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机考题311.docx
- 文档编号:28305291
- 上传时间:2023-07-10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31.95KB
马原机考题311.docx
《马原机考题3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机考题311.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原机考题311
一.单选
绪论
1、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
A古希腊罗马哲学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3、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C)
A马克思恩格斯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B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罪恶的正确批判
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的统一
D马克思科学地预见了全球化的性质和结果
4、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之时,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
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应是(D)
A凡是经典著作中阐述的思想我们都必须坚持
B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C应当用儒家思想取代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
D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
6、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B)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由于它是(B)
A人们的自觉活动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社会性的活动D物质性的活动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D)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D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9、通过实践和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从认识发展过程看,这是(A)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B从感觉到知觉的飞跃
C从意识到物质的飞跃D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10、有人把个别的、局部的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
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B)
A唯理论的错误B经验论的错误
C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D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12、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是(A)
A真理具有客观性B有用即真理
C谎言说一百遍就成为真理D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
13、“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C)
A知识既来自实践,又源于书本
B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
C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在生活中,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这说明(C)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15、163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生监禁。
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在公开机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350年前受到教廷宣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为伽利略平反。
这说明(B)
A谬误在一定条件可以转化为真理B真理终将战胜谬误
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D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
16、对不可知论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D)
A伟人的真知灼见B权威的理论
C圣人之言D社会实践
17、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C)
A已被实践证实的理论相符合B大多数人的主观愿望相符合
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D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18、哲学上的“价值”是指(B)
A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B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C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D某种活动的经济效益
19、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就是要(D)
A不受任何框架的束缚,思想上达到绝对自由B不受任何约束,做到随心所欲
C抛弃原有的一切观念,重新评价一切D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坚持实事求是
20、雷锋同志有一句名言:
“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
”这句话体现了(C)
A每个人活着都是为了他人B人活着就是为了自己
C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D人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个人价值
21、马克思说:
“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人的才能(B)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22、“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B客观唯心主义真理观
C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D机械唯物主义真理观
23、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C
A诡辩论的观点B经验论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旧唯物主义的观点
24、实践的中介是A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5、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C
A感觉B分析C知觉D表象
26、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B
A唯物论B辩证法C历史观D二元论
27、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C
A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B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D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
第三章
28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A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其规律性D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9地理环境是B
A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依据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C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D社会制度变更的决定力量
30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C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1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D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32上层建筑系统有两大部分组成,这两大部分是B
A国体和政体B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C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法律设施D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
33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C
A纯粹偶然的B纯粹必然的
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
34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B
A法律制度B经济条件C传统观念D文化水平
35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C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36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C
A政治路线B组织路线C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D思想路线
37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A
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B吃喝穿住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
38“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来奉献;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谁索取”,这句话的人生观道理是D
A奉献和索取存在着对立的一面
B奉献和索取可以由个人的主观动机来决定
C索取是实现奉献的前提和基础
D奉献和索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39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这种观点是B
A人民群众不能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B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C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D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
40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C
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B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
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的发展规律
41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A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B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具有历史继承性D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42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A
A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B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C社会化的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4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说明实行这种经济制度遵循了D
A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B生产力具有加速发展的原理
C经济基础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原理D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44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D
A客观的物质世界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45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
A科学技术B劳动者C劳动对象D管理方式
46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D
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B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
C自然科学、道德、宗教D法律思想、哲学、艺术
第四章
47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是B
A资本积累B资本原始积累C资本主义产生D资本集中
48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D
A人与人的关系B交换关系
C生产关系D人与自然的关系
49商品的本质因素是B
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
50裁缝的劳动和木匠的劳动都是在特定的形式之下进行的劳动,他们的生产活动的目的、操作方法、劳动对象、劳动手段等都是不相同的。
但是在市场上,裁缝生产的衣服却可以和木匠生产的家具互相交换,这是因为D
A衣服和家具都能满足人类的特定需要
B衣服和家具都取材于自然界
C裁缝和木匠分别拥有对衣服和家具的所有权
D衣服和家具都包含了人类的抽象劳动
51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的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A
A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2货币的本质是C
A价值的表现形式B价值形式发展的最后形态
C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D社会财富的体现物
53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是A
A等价交换B不等价交换C贱买贵卖D不平等交换
54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C
A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与占有私人性的矛盾
5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
A劳动力成为商品B买到生产资料C货币的流通D资本的运行
56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D
A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B它们在流通中采取的形态不同
C它们在生产使用价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D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57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A
A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
C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D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
58资本积累的源泉是B
A资本主义再生产B剩余价值C资本主义生产D资本集中
59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B
A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B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程度
C生产资本的增殖程度D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60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工人的D
A具体劳动B必要劳动C个别劳动D剩余劳动
61“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C
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C供求关系对价格有重要影响D消费者的心理决定价值
62商品的二因素是由C
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63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C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63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
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D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65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D
A平等互利的关系B互利互惠的关系C分工合作的关系D雇佣劳动的关系
第一章
66关于人类意识的产生,正确的说法有D
A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语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B人类的意识完全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人类意识形成的初期不是社会的产物
D意识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67“一切以条件、时间、地点为转移”的观点是A
A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B夸大了主观条件的作用
C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68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B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69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C
A变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70“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说明B
A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B物质决定意识
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D道德和意识的关系
71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
“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72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B
A阶级分析法B矛盾分析方法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唯物史观
73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D
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C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D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74“盲人摸象”与“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告诉我们的哲理是A
A看问题要全面,反对以点代面、以偏概全B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坚持适度原则
75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问题精髓的原理是C
A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
C共性和个性辩证关系的原理D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原理
76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
这说明D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77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这说明A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78建设先进社会主义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的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D
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D辩证否定的原理
79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D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80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快捷的全球信息,但互联网本身还不完善,网上充斥着大量的垃圾信息和一些病毒程序,给人们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一些邪教组织、贩毒集团、黑社会势力也在利用这一新的传媒手段进行新的犯罪活动。
这表明B
A新事物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互联网也不例外
C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消极和积极的对立统一
D矛盾双方的转化总是在无条件地进行着,否则就不会有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81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
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C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实践活动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82“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83“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这体现了A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
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
84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C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85毛泽东指示我们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既不能厚古薄今,又不能崇洋媚外。
泽东的思想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C
A事物的发展的方向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B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
C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的原理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原理
86有人说由于社会是由人构成的,而人的活动是受到他们各自的目的、理想和愿望等因素支配的,因此不存在社会规律。
这种说法违背了C
A社会规律的可知性B社会规律的属人性
C社会规律的客观性D社会规律的差异性
87按照辩证法的观点,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体现了A
A根本性的质变B单纯的量变
C质变过程的量的扩张D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88任何事物内部都具有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否定方面是指B
A事物发展的积极方面B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
C保持事物存在的方面D符合事物发展和人的需要的方面
二.多选
第一章
1运动和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AD
A根本属性B普遍状态
C主观形式D存在方式
2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有ABCD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B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3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AB
A运筹帷握B审时度势
C纸上谈兵D画饼充饥
4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ABCD
A“一分为二”B“合而为一”
C“有无相生”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古语说: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这句话是说,奢靡逐步发展会导致灭亡。
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CD
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B可能会转化为现实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体现的哲学道理有AB
A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
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D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7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人的活动与客观规律的关系的有AD
A人能认识客观规律B人能消灭客观规律
C人能创造客观规律D人能利用客观规律
8自然界和人类社会ABCD
A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影响、制约和改变着自然界
B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C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
D自然界是构成人类社会现实性的自然基础
9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BCD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10下列各项命题中,体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有ACD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1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BCD
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
D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
12实践的基本特征是ABC
A客观物质性B自觉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消极被动性
13新事物是BC
A在时间上最新出现的事物
B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事物
C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D为大多数人所拥护的事物
14意识被称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突出表现在意识具有能动性,其能动性作用主要表现在ABCD
A意识的创造性B意识的目的性
C意识还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D意识能够调节人们的生理活动
15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ABCD
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社会生产关系本质上是物质关系
第二章
16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为ABCD
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17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AC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C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D意识决定物质
18下列各项能正确说明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的有ABCD
A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
B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
C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D人的认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
192003年4月15日新华社报道:
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经过13年努力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在人类揭示生命奥秘、认识自我的漫漫长路上又迈出重要一步。
这一科学成就的取得表明BD
A人类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不能把握认识的本质
B人类不仅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
C正确认识可以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D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20“批判的武器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原机 考题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