格体系,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增加收入等方面来分析得出。
1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在1644年时,英国诗人弥尔顿就提出了“出版自由”的主张,此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各种角度深入这个话题,使得英国从政府到民众都有了言论自由的观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越来越多的国家注意到大众媒体在战争中产生的巨大效用,战争结束后收音机日益成为人们获取各方面信息的主要来源。
从1941年到二战结束,英国在其对外广播电台中使用的各国语言高达46种。
在战争后期,英国大众传媒通过收音机对新的黎明以及“一个更加美好的荚国”的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强调贏得了公民的广泛支持,公民一致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英国政府所制定的审查制度也顺理成章地得到潜移默化的强化
——摘编自孟杨《二战时期英德两国新闻传播的议程设置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二战时期英国新闻传播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期间英国新闻宣传的特点及其影响。
【答案】
(1)原因:
英国有言论自由的历史传统;一战中大众媒体所发挥的作用引起了英国的高度重视;二战中,英国政府重视传媒的宣传作用。
(2)特点:
对外宣传具有广泛性;服务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注重对民众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政府强化监管。
影响:
有利于为英国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同情;有利于增强英国民众的凝聚力;强化了政府制定的审查制度。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出版自由……都有了言论自由的观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注意到大众媒体在战争中产生的巨大效用……在战争后期……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强调贏得了公民的广泛支持”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言论自由传统、一战中大众媒体的作用、二战中,英国政府重视传媒等方面指出二战时期英国新闻传播发展的原因。
(2)本题根据材料“对外广播电台中使用的各国语言高达46种”、“审查制度也顺理成章地得到潜移默化的强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对外宣传广泛性、服务于反法西斯战争、爱国主义宣传、政府强化监管等方面分析二战期间英国新闻宣传的特点。
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增强民众的凝聚力、强化政府审查制度等方面分析其影响。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华盛顿会议实际是美国在将近10月底建议召开的……我很高兴收到了中国外交总长颜惠庆的私人电报,是由清华大学校长周诒春博士签署的,他是外长和我的挚友。
电文说颜博士想委派我为出席华盛顿会议的中国全权代表,问我是否愿意担任。
第二全权代表的职务由施肇基先生担任,因为他是当时驻华盛顿公使。
我立即明白了这次电询的目的,因为我想到了我们在巴黎的尴尬处境。
我毫不迟疑地回电,表明若需要我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拟议的会议,我将乐于从命。
颜博士大可不必为席位的主次耽心,我指出施肇基博士不但是驻华盛顿公使,他从事外交事业的资历也比我老。
结果外交部正式来电邀请我做中国代表团成员。
总统的命令系在会议召开后公布,任命施肇基博士为首席代表,我名列第二,王宠惠博士位居第三。
这项使命对中国至关紧要,虽然我对于中美两国在华盛顿以及在北京的讨论几乎一无所知,能奉命承担这一使命,还是很高兴的
——《顾维钧回忆录》
(1)根据材料,分析顾维钧乐意代表中国参加华盛顿会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作为外交家的顾维钧所具有的高贵品质。
【答案】
(1)雪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之耻;尽力为中国挽回权益。
(2)非常愉快地接受邀请,体现了其民族利益至上的爱国主义品质;不计较个人排名,体现了其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大局意识;在艰难的环境中毅然承担重任,体现了其为国家利益而英勇斗争的抗争精神。
【解析】
(1)原因:
依据材料“因为我想到了我们在巴黎的尴尬处境”、“这项使命对中国至关紧要”可以得出雪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之耻;尽力为中国挽回权益。
(2)高贵品质:
依据材料“我毫不迟疑地回电,表明若需要我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拟议的会议,我将乐于从命”、“颜博士大可不必为席位的主次耽心”、“这项使命对中国至关紧要,虽然我对于中美两国在华盛顿以及在北京的讨论几乎一无所知,能奉命承担这一使命,还是很高兴的”可以得出顾维钧所具有的高贵品质有:
非常愉快地接受邀请,体现了其民族利益至上的爱国主义品质;不计较个人排名,体现了其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大局意识;在艰难的环境中毅然承担重任,体现了其为国家利益而英勇斗争的抗争精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宜宾市 第四 中学 届高三二诊 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