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联考安徽省芜湖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8252640
- 上传时间:2023-07-09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04.64KB
市级联考安徽省芜湖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
《市级联考安徽省芜湖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级联考安徽省芜湖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级联考安徽省芜湖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绝密★启用前
【市级联考】安徽省芜湖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静息状态,K+跨过细胞膜到神经元内属于被动运输
B.溶酶体内有多种水解酶,但是不会破坏自身结构
C.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离不开内质网的作用
D.液泡膜与细胞膜的结构相似,但它们的通透性不同
2.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借助血细胞计数板,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测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
B.在制作减数分裂模型时,至少要制作4个长度一致的同色染色单体
C.在模拟性状分离比时,每个桶里装入大小不同、数量相等的两种球
D.用甲基绿吡罗红染液对细胞染色,细胞核、细胞质分别被染成绿色和红色
3.为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我国各地涌现新型稻田基地。
利用鸭子取食稻田里的杂草和福寿螺等害虫,不仅减少农药的使用,而且鸭子品质更优。
鸭子粪便可以肥田,使水稻健康生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鸭子引入水稻田里,原有的食物链营养级可能增加
B.与传统稻田相比,新型稻田中福寿螺种群的K值会减小
C.在鸭粪被植物利用过程中,其能量进入植物体内
D.该生态系统中,鸭子和水稻不是互利共生的关系
4.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
将孵化后基因型AA的长翅蝇幼虫,放在35~37℃(正常培养温度为25℃)环境中处理一定时间后,表现出残翅性状。
现有一只残翅雄果蝇,让该果蝇与多只正常发育的残翅雌果蝇交配,孵化的幼虫在正常的温度环境中培养,观察后代的表现。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残翅性状可能受基因组成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B.若后代出现长翅,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
C.若后代表现均为残翅,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
D.基因A、a一般存在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5.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了三个组别:
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为对比实验,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温度条件对该酶活性的影响
B.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等特性
C.在t2时,若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底物,则在t3时C组产物总量不变
D.在t3后,若向A组反应体系中增加少量的同种酶最终产物浓度会增加
6.物质B与碱基T的结构相似,可替代碱基T参与DNA的复制。
两条单链均含有物质B的DNA(记为BB)可被染成浅色,一条单链含物质B的DNA(记为BT)能染成深色,而不含物质B的DNA(记为TT)不被染色。
下图是用物质B处理蚕豆根尖细胞后,在不同细胞周期观察到的某条染色体的三种图像。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物质B掺入DNA的过程主要发生在根尖细胞的分裂中期
B.甲图的染色单体均为BT型,两染色单体的物质B含量一般相同
C.甲图的染色单体复制成乙的事实支持DNA的半保留复制学说
D.乙、丙图染色体最早出现在蚕豆根尖细胞的第二个细胞周期中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
7.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
(2)湿地生态系统中的蛇能够利用舌感知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蛇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
可见,信息能够___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呼吸量与同化量的比值反映了能量散失率。
田鼠是一种恒温动物,它的能量散失率大于蛇的能量散失率,原因是___________。
8.为研究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番茄植株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若干正常生长且长势相同的番茄植株作为实验材料,实验所用的NaCl溶液浓度分别为0、50、100、200、300mmol/L,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注:
相对值=各浓度下所测数值/对照组所测数值)
(1)测定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应取新鲜叶片,加入___________溶剂进行研磨,为防止叶绿素被破坏,应加入少量的___________。
(2)净光合作用速率常用单位叶面积、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或氧气的释放量表示,除此之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变化量表示。
(3)据图分析,实验组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低于对照组,推测可能的原因有(答出两点即可)___________。
9.研究发现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肽(GIP)可促进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进食后GIP的分泌是导致机体肥胖的常见诱因,如图表示其作用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GIP能作用于胰岛B细胞和脂肪细胞,其原因是这两种细胞表面有能与GIP特异性结合的___________。
由图示可知,GIP促进机体肥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GIP促进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的作用对葡萄糖具有强烈的依赖性。
为了验证这个结论,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内容(可供选择的试剂有:
含胰岛B细胞的培养液、生理盐水配置的适宜浓度GIP溶液、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
①取三个培养皿,编号为A、B、C,分别加入等量且适宜的含胰岛B细胞的培养液。
②A组:
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配置的适宜浓度GIP溶液;B组:
加入___________;C组:
加入___________。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
___________。
10.水稻有芒(A)对无芒(a)为显性,抗病(B)对易感病(b)为显性,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现有纯种有芒易感病水稻和纯种无芒抗病水稻若干,为确定两对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还是2对同源染色体上,请设计杂交实验进行说明。
(2)若上述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①现有纯种有芒抗病和杂合有芒抗病杂交,F1随机交配后代出现有芒易感病植株,则亲本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②现进行一组杂交实验,F1表现为有芒抗病、有芒易感病、无芒抗病、无芒易感病,其数量比为3:
1:
3:
1,让F1中纯合子随机交配则后代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
11.某些土壤细菌可将纤维素进行分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供微生物和其它生物所利用。
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些细菌能分解纤维素,有些细菌则不能,原因是前者能产生纤维素酶。
该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为了筛选可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___________(填“纤维素”、“葡萄糖”或“纤维素+葡萄糖”)作为碳源,不选择其他两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
从功能上看,该培养基为___________培养基。
(3)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常用刚果红染色法,其原理是___________。
12.国际水稻研究所人员从产量低的耐淹水稻中找到一种耐淹基因,将其移入到高产热带水稻中,终于培育出耐淹的高产水稻品系,其产量比高产热带水稻产量还要高。
耐淹基因移入的方法可通过转基因技术实现。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为培育耐淹的高产水稻品系,应需将耐淹基因进行体外扩增。
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了热稳定DNA聚合酶、引物等,还加入耐淹基因作为___________,加入___________作为合成DNA的原料。
(2)质粒常被用作运载体,因为质粒具有___________(答2点即可)。
构建耐淹基因的质粒表达载体时,常用不同的限制酶对耐淹基因和质粒进行切割,目的是___________。
(3)根据耐淹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研究人员通过对它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并人工合成耐淹基因。
与水稻的耐淹基因相比,人工合成的耐淹基因在结构上缺少了___________。
虽然两种基因转录的产物不同,但最终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4)蛋白质工程中,要对蛋白质结构进行设计改造,必须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来完成,而不直接改造蛋白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神经细胞内的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静息状态,K+跨过细胞膜到神经元内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溶酶体内有多种水解酶,但因溶酶体膜含有各种不同酸性的、高度糖基化的膜整合蛋白等成分,使得溶酶体内含有的多种水解酶不会破坏自身结构,B正确;分泌蛋白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后,由内质网进行初步的加工,而后形成囊泡,包裹着加工后的蛋白质运往高尔基体,因此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离不开内质网的作用,C正确;液泡膜与细胞膜的结构相似,但它们的化学组成上存在差异,导致二者的通透性不同,D正确。
2.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借助血细胞计数板,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A错误;在制作减数分裂模型时,至少要制作4个同色染色单体,其中2个长度相同且较短,另外2个长度相同且较长,B错误;在模拟性状分离比时,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这两个小桶内的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因此每个桶里应装入大小相同、数量相等的两种球,C错误;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因此用甲基绿吡罗红染液对细胞染色,细胞核、细胞质分别被染成绿色和红色,D正确。
3.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食物链、种群数量的变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种间关系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将鸭子引入水稻田里,鸭子取食稻田里的杂草和福寿螺等害虫,原有的食物链营养级可能增加,A正确;与传统稻田相比,由于引入的鸭子取食福寿螺,所以新型稻田中福寿螺种群的K值会减小,B正确;在鸭粪被植物利用过程中,鸭粪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其中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C错误;该生态系统中,鸭子和水稻不是互利共生的关系,D正确。
4.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的分离定律、等位基因的内涵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基因A控制果蝇的长翅性状,但将孵化后基因型为AA的长翅果蝇幼虫放在35~37℃(正常培养温度为25℃)环境中处理一定时间后,却表现出残翅性状,这说明残翅性状可能受基因组成和环境条件的影响,A正确;现有一只残翅雄果蝇(aa或A_),让该果蝇与多只正常发育的残翅雌果蝇(aa)交配,孵化的幼虫在正常的温度环境中培养,若后代出现长翅,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或Aa,若后代表现均为残翅,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B错误,C正确;基因A、a为一对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一般存在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D正确。
5.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等知识要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曲线分析能力。
【详解】
依题意可知:
本实验设置了三个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因此该实验为对比实验,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温度条件对该酶活性的影响,A正确;生物体内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即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等特性,B正确;C组对应的温度条件为60℃,在t2之前产物浓度已经达到最大值,说明酶已经变性失活,所以在t2时,若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底物,则在t3时C组产物总量不变,C正确;产物的最大值只与底物的量有关,与酶的活性无关,在t3后,若向A组反应体系中增加少量的同种酶,但因底物的量没变,所以最终产物浓度不会增加,D错误。
6.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过程、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物质B与碱基T的结构相似,可替代碱基T参与DNA的复制,而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可见,物质B掺入DNA的过程主要发生在根尖细胞的分裂间期,A错误;由题意“一条单链含物质B的DNA(记为BT)能染成深色”可知:
甲图的染色单体均为BT型,但两染色单体的物质B含量不一定相同,B错误;甲图的染色单体含有的DNA为一条单链含物质B的DNA,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该DNA复制后形成的两个子代DNA,其中之一为一条单链含物质B的DNA,另一个为两条单链均含有物质B的DNA,前者所在的染色单体被染成深色,后者所在的染色单体被染成浅色,因此甲图的染色单体复制成乙的事实支持DNA的半保留复制学说,C正确;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可推知:
乙图染色体最早出现在蚕豆根尖细胞的第二个细胞周期中,丙图染色体最早出现在蚕豆根尖细胞的第三个细胞周期中,D错误。
7.间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田鼠是恒温动物,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所以能量散失率高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体温调节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1)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是生态功能的具体体现,即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蛇能够利用舌感知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蛇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蛇是变温动物,而田鼠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所以田鼠的能量散失率大于蛇的能量散失率。
【点睛】
理清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的种类、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作用、生物体热量的来源等相关知识,据此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8.无水乙醇碳酸钙单位叶面积、单位时间内有机物(干重)NaCl抑制叶绿素的合成,导致吸收光能减少,光合作用光反应速率降低;NaCl抑制气孔导度,二氧化碳吸收减少,光合作用暗反应速率降低
【解析】
【分析】
本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光合作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详解】
(1)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所以测定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应取新鲜叶片,首先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片中的色素。
为防止叶绿素被破坏,在研磨时,应加入少量的碳酸钙。
(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CO2和H2O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的过程。
可见,净光合作用速率除了常用单位叶面积、单位时间内CO2的吸收量或O2的释放量表示外,还可以用单位叶面积、单位时间内有机物(干重)变化量表示。
(3)分析曲线图可知:
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气孔导度与叶绿素含量均逐渐降低,据此可推知,实验组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低于对照组的原因可能有:
NaCl抑制叶绿素的合成,导致吸收的光能减少,光合作用光反应速率降低;NaCl抑制气孔导度,使二氧化碳吸收减少,光合作用暗反应速率降低。
【点睛】
本题的难点在于对(3)小题的解答:
解答此题需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重点分析三条曲线的起点、拐点、交点以及把握曲线走势。
在此基础上,依据“光合作用过程及其影响因”的相关知识即可得出正确的结论。
9.受体GIP能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脂肪的吸收和储存,并且能作用于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分泌,加快脂肪的吸收和储存过程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配置的适宜浓度GIP溶液、适宜浓度葡萄糖溶液加入(等量的)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检测三个培养皿中的胰岛素含量A组中几乎检测不到胰岛素,B组胰岛素含量明显高于C组
【解析】
【分析】
由题文的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激素调节的特点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详解】
(1)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GIP是一种信号分子,之所以能作用于胰岛B细胞和脂肪细胞,是因为这两种细胞表面有能与GIP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GIP促进机体肥胖的原因有二:
一是GIP作用于脂肪细胞并促进脂肪的吸收和储存;二是GIP作用于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分泌,进而加快脂肪的吸收和储存过程。
(2)依题意,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GIP促进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的作用对葡萄糖具有强烈的依赖性”,自变量是葡萄糖的有无,因变量是胰岛素的含量。
为了确定GIP促进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的作用是在有葡萄糖存在的条件下发生的,依据实验设计遵循的对照原则,应将实验分为3组。
在这3组实验中,有1组为实验组(同时加入GIP和葡萄糖);2个是对照组(分别加入GIP和葡萄糖)。
综上分析,依据题意中提供的试剂和给出的不完善的实验步骤可推知:
在第②步骤中,B组应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配置的适宜浓度GIP溶液、适宜浓度葡萄糖溶液,C组应加入(等量的)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在第③步骤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应检测三个培养皿中的胰岛素含量。
因该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其结论是已知的,即GIP促进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的作用对葡萄糖具有强烈的依赖性,所以该实验的结果为:
A组中几乎检测不到胰岛素,B组胰岛素含量明显高于C组。
【点睛】
本题的难点在于对第
(2)题进行解答,解答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实验目的,即验证GIP促进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的作用对葡萄糖具有强烈的依赖性,以此为切入点,依据实验设计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和题意呈现的实验试剂、不完善的实验步骤等信息找准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进而结合问题情境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解答。
10.将纯种有芒易感病水稻和无芒抗病水稻进行杂交,得到F1,让F1进行自交,统计F2表现型及其比例。
若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F2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有芒抗病:
有芒易感病:
无芒抗病:
无芒易感病=9:
3:
3:
1;若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F2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有芒易感病:
有芒抗病:
无芒抗病=1:
2:
1AABB×AABbAABB×AaBb1/2
【解析】
【分析】
依题意分析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实验设计的综合应用能力。
【详解】
(1)为确定A和a、B和b这两对基因是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还是2对同源染色体上,以纯种有芒易感病水稻和纯种无芒抗病水稻为实验材料,仿照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程序,可确定该杂交实验的思路为:
将纯种有芒易感病水稻(AAbb)和纯种无芒抗病水稻(aaBB)进行杂交,得到F1(AaBb),让F1进行自交,统计F2表现型及其比例。
若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
AB、Ab、aB、ab,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1∶1∶1∶1,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有芒抗病(A_B_)∶有芒易感病(A_bb)∶无芒抗病(aaB_)∶无芒易感病(aabb)=9∶3∶3∶1;若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2种:
Ab、aB,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1∶1,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有芒易感病(AAbb)∶有芒抗病(AaBb)∶无芒抗病(aaBB)=1∶2∶1。
(2)若上述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这两对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现有纯种有芒抗病(AABB)和杂合有芒抗病(AABb或AaBB或AaBb)杂交,F1随机交配后代出现有芒易感病植株(A_bb),说明亲本杂合有芒抗病植株必然含有b,进而推知:
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AABb或AABB×AaBb。
②现进行一组杂交实验,F1表现为有芒抗病、有芒易感病、无芒抗病、无芒易感病,其数量比为3∶1∶3∶1,即F1中有芒∶无芒=1∶1,抗病∶易感病=3∶1,由此推知:
双亲的基因型为AaBb、aaBb,进而推知在F1的纯合子中,其基因型及其比例为1/2aaBB、1/2aabb,产生的配子为1/2aB、1/2ab。
可见,让F1中纯合子随机交配,则后代纯合子的概率为1/2aB×1/2aB+1/2ab×1/2ab=1/2。
【点睛】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传宗接代中的传递规律。
对于
(1)题,应仿照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程序来设计杂交实验,并依题意,准确定位亲本纯种有芒易感病水稻和纯种无芒抗病水稻的基因型,进而推知F1的基因型并分这两对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和2对同源染色体上的这两种情况推知实验结果。
解答
(2)题,应以题意中呈现的“上述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为切入点,确定这两对基因遗传时所遵循的遗传规律,进而对相关试题进行解答。
11.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纤维素其他两组都含有葡萄糖,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和不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都可能利用葡萄糖,不能起到筛选作用选择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
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培养基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2)为了筛选可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而其他两组都含有葡萄糖,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和不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都可能利用葡萄糖,不能起到筛选作用,这是不选择其他两组的原因。
在该培养基中,只有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才能生长,而其他微生物均不能生长,因此从功能上看,该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
(3)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是:
刚果红可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纤维素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颜色反应。
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水解后,刚果红-纤维素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就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点睛】
①培养基及其种类
②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的实验原理
12.模板dNTP(dATP、dTTP、dGTP、dCTP)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稳定存在;具有多个限制酶切位点,方便剪切;具有标记基因,便于检测和筛选减少耐淹基因及质粒的自身环化、增大耐淹基因正向(正确)连接的概率启动子、终止子和内含子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改造基因易于操作且改造后能够遗传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可知: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1)利用PCR技术在体外扩增耐淹基因(目的基因)时,在PCR反应体系中除了加入热稳定DNA聚合酶、引物等外,还加入耐淹基因作为模板,加入dNTP(dATP、dTTP、dGTP、dCTP)作为合成DNA的原料。
(2)质粒被用作运载体,应具备的条件有:
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稳定存在;具有多个限制酶切位点,方便剪切;具有标记基因,便于检测和筛选。
构建耐淹基因的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级联 安徽省 芜湖市 届高三上 学期 期末考试 理科 综合 生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