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1.docx
- 文档编号:28270196
- 上传时间:2023-07-10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784.15KB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1.docx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壳的运动和变化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1
第二章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导学案
【课程标准】: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学习目标】:
1.了解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地质作用的类型、表现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2.学会利用多幅景观图和示意图来比较说明不同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
【学习重点】: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运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学习难点】:
运用示意图,比较说明不同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
【新课导学】
一、 地质作用:
由 引起的地壳的 、 和 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
二、 营造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
1. 地壳运动
(1)类型:
地壳运动又称构造运动,按照运动的方向分为 和 两大类。
两种运动常相伴存在。
(2)地质构造:
构造运动造成岩石的永久变形,形成各种构造地貌。
例如:
Ⅰ.褶皱:
一系列的褶曲就称为 。
岩层发生褶皱就会出现 和 等地貌形态。
世界上绝大部分山脉都是褶皱山脉。
Ⅱ. 断层:
如果岩层受到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岩石的强度,岩层就会破裂断开,形成断裂构造。
其中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相对位移的叫做 。
形成 和 两种形态。
地质
构造
形态特征(新老关系)
构造地貌
实例
地形
成因
褶皱
背斜
山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等等
岩层(中心,两翼)
谷
向斜
谷
岩层(中心,两翼)
山
断层
地垒
两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相对的岩块。
山地等,如:
华山、庐山、黄山、泰山
地堑
两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边岩块相对上升,相对的岩块。
裂谷或海洋、谷地等,如:
东非大裂谷、渭河谷地、汾河谷地
地壳运动与人类活动:
①岩层向上拱起的是______,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打隧道较好。
②________是适合地下水的含水层构造.此外______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③建筑、工程、隧道等选址应避开断层应避开______构造
2.岩浆活动
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向上运动,或留在地层,或喷出地表,凝结形成的岩石称为。
3.变质作用
地壳中原有的岩石,经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的热流变化等内动力的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称为变质作用。
由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称为。
如:
普通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
[选修]
4.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急剧释放的表现,按成因不同可分为 、火山地震、诱发地震、冲击地震。
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用 表示,地面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用 表示。
一次地震有一个震级有多个烈度。
5.板块运动
(1)整个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活动带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
全球共有六大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
其中 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
(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范围)
(2)一般,板块内部相对比较稳定,而 的地方则是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的地带。
这些板块漂浮在 之上,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3)两大火山地震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三、外力作用及形成地貌
外力作用:
又叫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普遍(例: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
蚀
作
用
风力侵蚀
分布在、地区(例:
雅丹地貌)
流
水
侵
蚀
侵蚀
分布在、地区(例:
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石灰岩分布地区(例:
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冰川侵蚀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原地区(例:
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堆积
作
用
冰川堆积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原地区
流水堆积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风力堆积
干旱的内陆地区(例:
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以河流地貌为例:
流水
作用
上游
中游
下游
沉积规律
作用地区
河道变宽
先沉积颗粒(大或小),后沉积颗粒的。
湿润半湿润地区
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①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留在地层或喷出地表,形成。
②岩浆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③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
(注意:
这些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④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随地壳的隆起,突出地表,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下形成新的沉积岩。
(思考:
变质岩可以转化为岩浆岩吗?
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______,又成为新的岩浆。
根据上述过程概述试着完成下图
【活动探究】
一、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
【探究点一】1 .岩浆活动:
(观看课件理解岩浆活动的两种类型)
【探究点二】2. 地壳运动(构造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形倒置”:
地表起伏与地质构造起伏相反的现象,也称逆地形。
地形倒置是 软硬地层相同的褶皱构造地区常见的构造地貌现象。
在外力作用侵蚀后,背斜形成 ;原因:
在外力作用侵蚀后,向斜形成 ;原因:
【知识迁移】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及不同物质密度的差异,判断:
良好的储油构造是:
______;良好的储水构造是______
二、板块构造学说
【探究点三】读下面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回答:
(1)图中板块A是 ,B是 。
(2)图中海底地形C是 ,D是 。
由C处到D处,海底岩石年龄越来越 。
(3)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 板块向下俯冲而形成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而形成 。
【及时反馈】 日本多地质灾害的根本原因是( )
A. 位于西北太平洋上的岛国 B. 位于亚洲的东部 C. 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D. 位于板块碰撞带上
【牛刀小试】
冰岛位于大西洋中北部,它由沿裂谷溢出的上地幔物质堆积而成。
冰岛有“极圈火岛”之称。
该岛冬季温和,1月平均气温在0℃左右,夏季气温不高,7月平均气温在10℃左右。
苔原是冰岛主要的地带性植被。
结合冰岛活火山带分布图,回答2~3题。
1.组成冰岛的岩石主要是 ( )
A.大理岩 B.玄武岩 C.页岩 D.石灰岩
2.冰岛的活火山带两侧板块是 ( )
A.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D.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
右图为一典型褶曲剖面图,读图回答:
3.图示褶曲中,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
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 D.自中心向两侧由新到老
4.图示山岭是( )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形成的背斜山 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图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
读图,回答第1、2题。
5.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④和⑤
6.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2010山东文综)图为某地地质的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7.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④①B.③①④C.④②①D.④①③
4.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8.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地区,
是因作用强烈而形成。
(2)图中F为流动沙丘,是由风力的和作用形成。
(3)根据图示,该地区发生的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有、和。
(4)据岩石的成因分类,D属于岩,C属于岩,其中在C岩体周围附近又可能形成岩。
C、E、D所代表的三种岩石,年龄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
9.读图回答问题
(1)
从岩层的弯曲状态看,图中甲、乙两处的地质构造中属于向斜构造的是_______处。
(2)在地貌上,乙地是______,甲、乙两地在地貌上形成差异的起主导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地区发现有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则在甲处能开采出__________。
(4)图中A、B、C分别为海底的不同地形,在A、B、C三地中,渔业资源最丰富的是 _地。
(5)图中D所示箭头表示水循环中的_____________环节。
此循环类型是_________。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壳 运动 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