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基础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8306461
- 上传时间:2023-07-10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120.43KB
外国文学基础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docx
《外国文学基础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基础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文学基础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外国文学基础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外国文学基础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1.教会文学:
又称僧侣文学,教会文学在中世纪欧洲文学史上长期占统治地位,使用的文字主要是拉丁文,基本文学体裁有基督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叙事诗、宗教戏剧等。
创作目的主要是宣传宗教教义、鼓吹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艺术上多采用梦幻故事形式和寓意性、象征性的表现方法。
2.骑士传奇:
是一种叙事诗,主要内容是写骑士为获得荣誉、保护宗教或为了赢得贵夫人的爱情而到处冒险,同妖魔鬼怪或异教徒斗争。
题材来源可分为三个系统:
一是不列颠系统;二是拜占庭系统;三是古代系统,即模仿古代希腊罗马文学作品的叙事诗,亚瑟与圆桌骑士是骑士传奇最常见的题材。
3.城市文学:
又称市民文学,是12世纪以后随着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反应市民思想感情的世俗文学,取材于现实生活,充满乐观精神,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因受教会文学影响也采用限喻、寓意和象征等手法。
主要作品有法国的《列那狐传奇》和《玫瑰传奇》等。
4.“温柔的新体”:
温柔的新体诗是对普罗旺斯抒情诗、西西里爱情诗传统的继承和突破,它抒发了对崇高爱情的强烈渴望,对诗人爱恋的女子的热烈赞美。
《新生》是但丁作为温柔的新体诗人的主要创作成果。
5.《神曲》:
采用中世纪文学特有的幻游形式,但丁以自己为主人公,假象他作为一名活人对冥府一死人的王国进行了一次幻游。
全诗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原名《喜剧》,薄伽丘在《但丁传》中为了表示对诗人的崇敬,给这部作品冠以“神圣的”称谓,中译本通称《神曲》。
6.彼特拉克:
被认为是第一个人文主义学者,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他的抒情诗集《歌集》,表达了诗人的爱情观和幸福观,采用十四行诗体,并使这种诗体达到完美的境地,用意大利语写作,使诗歌更接近现实生活,这些新特点对后世欧洲诗歌的形式及内容产生了很大影响。
7.《巨人传》:
拉伯雷的代表作品,主要描写巨人卡刚都压和他儿子庞大固埃的故事,作家用象征手法塑造了两个无论在躯体上还是在精神上都高大雄硕的巨人典型,这是欧洲近代文学中,人的形象首次顶天立地屹立在神的面前的一次成功的尝试,无情的批判了封建国家的黑暗与罪恶,小说也提出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社会理想、情节离奇、想象丰富、夸张奇特、讽刺辛辣。
8.流浪汉小说:
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主要取材于现实生活,以主人公的活动为线索,描写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时,也描写了主人公为生活所迫而进行的各种恶作剧,表达了作者的消极反抗情绪。
西班牙16世纪最著名的流浪汉小说是无名氏的《小癞子》。
9.文艺复兴文学:
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打着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进行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
代表人物彼特拉克、拉伯雷、薄伽丘。
10.大学才子派:
16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他们大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在戏剧创作上颇有创新,为莎士比亚戏剧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以马洛的成就最突出,他著名作品是三部悲剧《帖木儿》《马尔他岛的犹太人》《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11.古典主义文学:
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形成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笛卡儿的唯理主义是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
12.“三一律”:
即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整一”。
这个主张在16世纪已有人提出,古典主义的理论家发展的更加明确:
须围绕单一的剧情进行,排除一切次要的插曲;在一天之中进行,在一个地点进行。
拉辛将“三一律”运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三一律”虽然使剧情集中,但更多的是束缚。
13.巴洛克文学:
巴洛克一词来源于西班牙文,指的是“一颗不圆的珍珠”。
随后这个词的含义几经变化,后世把16世纪的建筑成为具有巴洛克风格的造型艺术,巴洛克文学的风格与此相仿,因而得名,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的生死哀愁。
艺术上借鉴了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并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
14.清教徒文学:
17世纪英国文学以体现清教徒思想的作品最为出色,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清教徒反对国教铺张豪华的宗教仪式和贵族奢侈淫靡的生活方式,提倡节俭,在清教旗帜下,掀起了反封建专制的革命运动,他们以《圣经》作为斗争的思想武器,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清教徒文学。
15.启蒙运动:
是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进行的第二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实质是为推翻封建统治的政治革命做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
“理性崇拜”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也是启蒙文学的思想基础。
16.伤感主义文学:
是启蒙主义支流或是其继续和发展,最先产生于英国,是当时城乡中小资产者的反映,不满地主资产阶级的掠夺,又无力反抗,怀念已逝的宗法社会的“田园生活”。
创作上突出强调感觉和感情,着力描写内心感受,渲染中下层人物的痛苦和不幸,充满感伤情调,由斯泰恩的《感伤的旅行》而得名。
17.墓园诗派:
是英国伤感主义在诗歌领域里的代表。
由格雷的《墓园挽歌》得名。
其特点是他们抒发神秘而忧伤的情感,常以死亡和墓地为吟咏的对象,基调是抑郁伤感的。
18.狂飙突进运动:
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德规模的文学运动,得名于克林格的剧本《狂飙与突进》。
“狂飙”作家多是市民阶级出身的青年,青年歌德和席勒以其高水平的创作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
运动反对封建枷锁提倡个性解放和创作自由,歌颂自然,强调天才和民族风格,对促进德国民族意识觉醒起了积极作用。
19.浪漫主义文学:
产生于18世纪末,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急剧过渡,上升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贵族进行了激烈的、反复的搏斗。
浪漫主义文学以艺术的方式
田园诗。
3、《荷马史诗》认识价值
①社会现实:
军事民主制《伊利亚特》家奴制《奥德赛》,社会大分工,物物交换,一夫一妻制(男女不平等)。
②价值观念:
英雄、个体本位的文化价值;众神、哲学观与人文精神,悲剧意识。
4、荷马史诗的艺术价值(魅力)
①布局严格,取材精妙。
“一个人的一个行动”;“穿插与追叙”,“主线与副线”
②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的多方面”“烘云托月法的运用”
③语言自然质朴,优美生动,新颖奇特的比喻,更是史诗一大突出的艺术特点。
5、《美狄亚》的思想内容
全剧通过一个血腥的复仇事件,描写了一出动人的家庭悲剧,提出了“妇女地位”的社会问题,表现了剧作者对妇女命运的关切和同情,歌颂了主人公为争夺平等权利的反抗斗争精神,反映了奴隶主民主制衰落时期社会道德沦丧,妇女遭受压迫的生活现实。
6、为什么说“阿基琉斯的愤怒”是《伊利亚特》的主题
首先,阿基琉斯是《伊利亚特》的和核心英雄人物,其行为推动史诗进程与发展。
其次,阿基琉斯身上出现古希腊个人本位主义的价值观念;再次,阿基琉斯身上体现出古希腊人身上淳朴的哲学观念和萌芽的人文意识。
最后,阿基琉斯还反映出古希腊人与命运冲突的主题。
7、论述:
为什么说希腊文学是欧洲人文主义文学传统的萌芽阶段
古希腊研究专家安·邦纳认为“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
首先,希腊哲学思想中,确立起了“人是万物尺度”的重要观念,希腊文化强调人的个体价值,强调人在自然和社会面前的主观能动性,崇尚人的智慧引导下的自由,肯定人的基本欲望,这是古希腊文学与文化人文传统之根本。
其次,古希腊文学善于表现人的自由意志和命运之间的冲突,体现出一种强烈的个体生命力以及这种生命力与命运惩罚之间的矛盾构成,即典型的希腊式悲剧精神。
再次,古希腊文学与文化大胆表现了人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快乐之源,追逐欲望在很大程度上是体现个体生命价值与自由意志的另一种展现方式。
最后,古希腊文学与文化表现出典型的“神—原欲—人”的三位一体框架,是典型的自然原欲文化形态。
8、为什么说中世纪文学也是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
在整个中世纪,基督教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成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但是也看到,在基督教逐渐成为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过程中,它与世俗文化之间形成了两种交融关系。
一是基督文化在对古希腊以来的世俗文化精神大肆排斥和毁灭的同时,又将某些世俗文化材料和艺术手法等,经过改造,纳入到了基督教文化体系之中。
二是在中世纪出现的很多世俗作品里,都包含着宗教性的内容,有些作品的宗教性很强烈。
*9、欧洲中世纪文化和文学的思想特点
第一、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
第二、在各种文化交融中,特别是在中世纪封建制度和封建国家形成与确立的历史条件的作用下,中世纪文学突出了各民族文学遗产中的基本思想——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第三、中世纪作为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形态,还出现了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10、欧洲中世纪文学的艺术特征
第一、由于各种不同性质文化的相互交融,各种各样的题材进入到了文学艺术创作领域,从而极大地拓展了中世纪欧洲文学的描写与反应范围。
第二、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中欧洲中世纪文学的艺术形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第三、由于各种文化的影响,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了进一步的开拓。
第四、对文学情感特征把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111、欧洲中世纪英雄史诗的创作特征
一、中世纪早期史诗是氏族社会末期各族人民的口头创作个集体智慧的结晶,主人公是氏族部落英雄,内容描写的是他们为氏族部落所建立的丰功伟业和所进行的血亲复仇斗争同自然所进行的斗争,表现了浓郁的群体意识和英雄主义精神(芬兰人的《卡列瓦拉》、《贝奥武甫》)
二、中世纪史诗是反映封建社会时代形成的史诗作品,#from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http:
//end#主人公是封建国家的英雄,表现的是他们忠君、爱国的观念和统一祖国,为民族建功立业的封建时代的英雄主义精神,神话因素大大减少,基督教义内容大大增加。
(法国《罗兰之歌》,西班牙《熙德之歌》等)
12、《神曲》的艺术特色
①梦幻的构思。
②谋篇布局,严谨的结构。
③象征寓意的手法。
④现实。
⑤富有立体感的形象,精彩的环境描写。
⑥比喻。
⑦意大利民族语言的利用。
*13、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
诸多文化的融合,碰撞是导致文艺复兴新文化产生的更独特和直接的原因。
第一,在中世纪,虽然宗教文化占主导地位,但是民间文学的进步作品,骑士文学中非宗教因素以及某些下层僧侣创作中的一段思想,都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精神的变革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第二,在13世纪前后的欧洲封建社会内部,已经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文化形态的胚胎和因子——城市市民的文化形态。
第三,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直接文化动因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的被重新发现。
14、为什么说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思想特征)
第一,就文学的文化主旨精神而言,人文主义文学对人的关注成为这一文学文化精神的核心。
第二,用力描写现世生活,肯定人的权利,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这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题材与主题。
第三,由于文学京生的根本变更和题材的根本性转换,使得人文主义文学的艺术风貌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
15、人文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外国文学基础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文章外国文学基础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出自,此链接!
。
首先,展现人的精神世界,情感特征,欲望要求等成为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艺术追求。
其次,与展现人的精神面貌相适应,中世纪文学中以“寓意”和“象征”为特点的基本创作方法,以被一种关注现实,关注人生的新方法取代。
再次,人文主义文学也扩大了传统文学的体裁领域。
最后,人文主义文学也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16、《巨人转》的思想内容
首先,做家用象征手法塑造了两个无论在躯体上还是在精神上都高大雄硕的巨人典型,这是欧洲近代文学中,人的形象首次顶天立地屹立在神的面前的一次成功尝试。
其次,小说通过两个巨人的见闻,无情的批判了封建国家的黑暗与罪恶,嘲笑和揭露了封建教会的虚伪和封建国家上层建筑的腐朽。
最后,小说提出来新兴资产阶级的社会理想。
*17、《十日谈》的艺术特色
①薄伽丘采用故事会的形式,别出心裁地以框架结构把这些故事有机地组成一个严谨和谐的叙述系统
②《十日谈》语言也很有特色,语言精练,流畅、俏皮、生动、描写事件和人物微妙尽致,灵动多姿
③《十日谈》为意大利艺术散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开创了欧洲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
*18、莎士比亚创作分期
按照其思想和艺术发展脉络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
(1590——1600)历史剧,喜剧和诗歌创作时期,基调是乐观、激越、明朗的。
第二时期:
(1601——1607)悲剧和悲喜剧创作时期,亦是其创作的高峰期。
基调是沉郁、悲怆、愤激的
第三时期:
(1608——1612)传奇剧创作时期,基调转向清丽、俊秀,呈现出高妙远逸,志洁至纯的意味
*19、莎士比亚喜剧的特色
首先,肯定性,歌颂性主题所奠定的乐观开朗的基调。
其次,女性形象的优美绝伦焕发出了明媚艳丽的独特光彩。
再次,抒情与写景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优美恬适的喜剧氛围。
最后,莎士比亚喜剧的浪漫性、抒情性,也与莎士比亚所运用的喜剧语言有关。
20、莎士比亚传奇剧的审美特色
第一,浪漫情节中的奇崛美。
第二,田园背景里的恬适美。
第三,象征结构内的和谐美。
21、《哈姆莱特》艺术成就
①在情节结构上,《哈姆莱特》突出表现了莎士比亚戏剧情节生动性与丰富性的特点。
②在人物塑造上,莎士比亚戏剧中人物性格复杂而鲜明。
③在创作手法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重性。
④在戏剧语言上,具有丰富多彩,个性化,形象化的特征。
22、古典主义文学思想特征
第一,受到王权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
第二,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第三,尖锐的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落,同时也批评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和成为贵族心理
第四,古典主义悲剧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事为题材,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
23、古典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第一,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
第二,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
第三,主张语言准确、精炼、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
第四,人物塑造类型化,古典主义作家只追求“普遍人性”,性格单一。
*24、莫里哀喜剧的艺术成就
①莫里哀对喜剧的形式加以改造。
②莫里哀善于从情节和场景中制造笑料。
③莫里哀还经常利用地位颠倒和意料不到的逆转来产生喜剧效果。
④莫里哀还擅长用舞台动作制造笑的效果。
⑤语言的笑料同样丰富多彩。
25、启蒙运动产生的原因
①18世纪的欧洲已处于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为了顺利推翻封建制度,铲除封建残余。
②促使启蒙运动诞生的社会内驱力还在于科学和生产力取得突破性发展。
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所建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和代议制,英国自17世纪以来的哲学、社会科学等进步思想文化的发展,对欧洲启蒙运动的诞生产生了直接影响。
26、启蒙文学的艺术特征
①启蒙文学的主人公较之以往的文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②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政论性。
③平等的广泛采用小说、诗歌、戏剧和文艺性的政论等各种文体,打破了自古以来以诗体文学独尊的局面,开创了文学史上的散文时代。
*27、论述卢梭创作的艺术特征及文学史上的艺术地位
①卢梭在返回自然的思想指导下,突破了古典主义和多数启蒙作家的理性,讴歌大自然,把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色写进作品,大大开拓了人们的审美视野。
②卢梭对人性作了深入的挖掘,他认为古希腊庙前“你要认识你自己”的箴言应是哲学家和文学家首要关注的问题。
③卢梭的作品充满激情,但他能将激情融化到表达的思想中,进行富有逻辑的思考。
④卢梭具有演说家的风格,他善于以定义的方式有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⑤卢梭的文笔细腻准确。
⑥卢梭的创作不只引发出法国许多新一代作家,而且直接影响德国狂飙突进运动,19世纪欧洲年轻一代作家进一步把卢梭开辟的新倾向发展成为汹涌澎湃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
28、论述歌德的思想历程与欧洲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思想发展历程具有的某种相似性
他早年尊重个性自由,崇尚激情,与人文主义者的思想较为一致;在创作中期,他崇尚古典美,渴望深入实际生活并试图在具体的工作中改造社会,具有17、18世纪资产阶级思想家与文学家的特点;而在晚年,他从思想体系的角度深入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又明显带有19世纪初黑格尔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特征。
所以,他是文艺复兴以来欧洲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学发展具总结性的艺术大师。
然而,歌德在漫长的一生中也充满深刻的矛盾,他抽象的理解人和人与世界的关系,这是它存在深刻矛盾的主要原因。
同时,德国资产阶级的两重性,歌德生活的具体环境以及自身的气质与性格,又使得这种矛盾显得极为鲜明。
29、歌德诗歌的基本主题
一.歌颂爱情。
《五月之歌》《欢会和离别》等。
二.歌颂自然。
《流浪者之夜歌》《渔夫》等。
三.对封建统治着的不满。
《普罗米修斯》《列那狐》等。
四.哲理思想。
《西东合集》《威尼斯铭法》等。
30、浮士德形象具有多重含义
首先,他在很大程度上是歌德的化身,他的追求和歌德的生活经历有许多相似,他追求的性格特征寄寓着歌德自己的生命活力。
其次,浮士德又是西欧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象征,尤其是德国知识分子的理想化象征。
再次,浮士德又是人类积极精神的象征,是新兴资产阶级巨人形象的象征。
*31、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
第一,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第二,浪漫派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
第三,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提倡想象。
第四,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喜好。
*32、雨果在诗歌艺术上的重大成就
第一,他开拓了诗歌的领域,无论抒情、讽刺、写景、咏史还是哲理沉思,他都得心应手,诗歌的表现功能扩大了。
第二,雨果是一个富有激情的诗人,他的风格豪放阔大,洋洋洒洒。
第三,雨果将对照原则也用于诗歌创作中,对比强烈,效果突出。
第四,大量运用同位语隐喻。
第五,雨果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第六,雨果的诗歌语言丰富多彩,韵律运用自如。
*33、为什么说雨果是浪漫手法的集大成者
第一,雨果是运用对照手法的大师。
第二,雨果善于塑造下层人物的形象。
第三,雨果力图以史诗的气魄和规模去再现社会和历史
第四,情节的传奇性。
第五,雨果注重心理描写。
第六,雨果善于将无生命或非人的事物,描写的如同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神奇,动人心魄,令人惊叹。
【外国文学基础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知识竞赛zhishijingsai.htm。
34、《草叶集》的主题
主题大致归结为自我、创造和民主。
①自我是《草叶集》中反复渲染、反复歌咏的一大主题。
②民主是贯穿《草叶集》的又一主题。
③歌颂蛮荒自然,也歌颂经过人类创造的二度自然。
*35、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论述p227)
第一,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第二,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出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36、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论述p228—p229)
第一,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第二,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
第四,现实主义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37、《人间喜剧》的思想内容
第一,《人间喜剧》反映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家史。
第二,《人间喜剧》反映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之始。
第三,《人间喜剧》描写了一幕幕惨剧,这些惨剧围绕着争夺金钱而展开。
第四,《人间喜剧》还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同时描写了理想人物。
*38、福楼拜提出的新主张
一是追求真实性,不讲究故事的戏剧性,而是从日常单调平凡的生活场景中挖掘人物的真谛和时代精神。
二是追求客观态度,作家对人物和事件不宜直接发表意见,而是从作品的总体倾向上表现出来。
三是追求艺术美,精美传神的语言。
*39、狄更斯小说的思想内容
狄更斯小说的思想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首先,是对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其次,是对伦理道德的提倡与弘扬。
最后,是对人性的广泛而深入的探索。
40、狄更斯小说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
具体表现在5个方面:
人物性格的单层性;人物本质的确定化;人物形象的基调化;人物的明晰性;深厚的人性内涵
*41、《双城记》的艺术成就
第一,小说采用典型的多元整一解构,严谨有序。
第二,《双城记》体现了狄更斯侧重描写感受世界的现实创作方法。
第三,《双城记》成功地运用了悬念与象征的手法,作者采用象征手法暗示某种意义或预兆,渲染气氛。
第四,结构精巧,紧张生动,具有强烈的戏剧张力,粗笔勾勒与精雕细刻相得益彰。
42、《德伯家的苔丝》的艺术成就
《德伯家的苔丝》在艺术上去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不仅体现在他对时代氛围的高超把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悲剧观念的拓展,以及“圆形人物”的塑造上,这部小说在景物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结构安排上,体现了哈代小说的独特艺术个性。
①在结构上也极其严谨②出色的心理描写③深刻的象征意蕴④诗意化的风格
43、自然主义的思想内容特点
(1)它继承了19世纪上半叶巴尔扎克,司汤达以及福楼拜的现实主义观点,江写真实生活和客观性视为文学创作的首要条件。
(2)自然主义接受了巴尔扎克描写一段历史时期,反映整个社会的成功经验。
(3)机械的将自然科学的理论搬到文学创作中,从生理角度去表现人,特别是以当时遗传学的观点去理解促使人行动的原因。
44、自然主义的艺术特点
(1)力图巨细无遗的描写现实,排斥了虚幻的现象,从而给人一种实录生活和照相成的印象。
(2)擅长描写群众场面,注重群体的写照,逐渐忽略典型的创造,或者说只追求人物的气质特点和变态心理。
(3)开始的淡化情节,不去追求戏剧性的曲折变化,主张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反映现实。
(4)将某些压迫人、扭曲人的社会现象拟人化,这是对人的异化的初步描写,显得生动、形象。
*45、《唐吉诃德》的主题
①反对、讽刺骑士小说,对以骑士小说为代表的封建文化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
②以史诗般的模式反应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的广阔社会生活。
③热情讴歌了人文主义理想。
*46、如何理解《唐吉诃德》这部作品的史诗意义
①用巨匠手笔史诗般的规模全面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的社会生活
②借唐吉诃德的腿走遍西班牙,触及当时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婚姻、阶级和民族矛盾等方面的社会问题,成为巨幅艺术画卷
③描绘了贵族、乡绅、市民、农夫、牧人、士兵、囚徒、商人、强盗、妓女等近200个人物,几乎涉及了当时涉及了当时的每一种类型
④进一步完善了近代长篇小说的结构样式,使作品的主干情节向纵深扩展的同时,又以不同的几何组合模式横向延伸,使之兼具史诗的艺术特征
*47、达尔杜弗的性格特点
达尔杜弗是个宗教骗子,她的性格特征是伪善的,他身为教士,平时在教堂里表现的极为虔诚,宣称整日不离的《圣经》,以此骗取了奥尔贡和他母亲的信任,实际上他暗中觊觎着奥尔贡的财产和妻子,他看似仁慈,实际上歹毒,还是一个好色之徒,为骗取奥尔贡的信任,他巧言令色,随机应变其程度,无以复加。
*48、拉斯蒂涅的性格蜕变过程特征及其社会现实意义
①巴黎社会的诱惑②鲍赛昂子爵夫人的指点③付托冷的教导④高老头的悲剧
⑤表现了当时社会对青年的腐蚀
*49、《红与黑》中于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国文学 基础知识 竞赛 试题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