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8250873
- 上传时间:2023-07-09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284.35KB
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
2020-2021年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根据下图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
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
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
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
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
B.水的蒸发和水通电分解都属于物理变化
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D.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
X>YB.核外电子数:
X=Z
C.Y和Z处于同一周期D.X和Z的电子层数相同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塞紧橡皮塞
B.加热液体
C.取用液体
D.读出液体的体积
5.“天宫二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已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B.+2C.+3D.+4
6.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7.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
8.某高性能锂电池,其反应原理可表示为:
Li+MnO2=LiMnO2,已知锂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iMnO2是氧化物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此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D.Li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
9.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10.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薪型手机电池,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反应原理为:
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COB.O2C.CO2D.H2
11.对以下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错误的是
A.①②属于同一种元素B.①④的化学性质相似
C.①得到电子可形成③D.②③表示不同种离子
12.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
13.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14.市场上有“葡萄糖酸锌”、“高钙牛奶”、“绿色碘盐”等商品,这里的“锌、钙、碘”指的是
A.元素B.分子C.单质D.原子
15.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是的(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A.
B.
C.
D.
16.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在吸烟场所造成非吸烟者吸入“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
A.分子是运动的B.分子体积很小
C.分子的质量很小D.分子间有间隙
17.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A.CO2B.Cl2C.O2D.N2
18.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A.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B.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C.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
D.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19.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B.乙是反应物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
4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20.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一中标号的仪器名称:
②_______。
(2)图一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选择的药品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3)氧气的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装置见图二。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放出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后,关上活塞,A中出现大量气泡,则装置B、C中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二中A装置除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还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用此装置制取该气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_。
22.下图是实验室制备CO2,并验证CO2性质的实验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时,当关闭活塞M和N,向仪器②中注水,观察到_____的现象,说明装置漏气。
A有气泡冒出
B水不断流入①中
C②中液面不下降
(2)关闭活塞N,打开活塞M,向仪器②中加入稀盐酸,当观察到C处的石灰水变浑浊时,装置B处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填下面的序号)。
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A只有气泡出现
B有气泡出现,液体逐渐变红
C有气泡出现,液体变成蓝色
D有气泡出现,液体变红后又变成无色
(3)关闭活塞M,打开活塞N,用A、D、E、F制取纯净、干燥的CO2气体,装置D是为了除去气体中的HCl气体,推测装置E中盛装浓硫酸的目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当观察到_____,说明F中已收集满CO2气体。
A收集气体
B得到更多的CO2
C除去CO2中的水蒸气
D装置G中两只蜡烛同时熄灭
E装置G中的蜡烛熄灭,并且矮的先熄灭
F装置G中的蜡烛熄灭,并且高的先熄灭
(4)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并测定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的体积,图示中加入少量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
A隔绝氧气
B降温
C防止二氧化碳和水接触而消耗
(5)实验室某物质4.8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硫6.4g和二氧化碳2.2g,请通过计算判断该物质的元素组成_____。
A一定含有碳、硫、氧三种元素
B只有碳、硫元素
C含碳、硫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D该物质中碳、硫元素质量比为3:
16
23.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推断物质的组成是认识物质的一种方法。
研究水的组成就是利用了这种方法。
电解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经检验,电解水只生成了氢气和氧气,确定了水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的结论,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_____。
(2)已知相同状况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由于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推求出水分子中_____和_____的个数比为2:
1,经进一步科学确认,得出水的化学式为H2O。
(3)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中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_____。
(4)相同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相同的,每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气体的质量如下:
气体
氢气
氧气
每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气体的质量
1.63×10﹣3g
4.34×10﹣3g
则相对更易溶于水的气体是_____;由此你认为在水的电解过程中,生成氢气、氧气的体积比可能_____2:
1(填“大于”或“小于”)。
24.如下图所示,将三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分别倒立在盛有水、澄清石灰水、浓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实验,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提示:
图示中呈现的是实验过程中的试管内液面的高度,不是最终的现象)
(1)B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证明A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方法是________ 。
(3)是否可以通过上述实验中的最终现象,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
25.市售某品牌饮料的罐体是A1—Fe合金,为测定其中Al的质量分数,某学习小组精确称取0.050g合金样品,设计了如下装置并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
Ⅰ、Al和NaOH溶液反应,放热并生成H2,反应中对应关系为2Al~3H2,Fe和NaOH溶液不反应;Ⅱ、实验条件下,H2的密度近似为0.090g·L—1。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②装入药品和水,连接装置;③记录量气管中水面读数为5mL;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关闭活塞;⑤待温度降至室温时,记录量气管中水面读数为49mL;⑥处理剩余药品,整理实验台。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完善实验步骤中的所缺部分;
(2)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量气管中加入水,使水准管和量气管中水面相平,关闭活塞,降低量气管,若两侧水面高度差_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则气密性良好;
(3)实验结束后,读取量气管中水面刻度之前,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4)计算此A1—Fe合金样品中Al的质量分数(3分,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_______;
【实验反思】:
(5)造成实验结果偏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A.实验过程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B.没有冷却至室温就开始读数
C.装置漏气
26.化学小组围绕“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及产物”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究活动。
活动1:
“火星四射”的现象与铁丝含碳量的关系
活动2:
黑色固体中是否含有铁?
资料:
①铁粉是黑色或灰黑色粉末。
四氧化三铁为黑色固体,具有磁性。
②铁、四氧化三铁均能溶于稀盐酸
(即:
铁+盐酸→氯化亚铁+氢气;四氧化三铁+盐酸→氯化铁+氯化亚铁+水)
③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氯化铁溶液为黄色。
小明质疑小刚用磁铁来检验黑色固体是否含有铁的方案,其理由是③;同学们都认可了下列实验方案:
27.图中的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
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编号仪器名称:
①_______,②_______。
(2)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最佳时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收集到的氧气完成硫粉燃烧实验后,还需向集气瓶内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从A~E中选择),使用该套装置制取气体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改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端进入。
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欲使用G、H装置将以上杂质气体除去,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混合气体→______(用端口字母表示)。
(4)将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蒸馏水的洗气瓶一段时间后,水中便有了酸,对该现象的合理解释为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8.现用下面两种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说明:
实验二中集气瓶内壁的铁粉除氧剂是用水湿润后均匀涂附上去的,其中的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
(1)实验一中,红磷燃烧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________。
(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____(写一点)。
(3)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一、实验二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对应下面图1、图2,依据图1、图2信息,_________(填“实验一”或“实验二”)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4)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用实验一或实验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写两点)。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A
解析:
A
【解析】
试题分析∶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和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及题中信息知,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
故A正确。
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故B错误。
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
故C错误。
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故D错误。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
2.C
解析:
C
【解析】
硬水与软水;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A、冰块是固态的水,混合以后还是只有水这一种物质,故A说法错误;
B、水的蒸发是指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所以属于物理变化,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B说法错误;
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故C正确;
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会变大,故D解释错误。
故选C。
3.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原子序数是Z>Y>X,说法错误;B、X和Z位于同一族,同一族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说法错误;C、Y和Z处于同一周期,说法正确;D、Z的电子层数比X的电子层数多1,说法错误。
故选C。
4.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取液后的胶头滴管不能倒置,以防止腐蚀胶头,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5.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由题干可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而氧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2价,若设Ni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得:
x+(+3)ⅹ2+(-2)ⅹ4=0,x=+2,故B选项符合题意
6.D
解析:
D
【解析】
试题分析:
A、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混合物物的质量减少,当反应完,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故错误;B、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刚开始没有氧气,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时不再生成氧气。
故错误;C、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刚开始,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为零,故错误;D、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减少,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减少,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时不再变化,故正确。
答案:
D。
考点:
化学实验、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
7.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说明氧气支持燃烧,不能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说明反应放热,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空气中氧气占总体积的1/5,正确;
D、水槽中液面下降只能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减少,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故选C。
8.B
解析:
B
【解析】
A.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故说法错误;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正确;C.此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反应物,说法错误;D.LiMnO2中锂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故锰元素的化合价显+3价,说法错误。
故选B。
9.C
解析:
C
【解析】
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能带g,故错误;
B、硼的汉字结构含有石字旁,故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C、由图可知,硼原子的原子序数是5,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故核电荷数是5,故正确;
D、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故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故错误。
故选C。
10.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
【详解】
有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2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4个钠原子,反应后有2个碳原子,4个钠原子,12个氧原子,12个氢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则X的化学式为O2,故选B。
1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①②的质子数都是8,属于同一种元素,选项A正确;
B、由于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而①④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两者化学性质相似,选项B正确;
C、①③的质子数不同,①得到电子不能可形成③,选项C错误;
D、②③的质子数不同,核内质子数都不等于核外电子数,表示不同种离子,选项D正确。
故选C。
12.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故A错误;
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故B错误;
C、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会改变空气中氧气含量,故C错误;
D、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焰更旺,故D正确.
故选D
13.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A说法正确;
B、CO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故B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故C说法错误;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4.A
解析:
A
【解析】
元素有两种存在形式,以上所列的各种用品中均含有元素,并且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故选A。
15.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通入二氧化碳时,虽然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是无明显现象;
B、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试管中气压减小,从而导致液体在试管中上升;
C、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气球膨胀;
D、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烧杯中的水流入锥形瓶中。
故选A。
16.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在吸烟场所造成非吸烟者吸入“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故选A。
17.A
解析: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回答。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高氯酸铵中含有氮元素、氢元素、氯元素、氧元素四种元素,没有碳元素,故分解后的产物中不可能出现碳元素,故选A。
18.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气体不会产生白烟,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氧气不具有可燃性,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Fe在Ⅰ中生成四氧化三铁、Ⅱ中生成三氧化二铁,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D、两者都是放热的反应,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乙的质量增加了26g-1g=25克,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减少了32g-12g=20克,是反应物;丙的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25g-20g=5g,所以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18g-5g=13g,反应物是甲和丁,生成物是乙,是化合反应.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25:
20=5:
4。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故A正确;
B、乙是生成物,故B错误;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故C正确;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20.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面积,故不符合题意;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原因是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故不符合题意;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原因是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故不符合题意;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符合题意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铁架台KMnO4B中白磷燃烧C中液面下降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仪器②是铁架台,故填:
铁架台;
(2)实验室用A装置制
解析:
铁架台KMnO4B中白磷燃烧C中液面下降
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仪器②是铁架台,故填:
铁架台;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试管口有一团棉花,所以选择的药品应为高锰酸钾,故填:
KMnO4;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白磷着火点低,可以自燃,装置内压强增大,盐酸会进入石灰石的集气瓶中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所以装置B、C中的现象分别是:
B中白磷燃烧,C中液面下降,故填:
B中白磷燃烧;C中液面下降;
(4)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药品是锌和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H2SO4═ZnSO4+H2↑;由于分液漏斗能控制加入液体的量,所以用此装置制取气体的优点是可控制反应的速率;故填:
Zn+H2SO4═ZnSO4+H2↑;可控制反应的速率。
22.BBCECAD
【解析】
【详解】
(1)在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时,当关闭活塞M和N,向仪器②中注水,观察到水不断流入①中的现象,说明装置漏气。
解析:
BB
CECAD
【解析】
【详解】
(1)在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时,当关闭活塞M和N,向仪器②中注水,观察到水不断流入①中的现象,说明装置漏气。
故选:
B;
(2)关闭活塞N,打开活塞M,向仪器②中加入稀盐酸,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当观察到C处的石灰水变浑浊时,装置B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产生碳酸,碳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气泡出现,液体逐渐变红。
C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关闭活塞M,打开活塞N,用A、D、E、F制取纯净、干燥的CO2气体,装置D是为了除去气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册 期中 初三化学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