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解题方法新突破.docx
- 文档编号:28342477
- 上传时间:2023-07-10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851.74KB
高考地理解题方法新突破.docx
《高考地理解题方法新突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解题方法新突破.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解题方法新突破
2013年高考地理解题方法新突破
一、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选择题的解题步骤及技巧
1.认真审读题意,细读试题的题干和选项全面分析并充分挖掘题干提供的显性条件和隐性条件,找出“关键词”和“限定词”,排除干扰信息,明确要选择的内容、方式、要求。
特别要注意题干中容易使人迷惑而导致出错的关键字眼,如“不正确”“上、下”“高、低”“大、小”等。
题干给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明示条件:
题干给出的明确、具体的条件。
(2)暗示条件:
题干给出的隐藏在材料或图表中的条件,有一定的隐蔽性。
(3)限制条件(或特定条件);题干给出的数量词、方位词、特定名词等。
(4)多重条件:
题干要求选项要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
(5)多余条件:
题干虚设的个别条件,对解题不起任何作用,反而增加迷惑性。
2.回忆联想,比较筛选解题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和吻合度,联想与本题有关的地理名词、概念、原理,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因果联系,找出主导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排除“非正确选项”,最后选出正确答案。
选择题的选项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则多为错误选项:
(1)前后矛盾,如“海洋能量密度低、转换率大”。
(2)误为因果,如“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3)表述绝对化,选项中有“都”“一定”“全部”“必然”“肯定”等表述绝对化的词语,如“热带雨林气候都分布在赤道附近”“日界线就是180°经线”。
(4)概念不清或表述不完整,如“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5)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
选择题提供的有些选项反映的内容或知识与题干的要求之间无内在联系,则这些选项可以排除。
所以,解题时需要仔细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和吻合度,最后选出正确答案。
3.看清编码、准确选择在填涂答案题时,注意上下题及A、B、C、D的位置不要错位,如果有双选题,注意单选和双选不要混淆,尤其是双选题不要漏选和多选。
选择题常用解题方法
1.直选法
直选法比较适合难度较小的题目,其考查的内容大多是地理概念、成因、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等方面的知识。
这一类题目共同的特点是题干与选项之间的知识环节较少,可以通过认真阅读题干中的关键词语、关键数字等,找出“限定词”,明确选择的方式、内容与范围,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进行知识重现和比较分析,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例1】(湖北省宜昌市201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读“某类工业的区位因素影响力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Ⅰ、Ⅱ、Ⅲ时期,影响该类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原料—交通—燃料B.交通—燃料—市场
C.燃料—原料—市场D.原料—燃料—市场
(2)该工业最有可能是()
A.制糖工业B.普通服装C.钢铁工业D.精密仪表工业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Ⅰ时期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原料,Ⅱ时期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燃料,Ⅲ时期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市场。
第
(2)题,区位条件变化符合上述变化的是钢铁工业。
制糖工业属于原料指向型,精密仪表工业属于技术指向型,普通服装属于劳动力指向型。
【答案】:
(1)D
(2)C
2.排除法
排除法是考试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解题方法。
一般有两种情况:
(1)排错法即按照题目要求排除错误的选项,这里的“错”是指表述错误的选项,或是指与题干意思不符合的选项,即选项本身表达的观点没有错误,而在题干设定的情境下不符合题干意思。
(2)排异法即按照题干要求排除说法正确的选项,这里的“正确”是指说法正确的选项,这主要是针对要求选出说法错误、不准确或不符合事实的一项的选择题。
要做好这类试题首先要仔细审题,在这类试题中,说法正确的选项反倒是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是“错误”的选项。
当然,运用这种方法是否成功,主要还取决于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鉴别、评价能力,如果对知识理解得不透彻,思维过程未能由浅入深,也就难以运用这种方法推导出正确的结论。
【例2】(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污染排放强度=污染排放量/工业总产值,下列污染排放强度大小排序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废气污染排放强度火电工业>电子通讯设备>啤酒酿造
B.城市污染排放强度上海>太原>旧金山
C.新疆石化行业污染排放强度下降与产业链延长有关
D.西气东送与上海污染排放强度下降无关
【解析】:
从工业废气污染排放强度看,火电有大气污染,污染排放强度大。
啤酒酿造、电子通讯设备的大气废气较少,但啤酒的产值较低,因此污染排放强度啤酒大于电子通讯设备。
太原为重工业城市,因此污染排放强度较大。
西气东送导致上海的能源结构发生改变,导致污染排放强度下降。
【答案】:
C
3.列举代入法
有些选择题的选项,猛一看是正确的,但又感觉有不正确的地方,或者有两个以上答案难以取舍,这时可以把相关选项分别代入,或者用列举的方法举一个例子证明选项的正误,从而得到答案。
【例3】(北京市朝阳区2012年3月高三第一次综合)下图为“某观测站某年8月1~3日雨量及河流水文过程线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河段易出现险情的时间为()
A.8月1日6~12时B.8月1日9时至8月2日18时
C.8月2日6和8月3日3时D.雨停后15~36小时
(2)未来在相同降雨状态下,如果图中水文过程线()
A.洪峰水位升高,可能是由于上游大量退耕还湖
B.洪峰水位降低,可能是由于下游修建大型水库
C.洪峰点向右偏移,可能是由于上游植被恢复较好
D.洪峰点向左偏移,可能是由于下游开挖泄洪通道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段流量超出警戒水位的时间为雨停后15~36小时,即8月2日6时至8月3日3时。
第
(2)题,未来在相同降雨状态下,如果图中洪峰水位升高,可能是上游大量围湖造田和植被破坏导致的;如果洪峰水位降低,可能是上游修建大型水库或退耕还湖等导致的;如果洪峰点向右偏移,表明汇水速度慢,可能是上游植被恢复较好,涵养水源的能力加强;如果洪峰点向左偏移,表明汇水速度快,可能是由于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能力变差。
【答案】:
(1)D
(2)C
4.图解法
对于地理学科中的无图考图题,图解法是最好的解题方法。
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题目,发挥想象力,将解题过程中的思考过程用简单的图示显示出来,能帮助我们在答题时理清思路,避免过失性丢分。
尤其在解答地理时空分布、运动规律等方面的试题时,能大大提高答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对于一些难以分析的等值线图,还可以作上辅助线加以分析。
在考题中,还会以图的变化形式考查对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结构规律的掌握程度与判断能力。
图形设计比较新颖,考生从未见过,也有一定难度。
解答时应冷静联想学习过的相关图形来分析判断,一般解法是根据主干提示联想变式图中已学过的相关图形,再从宏观、整体上判断变式图的大致特点,判断不同变式图的差异与特点,结合其特点与差异,将其与记忆中的图形分析比较其正确性。
【例4】( 北京2012年高考通关设计模拟文综地理。
)图中的实线和虚线分别示意某日晨线、昏线与M纬线相交点的时间变化情况。
P、Q为M纬线上的两点,其经度差为90°。
该日Q地日出的当地时间为()
A.3时B.6时C.9时D.11时
【解析】:
该图横坐标表示M纬线上各地,纵坐标表示M纬线上各地日出、日落时的北京时间。
下图中灰色表示黑夜,同一时刻晨线和昏线相差90°,说明M纬线1/4处于白昼,3/4处于黑夜,M纬线上任一点的昼长是6小时,则Q地日出的当地时间是9时。
【答案】:
C
5.排序法
本类题目的主干一般提出了若干地理事物与现象、数值或阶段,地名或物产等排列的顺序要求或顺序的基准条件,各个被选项目列出了不同的可能次序与顺序,要求考生从中判断选择正确项。
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只是相同类的地名、地物等进行不同的排序,那么它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因此,解答此类题目哪怕不是很清楚,也不需紧张。
解题思路:
先弄清排序的要求与方式,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分布规律,先找出最熟悉、有把握的某个排序与地名,再按题干要求与备选项进行对照,如果二者相符则为正确答案。
【例5】(2012·合肥一模)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城市自上而下依次为()
A.①北京②广州③武汉④哈尔滨
B.①北京②武汉③哈尔滨④广州
C.①广州②武汉③哈尔滨④北京
D.①广州②北京③哈尔滨④武汉
(2)关于季节更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纬度越高季节更替越明显B.纬度越低季节更替越不明显
C.中南半岛四季更替明显D.淮河流域四季更替明显
【解析】:
第
(1)题,四个城市中广州由于纬度较低,没有冬季,故①为广州;冬季时间最长的是哈尔滨,故③是哈尔滨;北京与武汉中夏季时间较长的④是武汉,故答案为D。
第
(2)题,中纬度地区的四季变化最明显,故A、B错,中南半岛地区地处热带,四季不明显,故D正确。
【答案】:
(1)D
(2)D
6.优选法
解题时,有时会感到提供的四个选项都符合题目要求,难以取舍。
这类试题的题目往往有“最”“主导”“主要”“第一”“核心”“直接”“间接”“根本”等字眼,在做此类题目时,应抓住其关键词,采用优选法进行取舍。
【例6】(2012·豫南九校高三联考)读“我国东部地区某鞋厂同一旅游鞋产销流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鞋厂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①廉价的劳动力②丰富的能源③较高的技术④低廉的地价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旅游鞋质量差是该鞋厂获利少的主要原因
B.节能减排是该鞋厂提高利润的最重要途径
C.该类鞋厂有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
D.放弃利用自己商标出口产品是该鞋厂发展的必然趋势
【解析】:
第
(1)题,中国具有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低廉的地价,多数发达国家的鞋厂在中国投资设厂,故①④正确;此鞋厂市场主要面向国际市场,故②错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技术不发达,故③错误。
结合选项可知,B项正确。
第
(2)题,该鞋厂获利少的原因是利润绝大部分被西方国家某公司获取,故A项错误;提高利润的最重要途径是增加技术含量,故B项错误;鞋厂为获取更多利润,有向我国地价和劳动力更为廉价的中、西部转移的趋势,故C项正确;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自己商标的知名度,故D项错误。
【答案】:
(1)B
(2)C
7.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法是与正向思维法相反的一种思维方法。
当试题涉及面较广,或者是感到无从下手的时候,不妨先假定某一选项或者假定选项中某一个条件是正确的,再把它放到题目中去加以验证,进而逐一进行排除,最终确定正确答案。
【例7】(2012·合肥八中高三测试)下图所示国家,每年春天都会吹起令人烦恼的“五旬风”,来自南方的风向北方吹,长达两个月,“五旬风”最可能的风向是()
A.东北信风B.东南信风C.西南风D.西北风
【解析】:
把选项逐一放到题目中验证,A、D项不符合“来自南方的风向北吹”,东南信风出现在南半球,图中国家埃及位于北半球,故B项错误。
最终确定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
C
二、综合题的答题技巧
(一)、常见综合题解题步骤
1.认真审题:
审题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正确地理解题意,把握命题的指向,答题才能有的放矢。
一道问答题由题目中心词、条件限制词、内容回答词和解答方式词构成。
题目中心词是答案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制词一般为地理事物的范围、时间等,内容回答词为该题必须回答的内容,解答方式词则为回答的方式。
在审题过程中,首先要审明中心词,明确所要论述的对象是什么;其次是审条件限制词,依据条件限制词的内容性质,进行相关知识的迁移,并进行筛选,确定答题范围,罗列答案要点;最后结合解答方式词和内容回答词进一步提炼,形成最终符合题意的简明扼要的答案。
例如题目要求:
扼要说明图示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
题目中心词是“水能开发”;条件限制词是“图示小区域”“有利”;内容回答词是“因素”;解答方式词是“扼要说明”。
2.看清图示:
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很大一部分是与图相关的。
因此,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
在答题时要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3.注意联系:
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在答题时应该回归教材,进行知识的联想、迁移,注意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要关注跨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实现与新问题的对接。
4.准确表述:
对试题进行逻辑分析后,要进行答案的构思,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
不少同学在平时复习时,这个方面训练不够,往往出现“眼高手低”“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的情况。
因此,在复习迎考中,应该把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回答时理清思路,分清层次,清楚地将内容表达出来。
(二)、非选择题解答中存在的问题
非选择题的解答是一种书面表达,在书面表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导致得分率低。
1.名词不清,错别字多:
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基本地理事物的识记存在不足。
如甘肃写成甘苏,地垒写成地磊等。
2.词不达意,口语味浓:
不能用正确的学科语言反映地理事物,表达说明地理问题,如:
“投资大”说成“花钱多”,“自北向南”说成“由上往下”等;对地理原理、规律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上或者是语言表达能力差,明于心而不明于笔,写出来的与心里想的正好相反,甚至极不严谨、规范,常常出现常识性的或者是极端不负责任、缺乏科学态度的严重错误。
3.画蛇添足,做无用功:
这类问题绝大部分由于审题不清,对题干要求中的限定词理解不清或疏忽大意,导致答案与题目要求脱节或超出要求范围。
常见的有只要求评价自然原因,却长篇累牍地阐述人为原因;只要求答出某种地理要素,却过多地一一展开等。
4.层次不清、逻辑混乱:
主要表现在一些文字较多、涉及面较广的论述性、评价性的简答题中。
有些学生在展开分析时往往不能遵循时间和空间的顺序,或者按照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的思维层次一一表述,而是出现时空的跳跃或层次的混杂。
例如,在描述某地的地理特征时,一会儿描述东部的地形条件,一会儿又描述西部的人口状况,一会儿又回过头来描述东部的交通状况等,不能给人清晰的思维顺序。
5.要点不全,套话连篇:
这类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区位条件的分析与评价方面。
例如在对某地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作出分析时,有些学生往往回答: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等。
对于题目给出的一个具体区域,我们应该根据该区域的地理特征具体分析,例如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处在河流的入海口或邻近哪些发达地区等;交通便利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如海运廉价、经过的铁路线名称等;其丰富的资源为石油、煤炭还是铁矿、淡水等。
6.区域定位不准:
这类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域地图上,有些学生往往不能借助经纬度、海陆轮廓特征或代表性的地理事物等进行准确的空间定位,一旦“识地”出错,再多再好的“析理”也是枉然。
例如我国的国土整治,黄土高原为水土流失的治理、西北为荒漠化的防治、华北为中低产田的改造、长江中下游为退田还湖等。
如果定位出错,国土整治的知识迁移亦会出错,答案就跑题了。
(三)、常见综合题题型
题型1特征类设问
设问形式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
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某区域的地表环境“特点”,“描述”某地区年降水量或地形区“分布状况”,“简述”某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河流的“主要特征”等。
答题模板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的基本思路见下图。
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
↓
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
↓
特征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区域内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等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区域人类活动的主要特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成因等)
↓
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
↓
简洁、准确描述
正确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就要掌握描述的方向和角度,需从以下方面去分析:
①地形特征:
地形类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形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名称及分布。
②地势特征:
地势起伏状况(如西北高、东南低),地势高低(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
③地表环境特征:
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
④河流的水文特征:
水量、汛期(长短、次数)、结冰期、凌汛、含沙量、水能蕴藏量等。
⑤河流的水系特征:
发源地、流向与注入海洋,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对称与否)及河网形状,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的省区、重要城市、主要地形区。
⑥气候特征:
气温(季节变化、积温、生长期)——热量条件,降水(季节变化、干湿变化)——水分条件,气温和降水的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
⑦农业生产特征:
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农业部门结构、生产水平(商品率、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集约化程度、专业化水平)。
⑧工业生产特征:
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
⑨区域特征:
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水文)、社会经济特征(农业、工业、贸易、交通、城市、人口等)。
⑩等值线特征:
等值线数值高低、延伸方向、弯曲趋势、疏密变化等。
【例1】(2012·安徽宿州高三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设立喀什经济特区。
下面为喀什所在地区的地形和水系分布示意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示意图。
材料二:
喀什位于我国最西点,总面积111794平方千米,总人口39794万人(2010年末)。
其西部与塔吉克斯坦相连,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边境线长388千米。
喀什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是矿产资源的富集区,有金、铜、铝、锌、镍、钒、钛、水晶、云母等30多种矿产。
石膏储量居全国前列,蛇纹岩储量居全国第三位。
石油、天然气、玉石等矿藏储量丰富。
喀什的古老人文景观和独特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喀什是南疆的交通枢纽,交通比较发达。
(1)简述喀什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2)分析喀什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解析】:
第
(1)题,喀什地区的河流为内流河,从气候类型看,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水文特征包括流量、水位、汛期、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结合气候来看,水量小,冰雪融水补给,有夏汛,水位的季节变化大,内流河,冬季断流。
第
(2)题,从图甲可以看出,为冲积扇,地形平坦,从材料二可以看出,邻国多,可以发展边境贸易,资源丰富,交通枢纽,旅游资源丰富,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河流,灌溉水源充足。
【答案】:
(1)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有夏汛,冬季断流(或答“季节河”)。
(2)①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冲积扇(绿洲)范围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
②与中亚等地国家交界,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
③是南疆重要的交通枢纽,交通比较便利;
④资源(旅游、矿产等)丰富;
⑤国家政策支持。
题型2成因规律类描述
自然地理综合题多表现在地球的运动规律、地表的物质循环与交换原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原理等,人文地理中,多表现在工农业生产布局及城市、交通、商业活动等区位要素的分析与评价方面。
对地理原理规律的理解、对地理事物本质的把握和理性的认识,上升到运用、表达、加工、解释或揭示问题的高度。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必须正确理解基本的地理规律、原理,运用得当;其次,要注意审清题意,把握答题方向,区分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再次,要充分提取图像中的有用信息,并在答案要点中体现出来,不可言之无物,空话连篇,要做到具体、条理,合乎逻辑;最后,还要注意对不同地理原理常见答题思路与规范性语言的积累。
答题时一般选取其中最具优势或最明显的要素进行阐述,并不需要面面俱到。
【例2】(2012·湖北宜昌高三调研)读“利比里亚自然地理要素图”及相关材料,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利比里亚是传统的农业国,全国再耕地面积380万平方千米,目前已开发利用的不足13%,农业人口占总人口2/3以上,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木薯,2005年水稻单产仅为1275千克/公顷,粮食不能自给,60%依靠粮援。
近年来中国与该国合作,在该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
(1)甲城素有“雨都”之称。
试分析甲城夏季降水丰沛的原因。
(2)简析该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的有利区位条件。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城夏季降水丰沛的原因有位于赤道北部,夏季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湿作用明显;湿润的西南季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该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的有利区位条件有耕地面积广(沿海平原和河流谷地面积广);水热充足;劳动力丰富;土壤肥沃;人口丰富,对粮食需求量大等。
【答案】:
(1)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湿作用明显;湿润的西南季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2)有利条件:
耕地面积广(沿海平原和河流谷地面积广);水热充足;劳动力丰富;土壤肥沃等。
题型3开放性分析评价
为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实行开放性和多元性的教学评价而设此类题目。
试题往往对某些有争议性的问题不给出唯一答案,保留开放式的结果;同时设计一些运用地理原理来进行判断、分析有一定深度的知识点,鼓励对待问题的不同视角、见解、想法和思维方式等。
开放性的设问可以在多种题型中展开、交错渗透。
此类试题,要求对题目给出的文字、图表信息,进行综合筛选后,理清答题思路,力争全面地、辩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尽管答案开放,但也要紧紧围绕“主题词”,自圆其说,不可漫无边际、机械重复等。
回答此类问题注意两点:
根据题目要求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问题;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
【例3】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于2011年4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地理 解题 方法 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