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五个与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8333185
- 上传时间:2023-07-10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1.22KB
AAA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五个与答案.docx
《AAA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五个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AA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五个与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AA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五个与答案
2012年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五个
一(2012山东卷)(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同母弟也。
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守期门仆射,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
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
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
是以世称其忠平。
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
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
“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士,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
臣蒙陛下、贵人【注】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
”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
贵人问其故,兴曰:
“贵人不读书记邪?
‘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谦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
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
”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
十九年,拜卫尉,亦辅导皇太子。
二十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
会疾瘳,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
兴叩头流涕,固让曰:
“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
”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
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
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及群臣能不。
兴顿首曰:
“臣愚,不足以知之。
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
”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
嵩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
明帝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吾。
明帝永平元年诏曰:
“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
不幸早卒,朕甚伤之。
贤者子孙,宜加优异。
封兴子庆为鲖阳侯,庆弟博为氵隐强侯。
”庆卒,子琴嗣。
万全卒,子桂嗣。
[Z§X§(节选自《后汉书·阴兴传》,有删改)
[注]贵人:
即光武皇后,明帝生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履涂泥,率先期门躬:
弯腰
B.犹称所长而达之称:
称赞
C.兴叩头流涕,固让曰固:
坚决
D.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能和睦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以为华而少实卒不为宗亲求位
A.B.
我腾跃而上为击破沛公军
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C.D.
但以刘日薄西山其闻道也固先乎君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是()
①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②是以世称其忠平
③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④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
⑤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⑥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兴跟随光武帝平定天下,随从护驾恪尽职守,举荐人才不以个人好恶,得到了光武帝的认可和世人的称赞。
B.阴兴认为自己蒙受皇上、贵人的恩宠已经非常多了,身为皇亲国戚应该知足、谦让、因此谢绝了皇帝的封赏。
C.光武帝答应了阴兴的请求,在阴兴去世后,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
阴嵩监管羽林军十多年。
D.明帝认为阴兴军功显著,为人正直,仁义孝顺,于是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侯。
阴兴后代相继为侯数世。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光武帝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4分)
(2)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
(3分)
(3)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3分)
二(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
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
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
授平江府观察推官。
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
“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燧怒曰:
“初仕敢欺心耶!
”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
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
淳熙二年,进起居郎。
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
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
“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上曰:
“忠言也。
”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
上皆嘉纳。
出知严州。
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
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
父老遮道。
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
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
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
“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八年,召还,言:
“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
”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
事多施行。
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
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注]①主文:
主持考试。
②镪:
成串的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
托付。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
衔恨。
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
更换。
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
失职。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
①燧怒曰:
“初仕敢欺心耶!
”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③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⑤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
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
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
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
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旱,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燧谓:
“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
三(2012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
与荆南乐秀才书(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
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
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
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
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
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
何其勤之甚也!
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
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
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
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
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
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
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
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
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
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
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
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
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
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
“有言不信。
”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
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
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
幸察。
【注】①先辈:
对乐秀才的尊称。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门而贽贽:
拿着礼物求见。
B.而又辱之辱:
辜负。
C.或过称其文字过称:
过分称赞。
D.不暇就师穷经就:
跟从。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然言出而罪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吾其还也
D.其言不为人所信也/或因寄所托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
(3分)
(2)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
(4分)
四(2012重庆卷)(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战马记 [明]罗洪先
王公桢,济阳公孙也。
济阳死靖难,公死贼,获赠于朝,任一子广,吉水称忠义家莫过之。
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
始公以大学生除夔州府通判,才五月,会荆襄贼流劫入夔,焚巫山县治。
是时同知苏州王公授碟捕贼,性柔怯而狡猾,故托疾不敢出一兵。
公忿忿面数之曰:
“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
”即代勒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巫山已破,贼方聚山中,索击之,杀渠桀三十三人,余尽遣。
居三日,贼复劫属邑大昌,公促王,王又不行,而翟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
且激公曰:
“公诚为国家出力气,肯慨然复行乎?
“公即声应。
即日勒民兵,夹曹、柴两人赴之,与贼夹水阵。
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
贼欲降之,公大奋骂。
贼怒以刀断其喉及右臂,堕淖中,马逸去。
始公赴大昌道,宿木商家。
商稔公,知贼不敌,不敢言。
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
“为王公耶?
果尔,当三啸止。
”如其言。
商秘与家人负箦往寻乱尸,见衣白纱丰臂者,公也。
载箦上,令不深没。
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马奔归府,门阖,长嘶踢其扁,若告急状。
守者纳之,血淋漓,毛发尽赤,众始骇公已死,而贼尤不解。
后死之二十五日,子广始随木商往殓之,面如生,不以暑腐。
然贫甚,不能归,尽售行李与马为资。
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竞徒手得之。
距殓之二十五日,夜且半,马哀鸣特异。
王命秣者加莝①豆,不为止。
王疑秣者绐②已,自起视枥。
马骤前啮其项,不释口,久乃得脱。
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
翌日,呕血数升死。
贼既平,有司正功罪,曹、柴亦被诛。
呜呼!
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
世尝言至灵者人,畜之至贱宜莫犬马若也。
衔辔所制,鞭策所驱,固有衣冠介胄所不逮者。
呜呼!
可不畏哉!
可不戒哉!
[注]①莝(cuõ):
铡碎的草。
②绐(dài):
欺骗。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 部:
部署
B.与王素党结避祸 党:
勾结
C.商稔公,知贼不敌 稔:
熟悉
D.王命秣者加莝豆,不为止 为:
因为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战马“义”的一组是
①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②长嘶踢其扃,若告急状
③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④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
⑤夜且半,马哀鸣特异⑥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
A.①⑤⑥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③④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王桢,是济阳公的孙子。
济阳公死于靖难,王桢死于贼寇之手,他们都获得朝廷的封赠,承担过很多重任,在吉水以忠义之家著称。
B.王桢任夔州府通判时,遇到荆襄的贼寇前来大肆劫掠,而夔州同知王公和军吏曹能、柴成却不敢出兵。
危急时刻,王桢出于义愤犬吠之警兵击贼,壮烈牺牲。
C.王桢遇难后,朋胡及家人找到了他的遗体,准备送回家乡安葬,但因贫穷,只好卖行李和战马作路费。
战马落入夔州同知王公手中。
D.王桢战死后,他的战马狂奔三百多里夔州府报讯;在同知王公的马槽旁,哀鸣不已,最后将仇人王公置于死地,替主人报了仇。
11.
(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①公忿忿面数之曰:
“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
”(3分)
②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
“为王公耶?
果尔,当三啸止。
”如其言。
(4分)
(2)用余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3分)
人之蕴蓄由学而大在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得(《伊川易传》卷二《大蓄传》)
五(2012浙江卷)(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5分)
《论语·乡党》:
“厩焚。
子退朝,曰:
‘伤人乎?
’不问马。
”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厩焚。
子退朝,曰:
‘伤人乎?
’‘不。
’,问马。
”
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
(2分)
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
(3分)
2012年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五个与答案
一(2012山东卷)9、【答案】A【分析】躬:
亲自。
10.【答案】B【分析】B两个“为”都是“替”的意思。
A“而”,连词,表并列,并且/连词,表修饰C项“以……为”让……担任/连词,因为;D项,介词,在/介词,比。
11.【答案】A【分析】②是世称,⑥是明帝的话。
而题干问的是“全部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
12.【答案】C【分析】兴没后,帝思其言“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
并不是答应了阴兴的请求。
13.(10分)
(1)(4分)【答案】光武帝亲临的地方,(阴兴)总是事先进入清理(或“清查”)宫室,很受亲近信任。
(2)(3分)【答案】光武帝称许阴兴的谦让,没有改变他的心愿。
(3)(3分)【答案】最真挚的语言发自肺腑(或“内心”),使左右的人都感动了(或“感动了身边的人”),光武帝就答应(或“听从”)了他。
二(2012全国新课标卷)4.【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方法点拨】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阙:
过错、缺点。
【答案】【D】
5.【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方法点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的要求,然后从文中找出筛选信息的区间,运用排除法,找出答案。
【答案】【C】
6.【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方法点拨】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其中三项正确。
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
如秦桧当权,他的亲党密告萧,而不是秦桧与其亲党密告萧。
【答案】【A】
7.(10分)
(1)答:
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答:
萧燧说:
“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
三(2012浙江卷)16.解析:
B而又辱之,辱:
敬辞,屈尊给我书信。
和《报任安书》中的“曩者辱赐书”中的“辱”词义一致。
17.解析:
A两个以均是介词表原因,翻译为因为;B前一个是连词表顺承,后一个表转折,译为“却”;C前一个远指代词,译为“那”,后一个是副词,表商量的语气,译为“还是”;D前一个表被动,译为“被”,后一个是所字结构,当助词。
18.解析:
C作者只是借自己的遭遇表达对时局的不满,并非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19.解析:
断句应结合上下文,紧紧抓住“曰”“云”“言”等字,常用虚词是标志,常见如下:
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答案示例:
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20.
(1)解析:
注意判断句的翻译,“安”表反问,答案示例:
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
(2)解析:
“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工”是“工巧”的意思,“也”是判断句的标志。
答案示例:
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
四(2012重庆卷)8.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根据上下文语境,推出“部”为“统率”意。
9.B【解析】本题考查归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全部表现战马“义”,①③⑥均为他人谈论马,不是马自己的表现,自然也不属于“义”的范畴。
10.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11.
(1)【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翻译是要抓住关键词
(1)面:
当面。
名词作状语。
数:
斥责。
委:
丢弃。
再就是反问句,要译出语气特点来,表达出原文的情感来,同时对重点词语翻译准确,语言要顺畅。
(2)是:
这。
祝:
祷告。
其:
他。
翻译①王公生气地当面斥责他说:
“你吃着朝廷的俸禄,管的什么事,忍心将百姓丢弃到饿虎的口里吗?
”②这天将要回家,听见有异物在山中长叫,木商惊骇地祷告说:
“替王公叫的吗?
果真如此,就长叫三声后停止。
”(果然)如他所说。
(2)[解析]
(1)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
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
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断句时应结合上下文,紧紧抓住“曰”“云”“言”等字,常用虚词是标志,常见如下:
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答案:
人之蕴蓄/由学而大/在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得
五(2012浙江卷)23.
(1)贵人贱马
(2)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
24.解析:
本题考查了论语的仁爱观,两个断句的差别在于,前者“不问马”为一句,后者将“不问马”标断。
这一细小的变化,使意义有了明显不同,对比如下:
第一种,厩焚。
子退朝,曰:
“伤人乎?
”不问马。
译文:
马房烧了,孔子退朝回家,问道:
“伤了人吗?
”没有问马。
第二种,厩焚。
子退朝,曰:
“伤人乎?
”“不。
”问马。
译文:
马房烧了,孔子退朝回家,问道:
“伤了人吗?
”(回答说:
)“没有。
”接着询问马的情况。
按照前一种标点,孔子只关心人的伤亡,对马的伤亡则不闻不问。
而唐人的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
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AAA 高考 文言文 阅读 强化 训练 五个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