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复习要点全册课文古诗.docx
- 文档编号:28285156
- 上传时间:2023-07-10
- 格式:DOCX
- 页数:46
- 大小:50.80KB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复习要点全册课文古诗.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复习要点全册课文古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复习要点全册课文古诗.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复习要点全册课文古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复习要点
1《北京的春节》作者:
老舍
课文主题
本文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描绘了一幅幅北京人过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文章的段落结构:
总-分-总
北京的春节的特点:
北京的春节开始得早,腊月初就开始了,说明人们很重视春节。
词语解释
零七八碎:
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
本文中指杂拌儿之类的零食。
万不得已:
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本文中指实在没有办法赶回来过年。
截然不同:
形容事物之间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
截然,界限分明地。
万象更新:
一切事物或景象都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
更,改变,改换。
悬灯结彩:
悬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1.“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zhōu)。
天气的“冷”与年味的“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写出“年”在北京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2.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
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腊八熬腊八粥这一民俗,也说明了腊八粥的材料极其丰富。
3.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型各色,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从四个“有的……”组成的排比句,可以感受到灯的种类之多,样式的新颖有趣。
这些细致的描写都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仿写:
春天,花园里总会开出许多种花,各式各样,有的整朵都是粉红的,有的是白瓣黄芯的,有的清一色是紫的,有的通通是橙色且簇拥成团的。
4.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总结句,与第11自然段的“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相照应。
写出元宵节带给人们的总体感受——美好快乐。
5.作者写了老北京的春节的哪些重要的日子?
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详写: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略写:
“正月初六”“正月十九”。
好处:
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6.“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
”这一句是过渡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孩子们的欢喜,也引起下文大人们的忙乱。
7.认真阅读第七自然段,说一说从哪能体会出除夕热闹?
什么叫守岁?
从“香味、色彩、声音、人们的活动”的角度体会除夕真热闹。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从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吃团圆饭、放鞭炮、守岁等活动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守岁”:
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
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8.“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把“又”字去掉行不行?
不能把“又”字去掉。
“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
一个“又”字,让人自然回味起春节的前几个高潮,表现出作者在文章结构、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用。
9.第十二自然段作者主要写了元宵节看花灯的风俗,主要突出了花灯的数量多、种类多。
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2《腊八粥》作者:
沈从文
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叙述了八儿想吃腊八粥的故事,通过对八儿和妈妈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表现了腊八粥的香甜和八儿的可爱、机灵。
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八儿等粥和八儿一家人喝粥两件事。
重点句子解析
1.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举例子)说明不论年龄大小,只要提到腊八粥,就立刻产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
这样写起到了一定的强调作用。
2.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夸张)说明八儿欢喜至极。
3.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子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呻唤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叹气”“呻唤”把熬煮腊八粥的样子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同时也突出了八儿的可爱与嘴馋。
4.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一锅粥当人来写,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腊八粥的诱人,增强了语言的亲切感。
5.八儿美妙猜想中的腊八粥是什么样子的?
表现了八儿的什么心理?
八儿猜想栗子稀烂,饭豆肿胀,花生仁儿面面的,枣子大了三四倍,糖放多了会起锅巴。
这种种美妙的猜想,反映了八儿对腊八粥的美好向往,进一步突出了他想快点喝到腊八粥的迫切心理。
6.八儿为什么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
这里是对八儿心理变化的描写。
16-17自然段写了八儿对腊八粥的美好想象,现在看到粥的颜色却是黑的,不由得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心里有些许失望。
7.八儿和家人吃腊八粥的情景为什么要略写?
课文略写八儿和家人吃腊八粥是为了突出八儿苦苦等待吃妈妈煮的腊八粥的情景。
3《古诗三首》
寒食[唐]韩翃七言绝句
寒食
唐代: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描写白昼风光)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描写夜晚景象)
注释:
①春城:
指春天的京城。
②御柳:
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③汉宫:
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④传蜡烛:
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⑤五侯:
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6、寒食:
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过去在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寒食》一诗描摹出了寒食节时浓郁绚烂的春景,以及皇室的雍容恩宠、王侯的富贵娴雅,不仅再现了唐时的节日习俗,也呈现出一派承平景象。
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权贵们的讽刺。
诗歌翻译: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天的京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新火,袅袅轻烟散入权贵豪门的家里。
1、《寒食》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
1、迢(tiáo)迢:
遥远的样子。
牵牛星:
河鼓三星之一,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东。
2、皎皎:
明亮的样子。
3、纤纤:
纤细柔长的样子。
4、河汉女:
指织女星。
河汉,银河。
5、擢(zhuó)伸出,抽出。
6、素:
白皙的。
7、弄:
摆弄。
8、札(zhá)札:
织机发出的响声。
9、机杼(zhù):
织机的梭子。
10、章:
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11、涕:
眼泪。
12、零:
落下。
13、清且浅:
清又浅。
14、盈盈:
形容清澈。
15、一水:
指银河。
16、间(jiàn):
间隔。
17、脉(mò)脉:
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1、主要内容:
《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全诗以物喻人,构思精巧。
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
2、诗歌翻译:
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伸出纤细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
(织女)一整天也织不了完整的花纹,哭得泪如雨下。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
只隔一条清澈的河,相视而不能相互说话。
3、《迢迢牵牛星》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4、诗句中叠词的运用:
“迢迢”,是星空的距离;“皎皎”,是星空的光线;“纤纤”,是织女手的形态;“札札”,是织布机的声音;“脉脉”,是织女凝望的神情。
叠词的好处:
这些叠词无论是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物、叙述情境,都在反复吟咏中创设着缠绵的情境。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十五夜望月
唐代: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
1、十五夜:
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
杜郎中,名杜元颖。
2、中庭:
即庭中,庭院中。
3、地白:
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4、鸦:
鸦雀。
5、冷露:
秋天的露水。
6、尽:
都。
7、秋思:
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8、落:
在,到。
诗歌翻译:
月光照在庭院地上,树上栖息着乌鸦,秋天露水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天的情思会落到谁的一边?
主要内容:
《十五夜望月》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月夜图,渲染了一种清幽寂静、凄凉的气氛,表达了作者中秋望月思远,想念好友的情感。
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十五夜望月》中表达游子思亲之情的诗句是: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3、《十五夜望月》这首诗中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暗含了月的意象。
表达了作者中秋望月思远、想念好友的情感。
※4《藏戏》马晨明
本文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具体介绍了藏戏的形成过程及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了藏戏鲜明的民族特点和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
句子解析: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连续三个反问句组成了排比句,点明了藏戏的特点:
戴面具,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好几天。
从而突出强调藏戏的特点,颇具特色,先声夺人,引起共鸣,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课文描写藏戏,为什么要讲述唐东杰布的故事?
因为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开山鼻祖,没有唐东杰布就没有藏戏。
而且,藏戏之所以能够传承下来,和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谨慎和感人故事是分不开的。
3、是什么让“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留下了这样“一段传奇”?
(1)唐东杰布有一颗为民造福的善心,发下誓言并坚持实行。
(2)得到了善良的藏族人民的支持,如能歌善舞的七兄妹,大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等。
语文园地一
二、词句段运用
1.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是近义词。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是近义词。
这样写的好处语句不重复,词汇丰富。
2.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
你还知道哪些寓意吉祥的习俗?
过年的时候吃年糕:
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过年的时候吃鱼:
寓意年年有余
建筑上雕刻蝙蝠:
寓意遍地有福
过年吃鱼寓意着年年有余,鱼的谐音“余”不仅仅代着盈余,也象征着降妖除鬼。
蝙蝠在中国古代来说赋予了人们"福"的意义。
5《鲁滨逊漂流记》英国丹尼尔·笛福
本课内容由“梗概”和“节选”组成。
“梗概”写了鲁滨逊“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等情节。
“节选”写了鲁滨逊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
课文表现了鲁滨逊不畏艰险、正视现实、乐观向上、机智坚强、聪明能干、顽强生存的精神品质。
本课内容由“梗概”和“节选”组成。
“梗概”写了鲁滨逊“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等情节。
为了在荒岛上生存下来,鲁滨逊做了一下四件事情:
1、打猎。
2、捕鱼。
3、畜养山羊。
4、种麦子。
困难
克服困难的办法
没有住所
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可以防御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
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
没有食物
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植麦子
遇到野人
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树枝作防御;遇到分地方圈养羊;救下野人,给他取野人名“星期五
遇到水手叛乱
救出船长,回到英国
1、鲁滨逊是怎样解决吃饭问题的?
从中可以看出鲁滨逊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
鲁滨逊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麦子,使自己有奶喝,有肉吃,还有了粮食。
这些描写反映出鲁滨逊是一个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的人,是一个有着顽强毅力的人。
2、鲁滨逊“坏处”和“好处”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坏处”和“好处”的对比,实际上是两种心态的对比:
想到坏处无奈,想到好处欣慰。
鲁滨逊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理智地面对现实,能够知足安命,能够在困难的环境中找到安慰和满足,从而创造了生存的奇迹。
3、从鲁滨逊的经历中,可以看出,鲁滨逊是一个不畏艰险、正视现实、乐观向上、顽强生存的人。
※6《骑鹅旅行记》瑞典塞尔玛·拉格洛芙
课文主要写了喜欢虐待动物的小男孩尼尔斯被小狐仙变成大拇指般大小后受尽动物们的嘲笑、恐吓和追逐。
后来,,后来,尼尔斯被雄鹅带到了天上,开始了骑鹅旅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曾经喜欢虐待动物、喜欢搞恶作剧的男孩的形象。
1.男孩简直不敢相信他会变成小狐仙。
“这大概是一场梦,一种幻觉吧!
”他想,“过一会儿我肯定还会再变成一个人。
“大概”“肯定”说明男孩不愿意相信自己变成了小狐仙,希望再变回人。
这里的心理描写说明男孩并不相信自己真的变成了小狐仙,这一场梦,自己还会变成人的。
2.院子里的鹅和鸡立即掉过头来盯着男孩,并发出六一阵使人无法忍受的咯咯声。
公鸡叫道,“他活该,咯咯里咕,他扯过我的鸡冠!
”
立即”“盯着”写出了鸡和鹅听到尼尔斯名字时的强烈反应;从公鸡的话语中可看出尼尔斯以前是怎样淘气地捉弄他们,也表现出公鸡此时的幸灾乐祸。
3.牛棚里只有三头牛。
但男孩进去的时候,却是吼声四起,一片混乱,听起来至少是三十头。
听起来至少是三十头”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三头牛吼声的巨大,也表现了牛见到尼尔斯时强烈的愤怒之情。
※7《汤姆·索亚历险记》
这段选文主要讲述了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给我们展示了汤姆不安于现状、喜欢冒险的天性,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敢于探索、积极乐观热心善良的“顽童”形象, 赞扬了他敢于冒险的精神。
句子解析:
1、那天半夜里,村里的大钟忽然哐啷哐啷地大响起来,片刻之间,街上挤满了衣服还没有穿戴整齐的人,疯狂地大嚷大叫:
“快出来!
快出来!
找到他们了!
找到他们了!
”
(夸张描写),表现了小镇上的人们为汤姆和贝琪的归来而高兴心情,与上文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悲痛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由悲转喜,充满了戏剧色彩。
2、为什么要具体描写贝琪的表现?
贝琪的表现反映出他们已经极度饥饿和疲乏,贝琪的意志已经彻底垮掉了,所以“愿意死掉”。
但是汤姆一直在想方设法鼓励她要勇敢地活下去,如果没有汤姆,她真的会死掉。
这也从侧面衬托出汤姆 的坚强和勇敢。
3、汤姆·索亚是一个机智勇敢,重情义,爱冒险,同时又调皮捣蛋的孩子。
语文园地二
日积月累
1、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句意:
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
2、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句意:
别说你出发的早,还有比你更早的人。
3、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句意:
君(这里是个代名词,不是特指帝王)说了一句话;听到这句话的人感觉听了这句话要比读了十年书还有用。
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句意:
经过遥远的路途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时间长久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比喻经过长时间的考验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友情的真假。
5、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句意:
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
8《匆匆》朱自清
主要内容:
本文写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以及作者对八千多日子来去匆匆、稍纵即逝的叹息。
最后发出感叹,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1.《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他的作品还有《绿》、《背影》。
2.文章紧扣“匆匆”,写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
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4.与头涔涔、泪潸潸同类的词语。
雾蒙蒙喜洋洋泪汪汪湿淋淋笑盈盈明晃晃懒洋洋沉甸甸金灿灿
5.与“逝去如飞”、“心急如焚”同类的词语:
健步如飞、胆小如鼠、骨瘦如柴、料事如神、一见如故、用兵如神、度日如年、守口如瓶、恩重如山、视死如归、
6.写出珍惜时间的语句。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5)有关珍惜时间的成语:
惜时如金、分秒必争、只争朝夕、争分夺秒
形容时间过得快的词语: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流星赶月、斗转星移、稍纵即逝、白驹过隙转眼间、眨眼间、一瞬间、霎时间、一刹那、弹指间、顷刻间
句子解析: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运用设问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
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仿写:
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里过去;散步的时候,日子从脚边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欢笑声中溜走。
7.作者是怎么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再写几句。
答:
(1)作者列举了生活中的具体细节,表现出了日子来去的匆匆。
(2)仿写:
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随着笑声漂流;跑步的时候,日子也在脚步声中逝去;写作的时候,日子从笔尖划去„
8.我赤裸裸地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
第一个“赤裸裸”指:
光着身子,一无所有。
第二个“赤裸裸”指:
一事无成。
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思索,他认为:
不要虚度年华,不要让自己这一生碌碌无为。
9.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从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我读出了作者对时间匆匆而去的惋惜和无奈,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
9《那个星期天》史铁生
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我”第一次殷切地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却未能如愿的经历,记录了“我”从满怀希望到失望透顶,直至彻底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我”细腻而敏感的情感世界,以及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存在的鸿沟。
1、说说在那个星期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在那个星期天里,“我”经历了从等待开始时的万分期待、心怀欢喜,到继续等待时的耐心、仍然有所期盼,再到等待未果时的焦急万分,直到最后等待结束、期盼落空的过程。
2、《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匆匆》和《那个星期天》的情感抒发都真切、自然。
不同点:
《匆匆》运用了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用诗意的语言将抽象的事物表现出来,既表达了朱自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又能激发读者的共鸣。
《那个星期天》从孩童的视角观察世界,所描写的行为举止均充满浓浓的孩童气息。
这稚子内心的感受通过作者看似随意而絮叨的语言表达出来后,更能够让人深受感染。
3、“我”是怎样等母亲买菜回来的?
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母亲出去买菜,剩“我”一人在家苦苦等待,只好跳房子、拨弄蚁穴、看画报来打发时间。
反映了“我”孤独、寂寞、无奈的心理。
4、母亲为什么没有兑现承诺?
母亲洗衣买菜,翻箱倒柜地忙,没有一刻休息的时间,尽管一次次答应带“我”出去,却一次次耽搁了。
5、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
这两个句子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了我焦急又兴奋的心理。
6、我坐在草丛里看他们想象他们的家想象他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他们的父母,想象他们的声音。
这段话通过写“我”坐在草丛里看电影画报时的想象,表现了“我”等待时候的无聊和孤寂。
7、文中的母亲是一位真实感人的母亲,她像大多数母亲一样,为生活而操劳,难免疏忽了孩子的感受,她答应了带孩子去玩,但又被生活琐事牵绊,不能兑现对孩子的承诺。
但即使忙得不可开交,她也没有用呵斥和直接拒绝的方式去伤害孩子,而且对孩子满怀歉意。
她的无奈令人心酸,她对孩子的爱又令人感动。
10《古诗三首》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李贺,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著有《昌谷集》。
1、注释:
1、大漠:
广大的沙漠。
2、燕(yān)山:
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3、钩:
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4、何当:
何时将要。
5、金络脑:
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6、踏:
走,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7、清秋:
清朗的秋天。
2、诗歌翻译: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戴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3、诗歌主要内容:
《马诗》通过写骏马希望套上金络脑,任意驰骋,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不被赏识,渴望被重用、建功立业的心情。
4、诗歌赏析:
①前两句描写了一片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大漠”“燕山”是边塞征戍之地。
“沙如雪”“月似钩”,略作点染,极精炼地勾勒出战场的典型环境。
②后两句借马抒情,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而又得不到赏识发出呼喊,表达了一种愤慨之情。
5、《马诗》中抒发自己情怀的诗句是: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6、《马诗》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马诗》借马渴望带上金笼头,驰骋千里,抒发自己希望有一个广阔空间,施展抱负,报效国家。
石灰吟[明]于谦
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注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课文 复习 要点 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