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827068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63.97KB
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①历史上,国人曾有谣谶之信。
何谓谣谶?
谣,是歌谣;谶,为预言。
简单地说,谣谶就是以谣为谶,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言。
内容主要包括占验个人命运和历史事件两种。
前者如以燕子为题,影射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的人生经历。
而历史事件最著者莫过于王朝更迭。
这类谣谶有的是一语成谶式的简单判断,如“亡秦者,胡也”;也有的是对完整过程的叙述。
一首普通的歌谣何以有着如此巨大的能量?
答曰:
信仰使然。
②古人认为,“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徒歌谓之谣”。
也就是说,谣是没有音乐伴奏的歌唱形式。
事实上,最有可能成为谶谣的不是成人谣而是童谣。
古人认为:
“童子歌曰童谣,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
”童谣能成为谶谣,除了“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外,还有信仰上的因素。
古人认为五星中的荧惑星(火星)降临大地化为儿童,歌谣嬉戏,而其所歌即是吉凶的预兆。
③《国语·郑语》记有周宣王时的一首童谣:
“恹弧箕服,实亡周国。
”(那卖桑弓、箭袋的人,就是使周灭亡的人啊!
)历史应验了童谣之语,卖桑弓、箭袋的夫妇收养的弃婴,正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之妃褒姒。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其成书年代,或云春秋末期,或云战国初期。
以最晚而论,应该说在战国初期人们已经有了谣谶的信仰。
④既为信仰之物,谣之所以成谶,源于两种基本的思维。
一是相信语言的神秘力量。
如古时候“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的农事咒语。
二是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
人们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联系,先民龟筮占卜就是这种文化尝试的结果。
相信谣谶的预言和相信卜筮的占验应该说基于同样的思维,只不过是所凭借的手段不同罢了。
⑤上述信仰被战国邹衍和西汉董仲舒所利用,并进一步系统化。
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根据西周以来解释自然现象的阴阳、五行,创立“阴阳消息”与“五德终始”学说,用天事解释人世治乱,以之恐吓当政者,使其不敢不注意人事。
首将儒家与阴阳家两种学说融为一体的是西汉大儒董仲舒。
他提出“天人感应”说,认为天是有意志、有感情的人格神,皇帝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皇帝的作为可以与天感通,上天通过“祥瑞”与“灾异”表达对皇帝的嘉许与惩戒。
邹衍、董仲舒的理论因此也成为了中国谶纬之学的渊薮。
“纬”是指方士化的儒生编辑起来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
谶纬之学也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
⑥今人看来,谣谶乃诳人之举,其人为因素昭然若揭。
或人为作谣,以图成谶。
如秦末篝火狐鸣中“大楚兴,陈胜王”的起义谣谶,元末韩山童、刘福通“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造势谣谶等等,皆属“当世有心人”之作,其目的无非是借谣谶以实现其政治企图。
或穿凿附会,事后释谶。
秦末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谣谶,关于这首谣谶的理解分歧不一,分歧的关键点是对句中“三户”一词的理解上。
历史最终给人们留下了足够的附会空间,大泽乡起义的陈胜是楚人,亡秦主力西楚霸王项羽是楚人,建立大汉王朝的刘邦也是楚人。
⑦时至今日,谣仍在,人们仍会“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谶已无,以谣为谶的行为已难觅踪影。
但如果就此说,相信占验、相信预言的谣谶式思维已从现代人的大脑中剔除干净却显武断。
有人在观看了好莱坞惊悚片《2012》后,就把现实中的诸多灾害与片中玛雅人的预言相互联系。
我们不敢确定这种疑虑是人们真实意图的流露抑或是茶余饭后的戏言,但我们倒是更愿意相信它是后者。
(节选自刘汉杰《历史上的“谣谶”》)
1.与“谣谶”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谣,是指歌谣;谶,是指预言。
谣谶就是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言。
B.谣谶的产生是出于人们对语言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这一观点的认可等原因。
C.相信卜筮的占验与相信谣谶的预言基于同样的思维,只是凭借的手段不同。
D.谣谶就是以谣为谶,在我国存在的历史十分久远,一直到现在仍然存在。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先阐释了谣谶有两种表现形式,然后举例说明了谣谶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歌谣产生巨大能量的原因在于信仰。
B.第②③段重点分析了谣成为谶的两点原因,并通过史料推断出国人的谣谶信仰至晚在战国初期就出现了,甚至可能更早。
C.第④⑤段,作者先明确阐述了谣谶产生的两种基本思维,并由这种思维的系统化,进而谈到了中国谶纬之学的产生。
D.第⑥⑦段站在今人的角度上,分析了谣谶不过是人为创作,意图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并指出了当今世上的谣谶式思维。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童谣之所以最有可能成为谶谣,是因为它多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对当时世界的感悟,是孩子洞察世界后的自然反应,是“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
B.谣成为谶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联系。
先民龟筮占卜就是这种文化尝试的结果。
C.邹衍根据西周以来解释自然现象的阴阳、五行,创立“阴阳消息”与“五德终始”学说。
后来形成的谶纬之学,理论起源就来自他和董仲舒的理论。
D.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实质是用天事解释人事,以之规劝、提醒当政者关注民生。
谶纬是谣谶的发展、提高,是专门人士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4-6题,(9分)
知白守黑
暖风刚吹到虢国老城墙根,涂弦夫就摆着细长的身子出来了。
涂弦夫长得很有特点。
正面望去,花白头发根根直立,头向前倾斜六十度;侧看,像半拉大括号,过于宽大的衣服总是忽忽扇扇,显出飘逸之风。
瘦!
太瘦了!
谁见到他都这么说。
涂弦夫却总是摆一摆枯枝般的手:
负担,胖了,都是负担。
涂弦夫退休前是书法家协会主席,除了搞一些展览,或者配合小城重点活动写点应景的对联,其它时间,都在写字。
他从二十多岁开始学书法,柳体、颜体都研究过,后来喜欢上了康有为体。
退了休,涂弦夫有更多的时间写字了。
人越写越瘦,腰越写越弯,字是越来越纵横奇宕,干脆遒劲。
涂弦夫的守黑斋一般人不让去,除非是要好的友人。
写出一幅好字,涂弦夫会给他的几个朋友打电话,兴奋。
沏一壶好茶,站在门口巴巴地等着他们来。
去守黑斋次数最多的,是虢国老城的名士吴一品。
他不习书法,爱的是茶,有茶痴的名号。
和涂弦夫在一起,吴一品结巴的毛病似乎也少了。
两个人赏字,品茶,论道,守黑斋里墨香和茶香氤氲缭绕,别有一番热闹的雅趣。
天越来越暖,涂弦夫出来的次数也慢慢多了。
一天晚上他转到南城门口,看见有人在写字,还有不少人围观。
原来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在练地书。
一根木头棍,前面绑一块水滴型海绵,水桶里蘸点水,在水泥地上龙飞凤舞,写的是“数风流人物”。
那个“风”字拐出几个奇怪的弯,但却引来围观者的喝彩。
涂弦夫仔细看看,发现老头有一些书法功底,可惜个别字的布局不合理。
他拍拍老头浑圆的后背说:
“这个‘风’字不是这样写的,应该这样……”他边说边比划,甚至伸手想拿过老头手里的“笔”示范一下。
老头拿“笔”的手朝后一缩,瞪了他一眼:
“咋写?
你说咋写?
猪鼻子插葱,你还想装象。
你是王羲之啊?
”
涂弦夫被老头抢白一顿,讪讪离去。
他把吴一品叫过来,茶没泡,就跟他说那个老头:
“太恶劣了,怎么可以那样写?
鄙俗!
”
吴一品一言不发,看着涂弦夫在守黑斋里转圈,义愤填膺。
末了,他微微一笑,把涂弦夫拉到书房门口,指着门上“守黑斋”三个字让他看,吴一品说:
“知白守黑,对吧?
”
涂弦夫当初给书房取的名叫守墨斋,吴一品看后摇摇头,说“好”,但不如去了土,叫守黑斋。
涂弦夫问为什么,吴一品说:
“看过《道德经》吧?
”涂弦夫说: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可是这句?
”吴一品一拍手:
“对……对……对了。
”于是,守墨斋便成了守黑斋。
看着守黑斋三个字,涂弦夫说:
“老兄,还是你高啊。
知白守黑,得有容人之心啊。
走,喝茶。
”
春天慢慢悠悠催开了各色花朵,蝉一叫,就到了夏天。
涂弦夫突然觉得嗓子不舒服,咽东西有点疼。
去医院一检查,是食道癌,还好是早期,做了手术,涂弦夫在家里养着。
吴一品去看他,带来一盒十五年普洱,涂弦夫摇摇头:
“喝不了了,不能享用了。
”吴一品用茶针和茶刀把茶饼撬下一块,用紫砂壶泡上,倒出一杯,茶汤红亮。
他递给涂弦夫:
“这么好的茶,观其色,闻其香,不……不……不一定都要喝到肚子里啊,各……各……各是各的享受啊。
”
涂弦夫的身体一天天恢复过来,又开始写字。
秋凉时,再从南门口经过,涂弦夫看到那个微胖的老头还在那儿锲而不舍地写,依然是“数风流人物”,那个“风”字依然拐出好几个奇怪的弯。
写完,老头得意地看看围观的人群,涂弦夫喊了一声:
好!
老头看到他,似乎还记得,说:
“老仙儿,这回不挑刺了,来两笔?
”
涂弦夫摆摆枯瘦的手:
“免了,免了。
”
老头不依不饶:
“怕丢丑?
”
涂弦夫说:
“怕丢丑。
”
老头哈哈大笑:
“我天天练,总会有进步。
你要记得,不懂就不要乱说啊。
”
涂弦夫点点头:
“是,是,大有进步。
”
老头活动活动肩膀手臂,提了桶换个地方接着写,涂弦夫看着自得其乐的他,觉得这也是一种境界。
(取材于非鱼的同名小说)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故事情节,以季节特征的变化来凸显人物命运的变化。
B.从文中看,涂弦夫的形象气质、性格特点与他的书法风格有着某种内在关联。
C.吴一品与涂弦夫论茶“各是各的享受”一句意味深长,两人的见解不谋而合。
D.第二次看到老头写地书涂弦夫为他叫“好”,能看出他理解了老头的生活态度。
E.这篇小说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着作者理性的思索,内涵深刻,给读者以启迪。
5.吴一品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怎样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6.涂弦夫的书斋名由“守墨斋”改成了“守黑斋”。
从全文看,“守黑”二字有哪些含义?
(6分)
一、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17分)
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
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
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
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
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
“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
”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
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
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
母常非之,曰:
“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
”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
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
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
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
后言于帝曰:
“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
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帝曰:
“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
”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元兴元年,帝崩.。
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
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
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
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
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
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
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
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删节)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B.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C.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D.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西省 怀仁县 第一 中学 届高三 上学 第三次 月考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