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试题集.docx
- 文档编号:28292209
- 上传时间:2023-07-10
- 格式:DOCX
- 页数:51
- 大小:43.45KB
中医诊断学试题集.docx
《中医诊断学试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断学试题集.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诊断学试题集
2019年中医诊断学试题集
[A1型题]
1.外感热病中,正邪相争。
提示病变发展转折点的是
A.战汗B.自汗
C.盗汗D.冷汗E.热汗
答案:
A
解析:
A指先全身恶寒,战傈,接着大汗出,若汗出热退,脉静身凉,是邪去正复之佳兆,主疾病向愈;若汗出而身热不减,仍烦躁不安,脉来疾急,为邪胜正衰之危候,主病情恶化。
B
由于阳气亏虚,不能实卫固表,腠理疏松,津液外泄,故见自汗。
C是因入睡之时,卫气入里,腠理不固,加上阴虚所生之虚热蒸津外泄,故睡时汗出;醒后卫气复归于表,腠理固密,虽阴虚内热,也不能蒸津外出,故醒后汗止。
D为亡阳之汗,表现为大汗淋漓,汗出如珠,冷汗清稀,兼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
E热汗,即阳汗。
故选择A。
2.自汗、盗汗并见,其病机是
A.精血亏虚B.阴阳两虚
C.阳气不足D.津液不足
E.以上均非
答案:
B
解析:
自汗多见于气虚或阳虚证,常伴有气短乏力,神疲畏寒,舌淡脉弱等症。
盗汗多见于阴虚内热或气阴两虚证,常伴有颧红,潮热,咽干,舌红少苔等症。
二者并见可以见于气阴两虚或者阴阳两虚。
故选择B。
3.外感病汗出热退身凉者,表示
A.表邪入里B.阳气衰少
C.汗出亡阳D.真热假寒
E.邪去正安
答案:
E
解析:
在外感病中,正邪相争,提示病变发展转折点的是战汗,是指先全身恶寒,战傈,接着大汗出,若汗出热退,脉静身凉,是邪去正复之佳兆,主疾病向愈;若汗出而身热不减,仍烦躁不安,脉来疾急j为邪胜正衰之危候,主病情恶化。
故选择E。
4.患儿,3岁。
自汗明显;伴盗汗,汗出以头部、肩背明显,动则益甚。
面色少华,少气乏力,平时容易感冒,舌淡苔少,脉细弱。
其证候是
A.表虚不固B.营卫不和
C.气阴虚弱D.心脾两虚
E.肝肾阴虚
答案:
C
解析:
题目中强调自汗明显,自汗多见于气虚或阳虚证,常伴有气短乏力,神疲畏寒,舌淡脉弱等症。
伴见盗汗提示存在阴虚内热或气阴两虚证,面色少华,少气乏力,平时容易感冒,舌淡苔少,脉细弱等症提示气阴两虚明显。
故选择C。
考点:
问疼痛
5.有形实邪闭阻气机所致的疼痛,其疼痛性质是
A.胀痛B.灼痛
C.冷痛D.绞痛
E.隐痛
答案:
D
解析:
A主气滞,多属肺肝胃肠气滞之证,排除A。
B属热证,多属火热之邪窜扰经络,或阴虚火旺,组织被灼所致,故排除。
C属寒证。
因寒邪侵入脏腑、经络所致者,多属实寒证;因阳气不足,脏腑形体失于温煦所致者,多属虚寒证,C也要排除。
D多因有形实邪阻闭气机,或寒邪凝滞气机所致,故答案为D。
E多属虚证,由于精血亏损或阳虚生寒,脏腑、形体失于充养、温煦而致。
也要排除。
考点:
问头身胸腹
6.下列各项。
属痰湿内阻头晕临床表现的是
A.头晕胀痛B.头晕昏沉
C.头晕眼花D.头晕耳鸣E.头晕欲仆
答案:
B
解析:
头晕胀痛多为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故排除。
头晕昏沉或头晕且重提示痰湿内阻,故选择B。
头晕眼花多为气血亏虚所致,故排除。
头晕耳鸣多提示肝肾阴虚。
头晕欲仆多提示风阳上扰。
7.视物旋转动荡。
如在舟车之上。
称为
A.目昏B.目痒
C.目眩D.雀目
E.内障
答案:
C
解析:
A为视物昏暗,模糊不清。
B是指睑边、眦内、甚则痒连睛珠,痒极难忍为主症,但睛珠完好,视力也正常。
临床上由于风、火、湿热、血虚均可引起目痒。
C俗称眼花,两眼发黑,眼冒金花,或眼前如有蚊蝇飞动的自觉症状,常兼头晕,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
D指白昼视力正常,每至黄昏视物不清,如雀之盲。
E中医称之为圆翳内障,圆翳内障本病是指晶珠混浊,视力缓降,渐至失明的慢性眼病。
故选择:
C。
8.下列哪项不会出现口渴多饮
A.热盛伤津B.汗出过多
C.剧烈呕吐D.泻下过度
E.湿热内阻
答案:
E
解析:
口渴多饮指口渴而饮水较多,是体内津液损伤的基本表现之一,多见于燥证、热证。
比如外感热病、里热炽盛及消渴病等。
A为热病伤津。
B、C、D均可造成津液内伤,而口渴多饮。
E并不耗津液,故口不渴。
故选择E。
9.患者口淡乏味,常提示的是
A.痰热内盛B.湿热蕴脾
C.肝胃郁热D.脾胃虚弱E.食滞胃脘
答案:
D
解析:
痰热内盛时的口味为黏腻而苦,故排除。
湿热蕴脾时口味多为黏腻而甜,故排除。
肝胃郁热时口味多为口酸,也需排除。
脾胃虚弱时口味多为口淡,故选择D。
食滞胃脘口味为口酸。
10.假神的病机是
A.气血不足,精神亏损
B.机体阴阳严重失调
C.脏腑虚衰,功能低下
D.精气衰竭,虚阳外越
E.阴盛于内,格阳于外
答案:
D
解析:
假神提示脏腑精气耗竭殆尽,正气将绝,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属病危。
故选择D。
A为少神的病机。
B机体阴阳严重失调描述过于笼统。
C为失神病机。
E为阴阳格拒的病机。
11.下列除哪项外,均提示病情严重。
预后不良
A.目-暗睛迷B.舌苔骤剥
C.脉微欲绝D.抽搐吐沫
E.昏迷烦躁
答案:
D
解析:
选项A、B、C、E均为脏腑精气将绝,形体极度衰弱的表现,此种情况一旦出现多为病重失神之象,预后不良。
D为神乱意识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尚未达到病情严重预后不良的程度,故选择D。
12.下列不属谵妄表现的是
A.意识大部分丧失B.谵语
C.躁动不安D.意识模糊E.错觉
答案:
A
解析:
谵妄是较意识模糊更为严重的意识障碍类型,主要为意识清醒程度降低、注意力变差、失去定向感、情绪激动或呆滞、睡眠一清醒周期混乱、有时清醒有时又变得昏睡,常常伴随着妄想、幻觉等。
选项B、C、D、E符合谵妄的表现,谵妄并没有提到意识丧失,更多的是清醒程度差,故选择A。
考点望面色
13.主水饮,肾虚水泛,气血受困的面色特点是
A.面色白B.面色黧黑
C.眼眶黑D.面色紫黑E.黄如烟薰
答案:
B
解析:
黑色主肾虚、水饮、血瘀、寒证,由此便可排除选项A及E。
A主虚寒、气血不足、失血。
B多提示瘀血内停,考虑到题目中提到的气血受困,此选项更切题。
C多为肾虚水饮或寒湿带下。
D提示气滞血瘀。
E为寒湿郁滞所致。
故选择B。
14.湿热熏蒸的面色是
A.黄而鲜明B.黄如烟薰
C.苍黄D.淡黄消瘦E.淡黄浮肿
答案:
A
解析:
A为阳黄,乃湿热熏蒸为患,此项即为正确答案。
B为阴黄,为寒湿郁滞所致。
C多属肝郁脾虚。
D多属脾胃气虚,气血不足。
E多属脾气虚衰,湿邪内盛。
15.下列各项,不属面色青主病的是
A.寒证B.惊风C.湿证D.气滞E.血瘀
答案:
C
解析:
青色主瘀血、肝病、寒证、痛证、惊风。
湿证属黄色主病,故选择C。
16.痰热内闭的目态是
A.戴眼反折B.目睛微定
C.昏睡露睛D.双睑下垂E.横目斜视
答案:
B
解析:
A属肝风内动,牵引目系所致。
B提示痰热内闭。
故选择B。
C多由于脾气虚弱,气血不足,胞睑失养所致。
D多为先天不足,脾肾亏虚。
E属肝风内动,牵引目系所致。
17.下列各项。
与牙齿干燥如枯骨关系最密切的是
A.热盛伤津B.阳明热盛
C.胃阴不足D.肾阴枯涸
E.肺阴亏虚
答案:
D
解析:
齿为骨之余,骨为肾所主。
正常人牙齿洁白润泽而坚固,是肾气旺盛,津液充足的表现,牙齿干燥,甚者齿如枯骨,为胃津已伤或肾阴枯竭。
故选择D。
18.疹的主要特点是
A.色深红或青紫B.平铺于皮肤
C.抚之碍手D.压之不褪色
E.点大成片
答案:
C
解析:
凡色红,点小如粟米,高出皮肤,抚之碍手,压之褪色者,为疹。
故选择C。
A、B、D、E均为斑的特点,即色深红或青紫,多点大成片,平铺于皮肤,抚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
19.风痰的特征是
A.色黄黏稠B.白而清稀
C.清稀多泡沫D.白滑而量多
E.少而黏稠
答案:
C
解析:
A为热痰,因热邪内盛,煎熬、浓缩津液成痰。
为寒痰,因寒邪客肺,津凝成痰,或脾虚失运,聚湿为痰。
C为风痰。
故选择C。
D多为湿痰,因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而成痰。
E为燥痰,因燥邪犯肺,耗伤肺津,或肺阴虚,肺失润养所致。
考点:
望舌
20.邪热夹酒毒上壅的舌象是
A.舌色青紫B.舌色晦暗
C.舌紫肿胀D.舌脉粗长
E.舌多瘀斑
答案:
C
解析:
A为血瘀所致,还可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或药物、食物中毒等病。
B表明津液匮乏,气血大亏。
C多见于酒毒内蕴,酒癖患者。
故选择C。
D由气滞血瘀所致。
E多为瘀血内阻,或肝失疏泄,或肺失宣肃,气滞而血瘀,或气虚而致血流缓慢,或外伤损伤络脉,血溢致瘀。
21.阳虚湿盛的舌象是
A.舌红苔白滑B.舌淡嫩苔白滑
C.舌边红苔黑润D.舌红瘦苔黑
E.舌绛苔黏腻
答案:
B
解析:
A为湿热内盛之证。
B为阳虚湿盛之证。
故选择B。
C为肝胆热盛,痰湿久郁。
D为阴虚有热,热极津枯之证。
E为热人营血,兼有痰湿之证。
22.舌红绛而光者,属
A.阴虚B.气虚
C.血虚D.气阴两虚E.水涸火炎
答案:
A
解析:
绛舌主热入营血、阴虚火旺及瘀血,舌红绛少苔或无苔,为阴虚火旺。
故选择A。
23.气血两虚证的舌象是
A.舌体淡瘦B.舌淡齿痕
C.舌尖芒刺D.舌暗瘀点E.舌红裂纹
答案:
A
解析:
A多见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故选择A。
B多由气虚、阳虚、津液内停所致。
C多为心火亢盛。
D为气血郁滞。
E为阴虚内热证。
故选A。
24.下列除哪项外。
均是舌颤动的病因
A.气血两虚B.亡阳伤津
C.热极生风D.酒毒所伤
E.心脾有热
答案:
E
解析:
颤动舌主肝风内动,若舌淡白而颤动,多见于气血两虚;舌红少苔而颤动,多见于肝肾阴虚;舌红绛而颤动不已,伴眩晕肢麻,为肝阳化风;舌绛紫而颤动,伴高热踌,为热极生风。
排除A、C。
B一般容易引起虚风内动,引起颤动舌。
D多为湿热内盛,耗伤阴精,日久可致肝风内动或肝肾亏虚,均可以起颤动舌。
E为吐弄舌的病机。
故选择E。
25.舌绛少苔有裂纹,多见于
A热邪内盛B.气血两虚
C阴虚火旺C.瘀血内阻E.脾虚湿侵
答案:
C
解析:
绛舌主热人营血,阴虚火旺及瘀血,舌绛而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则为阴虚火旺。
故选择C。
26.阳虚湿盛的舌象是
A舌红苔白滑B舌淡嫩苔白滑
C舌边红苔黑润C.舌红瘦苔黑
E舌绛苔黏腻
答案:
B
解析:
A主热证,无虚象。
B主阳虚,嫩舌多见于虚证,气血亏虚,或阳虚不化,白滑苔为湿盛的舌象,故选择B。
C多为肝胆热盛,黑润为痰内停。
D为热极伤津之证,与题目不符。
E为湿热内盛之证,与题目不符。
27.舌淡白胖嫩。
苔白滑者,常提示的是
A阴虚夹湿B脾胃湿热
C气分有湿C阳虚水停
E瘀血内阻
答案:
D
解析:
淡白舌主阳虚,嫩舌多见于虚证,气血亏虚,或阳虚不化,白滑苔为湿盛的舌象,故选择D。
28.患者腹部痞胀,纳呆呕恶,肢体困重。
身热起伏。
汗出热不解,尿黄便溏。
其舌象应是
A.舌红苔黄腻B.舌红苔黄糙
C.舌绛苔少而干D.舌绛苔少而润
E.舌红苔白而干
答案:
A
解析:
题目中所描述症状表现为湿热蕴脾之证。
A主热证,黄腻苔主湿热内蕴、痰饮化热或食积化热。
符合题目的病机特点,故选择A。
B为伤津之症。
C为阴虚火旺,热盛伤津,津液受损,也需排除。
D为阴虚之证,与题目不符。
E为燥热伤津之证,强调热盛伤津,与题目不符。
29.患者。
男,60岁。
形寒便溏。
完谷不化。
夜尿频多清长。
下肢不温,舌质淡白,脉沉细。
其舌苔应是
A透明苔B.白干苔
C黄苔D黄腻苔
E灰苔
答案:
A
解析:
由题目中描述的诸症可判定患者为脾肾阳虚证。
B常见于风热表证,不符合题意,可排除。
C主热证、里证,D主湿热内蕴、痰饮化热或食积化热,因此也要排除。
E主热极或寒盛,故排除。
通过排除法可确定答案为A。
30.患儿,3岁。
形体消瘦,面色不华,山根青筋显露,容易感冒,腹泻,食欲不佳,舌淡红,其舌苔应见
A.白厚B.薄白
C.黄腻D.花剥E.白腻
答案:
B
解析:
舌苔乃胃气、胃阴上蒸于舌面而生成,舌苔薄白可见于正常人,亦主表证及病情轻浅的里证、体内无明显热证者。
题目中患儿为脾胃气虚之证,病情轻浅,故选择B。
A主邪盛入里,或内有痰、饮、水、湿、食积等,病情相对较重。
C主湿热内蕴、痰饮化热或食裸化热。
D是胃气、胃阴不足,或气血两虚,不能上承以续生新苔所致,病情一般较复杂。
E多见于痰饮、湿阻。
31.患者恶寒发热。
头身疼痛,无汗。
鼻塞流涕。
脉浮紧。
其舌苔应是
A.白厚B.薄白
C.黄腻D.花剥E.白腻
解析:
题目中所描述为外感表寒证。
A主邪盛入里。
或内有痰、饮、水、湿、食积等,病情相对较重,故排除。
B可见于正常人,亦主表证及病情轻浅的里证、体内无明显热证者。
故选择B。
C主湿热内蕴、痰饮化热或食积化热。
D是胃气、胃阴不足,或气血两虚,不能上承以续生新苔所致,病情一般较复杂。
E多见于痰饮、湿阻。
考点听声音
32.语言謇涩。
病因多属
A.热扰心神B.痰火扰心
C.风痰阻络D.心气不足E.心阴大伤
答案:
C
解析:
语言謇涩指的是神志清楚,思维正常,但言语不流利,吐词不清晰者,多因风痰阻络所致。
故选择C。
33.独语,病因多属
A.热扰心神B.痰火扰心
C.风痰阻络D.心气不足E.心阴大伤
答案:
D
解析:
独语是指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则止,首尾不续者。
多因心气不足,神失所养,或气郁生痰,蒙蔽心窍所致,故选择D。
34.咳声如犬吠样。
可见于
A.百日咳B.白喉C.感冒D.肺痨E.肺痿
答案:
B
解析:
A是指咳声阵发,发则连声不绝,咳声终止时声如鸡啼,因其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所以称为百日咳。
B为咳声如犬吠,伴声音嘶哑,吸气困难。
故选择B。
C是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虽有咳嗽,但并没有特异性。
D是指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的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病,临床主要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为其特征。
E是由于肺叶痿弱不用,临床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
35.唐代以前所称的哕。
是指
A.呃逆B.暖气
C.恶心D.干呕E.噫气
解析:
古称的“哕”,俗称“打呃”,也就是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导致膈肌拘挛,声自咽部冲出,发出一种不由自主的呃呃声。
故选择A。
B是指胃中气体上出咽喉而发出的长而缓的声音,古称“噫”,俗称“打饱嗝”。
C又称反胃,指胃气上逆,泛恶欲吐之证。
D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有声无物为干呕。
E即指暖气,是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出的声响,其声长而缓,古代称为噫气,亦属胃气失和而上逆的一种表现,与短促冲击有声的呃逆不同。
36.言语轻迟低微,欲言不能复言者,称为
A.郑声B.谵语
C.错语D.夺气E.独语
答案:
D
考点:
夺气的概念
解析:
言语轻缓声音低微,欲言而不能接续者,称为夺气。
故选择D。
A是指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者。
B为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者。
C为语言错乱,语后自知,不能自主者。
E为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则止,首尾不续者。
37.肺气不得宣散,上逆喉间,气道窒塞,呼吸急促称为
A.喘证B.哮证
C.上气D.短气E.少气
答案:
C
解析:
A指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
B是指呼吸喘促而喉间有哮鸣音。
C指肺气上逆,肺气不得宣散,上逆喉间,气道窒塞,呼吸急促,故选择C。
D指呼吸短促,息虽促而不能接续,气虽急而不伴痰鸣,似喘而不抬肩。
E指呼吸微弱而声低,气少不足以息,言语无力的表现。
38.独语、错语的共同病因是
A.风痰阻络B.热扰心神
C.心气大伤D.心气不足E.痰火扰心
答案:
D
解析:
独语为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则止,首尾不续者。
多因心气不足,神失所养,或气郁生痰,蒙蔽心窍所致。
错语为语言错乱,语后自知,不能自主者。
虚证多由心脾两虚,心神失养所致,实证多由痰浊、瘀血、气郁等阻遏心神而成。
两者的共同病因为心气不足,气郁痰阻。
故选择D更适合。
A、E虽有提到痰,但病因不对,因此不选。
39.顿咳常见于
A.青年B.老年
C.小儿D.女性E.男性
答案:
C
解析:
咳声阵发,发则连声不绝,咳声终止时声如鸡啼,称为顿咳,因其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所以也称为百日咳,多见于小儿,为风邪与伏痰搏结,郁而化热,阻遏气道所致,故选择C。
40.咳声重浊者。
多属
A.风寒B.寒湿
C.痰饮D.燥热E.肺热
答案:
A
解析:
咳声重浊,痰白清稀,鼻塞不通,多是外感风寒,故选择A。
咳声不扬,痰稠色黄而不易咳出,多属肺热。
咳声沉闷,痰多易咳,多属寒痰湿浊停聚。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多属燥邪犯肺或肺阴亏虚。
41.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或痰湿壅肺,肺失宣肃,导致的音哑或失音,称为
A.子喑B.金破不鸣
C.金实不鸣D.少气E.短气
答案:
C
解析:
A以妊娠晚期出现声音嘶哑,音浊不扬,甚至不能出声为主要表现。
B多属虚证,是肺气损伤而声音嘶哑的病理,失音呈慢性进行。
C属实证,多见外感风寒或风热,痰浊阻滞以致肺气不宣而失音。
D为呼吸微弱短促,言语无力。
E为呼吸短促而不相接续。
故选择C。
42.下列哪项不属于听诊内容
A.错语B.呃逆
C.嗳气D.咳嗽E.耳鸣
答案:
E
解析:
听声音是指听辨患者在疾病过程中的语声、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暖气、太息、喷嚏、呵欠、肠鸣等各种声响。
耳鸣属于问诊内容,不属于听诊内容,故选择E。
考点嗅气味
43.肝胃蕴热的口味是
A.口中泛酸B.口中酸馒
C.口甜黏腻D.口中味苦
E.口中味咸
答案:
A
解析:
A多属肝胃蕴热。
B多属食积胃肠。
C多属湿热蕴脾。
D多属肝胆火旺。
E多属肾病。
故选择A。
44.胃热患者,其口气为
A.酸臭B.奇臭
C.臭秽D.腥臭E.腐臭
答案:
C
解析:
A多属食积胃肠。
B多为疳病。
C多属胃热。
D多属口腔不洁。
E多为疮疡溃脓。
故选择C。
考点切诊
45.按寸口脉分候脏腑。
左关脉可候
A.心与膻中B.肾与小腹
C.脾与胃D.肝、胆与膈
E.肺与胸中
答案:
D
解析:
寸关尺分候脏腑,历代医家说法不一,目前多以下述为准:
左寸可候:
心与膻中,右寸可候:
肺与胸中;左关可候:
肝胆与膈,右关可候:
脾与胃;左尺可候:
肾与小腹,右尺可候:
肾与小腹。
故选择D。
46.下列除哪项外。
均有脉率快的特点
A.数B.促C.滑D.疾E.动
答案:
C
解析:
数脉类包括数、促、疾、动脉,A一息脉来五至以上。
B脉来急数,时而一止,止无定数。
C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滚玉盘之状。
D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
E脉形如豆,厥厥动摇,滑数有力。
故选择C。
47.下列除哪项外,指下均有脉气紧张之感觉
A.弦B.紧C.长D.革E.牢
答案:
C
解析:
A指端直以长,如按琴弦,弦是脉气紧张的表现。
B指脉来绷急,状若牵绳转索。
寒邪侵袭人体,与正气相搏,以致脉道紧张而拘急,故见紧脉。
C指首尾端长,超过本位。
D指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E指沉按实大弦长,坚牢不移。
故选择C。
48.邪盛病进时。
常见的脉象是
A.实B.大
C.紧D.滑E.长
答案:
B
解析:
A指三部脉举按均有力,主实证。
B指脉体宽大,但无脉来汹涌之势。
大脉的出现提示病情加重。
故选择B。
C指脉来绷急,状若牵绳转索。
寒邪侵袭人体,与正气相搏,以致脉道紧张而拘急,故见紧脉。
D指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
主痰饮、食积、实热。
邪气壅盛于内,正气不衰,气实血涌,故脉往来甚为流利,应指圆滑。
E指首尾端长,超过本位。
主肝阳有余,火热邪毒等有余之症。
49.下列脉象。
除哪项外。
均主实证
A.弦B.濡C.滑D.紧E.长
答案:
B
解析:
A指端直以长,如按琴弦,弦是脉气紧张的表现。
主肝胆病、痰饮、痛证、疟疾。
B指浮而细软,如帛在水中。
主虚证、湿证。
C指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
主痰饮、食积、实热。
邪气壅盛于内,正气不衰,气实血涌,故脉往来甚为流利,应指圆滑。
D指脉来绷急,
状若牵绳转索。
寒邪侵袭人体,与正气相搏,以致脉道紧张而拘急,故见紧脉。
E指首尾端长,超过本位。
主肝阳有余,火热邪毒等有余之症。
故选择B。
50.在脉象上濡脉与弱脉的主要区别是
A.节律B.至数
C.脉力D.脉位E.流利度
答案:
D
解析:
濡脉指浮而细软,如帛在水中,主虚证、湿证。
弱脉极软而沉细,主气血阴阳俱虚证。
濡脉浮细而无力,弱脉沉细而无力,因此二者脉位相反。
答案选D。
51.下列哪种脉象主虚证
A.滑B.结C.促D.动E.疾
答案:
E
解析:
A指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
主痰饮、食积、实热。
B指脉来缓,时而一止,止无定数。
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瘾瘕积聚。
C指脉来数,时而一止,止无定数。
主阳热亢盛、气血痰食郁滞。
D指脉形如豆,厥厥动摇,滑数有力。
主痛证、惊证。
E指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
主阳极阴竭,元阳将脱。
故选择E。
52.下列哪项不属于滑脉所主病证
A.痰饮B.食滞
C.实热D.疟疾E.恶阻
答案:
D
解析:
滑脉指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
主痰饮、食积、实热。
妇女妊娠见滑脉,是气血充盛而调和的表现。
故选择D。
53.寒邪中阻。
宿食不化,腹痛拒按,舌苔白厚,脉象可见
A.滑数B.弦紧
C.结代D.细涩E.迟缓
答案:
B
解析:
A主痰热、痰火、湿热或食积化热。
B主肝胆病,痰饮,痛证,疟疾。
寒邪侵袭人体,与正气相搏,以致脉道紧张而拘急,故见紧脉。
答案选B。
C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瘾瘕积聚。
代脉指脉来时见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主脏气衰微、风证、痛证。
D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湿证。
涩脉主精血亏少,气滞血瘀,挟痰,挟食。
E主寒证。
缓脉主湿证,脾胃虚弱。
54.下列各项。
不属于弦脉所主的病证是
A.肝郁B.胃热
C.诸痛D.痰饮E.疟疾
答案:
B
解析:
弦脉主肝胆病、痰饮、痛证、疟疾。
故选择B。
55.下列除哪项外。
均是气血不足证的常见脉象
A.虚B.细C.弱D.微E.结
答案:
E
解析:
A主虚证。
B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湿证。
C主气血不足、阳虚。
D主气血大虚,阳气衰微。
E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瘾瘕积聚。
本题提到气血不足证的常见脉象,前四项为虚脉类,故选择E。
56.腹胀满,无压痛,叩之作空声,可见于
A.水臌B.气胀
C.痰饮D.积聚E.内痈
答案:
B
解析:
A为腹部高度胀大,如鼓之状者,以手分置腹之两侧,一手轻拍,另一手可触到波动感。
同时,‘按之如囊裹水,且腹壁有凹痕者,为水臌。
B为腹部胀满。
按之有充实感觉,有压痛,叩之声音重浊的,为实满’腹部膨满,但按之不实,无压痛,叩之作空声的,为气胀,多属虚
满。
C痰饮多由外感六淫,或饮食所伤及七情内伤等,使肺、脾、肾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津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液停滞而成。
D是指腹内的结块,或胀或痛的一种病证。
E为右小腹作痛,按之疼痛。
故选择B。
57.腹内结块,痛有定处,按之有形而不移。
其证为
A膨胀B.痞满
C.积聚D.水臌E.结胸
答案:
C
解析:
A为腹部高度胀大,如鼓之状者。
B是自觉心下或胃脘部痞塞不适和胀满的一种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诊断 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