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三章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834474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146.09KB
九上第三章教案.docx
《九上第三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上第三章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上第三章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教案25个
课题
3.1能量的相互转化
课型
课时
第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知领域:
理解能量的相互转化具有普遍意义。
2、技能领域:
知道消耗能量、利用能量或获得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的过程。
3、情感领域:
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形式的转化。
重点
自然界能量转化的普遍意义
难点
自然界能量转化的普遍意义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
酒精灯、滤纸、细绳、氢氧化钠固体、硝酸铵晶体、烧杯、玻璃棒
板书设计
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
一、能的形式
机械能,太阳能,热能,电能,声能等。
二、能的转化
“消耗能量”、“利用能量”、“获得能量”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视频演示(雪崩),让学生感受雪崩的威力和危害,同时思考能是如何转化的?
——势能转化为动能。
(二)新课教学
1、讨论:
(1)人造卫星在太空中工作所需的电能来自哪里?
太阳能(光能)――化学能――电能
(2)间歇泉能从断地向外面喷泉,能量从哪里来?
热能――机械能
(3)青蛙一跃去捕食害虫,如何获得能量?
这些能量从哪里来?
化学能――机械能
2、演示:
制作小风车
思考这个现象中能量形式发生的转化?
小结:
(1)自然界中各种形式的能量不能孤立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会发生相互转化,能量也会在不同的物体间相互转移。
(2)能量转化是个普遍现象,自然界中物质运动形式的变化总伴随着能量的相互转化。
练习:
(1)结合课本83-84页的图片,说说能量形式发生如何的转化。
(2)还能举出其它有关能量转化的例子吗?
3、演示:
氢氧化钠、硝酸铵的溶解实验。
思考能的转化。
(三)布置作业
1、课本P85练习1、2题。
2、作业本第1节。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教案26个
课题
3.2能量转化的量度
课型
新课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知领域:
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理解能的转化跟做功的关系。
知道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
2、技能领域:
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3、情感领域:
通过功的计算,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
功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能量转化的量度:
功
难点
功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能量转化的量度:
功
教学方法
交互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
教学准备
幻灯
板书设计
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度
一、功
1、什么是功?
2、做功的两个因素
二、功的计算
1、公式:
功=力×距离 W=Fs
2、单位:
焦(J)或 牛·米(N·m)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以举重、马拉车为例,说明能量的相互转化。
并引出能量转化的量度——功。
(二)新课教学
1、功
读图并思考:
从力和运动角度分析,举重运动员向上举起杠铃和马向前拉车两种情景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杠铃和马车都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都发生了移动。
功: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该物体做了功。
注:
(1)要搞清楚是什么物体用力,什么物体受力,在力的方向上产生了什么效果。
(2)要注意做功与“做工”和“工作”的区别。
(3)功必须具备两个要素(力和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讨论:
塔式起重机下挂着重物,当重物处于①静止不动、②匀速向上运动、③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三种不同情况时,钢索的拉力是否都对它做了功?
——静止不动和水平方向运动都没对重物做功;匀速向上运动对物体做了功。
强调功所需具备的两个要素。
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⑴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距离;
⑵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
⑶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同时也运动了一段路程,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
2、功的计算
公式:
功=力×距离 (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W=Fs
单位:
焦(J)或 牛·米(N·m)
计算时需注意的问题:
(1)分清是哪个力对物体做的功,计算功时的F就是这个力
(2)公式中的“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3)功的单位:
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
例1:
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30米秒的速度匀速行驶,受到的阻力是2000牛,这辆汽车在1分钟做的功是多少?
例2:
某大厦楼高50米,完成此建筑物需要浇制钢筋混凝土1×104米3,还需用其他建筑材料共约2×104米3,假设混凝土的密度为2.5×103千克米3,其他建筑材料的平均密度为1.5×103千克米3,取g=10牛千克。
⑴此大厦的自重为多大?
⑵勘测表明,该大厦的地基所承受的压强不得超过1.2×106Pa,若房基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103米2,此大厦的最大载重量为多大?
⑶若要从地面向楼顶提供自来水,加压设备至少需给水施加多大压强?
若每天要把100米3的水从地面送到楼顶上,每天至少应对水做多少功?
小结:
以举重和马拉车为例,说明功和能的关系。
做功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力对物体做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
所以可以用功来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能量单位与功的单位一样,也是焦耳。
(三)布置作业
1、课本P77练习第1、2、3题。
2、作业本第二节第一部分。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教案27个
课题
3.2能量转化的量度
课型
新课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知领域:
知道功率的概念,知道用功率来描述做功的快慢,知道功率的单位。
2、技能领域:
初步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3、情感领域:
通过功率的计算,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
能量转化的量度:
功率
难点
能量转化的量度:
功率
教学方法
交互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
教学准备
幻灯
板书设计
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度
三、功率――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1、反映该物体做功的快慢。
2、计算公式:
功率=功时间 P=Wt
3、单位:
瓦特(W)OR 焦秒 (Js)OR 牛·米秒(N·ms)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展示两张图片作对比,说明人类生产力的进步,同时也提出两者做功的快慢。
(二)新课教学
1、功率――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反映该物体做功的快慢。
计算公式:
功率=功时间 P=Wt
单位:
瓦特(W)OR 焦秒 (Js)OR 牛·米秒(N·ms)
说明:
物理量的单位可以通过推导的公式来获得
介绍:
(1)功率是机器的主要指标之一,介绍功率对生产的意义
(2)介绍人和部分交通工具的功率值
2、例题解析
例1:
有两台功率大小不同的起重机,已知它们的功率之比是1:
3,若让它们完成相同的功,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若它们的工作时间相同,则完成的功之比是。
例2:
高出水面30米处有一个容积是50米3的水箱,要用一台离心式水泵抽水给水箱,1小时即可能把水箱充满。
这台水泵的功率至少是多少kW?
(g=10牛千克)
(三)布置作业
1、课本P77练习第4题。
2、作业本第二节第二部分。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教案28个
课题
3.3认识简单机械
课型
新课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知领域:
了解杠杆的历史及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能找出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
2、技能领域:
通过学习杠杆,培养学习下确画力臂的能力。
3、情感领域:
增强学习爱国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
重点
杠杆
难点
杠杆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板书设计
第5节认识简单机械
一、杠杆的初步认识
在力的作用下会转动;在转动时,杠杆有一个点是不动。
二、人体中的杠杆
三、杠杆的历史及发展过程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介绍阿基米德和他的那句名言(屏幕上出现阿基米德的想要撬动地球的画面,并播放他的原话)。
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根神奇的杆子吧……
(二)新课教学
1、杠杆的初步认识
创设情景:
屏显猿人想要移动石块的图片
质疑:
猿人想要把大石块移动,用硬杆捅石块捅不动,谁能想法帮帮它?
观察:
学生是否能想到在硬杆下垫一块小石头的方法,教师视具体情况作适当提示:
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杠杆。
――播放利用撬棍撬石头的动态视频画面。
演示:
请同学上台操作利用羊角锤拔钉子和用开瓶器开瓶。
并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同学在操作时的动作以及羊角锤、开瓶器的运动特点。
小结:
师生共同得出杠杆的基本特征:
(1)在力的作用下会转动;
(2)在转动时,杠杆有一个点是不动。
一根硬棒能够在力的作用下围绕着一个固定点转动,这样的硬棒称为杠杆。
同时教师指出实际的杠杆往往是硬棒的变形,并不都是一根直直的硬杆。
演示:
通过师生共同从撬苹果的实验,以及播放动态视频画面,分析得出杠杆的要素:
支点、动力、阻力。
讨论:
在生活和生产中,举出其他杠杆的实例,并找出它们的支点、动力和阻力。
(学生活动)
小结:
教师再结合撬棍来分析得出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强调“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即垂线段的长度。
——从羊角锤、开瓶器、撬棍等实物中引导学生抓住“点-线-距离”等本质,略去表面的差别。
得出杠杆的模型。
演示:
教师以用硬棒撬动石头为例,在黑板上进行有关杠杆几要素的作图。
练习:
见作业本的练习6,学生完成并选择部分在黑板上完成。
2、人体中的杠杆
过渡:
其实在人体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杠杆在起作用。
拿起一件东西,弯一下腰,甚至翘一下脚尖都是人体的杠杆在起作用。
下面让我们来观察:
视频:
播放一段韵律操的动态视频画面,并请同学寻找其中的人体杠杆。
分析:
对课本图片中的手臂、脚部和头部进行有关杠杆的分析。
3、杠杆的历史及发展过程
介绍:
古代历史上使用的各类杠杆:
舂、桔槔,并播放舂和桔槔的视频片段
介绍:
在建造大型的建筑工程时,也很广泛地运用了杠杆,譬如中国的长城、古埃及的金字塔[屏显图片]古代建筑大型工程时的劳动场景,并请学生找出其中所使用的杠杆。
而到了现代,杠杆的使用已变得越来越广泛,深入到了生产和生活的各个角落……
视频:
在优美背景音乐下,屏幕上依次出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杠杆图片
从猿人→古埃及的金字塔→长沙出土的战国时期的天平→中国的长城→现代建筑工地上的机械手臂……
(三)布置作业
1、课本P89练习第1题。
2、作业本第3节第一部分。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教案29个
课题
3.3认识简单机械
课型
实验
课时
第2课时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教案30个
课题
3.3认识简单机械
课型
新课
课时
第3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知领域:
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2、技能领域:
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杠杆,了解滑轮组及其工作原理。
3、情感领域:
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科学规律的兴趣、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重点
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难点
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
演示法
教学准备
幻灯,滑轮
板书设计
第3节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