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docx
- 文档编号:28326800
- 上传时间:2023-07-10
- 格式:DOCX
- 页数:47
- 大小:52.58KB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docx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
课程简介
一.学习目的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其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其他教师的心理与行为,对于教师个人工作的成绩也有极其重大的作用。
通过学习,优化教师的心理品质,直面职业压力,消除职业倦怠,做一名深受欢迎的人民教师。
二.学习目标
1.理解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标准,懂得教师自我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策略。
2.掌握优化教师情感的训练方法,懂得如何塑造自己健康的人格。
3.掌握消除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的方法措施,建立教师心理防御机制,塑造学生欢迎的教师。
三、学习方式
作为教师教育的一门选修培训课程,学习者的学习应以文本学习为主,以学科导读为学习参考。
为了获得更多的感性知识,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图片、视频、案例等各种相关资料。
四、学习方法
为了更好地体现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特色:
做到任何人,任何时间,通过任何地点的计算机,迅速进入任何一部分的学习内容。
我们将本课程上传在中国教师教育行动网上。
主页部分是本课学习内容的主体部分,有全课目录,可以点击进入任何一个章节,并随意转移到另一个章节。
每一个章节是一个学习单元。
任何一章的上面都有本章学习目标、学习建议、重点解析、小结、自测题,题目基本上涵盖了全章重要的知识点。
主页的正文,也就是本课程的主教材,力求完整系统,包括大家应该掌握的主题教学内容。
同时又力求简明扼要,以突出重点。
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做到紧密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多进行教学反思,多尝试应用,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突显学科育人功能的效果。
课程内容
专题一解读:
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健康
[学习目标]
1、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状态及常见的心理问题。
2、理解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3、掌握教师心理健康维护与促进策略,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造成教师常见心理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学习建议]
本专题要求明确健康、心理健康等概念。
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要从三个角度去理解,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不是绝对的,要综合实际去理解。
教师常见心理问题的分类虽然作为一般了解,但应该明确,这些问题在实际中是存在的,要明白这些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要了解教师心理问题形成的因素,认识教师心理问题形成的因素。
教师心理健康集中体现在维护与促进,既要掌握常见的维护与促进的方法、策略,又要在工作和生活中自我调节。
[重点解析]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
过去我们很少怀疑到教师的人格与身心健康问题,直到近些年此问题才引起人们的关注。
教师也是人,既然是人,就会有各种各样心理失衡问题,特别是社会的巨变,教师待遇低,工作繁重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的问题。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保障,是整个教育事业的优劣成败之关键。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可以通过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管理工作来实现,而且教师自身的心理特点对学生所产生的深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例如,教师若缺乏健全的人格,赏罚无度,喜怒无常,就容易引起学生情绪的困扰,适应不良,甚至发生心理障碍。
尤其是处于人格尚未形成过程中的中小学生更是如此。
反之,教师人格健全,适应良好,能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能根据心理卫生的要求组织教学和日常教育活动,那么,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会有积极影响。
所以,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比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更为重要,教师不仅在对学生传授知识,更是在塑造人格。
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还直接影响到教师本身的身心发展、生活、工作及家庭幸福。
(一)教师心理健康是时代的要求。
历史的责任要求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师为本中之本。
这说明教师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性。
在当今世界上,经济的竞争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而劳动者的素质又取决于教师水平,也就是说,未来的世界实际是教育的竞争,即人才的竞争。
人才要靠教师去培养。
教师的工作是崇高的,它所担负的使命是为社会培养一代新人。
但是教师职业活动中,存在着成就感与成功、可能性的冲突,责任感和工作感、自尊心的冲突。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教育界也受到一定影响,很容易使教师内心发生被动或倾斜,加剧了内心冲突。
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就会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也势必影响百年大计。
所以,社会各界充分重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这是历史的责任。
(二)、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师职业特点和工作的要求。
教师职业劳动具有一系列的特点:
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示范性、创造性、情感性等等,这些特点影响着教师的心理。
比如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使教师承载着很重的工作,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有较大的压力。
如果教师不善于调节自己的身心健康,就不能适应这样的工作。
所以,保持身心健康,这是从事教师职业的要求和条件。
1、教师心理健康是进行工作的整体保证,影响其工作效率。
教师的劳动是一项繁重的脑力劳动,既需要健康的体魄,也需要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的机能都得到正常的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心理健康的人客观评价、自如地应对客观环境,其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心基本上协调。
个体与环境能取得积极的平衡,就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一般不会因偶尔的失败而丧失信心,其工作和学习效率自然优于心理不健康的人。
2、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影响。
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
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尤其是喜怒无常的情绪状态和暴躁乖戾的性格,常常会成为造成学生心理的障碍的直接原因。
据有关方面统计,90%的学生所患的恐惧症是由于教师的非正常教育行为引起的。
教师消极的和不稳定的情绪带给学生的不仅是一时的伤害,有时会影响学生的一生的发展。
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对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
在一项师生关系调查中,有近半数的学生对部分的老师感到害怕,这些教师中,以能让学生害怕为荣,以能把学生管老实了为能,为达到这一目的,有的甚至不择手段,什么训斥、责骂、讽刺、挖苦、罚站、罚值日、打耳光、拧耳朵,甚至拳打脚踢,各种体罚、变相体罚的方法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严重的使学生致残或致死。
都反映了教师工作中的不健康的心态。
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教育教学中,好学生能经常得到老师的鼓励,差学生则经常受到老师的训斥;好学生犯错误常能得到老师的谅解,差学生不犯错误还常为别人背黑锅——这种感情上的马太效应给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了许多不应有的消极影响,在占学生总数20%左右的学习困难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成绩不良是同教师消极的态度有关的。
(三)、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师也是人,既然是人,就有生存和发展问题。
同时难免或多或少地有某种程度的适应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好,就会形成心理疾病。
教师一旦患有心理疾病,往往会对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对教育事业更有害。
对个人来说,心理疾病患者无法从事有益的社会工作,且缺乏效率,易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在家庭上造成家庭经济负担。
严重的心理疾病还可能对家庭,社会构成一定的威胁。
一个人若有心理疾病,即使先天有较多潜能,也无法将潜能发挥出来。
二、什么是健康和心理健康。
长期以来对健康的认识有一个共同的看法,就好似“无病既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有了新见解。
1947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
“健康不仅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给“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
“身体无疾病不虚弱,心理障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只有这三方面的状态都达到良好时,才是完全意义上的健康。
”
心理健康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关系的维持,即不仅是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的获得和确保,还要自我突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服务的能力。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很多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的标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各种观点,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公认的、一致的心理健康标准,综合国内外研究,健康心理应具备下列六个标准:
1、自我意识正确。
能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能对自己和他人进行全面的评价。
2、人际关系协调。
与人交往,能和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处理矛盾的能力。
3、性别角色分化。
能够获得相应的性别角色,行为方式和相应的性别角色规范一致。
4、社会适应良好。
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适应现实。
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都能妥善处理。
5、情绪稳定乐观。
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烦恼自行解脱。
6、人格结构完整。
具有极高的能力、完善的性格、良好的气质、正确的动机、广博的兴趣和坚定的信念等。
(二)、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内部心理状况的平衡及内部心理活动与外部世界的协调。
教师职业对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是较高的,教师的心理健康除了有与其他职业的人共有的心理健康标准外,还有自己职业的特殊性。
根据观察、调查和研究,一般认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为:
1、能积极地悦纳自我。
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
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
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分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
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
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
如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适宜地传递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3、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
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
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
5、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
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中明确的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力,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
6、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
有健全的人格,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重、真诚、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多疑、妒嫉、憎恨等)。
7、能适应和改造环境。
能适应当前发展、改革与创新的教育环境,为积极改造不良教育环境、通过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三、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实困境。
近几年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育改革波澜壮阔,新课程实施逐步深入,也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增加了一定的压力,由于教师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竟聘激烈,工作超负荷等因素导致目前中小学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一)、现状
2005年4月,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68所中小学2292名教师的检测结果显示:
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据另一项调查统计:
30%——40%的教师经常性处于情绪波动之中,15%有心理问题,7%有心理障碍。
据天津有关专家调查统计,教师中患精神疾病的占10%以上,而在其他职业人群中平均为2%。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测试,多次调查均显示出,教师已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
目前教学一线教师中有半数以上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
其中29.4%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9.7%的教师有中度的心理障碍,3.5%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58.1%的教师感到压力大,经常出现焦虑情绪、强迫症状。
被调查教师中,高达42.5%的老师常感到疲劳,38.1%的老师处于烦躁、焦虑之中,33.8%的老师出现了失眠或睡眠状态不好,30.6%的老师觉得不安。
还有的老师出现了过敏、多疑、抑郁、精神不振等症状,因为情绪上的波动,38.4%的老师“有时会在工作中不自觉地流露出来”,21.9%的老师“感觉到上课也很烦。
”无疑,他们把这种情绪带入了课堂。
当老师感到自己情绪不良时,运动和睡觉成为老师舒缓的方式,各占比例53.7%、41.5%。
但有23.8%的老师找不到宣泄的方式、方法,同时3.6%的老师对药物产生了依赖关系。
这些数据表明:
心理健康问题开始悄悄逼近中国教师。
(二)、教师心理问题分类。
教师的心理问题大致分为六类:
1、适应不2、良。
适应不3、良也就是个人与环境不4、能取得协调一致。
教师的适应不5、良重要表现在: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别;外界对教育的影响与冲击大;人际关系紧张,6、情绪波动大;学科知识不7、足,8、缺乏进修提高机会。
9、职业心理问题。
职业心理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10、职业观念问题和职业行为问题。
教师的职业行为问题分为五类:
(1)、怨职型。
把教师职业、作为不得已而为之的事,终日怨天尤人,在具体教学中抱怨学生基础差,班级人数多、待遇低、压力大等。
对教学不能全力投入,斤斤计较,工作马马虎虎。
(2)、自我型。
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
好自夸与自己相关的人或事。
目中无人,虚荣心强,勾心斗角。
(3)、异常型。
此类教师由于长期以自我为中心。
久而久之会导致情绪极端不稳定,心理异常,表现为独来独往,不能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性格反复无常,管教方式不一,令学生无法适从。
(4)、暴戾型。
此类教师很难相处,稍不如意就争吵责骂,甚至破坏公物并对学生施以体罚,傲慢至极、唯我独尊、盛气凌人。
(5)、不良型。
此类教师生活方式和行为不检点。
挑拨是非,恶意中伤,在学生中行为放荡、粗俗,有损教师形象。
教师的职业心态包括:
事业型、良心型、情绪型、无奈型、动摇型和离职型。
3、人际交往问题。
人际交往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良好的人际关系状况是一个人心理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条件之一。
教师交往问题,显得人际关系淡薄,影响工作和生活。
教师常见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有:
封闭心理、自卑心理、自傲心理、嫉妒心理、孤僻心理、猜疑心理等。
4、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人格障碍又称病态人格,指明显隔离正常人格并与他人和社会相悖的一种持久和牢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
人格缺陷是介于正常人格与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是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
教师的人格障碍属严重者,实际较少,教师的人格问题更多的属于人格缺陷。
5、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又叫心理生理疾病。
教师常见的心身疾病有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肠病、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等。
6、神经症。
神经症是一种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常见病。
一般没有可以查明的器质性病变,但又确实有心理心理异常的表现。
神经症一般类型有:
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疑病症、恐怖症、抑郁症、癔症等。
神经症在社会群体中广泛存在,教师表现的也较多,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焦虑症及神经衰弱等。
四、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心理问题如同常见病“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教师也不例外。
他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现实问题,如果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由此而产生的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释放,日积月累,恶劣情绪最终会以“零存整取”的形式突破心理承受的极限而爆发。
八成教师压力巨大。
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这是教师工作的基本环节。
那么,教师一天的工作时间有多长?
调查显示,只有32.5%的老师每天工作在8小时以下,除此之外,41.3%的老师每天工作8——10小时,17.8%的老师每天工作10——12小时,还有8.4%的老师每天工作甚至到了12小时以上。
与此同时,26.5%的老师认为,自己的工作量已经是“超负荷。
”对于工作的付出,有44.9%的老师认为自己“付出超过回报”。
对工作压力的调查中,只有21.5%左右的老师认为“没有什么压力”,另外八成左右的老师认为压力大。
其中,47.1%的老师认为“压力很大,但可以承受,”31.4%的老师已无法承受。
教师感到的压力。
如学习方面:
学历、继续教育;职称评定:
普通话、计算机考试、学科考试、面试、论文等;学校的各类评估:
成绩、达标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
学生难教、家长要求越来越高、同事竞争;教学方面:
学生难教、课改难适应、个人价值体现、升学压力等。
总之,教师的压力来源主要有:
由体制和课程改革引起的问题;由角色混淆所出现的问题;由儿童行为与态度产生的压力;不良的工作条件带来的压力;来自上级管理部门的压力;中级管理者的压力
教师角色的错位:
先知:
老师是权威,无所不知
圣人:
老师是道德楷模
法官:
对学生的争执作出裁判
侦探:
必须对班级情况了解
保姆:
学生在校发生的事情教师要负责
骗子:
要作社会认可的教师
告密着:
让社会知道学生的现状
替罪羊:
教师要为教育问题负责
五、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防治策略。
强调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首先要强调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在学校绝大部分时间都与学生生活在一起,教师的衣着打扮、表情姿态、言谈举止以及待人接物的表现等等都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
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教室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快无比,人格有缺陷的教师,容易使教学形成一种紧张与压抑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
同样的教室,却如两样的天地。
如何才能提高教师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呢?
(一)、政府——解决问题要“实”
(1)、要把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作为一件关系到素质教育成败的大事来抓。
(2)、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教师工作条件以及提高教师生活待遇。
(3)、责成教育主管部门争取各种措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创设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
(4)、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各类学校将陆续实施教师聘任制,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有相应措施做好“落聘”教师的善后工作。
(二)、学校——关心教师要“细”
(1)、以人本思想为指导,树立民主平等观点,营造一种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宽松心理氛围与和谐的人际环境,从而心情舒畅地工作。
(2)、要尽量给每位教师提供外出业务进修的机会,特别是还应当创造条件使每个教师有获得工作上成功的可能。
有效地释放教师的心理压力。
(3)、合理运用评价和惩处机制。
(4)、竭尽全力解决教师超负荷工作问题。
(5)、开展各类活动,如组织联欢会、舞会、假日旅游参观等集体娱乐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
(6)、关心教师的家庭生活。
(三)教师——自我调试要“勤”。
(1)、认识自己,寻找自我目标。
①认识自己,寻找自我目标。
②悦纳自己,自尊自爱。
③相信自己,树立信心。
④增强自身心理健康意识。
⑤努力工作,劳逸结合。
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把握情感,提高调节能力。
①自我安慰,学会放弃。
②乐观豁达,认知调节。
③消减应激,不断升华。
④学会制怒,合理宣泄。
⑤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3)、完善个性,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
①读书明理,学富五车。
②走进学生,善解人意。
③豁达虚怀,尊生爱生。
④坚韧有恒,不断进取。
⑤陶冶性情,塑造师魄。
⑥保持健康的身心。
防止大脑过度疲劳,加强大脑营养,加强身体锻炼。
(4)、遵纪守法,不越雷区。
①体罚——不懂方法的“方法”。
教育教学中应抓住时机,灵活处理,了解情境,合理惩罚,对待差生要慎用惩罚。
②心罚——害你没商量。
心罚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伤痛,故应避免教学中冷漠对待、孤立学生、全盘指责学生、给学生算总帐、威胁恐吓学生等心罚行为。
[本专题小结]
1、教师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为时代的要求,教师职业的要求和教师自身的要求。
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内部心理状态的平衡及内部心理活动与外部世界的协调。
2、教师职业对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是较高的。
教师的心理健康除了有与其他职业的人共有的心理健康标准外,还有自己职业的特殊性。
3、当前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有许多研究,对问题存在的程度和表现也有不同的说法。
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有:
适应不良、职业心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心身疾病和神经症等六类。
4、心理学家认为,人所经历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节是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对教师而言,均可使他们精神负担加重,身心疾病增加。
5、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三个方面通力配合。
社会和学校是引发教师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而教师个人则是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内部因素。
政府解决教师问题要“实”,学校关心教师问题要“细”,教师个人心理调适要“勤”。
[作业思考题]
一、填空。
1、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的内容扩展为四个方面:
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2、职业心理问题包括:
职业观念问题和职业行为问题。
3、教师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有;封闭心理、自卑心理、自傲心理、嫉妒心理、猜疑心理等。
4、神经症一般类型有:
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疑病症、恐怖症、抑郁症、癔病等
二、问答题。
1、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2、列举教师常见心理压力的来源。
3、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4、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三、论述。
简述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方法。
[参考答案]
一、1、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2、职业观念问题、职业行为问题。
3、封闭心理、自卑心理、自傲心理、嫉妒心理、孤僻心理、猜疑心理
4、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疑病症、恐怖症、抑郁症、癔症。
二、1、①能积极地悦纳自我②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③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④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⑤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⑥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⑦能适应和改造环境
2、①由体制和课程改革引起的问题②由角色与角色混淆所出现的问题③由儿童行为与态度产生的压力④不良的工作条件带来的压力⑤来自上级管理部门的压力⑥中级管理者的压力
3、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保障,是整个教育事业的优劣成败之关键。
①教师心理健康是时代的要求②是教师职业特点和工作的要求,是教师工作整体的保证,影响其工作效率,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影响③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专题二优化教师的心理品质
[学习目标]
1、了解教师认知过程的特点,了解情感的作用。
2、理解教师的不良认知并懂得如何清除这些不良认知,掌握优化教师训练方法。
3、了解教师的意志与工作的关系,了解个性的心理结构成分。
4、知道如何培养教师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健康的教师个性。
[学习建议]
1、阅读学习材料,把主要内容划出来,然后可以用知识结构图或者脑图把这些内容进行简要的整理,还可以找出自感兴趣的问题,加以分析。
2、对自身的认知过程、情感发展、意志品质、个性特征等进行反思和剖析,根据自己的分析来理解优化教师心理品质的意义。
[重点解析]
心理品质是教师心理素质的基础成分,从内在结构上看,心理品质是由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成分构成,是人最基本的心理现象。
教师心理品质的发展,除了表现出人类共同的心理发展特点之外,还具有自身的职业心理发展特点,具体表现为教师的认知过程、情感发展、意志发展和个性发展。
一、教师的认知过程。
教师的认知过程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基础。
教师认知过程特点包括分配注意的能力、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一)良好认知的培养。
(1)记忆力的训练。
记忆是一种非常主要的心理过程,没有记忆的积累,许多的知识无法对现时心理活动产生影响,心理活动便缺乏必要的基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心理健康 自我 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