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自己提问树立与增强课程意识闸北区与名师共同走进新课.docx
- 文档编号:28345911
- 上传时间:2023-07-10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74.18KB
向自己提问树立与增强课程意识闸北区与名师共同走进新课.docx
《向自己提问树立与增强课程意识闸北区与名师共同走进新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向自己提问树立与增强课程意识闸北区与名师共同走进新课.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向自己提问树立与增强课程意识闸北区与名师共同走进新课
向自己提问,树立与增强课程意识――闸北区“与名师共同走进新课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
我是安庆幼儿园的张磊。
02年我被评为“闸北区幼教学科名师”。
作为一名工作在幼教工作第一线的青年教师,我感到自己是幸运的。
名师称号不仅意味着荣誉,也代表着期望和压力。
二期课改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深知,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挑战自我,勇敢地走在课改的风口浪尖,才能跟随课改步伐。
在教育局领导的关心下,在教研室老师的指导下,在幼儿园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我投身于上海市二期课改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实践,让自己逐步向一名更加成熟与理性的教师发展。
经过了“二期课程”的实践锤炼,我深深体会到,逐步树立与增强课程意识已经成为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课程意识包括理解课程理念、熟悉教材结构与内容、自主制定各类计划,科学设计一日各个环节、善于整合各类课程内容等。
而成为有课程意识的教师,首先要成为一名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教师。
回顾我在二期课改中的成长过程,我发现,自己的摸索总是与“问题”相伴随的。
我敢于正视问题,不断地把问题提给自己,这,是一个思考伴随实践的过程。
“问题”和“提问”是伴随我体验二期课改理念与实践的基本线索,它们见证和帮助了我逐步树立与增强自身的课程意识。
在这里,根据我作为一名教师的工作实际,将我的“问题”按照课程实施的时间段分成三类,一、为主题实施搭建框架阶段、二、细化与实施课程具体活动的过程阶段、三、主题完成后的回顾反思阶段,现在我就将其中的做法和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为主题实施搭建框架阶段 1、主题对孩子的价值是什么?
每一个主题都有各自的侧重点,对于孩子来说就有不同的价值,套用一句俗语“好的不一定适合,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主题的价值也是这样。
我的做法是:
找和理找:
就是把主题中可能涉及到的孩子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有用的价值都找出来,越全面越好。
理:
就是从找出的众多价值中理出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班级实际的有效价值,“推动”幼儿发展。
比如说“我们的身体”就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主题之一,它的价值是可以“认识身体主要部分的外部特征,体验它们的作用;运用测量及比较的方法,体验自己在长大,并为自己长大而高兴”,除此之外,我发现,试着保护自己的身体和营养健康的饮食习惯也是对孩子们有益的价值,而且可以自然地转入到下一个主题“好吃的食物”。
理出这些有效价值之后,我就要考虑接下去的问题了。
2、孩子对主题已有的经验是什么?
要了解这个问题,我的做法通常是:
试探性的询问:
试探性的询问孩子与主题相关的问题,了解孩子对这个话题的知道程度和参与热情。
趣味性的开始:
选择几个孩子们可能会感兴趣的活动和话题作为主题的开始,调动起孩子的参与热情,充分掌握孩子的兴趣指向,事先估计他们清楚什么,需要了解哪些,为下一步思考主题的价值作铺垫。
3、结合教材与孩子的实际,我可以预设的主题络是怎样的?
主体络预设的过程就是规划主题价值如何实现。
体现对教育内容和方式的选择。
对应、整合和扩展是我在思考主题络结构中较常用的做法。
1)对应,就是将教材中的现有活动与理出的主题价值相对应,选取适合的,除掉不适合的。
2)整合,是将生活、游戏、运动以及我园的园本课程、数学和英语的特色等众多活动内容,整合进主题中,充分考虑到综合教育作用以及不同活动之间的互动与渗透,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
3)扩展,预先估计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感兴趣的话题等一些与主题价值有关的内容补充进络中。
与选择内容同时思考的还有教学方式,“我用什么方式实现和接近主题价值?
”。
1)集体教学和个别学习联动集体教学和个别学习两种方式都可以为实现主题价值服务,主题中整合进的各项活动内容,生活、游戏、运动以及我园的园本课程、数学特色都可以这两种方式来进行。
2)达成预设与接纳生成同时兼顾。
我用自己作为教师的理性来预设达成孩子基本经验的主题结构与内容,但也总为自己和孩子在实施课程中不可预知的可能性保留一些空间。
因此,我习惯以“问题”来设计每个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并不断锻炼自己根据孩子的实际来现场判断课程走向的能力。
3)园内课程与园外辅助有效搭配我认为,孩子的活动要重在过程和体验,我非常愿意组织和引导孩子们走出幼儿园,走进大社会、走向大自然,诸如,春、秋游;亲子活动或者是某些专项活动等往往能整合多项内容,活动之前,我总是对活动进行框架与布置,让孩子们带着思考、有准备的参加,有收获的归来。
举例“在秋天里”4、主题实施过程中家长可以做什么?
家园互动,家园共育在二期课改中被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的确,有了家长的理解与配合,课程开展可以事半功倍。
我在发动家长参与课程中坚持“提前”和“合理”原则。
1)提前告知家长:
让家长有时间准备2)合理的配合:
这些信息是家长都力所能及的,没有很大的难度,操作性强。
比如主题“我爱我家”我会对家长这样说:
请你和家长一起看看宝宝刚出生时候的录像和照片,念念和说说宝宝出生日记,讲讲自己当时的感受。
通过这样操作性很强的提示让家长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
二、细化与实施课程具体活动的过程阶段,我通常向自己提5个问题。
1、活动的目标指向明确么?
平衡么?
举例:
蛋宝宝1)通过照看鸡蛋一天的活动,体验做父母的各种感受。
2)尝试用语言、图示等方式对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以及采用的解决方法进行表述。
2、活动内容贴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吗?
有趣吗?
今天的活动是一个体验活动,活动内容的选择非常吸引孩子。
大班孩子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具有喜欢模仿成人,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乐于迎接挑战等年龄特点;加上我们班又是情感比较丰富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于是结合年龄特点和班级特色我设计了让孩子们做一天“父母”的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看似简单的过程中体味困难与辛苦,并了解树立责任感的重要性。
3、与活动内容相配套的环境和材料准备有哪些?
除了活动中需要的材料之外,我们教师常常忽视通过环境创设来营造活动气氛。
其实,照片、图片、孩子的作品、相关内容的墙面布置都可以为活动增色不少。
活动环节设置合理吗?
活动环节层层递进么?
如何满足不同层次的孩子需要?
层层递进:
看录像回忆——描述和讨论发生的各种问题——表达内心的感受满足不同孩子需要:
首先,观察孩子是了解孩子年龄特点的前提,只有仔细观察孩子才能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帮助。
其次通过观察,我基本将班级的孩子分成三类,能力强、能力一般、能力相对较弱的,在每次活动时总是根据每种孩子的特点细化活动要求。
以“乐于表达”这一个目标,我就有不同的设计:
1)能力较弱的孩子能重复其他孩子的话,并乐于说说自己当时的行为。
2)能力一般的孩子能清楚的复述录像中孩子的行为和当时自己的行为。
3)能力强的孩子能表述行为背后的想法,适当总结,进行语言示范,如:
录像——午睡,有了蛋宝宝就睡不好,因为总是担心蛋宝宝会有事等。
4、活动最后的延伸部分是怎样的?
这个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关系,怎样向另一个活动过渡?
延伸部分通常可以是:
活动的补充、活动的递进、或者向另一个活动的过渡举例“蛋宝宝”请孩子把这个活动的感受与家长分享,加深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情感,也可以和家长共同照顾或者抚养一个小动物培养责任感和关心照顾他人的能力。
将孩子活动录像在区角活动时对有兴趣的孩子播放,将孩子的作品张贴出来便于孩子相互分享与交流。
家长的感想或者饲养小动物的方法 三、主题完成后的回顾反思阶段 1、主题中活动的预设是否有效?
每一次的课程设计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它总是我和孩子的互动中成长和变化的。
我常思考:
每一项活动是否都有价值?
主题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存在无意义重复和偏、漏么?
将多余的活动从主体络中删除,保留成功的活动,力求用较少的活动实现更多的价值。
2、活动后孩子是否有所获得?
我看到了班级孩子整体和每一个个体的表现和成长了么?
我常常回顾,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孩子们整体在哪些方面有所提高,哪些方面还待加强?
我是否能回忆出每个孩子在这个阶段中的某些具体表现,特别是对那些能力一般的孩子的有没有更多的认识?
他们是不是有机会在所有孩子面前获得过老师的肯定,有过积极的体验?
例如通过活动和观察我常发现:
内向的孩子在情感上往往更细腻和敏感;安静的孩子则做事仔细,认真;性格稳中的孩子有时会语出惊人。
我会将孩子个别的成长或者闪光点记录在成长手册中;然后与家长沟通孩子不同的特长和兴趣爱好;通过表扬和赞美孩子的长处来鼓励孩子克服和改进身上的不足,已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二期课改”是一个放大的空间,让我们在理解“以幼儿发展为本”基本理念的基础上,与孩子一同来搭建他们成长的阶梯。
教师的课程意识是监控我们教学探索的有效工具。
伴随着思考和实践的一系列“问题”,就是课程意识萌芽和形成的过程。
我想,我的思考和积累就象一个不断放大的圆。
思考越多,圆越大,圆周就越大,接触到的空白就越多。
我愿意和我的同伴、我的孩子一起去面对和探索更多的未知。
真诚地希望得到大家批评和指正。
谢谢大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己 提问 树立 增强 课程 意识 闸北区 名师 共同 走进 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