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docx
- 文档编号:28269736
- 上传时间:2023-07-10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55.36KB
《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docx
《《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
《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
《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请大家把书翻到××页。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作者是宋朝的哲学家周敦颐。
(边讲边板书:
爱莲说周敦颐dūnyí)注意这个“颐”字的写法,左边中间是个“口”字。
“说”这种文体我们还没有接触过,预习的时候我们是否注意到课本哪里介绍了“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呢?
(学生纷纷举手)请前热电厂的这位同学。
生
(1):
课本注释告诉我们:
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师:
这位同学预习时注意了读注释,很好。
我们知道,“说”这种文体可以灵活地运用说明、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偏重于议论。
那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
生
(2):
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
师:
对,说说爱莲花的道理。
周敦颐要告诉我们,他爱莲花有什么道理呢?
我们来读课文。
先由我来朗读课文,请大家在难读难写的字下面画一下,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句子的语气语调。
(老师朗读课文。
)
师:
听了一遍,大家已画出了难字生词了吧?
现在请大家对照一下屏幕上映出的生字词,把没画出的再画出来。
(显示字幕)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给屏幕上映出的加点字注音,其
师:
好,下面我们来齐读课文,这一遍读的要求是:
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
注意抬头挺胸,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爱莲说……”预备──读!
(学生齐读课文,音准较好,有个别同学仍将“鲜”读作xiān)
师:
这一遍读书读得整齐,也很流畅。
但还有同学将“鲜”读作第一声,注意是第三声:
鲜xiǎn。
把“陶后鲜有闻”这句子再齐读两遍。
(学生齐读.)
师:
这是一篇文言文。
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忆一下电影和电视里看到的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呢?
(学生小声议论,气氛活跃,纷纷举手.)
生(5):
古人读书拉长了声调,像唱歌一样的。
(众笑。
)
师:
对!
样子怎样呢?
生(5):
摇头晃脑的。
(众又小声议论。
)
师:
是的,古人读书很有韵味,自得其乐地读,一般语气都比较舒缓。
我们读古文虽然不需要摇头晃脑,但可以吸取一些有益的读书经验,如舒缓一些读。
我们不妨来理解一下文中有八个“之”,它们的用法体会一下,我们看屏幕。
(屏幕显示。
)
师:
注意前后两组“之”的用法,哪一组可理解为“的”,哪一组是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呢?
请听老师读一遍。
(师读八句子,明显读出后一组的“之”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学生举手)请这位同学说──
生(6):
是后面一组。
师:
对,“予独爱莲之……”的“之”字,既使上下语气贯通,又使全句语气舒缓,富有节奏。
一起读后面的四句,认真体会。
(学生读幻灯映出的后一组句子。
)
师:
接下来我们再齐读全文,注意慢一点,舒缓语气。
(学生第二遍齐读课文,语气有所舒缓,但显得平。
)好!
有点儿古人读书的味道了,但语气舒缓之后,稍显得平了些。
读文言文,还要注意抑扬顿挫,要有高低起伏。
我们来看练习二。
编者告诉我们,相接的两句子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骈句。
“骈”读pián(板书:
骈,pián)我们画出练习上的这句话,再回到课文里找一下骈句。
(学生看书后举手)这位同学说一说。
生(7):
“出淤泥而染,濯清涟而不妖”。
师:
好!
再请后边的那位男同学──
生(8):
第二段开头有三个排比句。
还有第一段中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师:
噢,古人的排比句宽一点说,也是骈句。
但“中通外直”以下的几句不是骈句。
骈句要求上下意思相对。
我们注意骈句,读起来,一顿一挫,一抑一扬,非常有节奏和韵味。
“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扬一抑,体会一下。
再看排比句,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富有气势。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第二段的排比句,请这位女同学。
(学生读,体会了朗读指导要求。
)
师:
读得不错。
大家读到这儿读出点味道来了。
但要更好地读,还有待于我们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业读。
下面我们自由小声读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同座位同学可讨论一下疑难问题和读中提示。
时间为五分钟。
(学生小声读注释,小声讨论。
教师巡视。
)
师:
时间到。
大家很认真地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了读中提示。
有不懂的地方吗?
还有疑难吗?
(学生陆续举手。
)这位同学先说。
生(9):
“中通外直”,我不懂是什么意思。
师:
哪位同学知道,回答他。
你说──
生(10):
应该是指莲花的茎中间是空的,外面看是笔直的。
师:
对。
还有问题吗?
生(11):
第一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我翻译不通。
师:
不一定要一字字翻译,理解大意就行。
这句的意思是:
水上与陆地上的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这位同学还有问题,站起来说吧──
生(12):
(小声地)“陶后鲜有闻”的“闻”是不是“闻到”的意思?
师:
“闻”应该是“闻到”还是“听到”?
生:
(齐)听到。
师:
应为“陶渊明以后很少有听到的了。
”没有问题了吧?
(生点头)老师再提两个,“香远益清”的“益”是什么意思?
你能找到一个成语,里面的“益”和这儿是意思相同的?
(学生踊跃举手。
)
生(13):
“益”是“更加”的意思,“精益求精”的“益”是同样意思,初一时学过。
师:
对。
还有“不蔓不枝”,这儿的“蔓”和“枝”是作什么词用的?
请那位同学说。
生(14):
动词。
书上解释为“牵牵连连,枝枝节节”。
师:
对,也可说成“生藤蔓”、“生枝丫”。
好,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作者为什么爱莲花了,我们再读课文就要带着爱莲的感情来读。
这次请女同学读第一段,男同学读第二段。
女同学的声音应是清新悦耳,男同学的声音铿锵有力的。
比一比谁读得更好。
“水陆草木之花……”预备──读!
(分男女同学齐读,学生兴趣浓厚。
齐读课文。
)
师:
都读得不错。
但大家对“爱莲”的感情体会得还不够深,因此,还没有把课文表达的感情充分地读出来,我们还要仔细体会。
课文中哪些句子着重写莲花的呢?
作者写出莲之美。
你认为哪些句子最好?
写出了莲花的与众不同之美?
(学生举手。
)
生(15):
我认为主要是“予独爱……”这句长句子写莲,这个句子里的内容都很美。
(学生小声笑。
)
师:
这一长句,突出了莲的哪些特点呢?
你体会体会。
生(15):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突出它非常──非常干净,没有染上一点儿污泥。
师:
对洁净之美,还突出了莲的庄重,是吗?
生于水,该是水淋淋的,却很端庄。
(边说边板书:
莲:
不染、不妖)莲还美在哪里?
生(17)还很美的,是因为它有香,我感到它是清香,很清新的香味。
(师板书:
香,清。
)
师:
莲花整体的形象是端庄美丽,令人敬重,所以可远远地观赏而不可靠近玩弄它。
(师板书:
不可亵玩。
)
师:
我们体会得很好。
我们知道了作者所以爱莲,不仅因为莲花姿态美丽,而且品格高尚。
作者爱莲,也在赞颂莲花,我们要注意带着赞美之情来读。
一起看黑板上,看板书的关键的词,饱含赞美之情来背诵这一长句,“予独爱……”预备──读!
(学生齐背这一长句。
)
师:
我们已经说了,“说”这种文体偏重于议论,那么文章第二节他议论些什么呢?
请一位同学朗读这一节,其他同学注意找出议论莲的句子,看看是哪一句?
这位同学读一下。
(一位女生朗读第二节。
)
(学生举手。
)
师:
你说,是哪句议论的莲花?
生(18):
是“莲,花之君子者也”这一句。
师:
君子是什么样的人?
生(18):
是品德高尚的人。
注释上有的。
师:
对。
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原来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
我们画下来。
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作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
(边板书:
托物言志)我们初一时学过托物言志的文章吗?
(学生纷纷举手。
)
师:
一齐回答。
生:
(齐)《荔枝蜜》。
师:
对了。
我们再看课文。
作者在第二段开头还写有两个比喻,把菊比作隐逸者,把牡丹比作富贵者,第一段也先写菊和牡丹,想想写菊和牡丹为了什么?
生:
(齐)陪衬。
师:
编者的提示已经告诉了我们。
(板书:
菊:
隐逸者牡丹:
富贵者。
)
师:
隐逸者是隐居的人,菊花开在百花之后,又是隐士陶渊明所喜爱的,所以比得很恰当。
而作者为何把牡丹比作富贵者呢?
因为它色彩浓艳,花朵硕大,唐朝时,成为富贵人的宠物。
我们上学期课本附录里的一首诗中就有“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的句子,哪位同学记得是谁写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思索,有一位同学举手。
)
生(19):
好像是白居易的《买花》。
这句话的意思是:
一丛深色的花,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赋税。
师:
很好,你的记忆力真好!
怎么知道这花是牡丹花呢?
前面还有两句: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牡丹那样高的价钱,富贵者争相购之,把它比作富贵者很恰当,这是在特定场合、特定环境下的比喻。
作者用菊和牡丹来陪衬突出莲,突出莲的君子品格,是寄托了深义的,作者生活在封建社会,对当时社会上品格高尚的人非常敬慕,自己也愿意成为一个君子。
那么,我们联系第一节作者笔下的莲花形象,是否能看出君子有哪些高尚的品行呢?
(学生踊跃举手。
)
生(20):
不跟坏人同流合污。
师:
很好,出淤泥而染,洁身自好。
还有呢?
生(21):
还有他很正直、正派的。
师:
对办事公正,为人正直,又很虚心。
香气远播,说明名声很好。
还有吗?
生(22):
很庄重,不许人去玩弄他。
(众笑。
)
师:
不许人侮辱他,刚正不阿,不容人侵犯,有独立的人格。
封建社会有这样的人,真令人敬佩!
我们读到此,明白了作者的写作目的,赞莲为赞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可使文章生动形象,含蓄而给人回味。
我们齐背这三个排比句。
(学生齐背。
)
师:
我们再看下文,“噫!
”是个叹词,作者赞莲又感慨什么呢?
看一下读中提示,加以体会,我们一起说──
生:
(齐)感慨、讥讽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
师:
当时社会上爱莲者少,爱牡丹者多,君子少,追求富贵的人多啊!
作者有感于社会上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对他们表示了强烈的鄙视!
结尾的这两句话一问一叹,发人深省,文章的主题多深刻啊!
我们齐背这一节。
(学生背诵第二段。
)
师:
这篇课文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
封建时代的君子形象对我们今天如何做人,完善自我品德修养有一定的启示。
我们课后深入思考一下,把体会写到练笔本上。
好这堂课我们通过朗读,掌握了朗读文言文的一般方法,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了托物言志这种写法的特点。
最后我们一起把课文背诵一遍。
(学生背出课文。
)
师:
下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爱莲说 课堂教学 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