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习作分析.docx
- 文档编号:28249339
- 上传时间:2023-07-09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51.10KB
三年级习作分析.docx
《三年级习作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习作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习作分析
[三年级习作分析] 2008-11-2200:
00:
00
习作方面
三上的习作是二下写话训练的自然延伸,尽管二下没有提到“习作”这个名称。
习作的编排是按照两个思路展开的,一是小练笔,一是大作文。
小练笔共有4次(可参看《小摄影师》课后24页),主要是目的是使读写结合,力图增加学生习作的机会,通过多次训练学习习作的基本方法。
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一次大作文,共有8次:
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写身边熟悉的人、写一幅秋天的图画、写一则观察日记、写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写自己去过的地方、编一个童话故事、自由习作。
这些内容的安排,一般考虑到和本组专题的联系,希望学生能够将课文的学习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知识能力迁移运用到习作之中,这样的安排,从一定意义上能够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能够较快地进入习作的角色之中。
八个单元的习作,在类型上兼顾了纪实与想象两方面能力的培养。
三上教材安排了两次想象作文,一次是二组的描绘一幅图画,一组是七组的编写童话故事。
纪实与想象作文的要求不完全一样。
学生学习纪实作文,一般要求说清有关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事件,随着年级的不同,有关这几个要素的具体要求也有一定的变化。
譬如人物,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人物都是立体的,他有自己的外貌、性格、品质等等特征,那么在习作中描绘、表达人物的哪个方面则需要选择。
再如环境,无论哪一个事件的发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但是,却不是所有与环境有关的内容都会放入到作文之中,写什么与不写什么是要根据表达的目的确定。
教材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作文要求有所提示。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训练应该能够记述实实在在发身的事件,并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这里特别强调“实实在在”和“真情实感”,就是要求记述真实的人、真实的事,反映真实的生活,不能造假,不能瞎编。
这样,既能切实提高学生把握事物特点的能力和记实的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和良好的文风。
对于想象作文来说,由于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事件都不是现实存在的,学生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编排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并将其用文字表达出来。
相比较而言,想象作文比纪实作文要求更高,因为学生没有现实的东西可以记述,他首先要想象一些内容。
三年级的孩子受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想象不一定合理,所以在这方面的要求不能过高。
学生只要敢于想象,并能把自己想象的事物写下来就算达到了要求。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段学生提出的要求是:
能不拘形式地写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
三年级作为作文教学承上启下的入门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我认为起步作文的指导应侧重六个方面。
读书,多看报,多听看少儿广播电视节目,多看或多听小学生写的优秀习作等,作好课外读物的读书笔记并反复吟诵。
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也可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
在班队会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
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才会下笔如有神。
日记也是一种积累的过程。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文就是让学生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表达出来。
教师要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有趣的、开心的、失望的、沮丧的事,发现生活中的美,讲给小伙伴听,写给朋友看。
只有用心把事记下来,写成日记,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
采一采自己的“劳动所得”,学生就会由衷地体会到写日记的好处。
在这里给老师们推荐两种日记形式:
1.循环日记,小组合作搜集精彩。
新课程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它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把这一方式运用到“循环日记”的活动中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日记质量。
三年级上学期,我在班级开展“循环日记”活动,要求各小组四个同学合作,周一至周四每天轮流写一篇日记。
后面的同学要先欣赏前几位同学的日记,再自己写。
可以在日记下方的《七嘴八舌》栏目对前面同学的日记评价。
老师每周五批改并组织学生利用课前三分钟评赏。
每周评出优胜小组。
这样,为了实现“优胜小组”这个目标,学生们积极寻找材料,尽力地捕捉生活中的精彩镜头,日记本在学生中传递,习作的灵感在互动中萌生。
如生日、节日的庆贺、运动会的场面、课间的游戏情景、各种调查实践活等,都成为习作的源头活水。
此间学生们也逐渐学会了合作的学习方式,同一个组的同学聚在一起或是想办法,出点子,找习作材料,或是对同伴的习作进行修改,或是共同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同伴。
当他们互相倾听伙伴们的意见时,当他们共同探讨一篇习作时,他们的习作能力在提高,合作的意识在增强。
每周获得“优胜小组”的同学,在教师鼓励性的评价中,在同学们钦佩的目光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更激发了他们习作的热情。
2.周记交流,互评互学创造精彩。
周记的形式有利于学生从一周的经历中筛选出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培养选择材料的能力。
周记形式可以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实行。
每周利用一节课进行周记交流。
每位学生可以阅读四人小组中的其他三篇周记,对其中的一篇周记进行书面点评,要标出优美词句,并写出评语,注明点评者。
这样一来,为了赢得点评者的好评,学生就要认真写周记;点评者为了写出恰如其分的评语,也必然非常仔细地阅读同学的周记。
我们让学生记日记就是告诉学生:
习作就是生活,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需要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
可以自由选择,写自己关心的、相信的和想说的话。
当生活丰富多彩了,习作中的精彩镜头也多了起来。
三、 重生活中的观察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
”叶圣陶先生这样精辟的指出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
学生作文必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因此,我们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神态外貌,听听他们的语言;观察生活中有意义、有趣味、新鲜的事,如做值日等:
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如花草树木、鸟兽鱼虫、亭台楼阁。
观察时要求孩子们尽可能调动所有感官(眼看、嘴尝、鼻闻、耳听、手摸),做到观其行,听其音,说其义,尝其味,解其质,嗅其气,这样长此下去,观察就会习以为常,成效显著。
在具体指导时,要求学生“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
诱发其独特体验,引导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使生命在观察的全过程中焕发活力。
如:
在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泡豆芽》时学生观察没泡之前的黄豆时除了观察豆子的大小、颜色、形状之外,还用手捏了捏豆子的硬度,为后面泡了一天的豆子的硬度做对比,写出了自己的发现。
教学中我发现多数学生不知道该怎样观察,所以我常常带着学生们到生活中去观察,并教给他们一些观察的方法。
三上语文教材第三单元的习作要求是:
选一篇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再写一写你选的或画的画。
为了使他们“有米下炊”。
我带领他们到校园里找秋天,去观察校园的一草一木。
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并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有顺序,由上而下或由远而近或由整体到部分。
在观察中教给学生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然后看什么。
再如:
写身边熟悉的一个人,仅外貌这一部分我就用了一课时,“不高不矮的身材,不大不小的眼睛”类似的句子比比皆是,于是我引导学生重新观察,“全面撒网”---从头发颜色、软硬、多少、长短进行细致观察,“择优录取”---观察的方方面面很多,是不是把每个方面观察到的都写上,不是的,要选取自己与众不同的、能突出自己特点的方面来写。
可能有的老师会认为这样太细了,会不会让孩子千篇一律?
其实这就好像是孩子在刚刚学习走路,需要我们搀扶一样,一个不会走路的人让他跑是不可能的。
四、 重说话训练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练习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
我们要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
教学时,重视说的训练,先让学生说,在会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写,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先说再写不仅能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表达水平,也能帮助学生纠正语病。
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结果。
教师们要充分利用好每个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课,为后面的写作打好基础。
五、 重练笔训练
“作文是写话,把要说的写下来就是文章。
”学生观察清楚了,就得让学生观察到的东西说出来。
会说后就要把它笔记录下来成为小片段。
我们教师得做有心人,一遇上新信息,就“计上心来”,别出心裁地指导学生练笔:
活动课上的《击鼓传花》、《成语接龙》;劳动课上的《第一次包抄手》;自然课上的《自只制潜望镜》;语文上学了《秋天的雨》,让学生仿写秋景片段,课外扫除场面、做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如:
掰手腕、装书包比赛……这样,既拉近了学生生活与写作的距离,又使学生养成了留心身边事物的好习惯。
在学生掌握了写段的方法后,再遵照“从易到难”的原则,组“段”成“篇”。
写了片段《学校的花坛》、《升旗台》、《我们的教学楼》,就教学生把若干个“段”组织起来,汇集成篇——《美丽的校园》。
系列作文《我的同学》、《老师的爱》、《我》这三个片段既独立成篇又相互关联,我指导学生把它们汇编成《我们的班集体》,既展现了学生生活的一个侧面,又培养了学生组“段”成“篇”的能力。
六、 重多元评价
1、同学之间互评
习作是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是情感交流的一个载体。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习作交流的欲望,它明确提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
引导学生自己评价、修改,拿出一篇文章来示范性地讨论,又有同学之间相互修改,还有学生的自己修改。
这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以及同学的进步,对自己的写作能力越来越有信心,也就提高了写作兴趣。
在引导学生进行习作修改时,教师要把握好中年级习作修改的重点──“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这主要是指明显的与事实不符合或表达不清楚的语句。
而对于那些成人觉得不够妥当,但体现童心、童趣、童语的地方,老师要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习作,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不要用成人的要求来规范学生。
斯霞老师曾给我们举过这样的例子:
昨天,有个法国阿姨,到我们学校来参观,法国阿姨是女的,我们请她坐小汽车。
她这样说,孩子唯恐别人不知道阿姨是女的,就写上了那么一句,这正是孩子的特点。
因为在儿童时期,他们对阿姨等词的意义还不完全理解,只要他们不说“法国阿姨是男的”,她觉得没有什么关系。
斯霞老师的做法对我们当前的习作教学很有启发。
老师要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习作,不要用成人的要求来规范学生。
习作修改,要主张多留少删,多就少改,多表扬少批评,这对保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是大有裨益的。
写完后,教师及时读出一些好文章,好段落,哪怕是一个好句子,甚至是一个好词。
还可以把好文章展示在小黑板上,学习栏里……更有利于小伙伴之间互相学习交流评价。
2、家长参与评价
长期以来,学生在学校写作文,在家里写日记,写的是什么,家长不知道,孩子也不愿意让别人(也包括家长)知道。
因此,在开家长会,我注意辅导家
长,让家长参与到习作中来。
首先,给家长传达当前习作教学的一些理念,其次告诉家长怎样才算是一篇好文章,并告诉家长如何指导自己的孩子写作。
家长参与指导及评价,不但使他们了解了孩子学习及生活中的情况,还让孩子觉得家长很重视自己的学习,很关心自己的生活,便于两代人的沟通。
3、教师科学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变“无声评价”为“有声评价”,变“客观评价”为“温情评价”。
如:
“真精彩,加油,你一定会写得更棒”、“虽然我没去过张家界,但我却从你的习作中欣赏到了它的美,你成功了。
”、“某某,你很有写作才能!
”……这样的评语学生爱读,也能受到实效。
运用发展性评价的原理,采用综合评价与单项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价学生作文。
将作文成绩分为几个级,在评分时适当提高评分档次,很少评最低分;给每一层次的学生作文要求不同,每个学生只要跟自己比作文进步了,作文分就可以相应地提高一个档次。
以往的作文分只有一个,是全面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是综合性评价。
那么作文好的学生永远得高分,作文差的同学永远得低分。
我就在等级分数上,再在语言优美、题材新颖、情节曲折、立意深刻四个方面加0.5分的奖励,是单项评价。
这样两种评价相结合,使作文较差层次的学生也能拿到高分。
另外自评、生生互评、老师评、家长评四结合,评价方式多元化。
这种评分方式有利于鼓励作文层次较差的学生,只有这个层次同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习作教学才真正获得了成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习作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