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社会学课程标准.docx
- 文档编号:28250325
- 上传时间:2023-07-09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57.37KB
体育社会学课程标准.docx
《体育社会学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社会学课程标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体育社会学课程标准
《体育社会学》课程标准
专业名称
体育教育
课程名称
体育社会学
学分
2
课程代码
09040203Gr05
计划课时
36
实践课时
制定部门
体育系
制定人
批准人
制定日期
2012.9.6
一、课程属性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体育学和社会学的交叉学科,是体育系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观点研究体育运动中的体育与社会、体育与人、体育与文化的关系及它们对社会的影响,促进体育运动健康发展。
2、课程定位
体育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社会视角和研究方法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体育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体育内部结构和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的体育的发展规律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这门社会学的应用学科将促进体育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良性运行。
阐述了体育社会学和其他学科直接的关系以及如何发展中国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本土化问题。
3、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用运体育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解释体育社会的结构、特点以及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体育运动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影响和制约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各种社会因素;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
体育的社会问题。
使学生具备运用体育社会学的理论观察、分析、解决、预测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及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体育社会学的理论、体育社会问题及不同的体育形态等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辩证分析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社会体育工作及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实施
1、课程结构(一律采用表格的形式)
说明:
这部分主要罗列本门课程的章节内容。
序
号
章节
学习内容
教学建议与说明
学时
绪论
体育社会学的学科定义、性质、研究对象
引导、讲授;调动学生对内容的兴趣。
1
1
第一章
社会学与体育社会学
引导、讲授;调动学生对内容的兴趣。
2
2
第二章
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引导、讲授;调动学生对内容的兴趣。
2
3
第三章
体育与社会结构
引导、讲授;调动学生对内容的兴趣。
2
4
第四章
体育与社会运行
引导、讲授;调动学生对内容的兴趣。
2
5
第五章
人口与体育人口
引导、讲授;调动学生对内容的兴趣。
2
6
第六章
竞技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引导、讲授;调动学生对内容的兴趣。
2
7
第七章
体育群体与体育社团
引导、讲授;调动学生对内容的兴趣。
2
建议学时
2
授课教师
专任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体育社会学的由来和发展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形成一个体育社会学的知识框架
素质目标
通过学习,能初步应用体育社会学的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
序号
教学
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
作业类型
1
社会学与体育社会学
2
采用理论讲授、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社会学的由来和发展。
考核要求:
1.掌握体育社会学的由来和发展历程
序号2
第二章
建议学时
2
授课教师
专任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体育社会学的研究程序,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掌握问卷调查法,了解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地位和价值。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初步掌握研究方法。
素质目标
能初步用体育社会学知识解决所遇到的相关问题。
序号
教学
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
作业类型
2
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2
采用理论讲授、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体育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考核要求:
1、掌握体育社会学的研究程序。
2、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3、掌握问卷调查法。
4、了解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地位和价值。
序号3
第三章
建议学时
2
授课教师
专任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体育的社会组织机构,掌握社会分层的概念及体育的社会分层,掌握体育社会流动的方式。
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体育与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并学会应用相关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体育社会观。
素质目标
结合实际情况了解我国体育社会机构的基本状况
序号
教学
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
作业类型
3
体育与社会结构
2
采用理论讲授、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体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以及掌握体育的社会分层和社会组织机构。
考核要求:
1、掌握体育的社会组织机构
2、掌握社会分层的概念及体育的社会分层。
3、掌握体育社会流动的方式。
4、了解体育人口的概念及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状况。
序号4
第四章
建议学时
3
授课教师
专任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体育与社会变迁、社会协调、社会控制盒社会流动的概念
能力目标
掌握社会对体育的硬控制与软控制,掌握体育对社会越轨行为的控制,掌握我国体育改革的社会学本质。
素质目标
了解我国体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序号
教学
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
作业类型
4
体育与社会运行
3
采用理论讲授、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体育与社会变迁、社会协调、社会控制和社会流动的概念。
考核要求:
1、掌握社会对体育的硬控制与软控制。
2、掌握体育对社会的协调发展
3、掌握体育的社会流动。
4、了解我国体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序号5
第五章
建议学时
3
授课教师
专任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体育人口的概念
能力目标
理解体育人口的问题
素质目标
能初步应用体育人口的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
序号
教学
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
作业类型
5
人口与体育人口
3
采用理论讲授、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体育人口的概念。
考核要求:
1、掌握体育人口的概念
序号6
第六章
建议学时
3
授课教师
专任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竞技体育的概念、特点、分类和社会价值
能力目标
充分理解并掌握竞技体育的特点
素质目标
通过学习用社会学的知识来分析竞技体育如何服务大众体育,能把竞技体育的成果普及与大众
序号
教学
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
作业类型
6
竞技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3
采用理论讲授、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竞技体育的概念、特点、分类和社会价值。
考核要求:
1、掌握竞技体育的概念与特点。
2、掌握竞技体育的分类。
3、了解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
序号7
第七章
建议学时
3
授课教师
专任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群体、体育群体、体育社团的概念
能力目标
了解体育群体和体育团体的区别
素质目标
能初步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组建一个体育团体进行实践
序号
教学
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
作业类型
7
体育群体与体育社团
3
采用理论讲授、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体育群体和体育社会的概念及区别。
考核要求:
1、掌握群体的概念及要素。
2、掌握体育群体的概念、特征及类别。
3、了解群体的分类与功能及特殊体育群体。
4、体育社团
序号8
第八章
建议学时
3
授课教师
专任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文化的概念、性质、结构、运行及中国文化的特质,掌握体育文化的概念、形态及价值。
能力目标
掌握体育文化产生的原因及发展。
素质目标
了解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点。
序号
教学
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
作业类型
8
体育与文化
3
采用理论讲授、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体育与文化的联系。
考核要求:
1、掌握文化的概念、性质、结构、运行及中国文化的特质。
2、掌握体育文化的概念、形态及价值。
3、掌握体育文化产生的原因及发展。
4、了解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点。
序号9
第九章
建议学时
2
授课教师
专任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社会化的概念、功能。
能力目标
掌握体育与素质教育
素质目标
了解体育与人的现代化
序号
教学
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
作业类型
9
体育与教育
2
。
采用理论讲授、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素质教育和体育的关系、掌握社会化的功能。
考核要求:
1、掌握社会化的概念和功能。
2、掌握素质教育和人的现代化发展过程
序号10
第十章
建议学时
3
授课教师
专任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科学技术概念
能力目标
理解科学技术与体育的社会互动
素质目标
了解体育科学化的社会学基础的意义
序号
教学
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
作业类型
10
体育与科学技术
3
采用理论讲授、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科学技术的概念和科学技术与体育的社会互动的意义。
考核要求:
1、掌握科学技术的概念
2、理解科学技术和体育的社会互动的含义
序号11
第十一章
建议学时
2
授课教师
专任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大众传播媒介的概念
能力目标
了解大众传播媒介对体育的正面、负面影响和作用
素质目标
掌握从使用大众传播媒介这样的工具扩充和应用专业知识
序号
教学
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
作业类型
11
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
2
采用理论讲授、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大众传播媒介对体育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和作用。
考核要求:
1、大众传播媒介的概念
2、大众传播媒介对体育的正面影响和负面作用。
序号12
第十二章
建议学时
3
授课教师
专任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体育社会问题的概念、特点和种类
能力目标
了解体育社会问题、现象
素质目标
初步学会掌握解决体育社会问题的方法
序号
教学
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
作业类型
12
体育社会问题
3
采用理论讲授、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体育的社会问题。
考核要求:
1、体育社会问题
2、体育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及途径
序号13
第十三章
建议学时
5
授课教师
专任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民族问题的概念、体育运动和民族的关系
能力目标
掌握体育和民族主义的联系
素质目标
学会分析体育和民族问题的联系,善于把体育的正面力量用于分析问题
序号
教学
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
作业类型
13
体育与民族
5
采用理论讲授、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民族问题、体育与民族主义。
考核要求:
1、民族问题
2、体育与民族主义
序号14
第十四章
建议学时
2
授课教师
专任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宗教原理
能力目标
掌握体育与宗教的关系
素质目标
通过学习,用所学知识把体育和宗教的相关点正确使用
序号
教学
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
作业类型
14
体育与宗教
2
采用理论讲授、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宗教问题和体育与宗教的关系。
考核要求:
1、掌握宗教问题的概念
2、掌握理解体育与宗教问题的联系
序号15
第十五章
建议学时
2
授课教师
专任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社会体育的概念
能力目标
掌握社会体育的现状和发展条件
素质目标
掌握社会体育参与的制约因素以及应用环境
序号
教学
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
作业类型
15
社会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2
采用理论讲授、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社会体育的概念、现状和发展条件以及参与社会体育的制约因素。
考核要求:
1、掌握社会体育的概念
2、掌握社会体育的现状和发展条件
3、掌握社会体育参与的制约因素
序号16
第十六章
建议学时
2
授课教师
专任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老年人体育的的概念和现状
能力目标
掌握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基本特征
素质目标
学会用相关专业知识,服务老年人体育
序号
教学
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
作业类型
16
老年社会与老年人体育
2
采用理论讲授、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老年人体育以及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
考核要求:
1、老年人体育
2、我国社会老龄化特征及老年人健康
序号17
第十七章
建议学时
2
授课教师
专任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妇女解放运动概念、妇女生活方式、体育与妇女解放、妇女的体育参与
能力目标
掌握妇女体育发展的原因及其障碍
素质目标
初步掌握妇女体育相关知识帮助妇女体育事业的发展
序号
教学
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
作业类型
17
妇女解放运动和妇女体育
2
采用理论讲授、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妇女体育的特征、方式、引起发展阻碍的原因。
考核要求:
1、掌握妇女的体育参与方式
2、分析妇女体育发展的阻碍的原因
序号18
第十八章
建议学时
2
授课教师
专任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现代化的概念
能力目标
中国现代化与体育现代化
素质目标
体育运动对社会现代化的贡献
序号
教学
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
作业类型
18
体育与社会现代化
2
采用理论讲授、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中国现代化与体育现代化的关系,体育运动对社会现代化的贡献。
考核要求:
1、中国现代化与体育现代化
2、体育运动对社会现代化的贡献
序号19
第十九章
建议学时
2
授课教师
专任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生活方式的概念、构成要素
能力目标
掌握现代生活方式中的健康隐患
素质目标
如何使用所学知识通过适当的方式来使得生活方式和质量得到提高
序号
教学
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
作业类型
19
体育与生活方式
2
采用理论讲授、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生活方式的概念、构成要素。
考核要求:
1、掌握生活方式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2、影响现代生活方式的健康隐患
序号20
第二十章
建议学时
2
授课教师
专任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体育改革的本质与动因
能力目标
掌握体育改革的过程与特点
素质目标
掌握中国体育改革的社会学阐释
序号
教学
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
作业类型
20
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社会学分析
2
采用理论讲授、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体育改革的本质与动因、过程与特点。
考核要求:
1、掌握体育改革的本质与动因
2、掌握体育改革的过程与特点
四、教学条件
1、教学设备
教学地点
设备
台套数
备注
CAD实训室
多媒体投影机及显示屏
一套/室
计算机(打印机)
50台/班1台/生
2、教学师资
师资
主讲内容
能力要求
专任教师
1--12
硕士研究生
兼职教师
3、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
参考书目:
[1]郑杭生编.《社会学概论新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2]刘德佩编.《体育社会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年.
[3]毛秀珠编.《体育社会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年.
4、教学资源
精品课程网站,多媒体课件。
5、教学教法建议
1).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学生自学和课堂作业、讨论、实践、多媒体、观摩运动训练课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2).建议学生在学习时,认真做好每一堂课的笔记,完成好每一次作业,能使每一堂课所学内容及时的理解和掌握。
3).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所学知识在教学训练课中去发现问题并提出有效改进建议。
及时地查阅体育社会学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五、课程考核及要求
1.考核方式:
考试(√);考查()
2.成绩评定:
计分制:
百分制(√);五分制();两级分制()
成绩构成:
总成绩=平时考核(10)%+作业(20)%+期末考核(7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体育 社会学 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