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综合测试题含解版 新人教版.docx
- 文档编号:28281861
- 上传时间:2023-07-10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88.74KB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综合测试题含解版 新人教版.docx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综合测试题含解版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综合测试题含解版 新人教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测试题含解版新人教版
期末综合测试卷
1.下列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作揖/编辑 停滞/繁植 执拗/扭捏作态 天骄/矫揉造作
B.促狭/海峡 鲁钝/遁词 扑倒/前仆后继 墨守/默默无闻
C.发怔/征引 撩逗/撩起 愧赧/赦赦有名 灌溉/慷慨大方
D.恪守/洛阳 阴霾/埋头 重叠/郑重其事 拜谒/歇斯底里
【答案】B
【解析】
【详解】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多音字更应引起注意。
A项,作揖(yī)/编辑(jí),停滞(zhì)/“繁植”应为“繁殖(zhí)”,执拗(niù)/扭捏作态(niǔ),天骄(jiāo)/矫揉造作(jiǎo);C项,发怔(zhènɡ)/征引(zhēnɡ),撩逗(liáo)/撩起(liāo),愧赧(nǎn)/“赦赦有名”应为“赫赫有名(hè)”,灌溉(ɡài)/慷慨大方(kǎi);D项,恪守(kè)/洛阳(luò),重叠(chónɡ)/郑重其事(zhònɡ),拜谒(yè)/歇斯底里(xiē)。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兵临城下,形势间不容发,我们必须迅速做出决断。
B.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深思熟虑,又要随机应变,关键要敢于迎难而上。
C.先天残疾的他没有选择自暴自弃,没有选择自甘堕落,纵然面临生活、工作的不便以及企业、社会的歧视,他依然选择坚持,选择与命运顽强抗争。
D.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随时随地学习,这是不断提升自我的唯一的不二法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
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
“不二法门”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与句中“唯一”语意重复,用法错误。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八个企业的领导干部在年底开会,研究2018年度如何深化企业改革的问题。
B.截至2018年3月为止,达州全市的摩托车保有量已突破40万辆,电瓶车、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也在快速增长。
C.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
D.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
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词义角度分析病因,也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A项有歧义;B项词语重复,应去掉“截至”或“为止”;C项用词不当,应把“刻画”改为“描绘”。
【点睛】辨析或修改病句时,如果句子比较长,就要分析句子的结构,再判断其存在的问题。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4.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有关报告指出,仅以某大城市为例,该城市中小学生每年校园餐饮的浪费总量估算值约7780吨,折合经济损失约1.6亿元,而浪费掉的这些食物所占用的耕地面积约为28万公顷。
②教育和引导中小学生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是中小学生人生中的重要一课。
③必须看到,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有限的国家,仍有数千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正视校园餐饮浪费的问题。
④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使其受益终身。
⑤如果放到全国范围内来看,数据无疑将更加惊人。
⑥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A.④①⑤⑥③②B.⑥④⑤①③②C.⑥②④①⑤③D.⑤③②⑥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能力。
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
仔细阅读这段话,可以看出,话题是“民以食为天”,句⑥为首句;句②指出对学生进行珍惜粮食的教育尤为重要;句④承接句②,指出教育的意义;接着句①以某大城市为例指出浪费粮食的现象;句⑤将浪费现象扩大范围,突出其后果;最后,句③总结语段,提出措施。
据此分析排序为⑥②④①⑤③,选C。
科技说明文阅读
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
①漫步细雨中对于人们来说,或许是浪漫而惬意的,但对体积微小的昆虫而言,譬如蚊子,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
一滴雨的重量可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之多,人们所谓的毛毛雨,在蚊子看来,不亚于一辆辆甲壳虫汽车从天而降。
但是,在这“甲壳虫汽车雨”中,蚊子却能够毫发无损,这是什么原因呢?
②为破解这一谜题,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胡立德教授与美国疾控中心合作,对雨中飞舞的蚊子进行了高速摄像,以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③通过视频,胡立德教授与他的研究小组分析了雨滴击中蚊子不同部位的各种情况,计算出蚊子被雨滴击中的瞬间所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其后随雨滴向下移动的距离。
他们发现,蚊子并不像人们可能推测的那样去躲避雨滴,也不会因遭到雨滴的冲击而受伤,秘密之一就在于蚊子体重极轻。
④原来,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并不进行抵挡,而是与雨滴融为一体,顺应它的趋势落下。
如果雨滴击中蚊子的翅膀或腿部,它会向击中的那一侧倾斜,并通过“侧身翻滚”的高难度动作,让雨滴从身体一侧滑落;当雨滴正中蚊子身体时,它先顺应雨滴强大的推力与之一同下落,随之迅速侧向微调与雨滴分离并恢复飞行。
⑤研究者还发现,当雨滴击中栖息于地面的蚊子时,雨滴的速度在瞬间减小为0,这时蚊子就会承受相当于它体重10000倍的力,足以致命。
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并采用“不抵抗”策略时,它受到的冲击力就减小为其体重的1/___5___至1/___6___,此时,这雨滴就像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压在了蚊子身上——这是蚊子能够承受的。
⑥虽说蚊子柔弱如风中柳絮会被雨滴砸得摇晃不定,但正是由于它体重极轻,雨滴在与蚊子碰撞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减速,它的动能也几乎没有转化为能量击打在蚊子身上,而是让蚊子瞬间加速下降,从而化解了高速下降的雨滴带来的巨大冲击。
这就像是“以柔克刚”,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小小的蚊子还是个太极高手呢!
⑦蚊子在雨中安然无恙的另一个秘密,是覆盖它们全身的细毛具有疏水性。
这种防水的细毛使得蚊子与打在它身上的雨滴保持分隔状态,从而使蚊子能够迅速摆脱雨滴重新飞起,在雨滴将它们砸落地面造成致命伤害前成功逃生。
⑧胡立德教授的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
事实上,这项研究不只是跟蚊子有关。
在应对自然之道上,动物往往有着比人类更丰富的经验,它们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拥有了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理结构和功能。
研究动物应对大自然的特殊本领,可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新的设计思想,解决机械技术上的诸多难题——比如,如何更好地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像蚊子这类昆虫一样,在雨中轻盈地飞翔。
5.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
A.蚊子,在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
B.胡立德教授等人用高速摄像,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C.漫步雨中的蚊子没有被雨滴砸死的原因。
D.如何更好地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像蚊子这类昆虫一样,在雨中轻盈地飞翔。
6.根据文章内容,下面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蚊子同类的昆虫,身体越轻,就越能够承受雨滴击中它时产生的冲击力。
B.在防水性细毛的保护下,雨中的蚊子不管处在什么境地都是没有生命危险的。
C.雨中飞翔的蚊子被雨滴击中时要确保安然无恙,就需要保持一定的飞行高度。
D.当蚊子被雨滴击中并与之“融为一体”时,其实蚊子与雨滴仍然保持分隔状态。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⑤段画线句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列数据和分类别,具体说明了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并采用“不抵抗”策略的好处。
B.在雨中飞行的蚊子没有被雨滴砸死的原因有:
①蚊子本身的体重很轻;②蚊子往往顺应雨的趋势落下;③身上的细毛具有疏水性。
C.选文运用了由现象到本质、由结果到原因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这样说明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D.第①段的问句,既引出了说明的对象,又引发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
【答案】5.C6.B7.A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概括能力。
首先找准说明对象,然后逐段阅读,归纳说明的内容,最归纳总结来作答。
根据第一段中“但是,在这‘甲壳虫汽车雨’中,蚊子却能够毫发无损,这是什么原因呢?
”可知,本文的说明内容是漫步雨中的蚊子没有被雨滴砸死的原因。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句子的分析,只要认真通读原文、读懂句子的意思就可回答该问题。
B项表述错误,通过阅读第⑦段,我们可以了解防水性细毛的作用,“雨中的蚊子不管处在什么境地都是没有生命危险”的说法太绝对,不符合实际。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逐段分析内容,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点,总结归纳说明内容,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理清说明的顺序,分析说明的语言,然后逐一分析各个选项,做出回答。
A项表述错误,第⑤段画线句不仅有准确的数字,还把“雨滴”比作“羽毛”,这是列数字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准确形象地说明了蚊子受到的冲击力之小。
点睛:
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可以套用下面的格式去作答:
运用**的说明方法,**地说明的****。
注意此格式包含三个要点:
说明方法+说明方法自身的作用(下定义——科学准确、作比较——突出、打比方——生动形象、分类别——条理清晰、列数字——准确具体、举例子——具体)+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
文言文阅读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欧阳修谪滁州,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
“六一何谓也?
”居士曰:
“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①以来金石②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
“是为五一尔,奈何?
”居士曰:
“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
“子欲逃名③乎?
”居士曰:
“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④吾之乐尔。
”
(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释】①三代:
指夏、商、周三代。
②金石:
指钟鼎文及碑文。
③逃名:
逃避名声,不求名声。
④志:
记述。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名之者谁(姓名)B.欧阳修谪滁州(贬官)
C.树林阴翳(遮盖)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
9.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醒能述以文者 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
B.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吾固知名之不可逃
C.是岂不为六一乎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既老而衰且病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0.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第一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B.“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表现出滁州百姓跟随太守出游感到快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说明他们不知道其实是太守偷偷地取笑他们。
C.【乙】文写到欧阳修最初被贬谪到滁州时,自号“醉翁”;到颍水之滨,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D.【乙】文中欧阳修认为名声不可以逃脱,也没有必要逃避,他取号“六一居士”是姑且用来表现他的乐趣的。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12.【甲】【乙】两文都写到欧阳修的“乐”,二者有区别,请分别说明。
【答案】8.A9.D10.B
11.
(1)有一座(亭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
(2)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
12.甲文:
欧阳修与民为乐(或山水之乐)。
乙文:
欧阳修在琴棋书画中自得其乐。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①句意思是: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
名:
命名。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虚词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A项“以”意思分别是“用”和“从”;B项“之”意思分别是“代词”和“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为”意思分别是“是”和“被”;D项“而”都表示“并列”。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在能够翻译全文的基础上对段落的内容、人物的品质性格、情节之间的关系、写作的思路都要有一个清楚地认识的分析。
B项表述错误,“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说明他们不知道太守其实是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翼然: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岂:
难道;为:
被。
点睛:
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具体的方法是:
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掌握能力。
首先仔细阅读两篇文章,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辨析文章在写法、感情等方面的异同点。
仔细阅读文章,在正确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通译全文,分析作答。
甲文从“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以看出,欧阳修与民为乐的思想情感;乙文从“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可以看出,欧阳修在琴棋书画中自得其乐。
据此分析比较作答即可。
(甲)选自《欧阳文忠公集》作者:
欧阳修年代:
北宋
(乙)选自《诗人玉屑》作者:
魏庆之年代:
南宋
参考译文:
(甲)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修建亭子的人是谁?
是山里的老僧智仙。
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
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
……
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
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
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太守是谁?
是庐陵人欧阳修。
(乙)欧阳修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号“醉翁”。
年老体弱,且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有位客人问道:
“六一,讲的是什么?
”居士说:
“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
”客人说:
“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
”居士说:
“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
”客人笑着说:
“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
”居士说:
“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表明我的乐趣罢了。
”
13.诗歌鉴赏。
【甲】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乙】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甲】诗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其中“落”可否改成“在”,为什么?
(2)【甲】【乙】两首诗同是描写月色,但各有特色。
请从景物特点和情感两方面加以比较赏析。
【答案】
(1)“落”体现出动态的轻盈的美感,仿佛秋思随着月色飘临人间;而“在”则呆板无味。
(2)【甲】诗描绘了一幅凄冷幽静的中秋月夜图,借景抒发思念家乡的愁苦之情;【乙】诗描绘了一幅澄澈幽美的山水月夜图,借景抒发热爱自然山水的喜悦之情。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字词的理解与掌握。
理解诗句意思可知,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如果换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了。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比较阅读能力。
第一首诗中,“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
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
“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
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
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
这样的景物无不让人感到冷寂,凄清,同时也为下文的思乡怀人作了铺垫。
第二首诗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4.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
(1)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__________________!
(3)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商隐的《无题》中道尽相思的愁苦和无奈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最能表现诗人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岳阳楼记》中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语句是__________;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语句是__________。
【答案】
(1).
(1)数风流人物,
(2).还看今朝(3).
(2)而今识尽愁滋味 却道“天凉好个秋”(4).(3)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5).(4)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6).(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7).(6)浮光跃金(8).静影沉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
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谪”“宦”“鬓”“璧”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阅读李晓的《小巷里燃起一盏灯》,完成小题。
①那一年,因为父亲在城里上班,我由乡下学校转到城里上初一。
②学校晚自习下课以后,我每天要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没有路灯的小巷子。
腊月里的一天,小巷人家里有人过世,传来哀哀戚戚的哭声,吓得我跌跌撞撞地奔跑。
石板路上有一层青苔,我一个趔趄滑倒在地,门牙把嘴唇磕破了,血一下流了出来。
③我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小巷子里,突然想哭。
小巷里的风呼啸着打转儿,像是凄凉的哭声。
我想起一个人走在乡下黑夜的山梁上,风也是这么来来回回吹,为了壮胆,我独自哼起了山歌。
④前面一扇窗户突然拧亮了灯,一扇木窗推开了,灯光投射在小巷里的路上。
我抬头一看,只见一位老奶奶正探出头来,朦胧的灯光下,我看见她慈爱的脸。
老奶奶不说话,但我看见她在冲我笑着,那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_。
⑤第二天中午放学回家,我经过那条巷子时,只见两个老人靠在两把藤椅上,他们手里各自握着一杯热茶,正笑眯眯地说话。
我明白了,这是小巷子里的一对老夫妻,望一望他们家那木质雕花的窗户,我想,他们差不多与这条小巷子里的风霜岁月同龄吧。
⑥几天后,我晚自习后回家,小巷子里有了灯光,我一看,呀,是老人把一盏灯泡挂在了门前,为我,为我这样怀着胆怯心情回家的人,亮起了一盏灯。
⑦这一盏灯,就这样陪伴着我读到了初三。
初三下学期的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家经过小巷,只见两个男人从老人房子里抬出一个人,快步冲出小巷子。
⑧一连两天晚上,小巷子里的灯没有再亮起。
第三天中午,我看见小巷子里搭起了灵堂,照片上笑眯眯的老人,就是那位老奶奶呀,我满脸都是泪水。
⑨几天后,小巷子里的灯又亮了起来。
从那团黄色的灯晕中,我总觉得,那一盏灯光有些温暖,也有些孤独。
我白天从小巷子里经过,那位老人依然躺在藤椅上,手里握着一杯热茶,笑眯眯地望着我。
我冲他点了点头,老人也点点头,似乎是向我示意快回家吃饭。
⑩初中毕业以后,因为父亲的工作调动,我又回到乡下中学读高中。
三年后,当我捧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回到小巷,想再拜访那位可敬的老人。
然而,小巷依旧,木门却紧锁,打听了几户人家,才知道老人早已搬走了,说是到成都工作的儿子那里去了。
⑪怀着一种怅然的心情,我乘船回家。
在江上清凉的夏风中,我默默祝福老人那手里握着的一杯热茶,永远也不要凉了。
⑫多年后,昔日的那条小巷,早已是碧波盈盈的一片湖水了。
三峡工程完工后水位上涨,这个城市的下半身,都已被一湖碧水覆盖。
⑬然而那条小巷子里的灯,依然在我的心里闪烁,它一直温暖地照着我,穿过黑漆漆的迷惘岁月,穿过冰凉落寞的忧郁年代。
⑭在你的人生中,有这样一盏灯吗?
也请你,在那小巷子里,为别人,也为自己,燃起这样一盏灯。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6.请分析第⑨段中两个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7.请从描写的角度品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8.请把第④段横线处老奶奶的心理活动补充完整。
19.细读全文,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写写你为别人“点燃一盏灯”的经历。
【链接材料】 50多年来,雷锋精神的接力棒一代代传递而未有懈怠,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不竭的精神源泉。
“一滴水只有融进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综合测试题含解版 新人教版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期末 综合测试 题含解版 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