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8286861
- 上传时间:2023-07-10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32.66KB
浙美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
《浙美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美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美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全册教案(下册)
春天来了...1
处处有鲜花...3
印印画画...4
倒影...5
印人像...6
水墨游戏...8
可爱的小猫咪...9
大牛和小牛...11
美丽的丝巾...12
美丽的花瓶...13
奇特的梦...14
走迷宫...15
奔跑的动物...16
瓶子变个样...18
大家来运动...19
童话和神话...20
春天来了
教学目标:
1.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2.激活学生的记忆,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现春天的色彩。
3.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识别和表现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对春天色彩的观察、记忆和多种表现。
难点:
涂色的方法与画面的整体色彩倾向。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笔、中国画颜料、水粉颜料等绘画材料可任选一种
(教师)各种春天的图片资料、范画、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了解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让学生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
提问:
你喜欢春天吗?
为什么?
出示课题:
《春天来啦》。
(1)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变化?
(天空、空气、水、花草树木……)
(2)你印象中的春天有哪些代表性的景物?
让学生了解桃花、绿柳、油菜花、燕子等是春天的象征。
(3)忆:
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变化?
谈谈你印象中的春天。
如:
天——蓝蓝的;水——凉凉的;风——轻悄悄的;草——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花——粉粉的、粉黄的、粉白的、粉红的……柳树暴出了嫩绿的芽……
(4)你还看到过哪些春天的景象?
引导学生看书讨论补充。
(5)展示教师课前收集的各种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和色彩。
4.引导探究。
(1)春天有哪些主要色彩?
先让学生大胆说出春天的色彩,接着针对书上的色彩组合,进行小组讨论。
(2)展示不同季节的画面,通过对比说出它们之间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3)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作品中用了哪些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表现方法。
2.感受与想象。
(1)想:
你还看到过哪些春天的景象?
引导学生讨论补充,使学生认识到桃花、绿柳、油菜花、燕子等都是春天景象的代表,是春天的象征。
(2)看:
教师课前收集的各种春天的图片。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和色彩。
3.思考与表现。
(1)春天有哪些主要色彩?
(看书上的色彩组合,让学生自由选择。
)
先让学生大胆说出春天的色彩,接着小组进行分析讨论。
(2)课件展示不同季节的画面,通过对比说出它们之间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3)尝试表现:
按自己的意愿画出春天的色彩。
(4)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不同材料、不同表现方法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
如:
用哪些主要颜色来表现春天?
用什么材料?
用什么方法?
你能创造新的方法吗?
4.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独一无二的春天。
5.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辅导要点:
(1)色彩整体倾向;
(2)表现方法。
6.作业展示,互评小结。
(1)展示学生作业,把学生的作业组合成一大幅春天美景。
(2)请学生选出最美的部分,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请小作者谈谈创作思路,再让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7.课后延伸。
(1)提问:
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表现春天吗?
(2)请学生到大自然里欣赏美丽的春天
处处有鲜花
教学目标:
1.尽可能地认识各种各样的鲜花,明白鲜花对美化生活的作用。
2.初步学习花的简单画法,能运用不同色彩来描绘自己喜爱的花。
3.进行爱花护花、美化环境的教育,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美好的大自然。
重点、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出自己喜爱的花,抒发对鲜花的赞美之情。
难点:
启发学生灵活运用表现技法和创造各种方法来大胆表现鲜花的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花的构造、形态和色泽,收集自己喜爱的花的图片资料,带齐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收集与教材有关的花的图片资料、范画及学生的优秀作品,准备一些塑料花、绢花、纸花或盆花,准备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谈话导入。
(1)检查课前准备,安定情绪。
(2)讲评上节课的学生优秀作品,鼓励学生画出有自己特色的画,激起学生的作画兴趣。
(3)“有鲜花的装扮,春天多美呀!
有鲜花的装扮,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
鲜花不仅春天有,其他季节照样有。
不仅花圃里有,公园里有,大自然里也有……我们生活中处处有鲜花。
”——揭题:
《处处有鲜花》。
2.感悟。
提问:
你见到过鲜花吗?
在哪儿见到的?
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小组探讨、思考。
小结:
鲜花给大自然带来了神奇的变化——不同季节的鲜花给大地穿上了五彩缤纷的衣裳。
3.思考与表现。
(1)观察鲜花。
教师把一朵花慢慢地作上下左右、四面八方自由翻动,使它“活”起来,让学生仔细观察正、侧、背面的花。
提问:
与你记忆中的花是否一样?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花的构造、叶的形态。
(2)尝试表现。
依据自己的观察画出鲜花。
(3)归纳画法。
先画花蕊,再画花瓣,从中心入手,向外展开,有中心依托,就容易把花形画得准确,接下去画枝添叶,最后涂色。
4.作业与辅导。
(1)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独一无二的鲜花。
(2)教师提示学生表现花的时候,不要过分追求逼真,应发挥想象力,大胆动笔画。
要抓住花的特征,注意区分不同类型花卉的外形、色泽和叶子的不同形态。
巡视中多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评价与拓展。
(1)把学生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组合成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并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扮演花匠评选出最美的花。
老师给入选作品的作者颁奖——每人一朵鲜花。
(2)鼓励学生课后自己栽种一盆花,观察、记录花的生长过程。
印印画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树叶上均匀地涂色并印画的技能,培养学生对拓印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树叶的形、色、纹之美,巧妙利用树叶组合成各种图形创造表现,进一步理解造型表现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体验树叶正反面拓印、组合及添画的乐趣。
难点:
树叶的组合变化、联想,颜色的涂抹变化。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树叶、水粉颜料、笔、擦手用的小毛巾
(教师)各种树叶、拓印的范作、工具材料、
1.回忆激趣。
(1)展示相应的作业,激发学生拓印的欲望。
(2)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材料来印印画画。
2.尝试探趣。
(1)学生分组活动。
让学生用树叶蘸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教师分发到小组里的铅画纸上按印,体验按印的乐趣,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树叶纹理的特征及不同按印(正面、反面)方式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2)展示书上前两幅图,辨析异同,进一步体会正反印的不同效果。
(3)教师提示学生按书中的操作图示探讨拓印步骤,了解和掌握拓印的方法。
3.发散思维。
(1)把拓印好的树叶图形按不同方向转动,让学生依形想象。
(2)把树叶修剪或组合成各种图形,激发学生想象。
4.小组合作。
(1)把课前准备的树叶组合拓印、添画完成的作品分给每一小组,请学生研究制作方法,并合作仿制。
(2)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仿制心得,师生总结组合、添画的成功方法。
(3)课件呈现教材中用综合方式拓印的学生作品,分析其拓印方法。
5.布置作业。
(1)欣赏优秀的树叶拓印作品,启发学生想象。
(2)作业要求:
用树叶拓印,并添画成一幅与众不同的作品。
倒影
教学目标
1.认识对印的基本知识,掌握对印的基本方法。
2.感受对印的乐趣,培养对对印学习的兴趣。
3.学会观察、欣赏、创造生活中的倒影之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
探索新的作画方式,学习对印的技法。
难点:
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熟悉和喜欢的景物。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颜料和笔等作画工具材料
(教师)表现倒影的图片和作品、水粉颜料和笔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猜谜入题。
(1)设置谜题:
动脑筋想一想,能不能只画一次画就可以得到两张一样的画?
引导学生往带来的作画工具材料上去想象。
(2)教师示范对印全过程,在学生的恍然大悟中揭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简单而新颖的绘画新方法——对印,用对印来完成美丽的倒影创作。
2.欣赏感悟。
(1)在你的脑海中,有哪些美丽的倒影呢?
(桂林山水、孤帆远影、朝霞晚月……)
课件播放表现倒影的艺术图片,丰富学生的感知,激活学生的记忆。
(2)重点欣赏教材中的美术作品:
《山山水水》的率意、洗练;《饮水的熊》的简洁、浑然一体;《丹顶鹤》的绚丽多姿等。
3.尝试练习。
(1)发给学生小纸张,请学生参照教材中图示的对印步骤,尝试对印自己喜欢的一样事物,初步体验对印的乐趣,再把自己在尝试中的切身感受大胆表述出来。
(2)师生共同小结:
①想好表现的主题;②先把纸仔细对折好;③调好颜色,注意不能太稀;④完成对印;⑤添加想象。
4.激发思维。
(1)引导学生从《山山水水》上下极为相似的两部分中找出不同之处,并说出原因。
(2)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找出同龄人作品中相似部分的异同,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3)小结:
水上的正影与水中的倒影是有区别的,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加以表现。
5.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大胆表现喜欢的景物,教师从主题内容、色彩搭配、创新思维上予以指导。
6.作业展评。
(1)把作业展示在黑板上,先请学生自己评选出优秀作业,并说说原因,再由教师小结。
(2)最后提问:
除了今天学的单纸对折的对印之外,还有其他方法吗?
印人像
教学目标
1.了解拓印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进行油画棒磨印、油彩拓印的练习,初步了解纸版画。
3.用撕纸拼贴的方法制作人像,感受拓印画的美。
2.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磨印、拓印的技法。
难点:
解决撕纸人像的拼贴次序问题。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夹子等
(教师)撕纸拼贴小孩头像范作两幅、磨印作品若干件、油画棒、订书机等
教学过程
1.课前探究。
课前让学生收集硬币、纪念章等有浮雕效果的实物,并试着拓印。
2.欣赏范作,激发兴趣。
(1)展示拓印画。
提问:
你画过这样的画吗?
它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
(2)展示撕纸粘贴的范作,观察比较。
3.直观展示磨印过程。
(1)展示磨印的基本工具材料。
(2)展示印模(拓印稿)的设计制作过程——撕纸拼贴一个小男孩头像(从整体到局部):
①设计好图像;②撕出脸形;③撕出发型,可贴出层次;④撕出五官,可以贴出层次;⑤可以摆好再贴,也可以边撕边贴,要注意贴的次序。
拓印稿制作,是作品成败的关键。
一般的方法是根据原稿设计的要求,逐层加厚,呈现出凹凸不平的立体感。
(3)磨印过程。
在撕贴好的头像作品上盖上一层薄纸,用夹子夹好,用手指轻轻地揿压,待纸面出现凹凸时,再用油画棒轻轻地均匀摆涂。
要有顺序,轻重均匀一致,直到头像完全显现。
几种不同方法的磨印处理:
①单色磨印。
②多色磨印:
按画面设计要求,在不同部位采用不同色彩磨印。
③在纸面上先平涂一种较淡的颜色,再磨印。
④磨印后再在上面喷色。
4.欣赏与实践。
(1)欣赏优秀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辨析头像脸形、发型、五官、表情的处理。
(2)作业要求:
撕纸拼贴自己喜爱的小孩头像并拓印画面。
5.展评作业。
让学生展示并评价自己的作品。
6.课后延伸。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寻磨印还可以应用于哪些方面。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颜料、水粉笔、油画棒、夹子等工具材料
(教师)范作两幅、拓印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展评激趣。
展示上节课学生磨印的优秀作业,作简单的讲评与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范作。
(1)展示同一印模分别用拓印与磨印印制出来的作品。
提问:
它们有什么异同?
(印模相同,印法不同。
)
(2)引出课题——继续学习拓印。
3.拓印过程。
(1)展示拓印的基本工具材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它们的作用。
(2)展示印模(拓印稿)的设计制作过程——撕纸拼贴一个人像。
(3)拓印过程。
在撕贴好的头像作品上盖上一层纸,用夹子夹好或订书机订好。
调好颜料,掀开覆盖在印模上的纸;再在印模上需要拓印的部位涂上水粉颜料(或油彩),注意涂的部位不宜太多,以免颜料干透无法拓印;重新覆上纸,用手压印或用磨子印。
重复以上程序,直到人像完全印好。
几种不同方法的拓印处理:
①单色拓印:
用滚筒涂色较简便。
②多色拓印:
按画面设计要求,在不同部位采用不同色彩拓印。
③拓印后再在上面喷色。
4.赏析实践。
(1)欣赏优秀学生作品,从造型、色彩等方面分析。
(2)作业要求:
个人或小组合作,撕纸拼贴自己喜爱的人像并拓印画面。
(3)教师巡视中主要察看撕贴次序与涂色、压印是否均匀。
5.展评延伸。
(1)让学生个人或小组展示作品,作自我评价。
寻找拓印清楚的原因,对拓印模糊的作品也作出分析,如:
颜料太稀,人像拓印不明显;纸张移动造成错位。
(2)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进行拓印创作。
水墨游戏
教学目标
1.了解水墨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认识水墨画的基本概念。
2.能控制水墨线条的变化,懂得调配墨色的浓淡层次,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做自由的造形练习。
3.感受中国画独特的水墨韵味美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体验探索的自由、游戏的快乐。
2.重点、难点。
重点:
多种水墨语言的掌握。
难点:
感受水墨的墨韵之美,墨色浓淡与水分的掌握。
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兼毫笔)中楷一支、调墨盘、墨汁、洗笔桶、抹布、树叶、绳子、棉签、报纸等物品
(教师)水彩和水墨画作各一幅、8开宣纸两张
教学过程
1.认识水墨画。
(1)课件欣赏:
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的片段。
(2)课件展示:
其中一个截取画面与以同一画面为内容的水粉(或水彩、油画棒)画,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思考:
①比较水彩、水墨画的不同之处。
②猜猜使用的材料有何不同,并说说对画面上的色彩、纹理变化的感觉。
(3)揭题:
这堂课,我们也用这些工具材料来玩玩水墨游戏好吗?
2.动手来练笔。
(1)看近现代水墨名家作品(齐白石、吴冠中等水墨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水墨的各种变化,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水墨用具并示范用具摆放以及执笔、运笔方法。
(3)学生进行点、线条练习:
控制点的大小,描绘出直、折、曲等线条变化。
(4)学生进行浓淡练习。
(5)观察自己所练习的情形,并发表感想。
3.尽情玩花样。
(1)在另一张画纸上,先用线条在画面上做交叉分格状。
(2)分别在每个空格内做各种点、线、浓淡干湿的水墨游戏。
4.尝试新方法。
(1)教师将各种特殊技法的示范图例张贴于黑板上,并请学生猜猜是以何种方法制造出来的。
(2)教师介绍并示范几种技法。
(3)小组讨论还有什么新方法能画出这些效果。
鼓励学生将生活周遭所可能运用之物品,拿来加以实验。
(4)教师逐一检视每位学生的操作过程,并引导其作更多的尝试,使其明白创造的可能性是极多的。
(5)收拾用具。
5.分享水墨经验。
可爱的小猫咪
教学目标:
1.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和相关知识。
2.大胆运用各种表现方式描绘猫,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美好思想感情。
2.重点、难点。
重点:
激发学生的想象,表现千姿百态的猫。
难点:
组织画面,表现自己独特的创意。
课前准备
(学生)猫的图片、颜料、色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
(教师)各种猫的图片、示范作品、色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辨声揭题。
(1)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让学生大胆猜,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2)当学生听到猫的叫声“喵……喵……”而猜出猫时,教师随即揭题。
2.回忆交流。
(1)回忆:
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猫?
听到过哪些有关猫的故事?
给你印象最深的猫是怎样的?
(2)学生分小组交流后,选派代表汇报。
3.讨论分析。
分小组抽签讨论以下问题并汇报:
(1)猫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课件播放猫的头部、躯干、四肢、尾巴等。
)
(2)猫的头部由哪几部分组成?
各有什么作用和特点?
(课件随机播放猫头的特写镜头。
)
(3)你见到过的猫的毛色是怎样的?
(4)猫的坐、卧、行、走等动作有什么变化规律?
4.欣赏感悟。
(1)观察图片,体会猫的各种不同动态造型和夸张造型,进一步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
(2)展示潘天寿、黄胄等画家画猫的作品,欣赏体会生动的瞬间猫的神态。
(3)展示优秀学生作品,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创造性的表现。
5.练习体验。
(1)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创造性地表现猫。
(2)教师巡视辅导:
从构图饱满、主题突出、情节生动、色彩鲜艳等方面予以指导。
6.交流评价。
(1)给自己的作品编小故事,小组间讲述交流。
小组评出优秀作品,予以全班展示。
(2)课后鼓励学生模仿《猫和老鼠》自编连环画小故事。
关于猫的趣味小知识
猫有230根骨头,比人多24根。
猫的听觉比人和狗灵敏。
相对身体尺寸而言,猫有比任何哺乳动物都大的眼睛。
猫正常的脉搏每分钟大约110至170次之间。
猫正常的身体温度大约是39℃。
猫的垂直跳跃高度能达到自己身体高度的5倍。
猫的鼻纹是惟一的,没有任何两只猫的鼻纹是一样的。
猫对女人的反应大于男人,原因是女人声音的频率比男人更高。
家猫的奔跑速度每小时大约是55至60公里。
猫是最爱睡的哺乳动物,一天中大约有16个小时在睡觉。
猫捉老鼠、爱吃鱼的秘密
猫是捉鼠能手早已家喻户晓,猫爱吃鱼也可谓众所周知。
但猫为什么要捕捉老鼠、爱吃鱼,这个秘密就不能说人人皆知了。
老鼠这种动物,体内含有一种能提高夜间视力、叫牛黄酸的物质,而一向善于在黑夜活动的猫却没有这种物质,如果猫的体内长期得不到牛黄酸的补充,那么,这只猫就会丧失夜间视觉的能力。
猫为了补充“营养”,摄取牛黄酸,保留它夜间活动的习惯,就必须大量捕捉老鼠。
科学家经过反复的实验分析,发现鱼肉中也含有大量的牛黄酸,这也是猫爱吃鱼的原因所在。
大牛和小牛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表现老牛和小牛的不同特征。
2.能表现出老牛和小牛在一起的场面。
3.培养敬老爱幼的良好品德。
2.重点、难点。
重点:
画出老牛与小牛的不同特征。
难点:
能表现出老牛和小牛之间的亲密关系。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的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常用的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牛的图片、录像资料以及各种美术作品。
教学过程
1.课前探究。
(1)请学生收集牛的图像、文字资料,初步了解牛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2)可提以下问题让学生探究:
你认识哪几种牛?
这些牛分别有哪些主要特征?
牛有什么用处?
你喜欢牛吗?
为什么?
2.创设情境。
(1)欣赏《五牛图》,述说观感。
提问:
你知道这幅画吗?
你知道画家为什么要画这幅画吗?
(2)“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3)展示有关牛的历代民间工艺品,包括剪纸、绣品、陶艺、布饰等,说明牛作为勤劳奉献的“形象大使”,历来喜为人们赞赏。
3.欣赏体验。
(1)观赏教材范图,作引题谈话。
(2)可提问:
范图主要表现了什么?
(大牛和小牛、老牛和小牛。
)老牛、小牛象征着什么?
(父与子或母与子。
)图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老牛与小牛亲近的关系?
你的父母是怎样爱你的?
你又是怎样尊敬长辈的?
4.把握特征。
(1)把握老牛、小牛外形的不同特征。
老牛:
体大,牛角长而弯,尾巴长。
小牛:
体小,没长角,尾巴短。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范图,也可在黑板上作动态造型。
5.引导构思。
围绕主题,作构图指导。
老牛和小牛在干什么?
它们的姿态又是怎么样的?
①老牛听小牛说悄悄话,老牛的耳朵就要贴近小牛的嘴了。
②老牛在给小牛作跑步示范,撒开四肢跑得欢,还回过头来看看小牛有没有认真学。
③老牛和小牛吃惊地看着周围那许多参观牛场的小朋友,好像在说……
④老牛和小牛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像在进行选美比赛呢。
启发学生想象老牛和小牛其他的亲密场景,如:
一同嬉水、争草吃等。
6.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表现老牛和小牛的不同特征及它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7.作业讲评。
(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画编故事,评出“温馨”奖。
(2)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究、表现其他不同种类的牛。
美丽的丝巾
教学目标:
1.了解丝巾美的特点,懂得其装饰作用,了解折染的基础知识。
2.掌握基本的折染纸法,提高学生的配色和染色能力。
3.感受染色“丝”巾之美,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2.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丝”巾染色的多种方法。
难点:
“丝”巾染色方法的多样化。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身边的丝巾,查阅丝巾的图片、文字资料,准备水彩或水粉颜料、宣纸或其他吸水性强的纸
(教师)染料、布料
教学过程
1.感受丝巾之美。
(1)请一组学生随着音乐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丝巾(或系于颈,或包于头,或披于肩,或缠于腰,或作手提袋)。
(2)提问:
喜欢这些丝巾吗?
为什么?
这些丝巾为什么这么漂亮?
2.欣赏观察,审美体验。
(1)请学生拿出自带的丝巾,介绍其特点。
(如色彩、图案等。
)
(2)提问:
你了解丝巾吗?
学生交流丝巾相关的常识。
3.尝试折染法制作“丝”巾。
(1)按照书上的折法练习折染。
(可单色,也可双色或多色。
)
(2)讨论:
还有哪些折法?
学生之间相互介绍自己折染“丝”巾的心得。
纸的折法
纸的折法有:
井字折、米字折、辐射折、自由折、六折法。
(3)小组讨论:
除了折染法,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制作“丝”巾?
(4)教师演示其他染法:
滴色法、泼色法、揉纸法、扎染法等。
染纸方法
染纸方法有:
蘸染、点染、晕染、井字染、米字染、辐射染、浸染。
(5)学生用新的染色方法制作“丝”巾,教师巡视指导。
4.学习拓展。
学生用自己染制的“丝”巾装扮自己或同学。
5.体验成功。
以小组为单位,伴随音乐,用自己设计的“丝”巾轮流表演。
美丽的花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感受活动,了解瓶子艺术的造型特点及其美化方法。
2.掌握瓶子对称特点的折剪方法,能较顺利地剪出造型美观、大小适合的瓶子,并能用画或剪贴的方法进行装饰美化。
3.通过自主观察和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
2.重点、难点。
重点:
瓶子特点及其艺术魅力和对称剪法的掌握。
难点:
注意画稿时纸的开合方向,剪出的瓶子左右粘连并且造型别致、色彩漂亮、图案花纹好看。
课前准备
(学生)各色彩卡纸、旧挂历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瓶子范作等
教学过程
1.摸花瓶。
(1)教师出示几个装有不同形状花瓶的布袋,让学生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2)请几位学生上台来摸摸布袋中的花瓶,说一说里面装的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
(3)揭示课题:
《花瓶》。
2.画花瓶。
(1)请摸花瓶的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布袋中花瓶的外形。
(2)认识花瓶:
花瓶由口、颈、肚、底、耳等部分组成。
(3)提问:
除了这些外形,你还能画出其他外形的花瓶吗?
(4)集体交流收集到的有关花瓶的知识。
3.赏花瓶。
(1)打开所有的布袋展示花瓶,请学生说说哪一个花瓶最漂亮,漂亮在什么地方。
(2)提问:
瓶子上画了哪些好看的花纹?
一般画在什么地方?
(3)提问:
花瓶的左右外形都有什么特点?
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现这个特点?
传统花瓶造型
传统花瓶造型有竹节瓶、直统瓶、平肩瓶、高肩瓶、广口瓶、佛肚瓶(口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美版 小学 年级 下册 美术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