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梅岭三章教案和同步训练及当堂达标题.docx
- 文档编号:28256518
- 上传时间:2023-07-09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7.27KB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梅岭三章教案和同步训练及当堂达标题.docx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梅岭三章教案和同步训练及当堂达标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梅岭三章教案和同步训练及当堂达标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梅岭三章教案和同步训练及当堂达标题
2 梅岭三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的相关知识。
2.熟读诗歌,理解三首诗的大意并默写诗歌。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把握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崇高的革命情怀。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本文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诗的凝练、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2.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难点
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
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歌情感。
2.研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研讨、质疑、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体悟诗歌阅读意境、理解诗歌内容和感情。
课前准备
教师:
准备多媒体课件、朗读音频以及作者、背景资料。
学生:
朗读诗歌,初步感知文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翻开历史的宏伟画卷,群星闪耀,他们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毅然决然投身革命,不畏牺牲,英勇斗争,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撼人心魄的英雄赞歌;他们的卓越功勋彪炳光辉史册,令人肃然起敬!
更难能可贵的是有的仁人志士能够以诗歌的形式抒写自己崇高的理想、坚定的意志!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就是其中的一位。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梅岭三章》,倾听一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对人间的告白吧!
二、作者简介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1928年随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
红军长征时,留在江西担负军、政工作。
“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代理军长。
解放后,担任第一任上海市长,后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
1972年1月6日因病逝世。
三、文本链接
1.文题解读
梅岭,即大庾岭,在今江西大余和广东南雄交界处。
章,乐曲或诗文的段落。
三章,三首。
题目交代了作诗的地点及诗歌数量,也表明了《梅岭三章》是包括三首诗歌的组诗。
2.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
红军开始长征时,陈毅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后来突围到江西、广东交界的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1936年冬,由于叛徒告密,敌军得知这里有一个“大人物”,就派重兵围山、搜山和放火烧山。
陈毅在几十天里,隐藏在山林草丛之中。
此时他大腿上的枪伤发了炎,又化了脓,还发着高烧,又没有医药,只好用刀子把伤口拉开,挤出脓血,然后用盐水洗一洗。
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不是被敌人搜出杀头,就是因伤病折磨而死。
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梅岭三章》,准备留做“遗诗”。
四、整体感知
(多媒体展示诗歌内容)
1.教师范读,亦可播放朗读录音。
2.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
3.小组合作理解诗歌内容,将不理解的词提出来,共同解决。
小序:
丛莽:
树丛草莽。
莽,密生的草。
虑:
估计,担心。
得:
能。
得诗:
作诗。
旋:
不久、随即。
第一章
意如何:
心里想些什么呢?
泉台:
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旧部:
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
阎罗:
即阎罗王,也称“阎王”,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
这里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第二章
南国:
南方。
烽烟:
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
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正:
恰好。
国门:
城门。
诸君:
各位同志。
第三章
血雨腥风:
借喻大革命失败后,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
应有涯:
应该结束了。
取义成仁:
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
这里指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4.小组讨论,通译全诗。
5.《梅岭三章》的体裁是什么?
七言绝句。
6.《梅岭三章》押的韵脚是什么?
oana
五、课文精读
1.指定学生朗读小序。
2.学生讨论交流:
小序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小序”是全诗重要组成部分,告诉了我们这三首诗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写作背景。
“小序”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及诗人以诗明志的行为,表现了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
3.指定学生朗读第一章。
4.学生分小组讨论下面问题。
(1)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首句设问,总领全篇。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精神?
这首诗着重写陈毅身在必死险境,回忆艰难创业的征战过程,申明此生若不见革命胜利,死后也必定要召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生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3)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招”“斩”好在哪里?
一个“招”字,体现革命领袖的号召力和革命声势的浩大。
一个“斩”字,写出了广大士兵跟作者一样,将与反动派斗争到底。
“招”“斩”二字有力量,有气势,更能解心中之恨。
(4)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借代、比喻、设问。
诗中“旌旗”借指军士;“阎罗”比喻凶恶残暴的敌人;首句用设问,总领全篇。
(5)这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首句用设问,总领全篇。
后两句抒写奇特的想象。
5.学生齐声朗读第二章。
6.分小组讨论下面问题。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这首诗着重写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盼望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2)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这种精神?
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头悬国门”,引用春秋吴将伍子胥的头悬东门典故,表达了死不瞑目、据城门高处以观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中,“飞来”是轻快、欢快、翩然而至的代名词。
纸钱祭死者,带有中华民族的民俗特点和时代色彩。
捷报当纸钱,活脱突现出将军豪迈爽朗的口吻,妙语天成,壮而不悲。
(3)诗中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试举例说明。
借代。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狼烟作报警用,这里借代战争。
7.学生齐声朗读第三章。
8.分小组讨论下面问题。
(1)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比喻(借喻),“血雨腥风”借喻战争,“血雨腥风应有涯”表达了诗人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大众解放的美好前景,表现了作者崇高的革命理想。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这首诗主要写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表达了作者坚定的革命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甘愿献身的精神。
9.综观三首诗,学生分组讨论问题:
这三首诗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三首诗各侧重写什么?
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
这三首诗,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
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忆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一气贯注。
三章在思想内容上紧密联系,又各有侧重:
第一章集中抒发视死如归,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豪情壮志;第二章表达对战友的勉励;第三章主要表现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六、探究升华
这三首诗围绕“断头”构思,扣住“意如何”铺开,思想感情逐步升华,把过去、现在、将来融为一体。
三首诗有共同的诗题,既能各自独立成章,又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集中表现了诗人的革命乐观主义态度、献身精神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
七、文章主旨
这三首诗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无限忠于革命事业,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展示了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崇高理想。
八、写作特点
(1)现实与想象相结合,构思新颖,想象奇伟。
现实与想象相结合,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
如第一章中一、二句写了创业艰难的现实;三、四句便借助想象,用“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以抒发豪迈的革命胸襟。
第二章、第三章想象“捷报飞来当纸钱”“人间遍种自由花”,都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浪漫主义的想象,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2)巧用修辞、典故,语言形象精练。
诗中巧妙运用设问、借代、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彰显厚重的文化积淀,增强了表达效果。
例如,第一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三章中多次运用“借代”“比喻(借喻)”的修辞手法。
例如,“旌旗”,原是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来指代战争;“阎罗”即阎罗王,也称“阎王”,这里比喻凶恶残暴的人;“血雨腥风”借喻反动当局对革命人民的屠杀和镇压;“取义成仁”引用《论语》《孟子》“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的典故,表达了愿为信仰献出生命的豪情壮志。
九、板书设计
梅岭三章
十、教学反思
《梅岭三章》是陈毅的经典之作,字里行间饱含着无产阶级革命者投身革命、勇于献身的凛然正气。
我在讲授本课时,按照双线推进、并行不悖的思路有序展开。
一是贯穿朗读主线,通过播放录音、范读、学生齐读、分散读等形式,营造浓郁的朗读氛围,让学生在朗读中体悟语感,理解诗意,把握情感。
二是梳理三首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认知系统化,构成严丝合缝的体系。
通过循序渐进地讲解,学生明白了这三首诗的内在联系:
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忆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一气贯注。
遗憾之处是讲解作者表达的强烈思想感情时,局限于这三首诗,局限于陈毅本人,而没有拓展延伸。
应该联系鲜活的现实生活,把当代尤其是近几年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模范代表身上迸发出的爱国爱民、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竭诚奉献的时代精神与陈毅崇高的革命情怀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传承伟大的民族精神,争做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诗歌文学性、思想性、教育性的功能。
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训练(含答案)
一、基础篇
一)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血雨腥( )风应有涯( )
(2)解释加粗的词语:
①即( )为家 ②应有涯( ) ③取( )义成( )仁
(3)这首诗从体裁来看,属__________;从内容来看,是__________。
诗中押韵的字是__________。
(4)下边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投身革命/即为家 B.血雨腥风/应有涯
C.取义/成仁/今日/事 D.人间遍种/自由/花
2.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下面哪一句诗的意境相同?
( )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裴多菲)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3.写出与“风吹苦草绿”构成对偶的一句。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1、注释:
南国:
烽烟:
正:
国门:
诸君:
2.“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在本诗中表现什么?
3.“南国烽烟正十年”指哪十年?
这一章的主旨是什么?
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且又有民族特色的诗句是──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二、能力提高篇
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
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
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旌旗( ) 阎罗( ) 血雨腥风( )自由花:
()
(2)小序中加粗的两个“得”字意思不同:
第一个“得”意思是________,第二个“得”的意思是________。
(3)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捷报飞来当纸钱。
②血雨腥风应有涯。
4)情绪激昂地朗读这首诗歌,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献身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注释:
意如何:
()泉台:
()旧部:
()阎罗:
()
(6).这一章的主旨是什么?
(7)哪是实写,哪是虚写?
(8)最能表现作者视死如归气概的是哪一句?
(9)“斩”与“杀”同义,把“斩阎罗”改为“杀阎罗”是否可以?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军 刀
赵恺
不是军人,我却拥有一把军刀。
不是真正的军刀,却是真正的好刀。
准确地说是一件金属雕塑作品:
它追摹当年喜峰口大刀队的壮举,使金属获得物资之上的品质。
军刀出自一位军旅雕塑家之手,燕赵壮汉,宋哲元将军29军之后裔。
雕塑家赠我燕山刀,我赠雕塑家淮河酒,钢刀遇烈酒仿佛骨骼遇血。
酒酣耳热,胆气舒张,雕塑家缓缓抽出他的作品,砰一声插在我俩之间的桑木方桌上。
军刀闪闪晃动中,热酒在木桌上流成北方的河。
遥隔酒河,他给我讲述了一则关于军刀的故事。
1933年3月,日寇占领喜峰口西侧两个阵地,企图对主峰形成迂回包围。
宋哲元决心把鬼子赶下山去,筹划出一个出奇制胜、静夜袭营的方案。
他秘密约请精良工匠,认真锻打五百把上品军刀,并挑选五百士兵组成大刀队,充分准备,严格训练。
临战,宋哲元亲赴阵前送行。
巍巍长城脚下,五百男儿巍巍列队,仿佛天地之间矗起一座血肉长城。
刀柄在肩,刀背在背,硬瘦西风敲打在金属上,五百钢刀发出磔磔雷韵。
一个、一个、一个,宋哲元从五百条汉字面前一一走过。
士兵年轻得像是刚刚抽叶的红高粱,抚摸他们的肩膀,仿佛抚摸黑土地。
五百双眼睛映出一幅相同的画面:
飞雪、长城、一只盘旋在长城上空的鹰。
宋哲元想,如果不是日本的侵略,他们当是在垄亩间劳作,还是在学堂里习字呢?
如果不是日本侵略,此刻,夕阳西下,暮色将临,五百位母亲不是正依倚在五百扇门边,殷殷瞩盼着五百个孩子回家吃晚饭吗?
可是如今……想到这里,宋哲元兀然停下了脚步。
为甚么停下脚步,他自己也不知道。
他只是觉得,面对这个士兵有话要说。
大额头、方嘴唇,一副聪慧与质朴的自然组合——宋哲元心头pēng( )然一动。
他问:
“你叫什么名字”回答:
“报告军长——1班班长侯万山。
”
他问:
“你身上背的是什么?
”回答:
“报告军长——是大刀。
”
他问:
“背着大刀去干什么?
”回答:
“报告军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他问:
“不简单,还是个诗人,在家读过书?
”回答:
“报告军长——临上轿扎耳眼:
我们队长现教的。
”
他问:
“队伍明天就要出发,有话要说吗?
”
一听这话,侯万山热泪訇然涌出,砰的一声给宋哲元跪下了。
宋哲元冷峻如铁:
“你是男子汉吗?
”侯万山仰面作答:
“报告军长——是男子汉。
”
宋哲元说:
“男儿膝下有黄金,更何况是抗日军人!
”
侯万山含泪站起来作答:
“我侯万山别无牵挂,只是家有一个临产之妻,如果我壮烈了,孤儿寡母能得军长体恤,我也就死而瞑目了。
”
听完,宋哲元认真望着侯万山那双闪烁的大额头和方唇之间的眼睛,之后,蓦然转脸作狮子吼:
“军务处!
”
军务处高声报告:
“在!
”
宋哲元说:
“把侯万山的话记下来,也把大刀队全体官兵的要求记下来。
”说完面对侯万山也面对他的五百壮士,久久,久久,只轻轻讲了一句:
“你们放心去吧。
”之后,他庄重立定缓缓把手掌举向帽檐,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
喜峰口役,侯万山牺牲在长城脚下的罗文峪中。
目击者说,他一人砍死七个鬼子,直到军刀卷刃。
遵照诺言,宋哲元对烈士遗愿一一妥作安排。
他派人到侯万山老家,接来烈士的妻子和一对刚刚出生的双胞胎,把他们安置在自己家里,还请来两个奶妈哺育幼婴。
他对部下郑重交待:
侯万山的孩子就是第29军的孩子,就是我宋哲元的孩子。
这两个孩子一个就叫做宋记峰,一个叫做宋记峪。
作为对喜峰口和罗文峪的纪念。
18岁后,他们还随他们的父亲,改姓为侯。
我问:
“从哪里得来这么动人的一个故事?
”
他答:
“家父所言——他当时是29军军务处的副官,侯万山的遗属就是他去接的。
”
说到这里雕塑家连喝三瓯,热泪顺着面颊砰然落下,滴滴溶进桑木桌上那条北方的河。
军刀兀自jié( )立,磔磔闪动冷峻的光。
1、 据文中的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1)pēng( )然一动
(2)兀自jié( )立
2、文中画线的句子都写了什么?
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侯万山回答:
‘报告军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侯万山话的意思是什么?
“宋哲元说:
‘男儿膝下有黄金,更何况是抗日军人!
’”,宋哲元话的意思是什么?
4、“他庄重立定,缓缓把手掌举向帽檐,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请对这句话作简要赏析。
5、文中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参考答案】
一、基础篇
1.
(1)xīng yá
(2)就,便 边际、止境 选取、成全、实现
(3)绝句 抒情诗 家、涯、花
(4)D2.A3.雨打芭蕉碧等
二)1.南国:
南方
烽烟:
战争,战火正:
恰好国门:
城门。
诸君:
各位同志。
君,对人的尊称
2.──死不瞑目,要亲眼看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
表现革命必胜的信心。
3.──1927~1936。
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4.注释:
意如何:
想什么。
泉台:
阴间。
旧部:
过去的部下,指牺牲的同志们代部队。
阎罗:
借指反动势力
5.──面对死亡,回顾艰难创业的征战历程,表示死后也要招集旧部英魂,与“阎罗”血战到底。
6.──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
7.──此去泉台招旧部,旗旗十万斩阎罗。
8.──不可。
“斩”字力度强,速度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
“杀”太一般化了,且褒贬不分。
二、能力提高
一)、
(1)略
(2)能够;作成(3)①借代②比喻③比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使语言更形象、更生动,更富表现力。
(4)①诗人借用烧纸钱纪念死者的民间习俗,生动形象地道出了他对于生者、对于战友的最大期望。
②表明诗人从“血雨腥风”的茫茫黑夜中已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二).1、怦 孑
2、长城、壮士、钢刀、西风,景物描写烘托了出征前悲壮的气氛,揭示了五百壮士为保卫长城,保卫家乡血战沙场的意义。
3、侯万山的意思是,作为一个军人,为了抗击日寇侵略,愿意献出身躯;宋哲元的意思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儿有重大的事要去做。
4、先是神态、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他对壮士们的无比崇敬;接着是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特定的背景下,运用拟人手法写他立成一座雪人,把他对壮士的敬重写得生动形象,形象地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
*5、详写了喜峰口战斗前宋哲元将军为五百壮士阵前送行的场面及与战士侯万山的对话。
略写了喜峰口的战斗经过。
因为本文的中心不是记叙这场战斗,而是重点歌颂我们中华民族这种团结一致不怕牺牲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2*《梅岭三章》当堂达标题
一、基础知识
1.写出下列加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和运用的修辞方法。
(1)南国烽烟正十年 意思:
_____修辞:
_____
(2)血雨腥风应有涯 意思:
_____修辞:
_____
(3)取义成仁今日事 意思:
_____修辞:
_____
(4)人间遍种自由花 意思:
_____修辞:
_____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血雨腥( )风应有涯( )
(2)解释加粗的词语:
①即( )为家 ②应有涯( ) ③取( )义成( )仁
(3)这首诗从体裁来看,属__________;从内容来看,是__________。
诗中押韵的字是__________。
(4)下边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投身革命/即为家 B.血雨腥风/应有涯
C.取义/成仁/今日/事 D.人间遍种/自由/花
3.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下面哪一句诗的意境相同?
( )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裴多菲)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4.写出与“风吹苦草绿”构成对偶的一句。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
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馀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
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__旧部,
旌旗十万__阎罗。
5.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6.①余( )伤病 二十馀( )日
7.②虑不得( )脱 得( )诗三首留衣底
8.③旋( )围解
④旧部( )
6.诗前小序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说明小序是补写的。
7.诗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阎罗来借指世上反动势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了,耐人寻味。
B.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鬼神怪异人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能更容易地让读者理解。
D.使诗中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8.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动词,并揣摩所填词语的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
1.
(1)这里指1927年以来的国内革命战争 借代
2.
(2)指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 借喻
3.(3)这里指为了真理,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引用
4.(4)虚构的化名,指自由幸福的美好生活 借喻
5.2.
(1)xīng yá
6.
(2)①就,便 ②边际、止境 ③选取成全、实现
7.(3)绝句 抒情诗 家、涯、花
8.(4)D
9.3.A
10.4.雨打芭蕉碧
11.5.①我 天数或度量单位等后面的零头
②能够 写成
③不久、随即
④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
6.小序的作用是交待写作背景及缘由“旋围解”
7.C
8.招:
旗帜鲜明,有声势,有感召力;斩:
力度强,速度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声调也猛烈高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部编版 九年级 下册 语文 课梅岭三章 教案 同步 训练 当堂 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