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育人资源 修改.docx
- 文档编号:28249292
- 上传时间:2023-07-09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4.15KB
开发育人资源 修改.docx
《开发育人资源 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发育人资源 修改.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发育人资源修改
《开发育人资源,活化习作教学》
-------长春市宽城区72中小学部乌兰托婭
一:
现状分析:
关于小学作文现状不尽人意,学生怕作文,讲空话,敷衍应对,抄文摘段。
通俗地讲学生不愿写(态度问题)。
没得写(内容问题)。
不会写(方法问题)这是普遍现象。
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们做了如下分析:
原因之一:
远离生活,远离自我
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程序,没完没了的作业练习,科目繁多的考试测验,双休日家长还要披星戴月培养特长。
孩子无时间无空间顾及校园,家庭,社会趣事。
课堂上教师胸中有书,目中无人的教。
一讲到底,学生一听到底,一练到底。
长期以往,学生没有自己的生活,就没的写!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想办法让学生有生活。
于是多次课改,教师们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进行体验:
如:
说一说,演一演,做一做,唱一唱,读一读等等,但演的,做的,唱的,说的,读的都是文中作者的语言,不是学生自己的。
家庭中,家长每天的重复教育的一句话,(你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将来考个好大学,是你唯一的出路。
)这是家长的想法和认识,仍然不是学生自己的。
所以说;学生听的,说的,做的都是别人的。
学生是作家笔下被动的小说,画家笔下被动的图画,是电视面前无可奈何的观众。
找不到自我,身疲惫,心冷漠,没有放松投入生活的心态,“无我之思,无我之情,写出的就是无我之文”。
这是不争的事实。
怎么办呢?
再帮助孩子找回自我。
带孩子去看看动物园,玩玩娱乐场,听听音乐会,等亲身参与体验,热热闹闹活动了,玩了。
孩子真正的拥有了自己的生活了。
但回来还是写不出文章,为什么?
没有建构生活的能力和基础。
组织语言困难,布局谋篇无路。
原因之二:
缺失方法,浮浅评价
写作无方法,肯定是教育惹的祸。
纠其原因一是教师方面:
1,随意性:
作文课大多由老师自行安排,随意布置作文题,要求无目标,指导无方法。
教给学生的都是应试技术(套路训练)---背作文,然后套到另外的题目,简单得加工,看上去很俗套,但是很惯用。
2,无序性:
作文训练在教师心里没有一个整体的思路,小学低年,中年,高年,各年段缺乏有效的侧重训练内容方法和步骤,使得作文教学没有规律,更谈不上效率。
当然,我们把这些都归结为语文教师的不称职,也不公平。
因为教师就没人培训过,当年教师的教师也没系统的教过写作技巧。
所以说,目前我们的作文教学只能以教科书为纲领,照本宣科。
原因二是教材方面:
1,教材中写作内容的编排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小学一年级有难忘的事,四年级还有难忘的事,并且课标里只有大致的框架,没有循序渐进的梯度要求和不同的评价标准);2是作文课时安排有限,一学期作文训练篇数少7---8篇,再加上教材频频更换,实效性也就无从谈起。
久而久之,师生产生了不良的写作心理。
教师失去了指导的悟性,不会指导。
学生没有了写作灵性,不愿写作。
又何谈作文教学的灵魂与创新?
我们借鉴英国的课标:
“写作是一种生存的工具,是一种享受。
日本则强调:
写作是交流表达的一种渴望,要建立在内驱力上。
美国提出;作文能力可以转化为一种社会沟通能力和生存竞争能力,是一种需要。
看来目前,世界各国对作文教学有一个共同的趋向,那就是“以内容为中心,向生活靠拢”。
我们72中小学部在2004年成立。
基本上和课改同步。
寻求生存空间,谋求特色立校,最后确立以习作教学研究为突破口。
开题会上,聘请了省教科院5位科研专家,市教育局周局长和进修学校分管科研的领导参加。
他们提出了一些落实作文教学的指导性建议。
------那就是作文教学要以发展为目标,以生活为主线,以情趣为杠杆,以自主为基础,以创新为走向,以开放评价为抓手,使学生在成长中作文,在作文中成长。
(问题有了,理念有了,怎么做,下面我重点谈)
二.具体操作;
(一)多渠道寻找习作素材,让学生有的写。
1、家庭社会
家里,学校,生活中的事……每天事事不断。
但现在的独身子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我们必须从现实教育着手,家校统一思想和认识。
否则,就是5小于2,5天的学校教育抵不上2天的家庭熏陶。
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所以,每年开学的新生家长培训会我都亲自培训。
让家长明白学校的办学思路和策略。
家庭与学校要合拍。
我提出家庭三打造:
1是打造和谐家庭。
要求家长不能轻易打骂孩子,以示范教育为主,让孩子感到家的温馨平等,快乐和幸福。
目的感召孩子爱生活。
有兴趣。
2是打造书香家庭。
家长首先要读书,钻研自己业务书,百科全书。
当然有的家长没文化,但要求他们床头桌边看小说,闲书也可以。
以身示范,目的熏陶孩子爱读书,有积累。
3是打造放手的家庭。
让家长意识到要让孩子有出息。
必须“放手”承担家务劳动。
自然界要比温室里的幼苗抗旱抗冻。
在孩子干活做事时思维在动,情感在变,父母的艰辛孩子真切体会到!
目的是爱他人。
有情感。
除了定期进行家长培训,针对铁北区域特点,(铁北是长春的贫困区,农民工多)我们有指导性的每学期出二期《心桥》,(家教指南)内容以孩子身上存在的共性问题为主,如:
怎样改掉孩子吃零食的习惯?
家长应对孩子说谎的策略。
如何看待教师对孩子的批评等。
家庭与学校架起了一道心桥。
我们还设计了“大手牵小手”家庭评价表,内容分两部分。
1是孩子每天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写事,家长写评价。
2是家长做表率的事,孩子转述写,家长写评价。
开始我们定期对家长,学生进行调查问卷。
(问孩子调查家长,问家长调查孩子)学期末评选学习型家庭。
由开始强制监督到后来自觉主动。
生活的体验,情感的升华,,让家长看到了孩子真情书写成长历程的欣慰。
家里的小喜悦,小矛盾都能促进学生写作内容的充实和亲情的自然流露。
家长和孩子同学习同玩耍同进步,学生在真正意义上边作文,边做人。
引导学生关注左邻右舍,小区路边事和物的细小变化,我们建议家长常领孩子去别家做客,或让别的孩子大人到自家作客,礼节的注重,不同的谈话主题,不同的交际场合,不同的交流氛围,构成特殊的交际情境。
调动了孩子自身语言的积累。
渐渐的孩子们有了一双观察周围细品生活的慧眼,在耳闻目睹交谈中,孩子们也轻松地意识到,作文就是写生活,写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如:
4.2班的牛健汉《社区的韩奶奶》(时间的关系,不读了)
让孩子走进自然,游览古迹。
是引导家长又一举措。
观光游玩也是一种生活,一种学习,一种走出教育的狭隘,超越了课本的学习。
建议家长在寒暑假,五·一、十·一或双休日,进行长途或短程的观光旅游,海的秀美,山的险峻,尽在眼底。
哪怕领孩子去去公园,在小区散散步,生活也会返朴归真。
开展父母单位一日游活动,亲身体会父母工作的付出与艰辛。
回来后,再写写《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游玩生活的经历,让孩子灵性大发,作文思维拓宽拓展。
如:
范文《终见那片海》不读了。
2、媒体信息
学生会写首先要会说。
有计划,有目的,留一些家庭作业。
如;让学生听广播,看电视(少儿节目,动画片,守望都市,新闻联播,晚会娱乐,同一首歌)的作业,就国内外新闻,时事热点,科普知识进行口述广播。
并让孩子走进网络、画创意画,查询搜剪资料,与同学交流,达到资源共享。
这样的家庭作业既减轻了学生负担,交流过程中的口头作文也很受学生欢迎。
3校园文化
知识的求索并不只在课堂,校园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
舞台上,操场上,活动中,都有思想的放射,兴趣的牵引,作文的源泉。
多套校本广播操,健美操,球操,呼啦圈,校园集体舞,课间大活动等给学生创设了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我们还力求给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作文机会,让他们有时间有空间有机会进行各种形式的训练,如:
课前2分钟演讲活动的开设;艺术节,文化节中的全员参与;小广播站的开设;多彩的少队活动,捐款活动。
六一节放飞千纸鹤,入队仪式,夏令营,秋游;虚拟超市进行现场叫卖;课本剧创编表演;再现情境小实验;举办家务比赛竞技活动,五典型家庭现场展示活动,家长积极参与的亲子课堂,亲情家长会等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有了真实体验,习作时学生不但大显身手,而且充满真情的认识到,作文就是做生活。
在课堂的学习中,每个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都有独特性,这份独特也激发了他们个性化的想象和幻想。
如学习完《狼和小羊》、《乌鸦和狐狸》等充满童趣的课文后,让学生进行续写。
续写故事情境中的悬念处与空白处。
如:
学完课文《温柔的手》,让学生去摸一摸妈妈的手,老师的手,想想这双手的付出,这双手的鼓励,在习作中情感的涌现让学生的人品与文品结合。
学完《去年的树》后,结尾那意味深长的省略号,感叹号,破折号给人留下更多的想像空间,学生想像鸟儿和树的对话,体会友情的珍贵,奉献的无价。
这是知识的迁移。
还可以课堂迁移。
如:
博物馆,展览馆,名胜古迹都是移动的教室。
去年我们的教学开放在胜利公园开展。
---------孩子们在不同的空间,不同的地点上课,理解思维的角度不同,结局不同,创新点就不断。
校本人文日历的创作,也是我校研究作文教学的轨迹。
我们创编的这个人文日历,每班墙上都有一张。
-------如:
父亲节,母亲节,孩子送节日祝福,生日贺词,以书信的方式跟自己的爸妈交流。
节约用水日,世界环境日:
孩子们写资源与环保类习作等等。
师生觉得天天都过节,天天都有新素材可写,丰富了语言,创新了内容。
(二)全方位培养习作能力,让学生能写会写。
语言贫乏,描述平淡,暴露了文学内蕴的不足。
全方位训练学生的技巧和方法。
习作时才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1.活化学科教材,积累语言。
每一门学科的知识都不是单一的孤立的,科科相通,课课互融。
在音、体、美、科学、思品,家乡等学科中也有习作的素材之泉。
音乐歌词的精炼,体育运动的场面,美术绘画的想像,科学实验的程序,思品主题的升华,都是一篇篇活化的习作范文。
学完歌曲《春天在哪里》,借助歌词引导学生写春景。
给美术的想像画写图意和说明;用自然课本的彩图进行片断作文训练。
一次科学实验后写过程等等。
活化利用全学科的教材,驰骋想象,让学生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原来作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作文。
2.开发校本教材,提升语言。
我校自2004年成立之日,就投入了对传统经文素读的研究中,素(吟,颂,唱,说等形式)读经文不但促进素养生成,对习作的语言积累也有很大的促动。
我们编写了1---6年的校本教材,螺旋上升。
1年级《百家姓》,2年级《三字经》,三年级《千字文》,四年学《唐诗,宋词,元曲》,五年学《经典古文》,六年级考级测试。
有计划,有筛选,有创新地改编。
如:
《百家性》,---------字大醒目,既增加了识字量,又在诵读中感悟到自己姓氏家族的不寻常。
如:
姓张;张学良,张衡等。
李姓:
李白,李自成。
如:
《三字经》玉不凿,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意。
再如:
学生学了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一年级的孩子回家劝妈妈不要打麻将。
)再如;;融四岁,能让梨。
6个字代替了语文课文《孔融让梨》两课时的内容。
孩子自编了新《三字经》72学生,了不起,削铅笔,收文具,洗衣袜,头长剃。
幼要学,会自理———如:
诵读古文:
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生习作中改写为:
晚上,爬在窗台上看闪烁的星星,不亦乐乎。
今天去净月潭游泳,打水仗,不亦乐乎。
每天晨读时间,在走廊都能听到朗朗书声和歌声。
如: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春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从孩子们的神态中,看到了美德向往,从师生的歌声中,听出了心灵净化。
经文诵读活动“十二五”我们准备辐射到社区街道,和一些部门已经达成共识。
以校带家,以表演的形式体现,近而形成学习型社区。
另外,我们开通了校本特色《国学小书苑》网站,(大家有兴趣上宽城教育网浏览我校的网站,网名叫《枫兰雅苑》。
除了系列校本教材的内容外,还有古代孔子,孟子等文人墨客的简介和经典美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课外阅读的书库。
3、模仿统编教材,学习写作技能。
小学生的习作大都是从模仿开始,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和桥梁,篇篇语文课文都是范文佳作,处处感悟都可妙笔生花。
如学完《问银河》、有孩子写《问蓝天》、《问花儿》等。
学完《日出》写《日落》。
学完《桂林山水》写《净月的山》,《南湖的水》等。
学生语言有依托,思路有章法,写法有途径。
一课一练,练语言。
一课一得。
得写法。
这样一学期下来。
人人都出作文集。
-----如:
4年级一位同学出了一本语文书。
有课文,自己的文章。
有生字,文中认为难记的字,并且加注了拼音。
有问题,有出版社,张星月家庭出版社等。
学生在模仿借鉴中,学会了写作的技巧。
4.利用作文教学,指导写作技能;
学生在众多课文中已经学到的习作方法虽然很多,但犹如狗熊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
因年令小,阅历浅,构筑不起习作知识体系。
需要老师引导他们去归纳,总结。
如:
在作文课上,指导拟题。
不给题目,让学生自拟。
校本日历中世界节水日那天。
要求学生用拟人的手法立题:
学生经过自拟,小组讨论,定为:
《我的眼泪》,《水的告白》,《我叫南湖》;《谁都离不开我》等等,学生懂得了用修辞手法拟题,简洁、生动、优美。
再如:
指导选材。
老师给出半命题的题目和材料,让他们自己把题目补充完整。
然后围绕命题自由选择材料。
《一场——球赛》材料有关于乒乓球的,兰球的,羽毛球的,足球的等等,在众多材料中,选择自己有生活体验的,感兴趣的材料。
如果学生选择了《一场篮球赛》做题目,就会保留有关篮球的材料,其他的材料大胆取舍。
选择保留取舍的过程,就是判断分析思维的过程。
小作者们围绕题目,找到与之相适应的材料,从中懂得了材料与题目和中心有密切的关系,材料是身体,题目是眼睛。
我们在作文课上,有计划,有目的,有侧重,有讲评的对学生进行专项指导,强化写法,力求让习作在学生脑海里构建体系。
(三)大展台激发习作兴趣,让学生乐写。
1,网络中赏评
过去的面批、小组讨论批、自批、互批等等都只是形式的变化,始终没有改变教师指手画脚的权力,学生最终只能等待语文教师的裁判。
而网络中构建博客群,欣赏评点的“互动”操作体系,不只是形式的变化,主要是观念的更新。
教师自己的博文也同样会得到全区教育同行的不同评价,实现教师向学生转变。
我区的校园博客,教师个人博客,班级专题博客搞的有声有色。
社会同仁,家长,进修领导和局领导也经常光顾其中,留下建议和鼓励!
师生在博客中阅读,习作,互赏互评并进行心灵对话,不仅可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更可以让学生了解写作的前提定位:
写作必先阅读,一旦这种愿望付诸行动,知识面太窄的问题也就自然解决。
利用网络平台,学生在习作中不仅得到本校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和激励,也得到了外校的甚至是局长的赞赏和评价,从中享受到体验的愉悦、对话的激情,交流的开心,个性的张扬。
2,体系中借评
我校积极参与省教科院关于作文评价体系的研究,小学,初中,高中都有。
我们参与小学一套评价体系。
在参与研究中我们不但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还进一步提升批改习作的思考。
现在各个年段的习作评价标准依照他们的成果,在评价中有据可依,促进了学生习作的发展!
3,积累中提升
每学期期末,我们都组织学生编写自己的文集,从封面到内容,从书写到文字积累,从比文章多少到比优秀篇目多少。
把学生日积月累的习作成果展评。
设有作家奖,优秀作家奖,十佳作家奖等。
学生在积累中有期盼,攒出了信心。
在积累中有认可,攒出了兴趣。
在积累中有收获,攒出了毅力。
班级出版特色文集,学校出版年段文集,促进师生形成了良好的写作心理。
(四).收获中分享成果,反思中继续前行。
在几年的创业中,我们努力并收获着;特色并发展着;学校获得的成绩就不多说了。
(教师们由不愿上,不会上作文课,到喜欢上作文课,主动思考,研究,交流的氛围浓厚。
教师在省市区的各项业务比赛中成绩喜人,论文发表共计30多篇;目前,只有35人的教师队伍中,百分之百都是骨干教师。
其中省骨干6人,省科研骨干11人,市骨干10人,其它都是区骨干。
这在长春市任何学校都是少有的。
家长们在参与中提升着自我,体验着快乐,也出版了系列书籍:
《亲子文集》,《教子心得》。
学生连续四年在全区质量测查中平均分,优秀率均名列前茅!
学生的多篇作文发表于《长春日报》,《新文化报》,《东亚报》,《阅读与写作》等刊物中!
几年的经文诵读,孩子在习作时不但文笔流畅,而且有韵味儿,并很擅长写诗。
并且思想品德教育在润物无声中默化。
)建校4年,没有互相打架的现象,所有的老师为之惊讶。
6年来我校的发展得学校从起步时的四处艰难招生零开始到今天不出校门就招满学生1000多人,就足以说明我校特色立校,科研兴校,确确实实彰显实效!
在反思中我们会继续探索:
1,落实作文评价的实效性;2,进一步完善习作教学的方法研究。
中国的教育不乏理论的呼吁,缺失的是行动。
所以2010年新的《规划纲要》提出:
教育改革重在三项行动:
课程改革,管理创新,教法改革。
“十二五”我们的重点研究是教法改革。
相信:
我们经过蛹到蝶的蜕变,习作教学会魅力无限!
有说的不当之处,望大家谅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开发育人资源 修改 开发 育人 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