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8咬文嚼字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5.docx
- 文档编号:2834053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45KB
高中语文8咬文嚼字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5.docx
《高中语文8咬文嚼字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8咬文嚼字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5.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8咬文嚼字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5
《咬文嚼字》
第一课时
课型:
新课备课人:
教学目标:
1.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2.从课文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
教学重点:
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教学难点:
从课文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
疑难预设:
学习中获得的启示。
模式与方法:
评价讨论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显示作者介绍。
介绍作者:
朱光潜,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
导入课题。
朱光潜脚踏着中西文化,穿越20世纪,与苦难中奋斗的中国一同走过从前。
他的一生是一部浅近而深奥的大书。
我们对他的理解,只限于现在阅读的《咬文嚼字》,相信通过今天的阅读,同学们一定回收益匪浅。
二.思考问题(读书),教师板书字词。
1.第一个实例,“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两句话有什么差别?
你得到什么启示?
2.读《史记》的原句和王若虚的改句,想想原句和改句意味有什么不同?
哪一句好?
你有什么心得体会?
3.先想想“僧推月下门”好,还是“僧敲月下门”好?
再读课文的分析,你从中又得出什么感想?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板书。
三.解题:
“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含义是:
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买弄才学。
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题目的含义则是:
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四.解答思考题,并分析课文。
(一)分析第一层(1、2段):
更替文字意味不同。
1.用“这”和“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什么区别?
有什么启示?
①“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语气坚决。
②六个“你这……”。
——感情强烈。
→启示:
A.思想感情不同
③“你是个好小子。
”——表假定语气。
④“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启示:
B.结构不同,不合逻辑
→启示:
C.连郭沫若用好一个字也颇费周折,说明用好语言文字很不简单,一定要细细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
2.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常常用怎样的写作方式?
作用何在?
对比;正误比较分析,使之更有说服力。
3.所句举例子的共同点是什么?
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例子来源于名家名篇。
启示:
要注意资料的积累、梳理。
本文的材料丰富,无论是记忆中的,还是资料中的,都得有资料。
如文中的《红楼梦》、《水浒》、《屈原》、《史记》等。
积累知识的方式:
笔记、卡片、索引等。
第二课时
课题《咬文嚼字》课型:
新课备课人:
教学目标:
1.了解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2、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
了解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疑难预设:
理解文章内容。
模式与方法:
理解法,探究式。
教学流程:
分析第二层(3、4段):
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
1.为什么我们在咬文嚼字时,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文字上的推敲,就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修改后的句子为什么不好?
给你怎样的启示?
①原文“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
②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之意。
③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之意。
总之,说明文字一增一减,这表面形式的变化,就引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启示:
我们咬文嚼字也要有思路,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这样品味才能到位。
3.由此例改文得到怎样的启示?
修改作文是推敲字是否恰当地表情达意。
(三)分析第三层(5段):
不同的字眼不同的意境。
1.用“推”或用“敲”各自不同的意境是什么?
推——步月归寺——冷寂场合
敲——月夜访友——热闹场合
2.世人与钱钟书就“推敲”的用法是否一致?
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A.世人认为“敲”字好,有动作、形象,有声音。
B.钱钟书不迷信,不盲从,独抒新见。
他认为哪一种境界是诗人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就用哪一个字。
启示:
品味语言要独立思考,只要言之成理(合情合理)就行。
3.与前面例比较,此事例从什么角度要求咬文嚼字?
从文字表达的意境。
总之反复强调:
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强调语言是跟着思想感情走的,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意境。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六.总结:
第一部分举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第三课时
课题《咬文嚼字》课型:
新课备课人
教学目标:
1.归纳文章的写作特色。
2、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
了解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疑难预设:
理解文章内容。
模式与方法:
理解法,探究式。
一.复习第一部分的写作特点:
学生总结回答,教师明确答案。
即举事例,讲道理。
不举例子,道理是空的;例子不典型,道理也不到位;例子解说不好,道理也讲不好;例子不充分,道理也不充分。
本文例多,又分析精辟,令人心悦诚服。
例子是具体的,具体的例子可以给人以丰富的启发。
二归纳总结:
1.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
2.写作目的:
让读者明白①咬文嚼字的目标(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②咬文嚼字的要求(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的吻合)③咬文嚼字的方法:
以谨严的态度,刻苦自励,留心玩索,推陈出新。
三、再读课文,概括文章写作方法:
1,本文题目为“咬文嚼字”,显然作者将论证自己的观点。
那他的论证方法最明显的是哪一种?
明确:
例证法。
2,现在就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章。
找出作者用了哪些例子呢?
明确:
(1),郭沫若改台词。
(2),王若虚改“李广射虎”。
(3),“推敲”。
(4),《惠山烹小龙团》的诗句。
(5),套语的实例。
3,作者举例子就是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我们分析例子就是分析作者的观点。
现在就请同学们前后形成小组,各自选五个例子中一个,来细读那一部分,看看作者是如何分析那一例子,他举这个例子想说明什么观点?
明确:
(1)第一个实例,“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两句话有什么差别?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可以让同学读一下,比较情感变化。
)
虽然只改变了一个字,但是句式已经变化。
而且“你这……”一般都带有极端憎恶的语气,表示强烈的情感,因而也一般用于骂人时,在赞美是不适宜。
看来要慎用字词。
不同的情感要用不同的句式。
郭沫若这样的文学家,用词还斟酌很久,甚至有些地方用的不妥。
何况我们呢?
因而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一定要咬文嚼字,有一字都不可以放松的谨严。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由《咬文嚼字》这篇课文的例子入手,清晰的分析了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观点。
我们了解到作者所强调的“咬文嚼字”不在是是原本含义,作者赋予其新的意义,使这个词语贬词褒用了。
同时作者的谆谆教诲,也是要求我们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要努力做到“咬文嚼字”。
文字和思想感情密切联系。
所以我们在阅读中,品味语言,在其基础上品味语言背后的思想感情。
在写作中,时时咬文嚼字,推敲语言,从根本上调整思想感情,从而使语言与思想感情完全吻合,使作品达到最佳。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咬文嚼字 教案 新人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