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写字指导.docx
- 文档编号:28244148
- 上传时间:2023-07-09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3.05KB
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写字指导.docx
《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写字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写字指导.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写字指导
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写字写法指导
编者:
王雪松
第一单元
识字
2、金木水火土
一起笔稍重,行笔稍轻,收笔要顿笔,整体有粗细变化。
整体向上倾斜5-10度,取斜式,为抗肩。
二第一笔短横,起笔尖,切笔入笔,行笔逐渐加重,稍向上倾斜,收笔不顿笔。
第二笔长横与“一”字写法相同。
两笔平行,但第二笔收笔向右下顿笔。
三第一笔、第二笔平行,长度相等、短,皆稍向上倾斜,写法与“二”第一笔相同。
第三笔写法与“一”相同,比前两笔长,注意与前两笔平行,但收笔一样右下顿笔。
三笔距离相等。
凡多横、横之间无点、撇、捺时,数横之间要平行,且距离相等,如“书”,如多横之间有点、撇、捺,则横间距离不等,如“章”。
上第一笔竖位于字中,挺直。
第二笔短横,略上翘,与“二”第一笔相同。
第三笔长横与“一”写法相同。
两横平行。
3、口耳目
口第一笔竖向右倾斜,注意角度要恰到好处,要细,收笔要稍低。
凡同一字中有多竖时,一般皆左边竖要细,右边竖要粗。
第二笔横折中横稍向上翘,要恰到好处,折后竖要稍粗,稍向左倾斜,角度要恰到好处,与左竖呈倒等边梯形,高于左竖。
第四笔横稍上翘,与第二笔横折中横平行,托右竖,出右竖收笔,出头不要多。
凡口框中无笔画,封口横笔与横折处理方式皆如此。
目第一笔竖稍细,挺直,收笔要高一点。
第二笔横折与“口”第二笔横折写法相同,但折竖与第一笔竖平行,皆挺直、垂直,收笔要低于第一笔竖,竖可出钩,为牵丝,为接最后一笔横。
凡口框横折皆可出钩。
“目”字两竖不可呈倒梯形关系,应使整个字呈立长方形。
第三笔、第四笔两横短,与第二笔横折中横平行,皆稍上翘,且注意与横折中横及最后一笔第五笔横四横之间距离相等,此处两横与左竖相接,但不与右竖相接。
凡口框中有横,但横上无笔画(竖)穿过时,口框中横皆与左竖相接但不与右竖相接。
第五笔横起笔行笔与上面三横平行,之间距离相等,但行到近右竖时稍向下顿笔,与右竖相接,或与右竖中牵丝钩重合,顶到右竖,不可出右竖。
凡口框内有笔画,横折与封口横皆此衔接方法,与“口”相反。
耳第一笔横短,稍上翘。
第二笔左竖,垂直,稍细,长度站整字一半左右,第三笔、第四笔两横短,稍上翘。
第五笔横长,写法与“一”相同,抗肩,取斜式,与上面三横呈平行关系,且之间距离相等。
第六笔竖垂直,悬针。
手第一笔短横撇,起笔重,收笔轻,笔尾部尖,但不可虚。
第二笔短横,稍上翘,比第一笔稍长,不可太长。
第三笔长横与第二笔平行,写法同“一”。
第四笔弯钩起笔出在第一笔撇中稍左出,弯到字中向下,弯钩过长横后长度与上三笔长度相等,钩左平出或稍上翘,上翘角度不可太大。
4、日月水火
日第一笔竖细,收笔高,垂直。
第二笔横折中横稍上翘,者后竖稍粗,垂直,收笔要低,可出钩。
第三笔横短,在左竖中部起笔,与横折中横平行,稍上翘,与左竖相连,不与右竖相连。
第四笔横与上两横平行,注意三横之间距离相等,近右竖收笔处向下顿笔,或与横折的出钩重合,顶到右竖,下留有极短右竖,不可从右竖下过。
整字稍瘦,呈长方形。
田第一笔竖稍细,稍向右倾斜,收笔高。
第二笔横折可与第一笔相接,也可不封口,口不可大,横稍上翘、比左竖长,使整字呈稍扁平状,折后竖稍粗,稍向左倾斜,收笔要低与左竖,课出钩。
第三笔横短,且因为有第四笔竖穿过故不与左竖右竖相接,上下、左右位置皆取中。
第四笔竖取中,粗细介于左竖右竖之间。
第五笔横起笔于左竖尾部,与上两横平行且之间距离相等,近右竖时向下顿笔,或与出钩重合,不可从右竖下穿过。
整字呈扁倒梯形。
禾第一笔撇短稍平,起笔重,收笔轻。
第二笔横写法与“一”类似,但因不是主笔,顿笔不可太重,左上右短,稍上翘。
第三笔竖起笔与第一笔撇中间偏左处,右弯到字中向下行笔,收笔要低,垂露。
第四笔撇起笔与横竖交叉点,有粗到细,收笔长度恰到好处,与横起笔处和竖收笔处呈圆弧状,不可长或短。
第五笔捺起笔在竖上,在横竖交叉点左侧,起笔轻,行笔逐渐加重,角度要恰到好处,出整字向右平行出脚,脚由粗到细,不可向上或向下,必须水平,收笔与左撇基本平行,皆高于竖。
整字以横为界,上小下大。
火第一笔点要有尖有腹,居于字中腰。
第二笔短撇要写出粗细变化,高于第一笔点,第一笔点与第二笔短撇要呼应。
第三笔竖撇要挺拔,过第一笔点后再向左下弯,不要甩的太长或太短,粗细稍有变化。
第四笔钠起笔于字中腰,与第一笔点腹基本持平,起笔轻,行笔渐重,出整字后(下与第三笔撇尖平、右与第二笔短撇起笔处对齐)平行出脚,不可上翘或下垂。
5、对韵歌
虫第一笔短竖,稍细,向右下倾斜,收笔低。
第二笔横折横稍上翘,折后竖稍粗,向左下倾斜,比第一笔短竖倾斜幅度大,收笔比第一笔短竖高。
第三笔横与第二笔横折中横平行。
第四笔竖居于字中大起笔要高于前三笔“口”的高度,出口后长度与“口”的高度基本持平,两处皆比“口”上部分短。
第五笔提起笔稍左于第一笔竖,于上面两横平行,起笔中,行笔减轻,由粗到细,收笔处位于第二笔横折和第三笔横相接处,为避让第六笔点,整笔呈第四笔竖左长于竖右。
第六笔起笔比提稍高,与提留适当距离,轻入笔,行笔重,头出见,收笔出腹,收笔处与第五笔提起笔处基本持平。
云第一笔横短,起笔尖,入笔轻,笔道细,行笔逐渐重,笔道粗,回锋收笔、无明显向下顿笔,居中。
第二笔横长,与第一笔平行,比第一笔长一倍多、左稍长右稍短,写法同“一”。
第三笔撇折起笔在第二笔长横中间偏左处,撇由重到轻,笔道稍由粗到细,折处行笔重,笔道粗,折后行笔上翘,与第一、二笔平行,行笔由重到轻,笔道由粗到细,收笔在第一笔短横收笔处下方偏左,为避让第四笔点。
第四笔点起笔稍高于撇折,出尖,行笔由轻到重,笔道由细到粗,收笔出腹,稍低于第三笔撇折最低处。
山第一笔竖居中,挺直有力。
第二笔竖折起笔要低,折后横以第一笔竖为界左右距离相等,稍上翘。
第三笔竖起笔稍高于第二笔,行笔稍向左倾斜,角度与第二笔竖折中的竖呼应,不可过于倾斜,收笔于第二笔竖折下方,稍低于第二笔竖折中的竖。
语文园地一
八第一笔撇起笔低,不可长,倾斜角度把握好,行笔、笔道按标准撇写法。
第二笔捺起笔要高于第一笔撇起笔处,按标准捺写法书写,注意角度与第一笔撇呼应、对称,行笔到第一笔撇收笔处出脚。
十第一笔横与“一”写法相同。
第二笔竖比第一笔横短,整字呈横长竖短,稍扁为佳。
第四单元
课文
1、秋天
了第一笔横撇起笔重、笔道粗,行笔取仰势、上翘,用笔由重到轻,笔道由粗到细,撇相反,向左下45度,到字中收笔。
第二笔弯钩起笔于横撇收笔处,稍弯即可,整个笔画长度是上面两倍,回到与起笔处垂直处向左上45度出钩,钩不可长。
子第一笔横撇与“了”第一笔相近,但仰势稍低,第二笔弯钩与“了”第二笔弯钩相似,但出钩较长些、且角度不同为向左,不上翘。
第三笔横与“一”写法相同,注意左长右短。
人第一笔撇起笔居中,整笔要靠左,为避让捺,起笔重,行笔由重到轻,笔道由粗到细,左下倾斜45度。
第二笔起笔于第一笔撇中部靠上处,不可再撇中起笔,也不可起笔过高,行笔写法标准,行笔到与撇收笔高度一致时出脚。
大第一笔横写法与“一”基本相同,但因不是主笔,起笔稍轻,收笔无明显顿笔。
第二笔竖撇,起笔位于字中,稍高,行笔开始挺直,过第一笔横在向左下弯,注意弧度,与第一笔横起笔稍左处收笔。
第三笔起笔于第一笔横和第二笔撇交叉左侧,按标准捺画行笔,上下到第二笔竖撇收笔处、左右到第一笔横收笔处出脚。
2、小小的船
月第一笔竖撇起笔轻,笔道细,行笔渐重,笔道渐重,行笔到笔画中部左右出腹,然后在渐轻渐细,收笔稍高,行笔过中开始向左下倾斜,倾斜角度不大。
第二笔横折钩起笔于第一笔竖撇起笔处,起笔轻,笔道细,行笔渐重渐粗,折后稍向左折,挺直向下行笔,笔道稍重稍粗,行笔到低于第一笔竖撇后才出钩,出钩可稍向右回,出钩不可长,角度为左上45度。
第三笔上下起笔处应于整字上四分之一处,起笔处于第一笔竖撇相接,但不与第二笔横折钩相接,与第二笔横折钩中的横平行。
第四笔短横起笔处位于整字中部,与上两横距离相等、且平行,起笔于第一笔竖撇相接,但不与第二笔横折钩相接。
儿第一笔竖撇整笔位于整字左四分之一处,起笔稍低,稍向右下顿笔,然后向左下行笔,倾斜角度不大,收笔稍高。
第二笔竖弯钩起笔位于字中,起笔要高于第一笔竖撇,起笔稍重稍粗,稍向左下倾斜、角度很小,行笔渐轻渐细,行笔到第一笔竖撇收笔处弯,但不可硬弯,出弯后行笔到与字左部等距离宽后稍向上翘再出钩,钩不可太短太长,要向上与水平垂直,不可向左或向右倾斜。
头第一笔点起笔出尖,行笔重,出腹,注意角度,基本倾斜30度。
第二笔点写法与第一笔点基本相同,在起笔处位于第一笔点起笔处左下,不可对齐,两点稍不平行,第二笔点倾斜角度大致15-25度。
第三笔横取斜势,稍上扬,起笔处与第一笔点、第二笔点起笔处基本呈一线,起笔稍重粗,收笔稍顿,不可太粗。
第四笔竖撇取中,横上处倾斜不大,过横后向左下45度左右倾斜,注意弧度,收笔于第三笔横起笔右下方,不可出横起笔处。
第五笔右长点起笔不与横、竖撇相接,离竖撇稍近于横,起笔出尖,行笔渐重减粗,出腹,收笔处基本与竖撇收笔处持平,或可稍低些。
里第一笔竖稍细、稍向右下倾斜,竖长为字一半,整笔位于整字上半部。
第二笔横折起笔可与第一笔竖相接,也可不接,但口不可大,取仰势稍上翘,折后竖稍粗、稍向左下倾斜,与第一笔竖呼应,呈倒梯形,收笔稍高于第一笔竖收笔处。
第三笔短横上下位于口框中部,因有竖穿过故左右皆不与两竖相接,左右取中,注意与第二笔横折横平行。
第四笔横封口,与第二笔横折中竖相接,不可从下穿过出头,应让第二笔横折中竖向下出头,注意与上面两横平行且距离相等。
第五笔短横长度与第四笔横相同,起笔收笔位置也相同,注意与上面三横平行且距离相等。
第六笔竖居于字中起笔与第二笔横折相接,注意收笔位置,应使全字五横等距。
第七笔长横长度略为第六笔三倍,与“一”写法基本相同,但起笔不必太重太粗,与上面四横平行且等距,但收笔向下,有顿笔。
3、江南
可第一笔长横起笔轻、细,有顿笔,但不明显向下。
整笔偏细、偏平,上仰的斜势不明显。
第二笔短竖在第一笔长横右下处,第三笔横折写法规范,横细竖粗,横稍上仰取斜势,上仰角度不大,与第一笔长横不平行,左远右近,写到第一笔长横一半处向左下折,收笔高于第二笔短竖。
第四笔横封口,按“口”的封口写法,上仰比第三笔横折中横角度大一些。
第五笔竖钩起笔于口稍右处,向右下适度弯,然后垂直向下,稍粗,过“口”最低处在行约一倍后,稍向左下弯曲然后向左上45度出钩,钩不可长。
东第一笔横稍上仰,长短适中,轻重粗细变化不大,五重顿笔。
第二笔撇折按标准撇写法写撇,撇应被第一横平均分成上下两部分,撇不可出第一笔横起笔处,折与第一笔横平行,较粗,左粗右细,收笔稍左于第一笔横收笔处。
第三笔竖钩起笔字中,且于两横正中,挺直粗壮有力。
竖长度应使第二笔撇折中的折居于字中,出钩短,左上45度角。
第四笔点出尖顿笔出腹,起笔于撇折折处,与撇折不相接。
稍左下倾,收笔比竖钩中钩高。
第五笔起笔出尖收笔顿笔出腹,起笔与左点持平或稍低,起笔于第二笔撇折收笔正下方,右下倾斜约45度,收笔于左点收笔处持平。
西第一笔短横,稍上仰取斜势,左轻右重、左细右粗,有顿笔但五明显向下。
第二笔起笔高度于字中,在第一笔横起笔左下方,稍向右下倾斜,长度大约为整字一半。
第三笔横折起笔与第二笔相接,横与第二笔横平行,皆稍上仰取斜势,行笔出第一笔横收笔处折,出的长度与第一笔、第二笔两笔起笔左右距离大致相等,折后稍向左下倾斜,与第二笔竖相反但角度一致,竖稍粗,收笔低于左竖。
第四笔竖撇起笔于第一笔横左尖,收笔不与第二笔竖相接,且收笔高于第二笔竖收笔处。
第五笔竖弯起笔于第一笔横中间稍右处,与第一笔横相接,于口中弯,不与右竖相接。
第六笔横与口框中有笔画的封口横写法一致,整字三横应平行且距离大致相等。
4、四季
天第一笔短横,上仰取斜势。
第二笔长横,与第一笔平行,因字有捺故为平衡左长右短。
第三笔竖撇起笔与第一笔横起笔偏右处,注意弧度,收笔稍出第二笔横。
第四笔捺起笔于第二笔横和第三笔撇交叉处左侧,在横下撇上出笔,行笔上下过撇收笔处、左右出第二笔横收笔处,在平行向右出脚。
四第一笔竖稍右斜。
第二笔横折中横稍上仰,横长度约为第一笔竖1.5倍,折后向左下倾斜,与第一笔呼应,较粗,收笔低于第一笔竖,可出钩。
第三笔撇起笔于横折约左三分之一处,撇向第一笔竖收笔处,但不与竖相接。
第四笔竖弯起笔于横折右三分之一处,向下行笔到口框上下三分之二处向右水平出弯,但不与横折相接。
第五笔封口横与其他口框中有笔画的封口写法一致。
是第一笔竖稍向右下倾斜,第二笔横折横长度约为第一笔竖五分之四,折后向左下倾斜,倾斜角度比第一笔竖大,是“日”呈上宽下窄,折后竖稍粗于左竖。
第三笔、第四笔横与“日”第三笔、第四笔横写法相同。
“日”不可大。
第五笔长横与上“日”字三横平行、且距离相等,整笔与“一”写法相同,但因本字有捺故整笔应稍靠左,呈左长右短。
第六笔竖起笔与第五笔横下,但左右位置在上“日”右竖偏左些,非整字正中处,稍粗,长短与上“日”高度约一致。
第七笔短横起笔与第六笔竖中,稍出“日”即可。
第八笔起笔与第五笔长横相接,正对“日”左竖下,与第五笔横呈约40度角,收笔稍出第五笔长横即可。
第九笔捺第八笔相接,起笔处位于第八笔撇约正中处,向右下行笔,与第六笔相接,行笔到左右出第五笔长横收笔处、上下低于第八笔撇收笔处再出脚,脚稍向下。
语文园地四
女第一笔撇点,撇向左倾斜(与垂直)不大于30度,撇长约为整字三分之二后向右下出长点,长点长度应与撇长度相当或稍长于撇,向下倾斜(与水平)约为40度,整笔撇、点写法规范,即撇由重到轻由粗到细,点由轻到重由细到粗。
第二笔撇写法规范,起笔上下位置约为第一笔撇点中撇一半或稍上处,注意与第一笔撇点中撇的距离,行笔基本与第一笔中的撇平行,但中间略鼓,收笔处正对第一笔撇点中撇点相接处或稍出,不可多出,出尖。
第三笔长横起笔上下位置为第一笔撇点中撇点相接处,行笔稍上仰取斜势,整笔约被第一笔第二笔分成三等分,或左右略大于中间长度,行笔要过第一笔撇点中点收笔处,收笔向下顿笔,收笔处与第一笔收笔处呈弧线。
开第一笔短横起笔出尖,行笔渐粗,到收笔无明显顿笔,稍上仰取斜势。
第二笔长横长度约为第一笔两倍,但稍左长右短,与第一笔平行,两横上下相距约为第一笔短横长度。
第三笔竖撇起笔于第一笔短横起笔处,但不与第一笔相接,注意竖撇向左的倾斜角度不大。
第四笔起笔于第一笔短横收笔略靠左些,悬针竖,第二笔横下的长度约为横上的两倍,收笔处与第二笔起笔处、第三笔收笔处呈弧形。
第五单元
识字
6、画
水第一笔竖钩要挺直,出钩左上45度,钩不可长。
第二笔横撇起笔于字中,横稍上仰,横约为竖钩中竖三分之一长短,不与第一笔竖钩相接,撇不可过长过短,横撇起笔处、收笔处与竖钩下端呈弧形,凡“水、永”等竖钩左右有笔画时,左侧笔画皆不与竖钩相接。
第三笔短撇起笔略低于第一笔竖钩起笔处,高于第二笔横撇起笔处,起笔约在第二笔横撇横向右上延长线上,收笔与第一笔竖钩相接。
第四笔捺起笔于第一笔竖钩和第三笔短撇相接的竖钩左侧,按捺标准写法行笔,行笔到上下与第二笔收笔处持平、左右与第三笔撇起笔处对齐,再出脚。
凡“水、永”等竖钩左右有笔画时,右侧笔画皆与竖钩相接。
整字外围成圆形。
去第一笔短横,稍上仰,取中。
第二笔竖挺直。
第三笔长横与第一笔平行,长度约为第一笔横三倍,且左稍长。
第四笔撇折起笔在字中,撇到出第一笔短横后折,折与上面两横距离基本相等、平行,行笔出第一笔短横收笔。
第五笔点起笔稍高于撇折收笔处,注意倾斜角度,收笔基本与撇折最低处持平,注意起笔出尖、收笔出腹。
来第一笔短横,稍上仰,居中,靠上。
第二笔点起笔稍出短横起笔处,注意倾斜角度。
第三笔短撇起笔出第一笔短横收笔处,注意角度,起笔比第二笔点高,收笔比第二笔点低。
第四笔横长度约为第一笔短横两倍,因来字有捺故整字笔画偏左,左长右短,与第一笔短横平行。
第五笔竖挺直、取中,被第四笔分为上下长度相等两部分。
第六笔撇起笔于横竖交叉处,行笔稍稍上仰,行笔减轻、笔道渐细,出尖,收笔处与第四笔横起笔处上下基本持平。
第七笔捺起笔于横竖交叉左上处,行笔规范,行笔上下到与撇收笔持平处、左右出第四笔横收笔处,再水平出脚。
第五笔竖收笔要低于撇捺收笔处。
不第一笔横长,上仰角度不大,行笔标准。
第二笔撇起笔于第一笔横中间稍右处,与第一笔横相接,向左下45度行笔,收笔处不可出第一笔横。
第三笔竖起笔于第二笔撇中上处,向右下行笔到字中向下挺直行笔,垂露竖,收笔明显低于第二笔撇。
第四笔长点起笔于撇竖交叉点下,稍平,收笔基本与撇收笔处、第一笔横收笔处持平,注意头出尖,收笔出腹。
7、大小多少
小第一笔竖钩居中,可稍弯曲,钩向左上月45度,不可长。
第二笔点起笔于字中,竖点,收笔高于钩。
第三笔点起笔
收笔与第二笔点持平,但倾斜角度不同,向右下倾斜约45度。
少第一笔竖挺直,长度约为整字一半。
第二笔竖点居于字中。
第三笔点高于第二笔点,倾斜角度约为50度。
第二笔、第三笔与第一笔距离相等。
第四笔长撇起笔与第二笔点高度相同、第三笔点起笔处偏左,注意长度、角度。
牛第二笔起笔于第一笔中上部。
果整字数横写法、口框写法、口框内笔画写法、撇捺位置写法、有捺字写法等前面相同。
鸟第三笔点靠右下,挨近第二笔横折钩。
第四笔竖折折钩竖挺直,第二个折与第二笔折平行、稍长、与竖等长,整笔位于字中右部。
第五笔位于字左中部。
8、小书包
早
书第一笔、第二笔横、折皆互相平行,第一比横短、第二笔横长,第一笔折稍短、第二笔折稍长。
第二笔横折中横居于字中。
第四笔点写于第一笔横折外、横延长线上,凡此类情况皆如此写,如“我、戈”等。
刀第一笔折、第二笔撇平行,撇短折长。
第二笔撇起步于横中偏左处,过钩即收笔。
尺注意凡同有撇捺在下时,撇高捺低。
撇捺在上则相反,撇低捺高。
一半撇收捺放,即撇稍短、捺稍长。
本
9、日月明
木
林注意第四笔捺变成点,位置在横、竖交叉点下侧。
注意左右相同时,一般上面左矮右高、下面左高右低、左瘦右胖,整体呈左下右大。
土
力与刀写法相同,但撇稍长些。
心第一笔为竖点。
第一笔、第二笔起笔高度相同。
第二笔钩向左上40度左右,整笔高度与第一笔竖点高度相等。
第三笔、第四笔起笔、收笔高度相同,皆与第二笔钩平行。
第三笔点居于字中。
三点水平距离相等。
10、升国旗
中
五注意三横距离相等、且平行,竖与折平行,前两横长度相等,最后一笔长横长度约为上面横三倍,稍左长右短。
立第一笔点居中。
两横平行,第五笔横长且稍左长右短。
第三笔点低于第四笔撇。
正三横平行、距离相等,长短各不相同,注意各自起笔、收笔位置。
两竖平行,第二笔竖居中,第四笔竖在第一笔横外。
三横间距离与两竖间距离相等。
第六单元
5、影子
在第一笔、第二笔横短撇长。
因有撇穿过,故三横虽平行但距离不等。
第三笔竖正对第一笔横起笔处。
第五笔竖在第一笔横下、靠右。
第六笔横高于第三笔竖收笔处。
后第一笔撇稍短、平。
第二笔竖撇长。
第三笔横起笔与撇相接,起笔位置在撇中上部,上仰角度不大。
口稍扁,被横覆盖,稍低于竖撇。
我第一笔撇短、平。
第二笔横起笔在第一笔左下,上仰。
第三笔竖钩起笔在第一笔撇尾部。
第四笔提起笔在第二笔横左下,与横距离呈左宽右窄,过竖钩即收笔。
第五笔斜钩起笔要高,有弧度、挺拔,收笔要低,出钩向上。
第六笔撇起笔在第二笔横右下,收笔高于第三笔竖钩。
第七笔点写在第二笔横延长线上方。
好整字中左“女”右“子”写法基本与单字写法相同,唯第一笔撇点撇长点短,比单字“女”要瘦。
左右上平,下左高右低。
6、比尾巴
长第一笔撇起笔要高。
第二笔横上仰。
第三笔竖钩起笔稍高于第一笔撇,钩稍长。
第四笔捺注意起笔位置,行笔出横出脚,高于第三笔。
比整字注意左小又大、左瘦右胖、左低右高,下持平。
左右横基本持平,但左横上仰,右横稍平。
第四笔竖弯钩注意弯钩弯处要有弧度,钩垂直。
巴整字注意前三笔靠左,使第一笔横折中竖居于字中。
第四笔竖弯钩弯钩要长,以第一笔横折中竖为中,钩稍长、垂直。
把提手旁各笔要又对齐。
“巴”注意起笔高度基本与第一笔横持平。
第七笔竖弯钩稍高于第二笔竖钩。
7、青蛙写诗
下第一笔横左尖右顿,稍平。
第二笔垂露竖、居中。
第三笔点起笔在第一、二笔交叉的下方。
个
雨
们注意各笔起笔位置、收笔位置高低。
8、雨点儿
问
有第一、二笔横长撇短。
第三、四笔起笔位置在第二笔撇中靠下处。
半第二笔稍高于第一笔。
第三笔与前两笔同宽。
第四笔横长。
第五笔高于第一、二笔,悬针竖。
前四笔在字上半部。
从注意左低右高、左窄右宽。
第三笔撇行笔到第二笔点左下方。
下基本持平。
你注意第二笔起笔位置。
右“尔”上高下低。
注意第四笔起笔位置在第三笔撇收笔略上处。
注意第六笔、第七笔不同倾斜角度及呼应关系。
第七单元
课文
9、明天要远足
才注意第二笔竖钩不在字中,在字右半部。
第一笔横起笔处、第二笔竖钩底部、第三笔撇收笔处三处呈圆弧。
明注意凡左右结构左小又大字,皆左靠中上。
“日”、“月”上持平、下左高右低,左窄右宽。
同
学前三笔起笔处呈略上仰直线,注意三笔长度各不相同。
第四笔稍倾斜。
第五笔钩小。
第八笔与字头等长。
10、大还是小
自
己注意前两笔靠左,与“巴”相同。
衣第一笔居中,凡第一笔、第二笔为点、横时,横下笔画少,则点与横距离稍远,凡横下笔画多,则点与横距离稍短。
注意第二笔横长度适中,稍靠左,使点位置横中右部。
第三笔撇起笔位置在点下、字中,行笔出第二笔横收笔稍高。
第四笔起笔在第三笔撇中上部,因有捺,故笔画稍靠左,收笔要低,钩稍长。
第五笔起笔稍出跌比横收笔处,与第三笔稍平行,但上宽下窄,收笔于第四笔,不可过第四笔竖钩。
第六笔起笔稍高于第三笔、第四笔交叉处,不想接,收笔与第三笔撇收笔处基本持平,高于第四笔竖钩。
11、项链
白
的整字左小右大、左窄右宽,上左低右高,下左高右低。
注意第二笔、第起笔起笔在撇的位置。
第七笔横折钩折稍左倾斜。
第八笔点的位置稍靠左上,在第六笔收笔右下处。
又注意撇高捺低。
上下下大。
和第一笔短撇稍平。
禾字旁右对齐。
第四笔撇不可长于第二笔。
第五笔捺变点起笔位置在第二、三笔交叉处下方。
凡左大右下皆右部靠字中下。
第八单元
课文
12、雪地里的小画家
竹注意整字左稍小右稍大,上左低右高,下左高右低。
第四笔稍长于第一笔。
注意第二笔、第五笔起笔位置在撇尾部,但第二笔与收笔处稍远,第五笔与收笔处稍近。
注意第三笔、第六笔起笔位置在横中左部。
牙
马注意整字三横平行,第二横在字中,注意三横长短不同。
三竖平行,皆稍左倾。
“马”头居字中。
第三笔长横靠左使“马”头左右相等。
用
几注意第二笔横折弯钩中折居于字中。
13、乌鸦喝水
只注意第五笔撇、第六笔点倾斜角度,两笔上稍平、下左稍高右稍低。
石注意第一笔、第二笔关系横短撇长。
第三笔起笔在撇中部。
撇低“口”稍高。
第四笔横折稍出第一笔横,收笔处与第一笔横持平。
多注意上下呈交错状。
上下基本大小相等,唯第五笔撇长。
整字四撇稍平行,长度不尽相同。
注意第三笔、第六笔起笔位置在撇尾部靠上处。
出
见注意第一笔、低二笔收笔高低不同,左稍高右稍低。
第四笔起笔位置与第一笔收笔高度持平。
14、小蜗牛
对左小又大,左靠上。
第三笔居于字中。
第五笔起笔在横左部。
妈左下右大,左靠上。
全注意撇捺在上时,撇收笔低、捺收笔高。
注意捺起笔位置要高。
注意三横平行,前两横稍短、长度相同,第六笔横稍长。
整字上大下稍下,上撇捺覆盖下部。
回
语文园地八
工注意两横长短关系、平行关系。
厂整字横短撇长。
注意横撇起笔处关系,横顶撇。
凡长竖撇中下部出腹为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一年级 上册 写字 指导